疫情下的饭桌吃什么好呢?强烈推荐“酿豆腐”


疫情下的饭桌吃什么好呢?强烈推荐“酿豆腐”

疫情下,每天吃什么,成了时下最头疼的事。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菜,酿豆腐。

首先来讲一下酿豆腐的历史。酿豆腐是客家大菜,也是平时最经常见的菜。每逢过年过节,或者闲忙之时,有客人来访时,客家人都会做酿豆腐来代表自己好客的喜悦之情。

为什么客家人那么喜欢酿豆腐呢?这里面是有缘由的。

根据史料记载,最早至秦朝时期,由于中原连年战乱,为躲避战乱,一部分中原人于是拖家带口,跋山涉水,从北方南迁,抵达如今的粤、闽、赣三处地界,与本地人杂居。后来又经历过连续几次的搬迁,经过数千年的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人。

客家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饮食习惯。在饮食习惯中,客家人以咸香为主,由此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客家菜系。客家菜系在全国各大菜系中,也享有一席之地。酿豆腐便是客家大菜中的其中一种。

再回到客家人的来源这一块。大家都知道,北方人大部分地区都以面食为主,他们对饺子是情有独钟的。而从北方地区搬迁过来的客家人,他们依旧带着对北方饺子浓厚的感情。但是在以前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南方这边很少或者根本就找不到面粉。在逢年过节对家乡,对祖先寄托思念时,没有了饺子,他们只能寻找其他替代品,选择了颜色与面粉相同的豆腐。于是这个时候豆腐便登场了。


疫情下的饭桌吃什么好呢?强烈推荐“酿豆腐”

豆腐基本都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形状。他们模仿包饺子的方法,制作肉糜,在肉馅里面加上一些调料。调制好的肉馅用特殊的手法塞到豆腐里面。于是酿豆腐就产生了。记得小的时候,每年除夕,做好酿豆腐,奶奶都会先上供一碗给厨神爷,一碗给祖先牌位,然后才是大家吃的。所以这个酿豆腐,寄托了古人思念家乡,纪念先人,对北方饺子,中原文化的感情。

为什么说用特殊的手法呢?大家都知道豆腐很嫩,力气稍微大一点,豆腐就会裂开或者碎掉。要往豆腐里面塞上肉,就需要各个手指以及手掌的配合。在巧用力气的情况下,才能把肉最大限度的塞到豆腐里面。现在为什么很多人在外面吃到的酿豆腐,很多都觉得不好吃呢?大致可以归为两个的原因,一是肉没有塞进去,只是表面浅浅的贴了一层,只是吃豆腐加肉,怎么能感受到酿豆腐的灵魂呢?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烹饪的问题了,最好吃的酿豆腐必须是双面煎焦黄,再经过煲这一道工序的。

除了上面的史料来源,关于酿豆腐的来源,另外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故事:从前,有一位兴宁人和五华人是好朋友,他们秉性耿直执着,结成同年。有一天,他们相约去饭馆吃饭。在点菜的时候,兴宁人说吃豆腐,五华人说要吃猪肉。他们各执已见,互不相让,争吵起来。店老板怕他们闹翻了脸,没了生意,于是想出来了一个好办法:他先把猪肉剁碎,拌上作料,酿进一块块豆腐里面,然后先煎后炖煮,这样做出来的豆腐又鲜香又嫩滑,两人一吃,连声叫好。于是这个做法就此传散开来。

酿豆腐的出现,勤劳肯干的劳动人民便利用这制作手法,以“酿”为主,延伸出来了好多菜,例如酿苦瓜,酿茄子,酿鸡蛋,酿辣椒等等。而酿豆腐,酿苦瓜和酿茄子也被称为“煎酿三宝”。这成了客家饮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客家饮食文化影响深远,酿菜传播广,许多地方也有类似的做法,都是在客家酿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口味稍做改良。八大菜系中苏菜、湘菜、粤菜等菜系中皆有酿制菜肴,各地酿菜风味皆具特色,由酿发展出来的制作手法,几乎无菜不可酿、无菜不可入酿。

在家里闲着的朋友们,好好利用起手头的材料吧,你也可以一起酿起来。


疫情下的饭桌吃什么好呢?强烈推荐“酿豆腐”

酿苦瓜


疫情下的饭桌吃什么好呢?强烈推荐“酿豆腐”

酿茄子


疫情下的饭桌吃什么好呢?强烈推荐“酿豆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