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朝灭亡是按1279年而明朝灭亡却要按1644年?

卫薇儿


我们的教科书上明确的写道“明朝(1368—1644年)”,大家这么多年也一直以1644年作为明朝灭亡的标准时间,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


明朝版图

1644年明朝虽然首都北京失守,崇祯皇帝上吊自尽,但是明朝还掌握着中国大部分的领土,只是北方被大顺军和入关的清军占领,天下究竟鹿死谁手,1644年绝对没有分出胜负,不管是李自成、多尔衮还是南明都有机会。

1644年形势

历史上多次有过国都沦陷、政府南移的先例,比如西晋、北宋,政府南移后又有了新的政府,虽然从后人的角度将其认为的划分为了西晋东晋、北宋南宋,但是从东晋和南宋皇室的角度来看,他们从来不承认自己的晋朝和宋朝在迁都之后就灭亡了。

而明朝也是类似的情况,北京城破,崇祯上吊自杀,确实是国破,但是山河依然在,至少大部分在,明朝自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南京依然作为陪都存在,有着一套完整的备份政府系统,所以在崇祯的死讯经过一个多月传递到南京之后,当时南都的大臣们又拥立了福王朱由崧作为新的皇帝,所以从当时的角度来说,明朝只是皇帝死了,换了一个新皇帝,北京被攻破了,但是南京还在,而且大部分领土还在,不管能不能收复北方领土,只要筹划得当,保住江南半壁江山,再为大明延续百年国祚,成为与东晋、南宋比肩的南明也未可知。

最终,虽然明朝未能重复东晋、南宋故事,但是忠于明朝的军民在1644年之后也坚持抗清十几年,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所以,明朝绝对不是亡于1644年,而我们历史课本上的观点基本取自清朝所修的《明史》,出于一些政治因素的考虑,清朝的统治者不希望让百姓们看到1644年之后南明将士们的奋斗,所以将1644年定做明朝灭亡的日期,这样也有利于加强清朝自身政权的正当性(根据清朝的宣传,清朝是为了给崇祯复仇才应邀入关的,入关将之后镇压南明的史实写入史书,势必会影响清朝的统治正当性)。

而我们的教科书在描述明朝历史时多则以《明史》为基准,所以将1644年作为明朝灭亡的时间。

明史

那么明朝不是灭亡与1644年,那么明朝灭亡于哪一年呢?关于这一点,史学界也是众说纷纭。

南明史专家、著有《南明史》的顾诚先生则认为明朝灭亡的时间点是1664年夔东十三家的覆亡,因为这标志着以永历皇帝为旗帜的大陆抗争结束,顾诚先生未将在台湾坚持抗清的郑经政权纳入南明史中,原因是之后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时,郑经也有参与,而将三藩之乱纳入明史不甚妥当,故对郑氏部分仅取到郑成功去世之时。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将郑氏在台湾的坚持也纳入南明史中,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克爽投降为止,这种观点的理由是郑氏在台湾的斗争名义上也是奉明朝正朔的。

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比如明朝亡于1645年6月7日,这一天明朝南京政府正式向全境臣民下达投降书,这一天标志着满清正式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但是这种说法也颇失偏颇。

笔者则认为明朝应该亡于1659年,这一年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迫于清军的压力,逃亡缅甸,自永历逃出中国那一刻起,明朝的小朝廷正式成为了流亡政府,对国内政局彻底丧失掌控,而且也基本恢复无望了。

1659年形势图

永历皇帝

但是不管是哪种观点,明亡于1644年肯定是错误的。


天涯看点历史号


这就是中国史学界的一个界定问题。

北宋在“靖康之变”后灭亡,随后赵构在南京称帝史称国号依旧是宋,并且延续了宋的皇统,为了区别史称“南宋”,南宋作为割据政权依旧存在了150多年,直到1279年灭亡。

那么再看南明,1644年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上吊,随后百官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立弘光政权,此时大明有半壁江山,并不断斗争,直到康熙收复台湾时,台湾郑氏依旧奉明朝为正统。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将1683康熙收复台湾,或者南明最后一个“永历政权”灭亡时作为明朝的灭亡时间呢?

