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首批援鄂医疗队员:冲锋在战“疫”一线守护最危重病人

“一定要零感染,期待你们健康归来!”“一个都不能少,等你们回家,在外照顾好自己。”1月27日大年初三下午,在万家团圆之际,白银市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出征,7名医护人员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武汉中心医院。他们在武汉的工作生活情况如何一直牵动着白银人民的心。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目前白银市的首批援鄂队员已经熟悉了防护措施及工作流程,并开始收治病人。大家互相关心照顾,积极投身工作。

抵达武汉迅速投身工作

白银首批援鄂医疗队员:冲锋在战“疫”一线守护最危重病人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抵达武汉的住处时,一路上偶见少有