其实关于明朝的灭亡时间是不是界定在1644年也一直存在争议。我们来看看南宋和南明的区别。

存续时间相差很多

“靖康之变”后,赵构继承了宋的法统,其政权存在了153年,“绍兴和议”之后,南宋的皇帝由金朝册封,确立了双方的地位。

而南明政权,到1662年永历皇帝被处死时,仅存在了18年,如果算上台湾郑氏,也只有不到四十年时间。

政权稳定性相差很多

南宋虽然也是割据政权,但是经济文化繁荣,政局比较稳定。

而1644年之后的明朝政权混乱,各自为政,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经历了“四帝一监国”。期间为了争夺正统,甚至互相攻伐,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抵抗力量和稳定的局面。

领土面积

南宋虽然偏安,但是依旧占据南方大部分领土。

再看南明,虽然1644年明朝灭亡时,南明名义上占据的领土更大,但是随着清军南下,地盘很快被蚕食,大部分时间只有西南一隅。

清朝成为正统

清军入关后很快占领了全国,成为新的大一统王朝,而当年灭亡北宋的金朝却始终没有完成国内的统一。

综合以上观点,明朝的灭亡时间被锁定在了1644年,“南明”和“北元”的情况有些类似,而“南宋”则和“东晋”更为相似。


一点点历史


司马迁写《史记》时,断定一个国家的灭亡的标准是:一、国家的帝王投降或者死亡。二、首都沦陷与否。更重要的是,国内史学界断代,往往会采纳正史作为断代的最重要证据,清朝1644年入关称制,那么他们修的史书就毫无疑问把明朝灭亡时间判定在他们入关时间。说的难听点,屁股决定脑袋,写史政权的合法性代表着真理!

1279宋朝灭亡认定之原因

无论南宋还是北宋,从来都被认定不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实际上一直玩着三国杀。金灭北宋,是史实,这个不容辩驳,所以南宋小朝廷也成了北宋王朝的延续,南宋被元灭了大部分之后,实际上已经没有了立锥之地,成为标准的流亡政府。如果按照司马迁的标准,那么南宋已经在1276年已经灭国。

那么为什么史书要认定南宋是1279年灭国呢?

第一、南宋小朝廷被元朝大将张弘范所灭,而这个史上大汉奸狂妄的喊出了“元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于是后人从这个角度来认为宋朝是1279年灭国。

第二、元朝代宋,修史之人大多为故宋遗老,他们不可避免的代入了自己的感情,以崖山之战的悲壮来收尾,因而也会认定是崖山之前后灭国。

更为关键的是,这两点元朝有不少史书都予以承认,那么,崖山之战就成了宋朝的绝响,与此同时,也代表着宋朝的灭亡。

1644年明朝灭亡的依据

为什么明朝灭亡,一般都认定在1644年呢?说实话,这是我们史书的纰漏对我们造成的历史认知。

公元1644年,既是崇祯十七年,也是顺治元年,又是大顺朝永昌元年。

这一年的三月二十一日,大顺朝李自成攻入北京,进驻紫禁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不久之后,多尔衮带着顺治帝又占据了这个地方,同样的场景,不同的人,在进行着不同的演出,这就是所谓的“改朝换代”。当崇祯帝在煤山给那颗歪脖子树打了个死结吊死自己的同时,他也为大明朝的江山其打了个死结,在满清人的眼中,已经实际上宣告了明朝的灭亡。

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昌平人启田贵妃墓以葬。明亡。

大多数人会认为,明朝还有南明在苦苦支撑,为何不是南明灭弘光、永历才算明朝真正灭亡呢?

首先、事有先例,明朝朱元璋就这样开国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满人为了急于证明自己的正统性。1367年,元昭宗还在草原厉兵秣马,朱元璋攻占大都后就迫不及待的宣告了元朝的灭亡,最早目的是为了急于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元史》记载:“

八月庚午,大明兵入京城,国亡”。这与清朝修的《明史》有何区别?满清人入关占领北京就宣称自己有天命,打着为明朝复仇的旗帜来征讨李自成等人。即便是汉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如果反对这个结果,那相当于反对明朝的正统性。

其次、从实际意义上来看,南明永历也好,弘光也罢,得位不正,同时居然拥立两个南明皇帝,这让人无法理解。对于文臣武将分别拥立的两个皇帝,哪个算正统?包括最后的永历帝,最后连根据地都没有居然流亡到了海外。再者而言,明朝与宋朝不同,它是很传统的大一统王朝,国都丢失,皇帝绝嗣,意味着大一统王朝已然覆灭,南明几个皇帝再折腾,它也只能算割据势力了。

最后,作为通史来看,明朝亡于1644年的说法无可厚非。前朝之事,后朝之史。如果从通史来看,断代断在1644年无可厚非,毕竟“明朝灭于流寇”是史学家公认的,因而无论从史学角度来看,还是从政治角度来看,1644年的确是明朝覆灭时间。所以说即便南明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也只能分为明朝和南明两个朝代,而南宋的流亡政府却一直是标准的南宋传承,其间意义大不相同。

结语:所以说南明之所以没有编入正史,除却满清的政治因素之外,更多的是自己的不合法,不合理性,尤其是残缺、不稳定的这些因素,是造成南明不被史学家承认的重要原因。话又说回来,这又何尝不是朱元璋给清朝做了个示范呢?


望风瑟瑟


1276年元兵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但南宋并未灭亡,南宋还有像文天祥一样的大将仍在抵抗,南宋的抵抗力量仍在,直到1279年崖山一战元兵消灭了南宋最后一个抵抗力量,南宋的残余势力荡然无存,南宋才算彻底灭亡。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崇祯帝在万岁山吊死,明朝的残余势力建立的南明政权,也被清兵剿灭,明朝在无残余势力,明朝灭亡,李自成也兵败自杀,清兵入关,至此大清政权统冶中国。


haonanrenjiushiwo



这个很简单,因为1644年明朝帝都北京沦陷,崇祯帝以身殉国,可以说明朝亡于李自成之手,意味着其全国性政权的结束。

本来南明如果可以与清朝两分天下的话,那么南明和明朝就可以如同西晋和东晋那般合计为一个朝代的。

但问题是南明的国祚,虽然很多人以台湾在1683年被清廷统一为结束时间,也就是认为南明存在了39年。

但实际上南明并没有固定疆域固定都城,而且在以1659年永历皇帝逃往缅甸来看,实际上是已经意味着南明的结束了,因为在中国大陆都没有其立足之地了。

所以总结来说,为什么南明没有被计算在明朝之内呢,因为南明不像东晋和南宋那般,在西晋和北宋灭亡以后,其残余势力在南方重建朝廷,并且有稳固的疆域,而且存在了很长时间。

很明显南明没有固定疆域,而且时间存在很短。

所以明朝自然只能算到1644年,因为1644年明朝的全国性政权覆灭了。

再加上同年清朝入关,最终清朝以武力统一中国,不像三国或者南北朝时期那般因为分正统让人头疼,因为清朝是大一统了,清朝就等于正统。

虽然南明是明朝残余势力建立的,对比当时清朝、李自成之大顺政权、张献忠之大西政权,南明可谓是最正统的朝代。但没办法南明表现太差劲,短时间内就退出中国大陆,让人家清朝大一统了,所以南明自然是不能算入明朝之内了。

而说起南宋灭亡时间呢,其实宋安之个人认为,抛去一些感情来说,南宋应该是亡于1276年,因为在1276年临安城沦陷,宋恭宗投降,等于是都城沦陷,皇帝被俘,实际上已经亡国了。

虽然后来以陆秀夫为代表的宋末三杰又扶持了两个小皇帝继续抵抗元朝,但并没有固定疆域,而且仅仅是抵抗三年而已,加入宋朝国祚的确有些不合理。

当然宋安之只是就朝代亡国的角度来看待,并非否定崖山海战的悲壮意义,还是很佩服崖山海战中宋朝军民的血性的,还望大家客观理智看待哈。


宋安之


这个“锅”得由清朝来背,因为明史是清朝修的,中国的教科书也是以明史为基础的,所以历史教科书以1644年崇祯上吊自杀,定为明朝灭亡,其实这样做稍微有所不妥,崇祯后明朝又传三帝,明朝朱家人的的抵抗直到1664年才结束的

那么,为什么说1644年明朝灭亡?前面说过,明史清朝修的,清朝肯定不能承认明朝是被自己灭的,南明那么多爱国将领,自己屠杀了那么多城池,这怎么能承认呢?承认了明朝1664年灭亡岂不是说自己政权不合法?经过屠杀夺来的?还屠城屠了这么多?

所以必须找个顶罪的,李自成就是最好的人选了,1644年是李自成攻进北京逼的崇祯自杀的,大明1644年被李自成灭了,昔日我们大清的“老大哥”大明竟然被流寇灭亡了,那么,清朝的入关就很合理了,我们是“义兵擒王”我们是给明朝“报仇雪恨”,大明被李自成推翻了,李自成统治下的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我们入关那是“拯救苍生于水火”我们入关那是“天命所归”,我们的创造者努尔哈赤,那是李成梁的手下,正儿八经的明朝公务员,他李自成一个流寇,竟然推翻了我们大明朝,这个仇不能不报

所以,明朝灭亡这个锅顺理成章的甩给了李自成自己“顺理成章”的入了关

那么南明怎么解释?李自成也是仅仅占领了北方,南方的大片明朝疆域怎么解释?

很简单,宣传南明的不合法性就完事了,南明那些个皇帝,有没有正统性还两说呢,而且南方那根本形不成“国家”那都是军阀,军阀怎么能称为大明呢?那是一盘散沙,怎么能说他们是大明呢?大明皇帝已经死了,你们剩下的军阀互相争斗,那不是在嚯嚯老百姓?又怎么能说是明朝后裔?

所以,清朝灭南明也有了个“解释”

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们还会发现一个有关于中国比较“传统”的问题,而且不得不重视的问题,那就是,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正统皇帝,只能有一个

所以,顺治和南明的弘光,隆武,永历皇帝,是“不能”并存的,正统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福临,年号只能用一个,那就是顺治,承认南明是明,你是中华的正统皇帝还是我是正统皇帝?但是,如果说1644年大明已经被推翻了已经灭亡了,那么,以上我们所说的有关于正统性的讨论,解决方法就都水到渠成了,正统皇帝当然是,也只能是入关“救民于水火”以及我们大明公务员的顺治皇帝了

清朝的一系列做法,总而言之,就是在给自己的政权找合法性,而1644年明朝灭亡,无疑是自己最“合法”的说法,所以,明朝,它必须是1644年就灭亡了

再加上满清200多年的不断宣传,1644年明朝灭亡,已经根深蒂固了

以上纯属个人瞎扯淡,观点不同就当我在放屁好了


我猜是真的吧


明朝灭亡时间是段历史延续下来的误解而已,目的无非是宣扬清朝的正统,被后续者有意为之而已!

可是在清朝自己的史料上都有自相矛盾之处,清朝编撰的《明史》改动之大也是旷古未见,特别是后金崛起后那段历史,几乎面目全非,就算还我漂漂拳来解救,估计都还原不了,只能找自相矛盾的地方破译!

说明朝之前先说说宋朝的问题!

宋朝公认的灭亡时间是1279年崖山海战后,陆秀夫怀抱幼帝赵昺自杀为止,那一战的惊心动魄还有悲切和无奈,我们后人不再现场无法理解!于征服而论,同样是灭国,元朝可谓堂堂正正,没什么小心思!

他们在灭掉大宋后,为昭告天下,还在崖山边立碑,上面写到!

元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而清朝在入主中原方面,却在不断的动小心思!

清朝的入关,源自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可说是捡的天大的便宜!

当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正义性,清朝攻击北京李自成还打出为崇祯复仇,为明朝复仇的旗号而来!

虚伪不虚伪!

不仅如此,他还在面对后续南明政权的时候,还以这个理由指责南明弘光政权,我帮助你们打李自成,你们居然不出兵帮忙!

《永昌遗恨录》:闯贼李自成,称兵犯阙,手毒君亲;中国臣民,不闻加遗一矢

之后又不断一高姿态对南明政府各种指责,说他们攻击李自成作战不利!

方拟秋高气爽,遣将西征,传檄江南,联兵河朔,陈师鞠旅,戮力同心,报乃君国之仇,彰我朝廷之德。岂意南州诸君子,苟安旦夕,弗审事机,聊慕虚名,顿忘实害,予甚惑之!

这一下子就将自己放在了道德制高点上了,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学的这一招!

既然一直和南明有这样的联系,还经常谈这些虚伪的话题,那么为何他们还是不承认南明,反而说明朝灭亡于1644年!

原因很简单,需要你的时候你是必需品,不需要你的时候不过是个夜壶!清朝需要给明朝报仇这个理由去显示自己的正义性,给他入主中原减少阻力,可是在入主中原形势一片大好之后,这样的遮羞布这样的夜壶就可以丢弃了!

于是在顺治元年,那个时候清朝连南京都没占领,就迫不及待的宣布自己拥有了所谓的天命,是天命所归!

原因是为什么,不过是他们消灭了李自成大部分李自成的义军而已,李自成也死了,然后他们认为自己帮明朝报仇雪恨了,于是就宣布自己天命所归了!

要知道当时明朝还占有江南大部分地区,弘光朝廷还在南京有根据地!

虽然清朝在编撰《明史》中将很多事迹修改的面目全非,但还是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出现!

按照《清史稿·吴三桂传》记载

康熙元年(1662年),捷闻,诏进三桂亲王,并命兼辖贵州。召爱星阿率师还。四月,三桂执由榔及其子,以弓弦绞杀之,送其母、妻诣京师,道自杀。定国尚往来边上伺由榔消息,三桂令提督张勇将万馀人戍普洱、元江为备。未几,定国走死猛腊。三桂招其子嗣兴,以千馀人降,明亡。

这段话说的是,康熙元年,就是1622年,吴三桂终于搞定了南明最后的大将李定国,杀了永历皇帝,并招降了李定国的儿子,小康熙高兴的说,明朝终于灭亡了,小孩子没啥小心思!

这才是当时清朝皇帝的真实想法!

因为历史上,王朝的存续其实都是跟最后末代皇帝死相关的,唯一有区别的不过元朝和明朝!

我们看宋朝:灭亡于崖山海战!

《宋史·本纪第四十七·瀛国公二王附》: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已而世杰亦自溺死。宋遂亡。

我们在看金朝:灭亡于蔡州城破:

“城破,末帝为乱兵所害,金亡。”

辽国也是如此:灭亡于西辽灭亡

《辽史·本纪第三十》“仁宗次子直鲁古即位,改元天禧,在位三十四年。时秋出猎,乃蛮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而据其位。遂袭辽衣冠,尊直鲁古为太上皇,皇后为皇太后,朝夕问起居,以侍终焉。直鲁古死,辽绝。”

元朝有点特殊,因为本身他就不算正经的汉人正统王朝

《元史·本纪第四十七·顺帝十》:至夜半,开健德门北奔。八月庚午,大明兵入京城,国亡。

而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是北京教委编写的,哪里原来的皇族子弟很多,他们就延续了这种错误的说法,然后南明就这样在历史上不存在了!

这尼玛扯淡!


阿斗不傻


这个问题很简单,用哪一年来断代,主要看史书由谁修,什么时候修,在什么情况下修。

1.宋史。

宋史是元朝修的,但没有用元朝开国的1271年。为什么呢?因为宋史是元朝末年才修的,而且是与辽史和金史一起修的。

如果宋史用1271年来断代,那么,在南宋之前灭亡的辽史和金史用哪一年呢?

因此,宋史辽史和金史,只能用它们政权实际消亡的时间来记录,而不能用元朝的立国时间。

2.明史。

明史从康熙年间开始编修,直到乾隆年间才定稿,历时九十多年。由于清朝入关是在1644年,在修史的时候,自然要用1644年断代,否则,按照南明政权完全消亡来算,顺治都不能称为皇帝了。

既然是康熙开启修明史,自然不会接受这个结果,史官们就算有想法,最终也没办法。




有文化气息的历史号,有军事气质的文化号,欢迎关注头条号军缘鑫播客。

军缘鑫播客


王朝灭亡的时间如何确定,事关道统。

如果后继王朝需要继承前朝的道统,那么前朝灭亡就是道统转移的标志,就很重要,不能含糊。

1644年崇祯自缢,清军入关,这以后天下的正统就转移到了清朝。南明政权立的是福王,不是崇祯帝的儿子,它争夺道统的能力就比较低。所以南明只能算割据政权,它和明有关系,但不是明的继续。

因为南明只是割据政权,它究竟是什么时候灭亡这一点都不重要了。算在1661年永历帝殉国,还是算在1683年康熙平台湾这都可以。这就是把南明和台湾郑氏算一个还是算两个的区别。这都是小问题。

我们假设一下,历史不是这样的,是崇祯帝没死,而是跑去南方主持抵抗。那清廷争道统绝对争不过他,1644年就不能算明亡,只能算崇祯(或者其继承人)那年死的哪年明亡。要是1645年南京城破他死的,那就是1645年明亡。要是1661年他死的就得算1661年明亡。

但是他要去跑台湾去了,那他就争不过清朝了,因为他把大陆的老百姓都抛弃了。

再看南宋,南宋和金国没有争夺过道统。因为金国没看上北宋的道统,没跟他争。而且赵构是徽宗的儿子,也不一定争的过。这样,金国的正统地位是后来元朝替他争来的。

也就是说,元朝的道统继承自金而不是南宋。而金的道统继承自辽,这形成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的道统。而前一个从北魏创建延续到北宋的道统,是由南宋继承的。双方是竞争关系,而非继承关系。

所以在后代看来,在1271年元帝国建立以后,他已经是正统王朝,南宋被降低到割据政权的地位了。南宋曾向金国称臣,他这一系道统在竞争中已经输了。

作为一个割据政权,元朝不需要从他那里继承道统。所以他是1276年灭亡还是1279年灭亡也就无所谓了。

实际上,临安城破以后,闽粤那地方出现的小朝廷能不能继承南宋是很有疑问的。元朝如果需要南宋的道统,完全可以把它和南宋区隔开。元朝承认南宋1279年灭亡,既是提升了那个小朝廷,也是贬低了南宋。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明朝灭亡于1644年是我们历史教科书这么写的,而历史教科书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明史》把明朝灭亡的时间定在1644年,崇祯帝上吊。所以教科书按照《明史》记载的,就认为明亡于1644。

但是,明亡于1644只是《明史》的说法,《清史稿·吴三桂传》就认为明朝亡于1662年,标志性事件是李定国儿子向吴三桂投降。

而清高宗就乾隆帝则认为明朝灭亡的标志应该是1645年弘光帝被俘。

所以,明朝究竟于哪年灭亡有很多种说法,教科书只是选择了《明史》的说法。

不过我个人觉得明朝亡于1644年对于互联网上广大喜欢明朝的朋友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明朝灭亡于1662年,那么所谓的明朝三百年“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和亲”就是吹牛皮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如果不承认明朝于1644年灭亡,那么在1645年明朝法理上的最高统治者确实向清帝国提出了割让江南四郡为条件的求和。

当然,这个时候清帝国南征统帅多铎兵锋已经直指南明临时首都杭州了,自然不可能同意这个议和条件。

但是,清帝国没同意,不代表明帝国没有割地,没有纳贡,没有称臣。

来,我给大家仔细讲一讲1645年,明帝国如何称臣割地纳贡求和的。

故事主人公是明帝国潞王朱常淓,他的父亲是明神宗的弟弟,所以朱常淓其实是明神宗的侄子,明庄烈帝的堂叔。

明庄烈帝自杀后,留在南京附近的明帝国宗室王爷里,除了福王,也就是后来的弘光帝外,就属潞王朱常淓的血统距离明神宗、光宗、熹宗这一脉最近。(永历帝当时还在广西)所以东林党提出立潞王朱常淓也不是完全无理取闹。

当然,后来还是立了福王,也就是弘光帝。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二十八日,清军俘获了弘光帝。

但是弘光帝被俘不代表南明灭亡,当时明帝国残余势力聚集在杭州,因为弘光帝被俘,所以此时南明没有皇帝,六月初七,文武百官朝见邹太后(弘光帝生母),请求邹太后任命潞王为明帝国监国,也就是潞王成为了当时南明最高权力者。

六月初八,潞王接受了邹太后的委任,成为明帝国“监国”,也就是代替弘光帝成为明帝国最高统治者。而且潞王监国在手续上、在流程上比后来唐王、桂王(永历帝)要合乎法条,确实是毫无争议的”监国摄政“。

而潞王即“监国”位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出使臣以割让江南四郡以及称臣的条件向清帝国求和。

从这个角度说,假如我们以乾隆帝主张的明朝灭亡于1645年,或者《清史稿·吴三桂传》主张的明灭亡于1662年作为明朝灭亡的时间,那么明朝最高统治者确实就干过了“称臣纳贡割地”的事情。

所以,《明史》让明朝灭亡于1644年,我觉得挺善意的,不然只要晚一年,今天的“明粉”就没办法说“明朝三百年,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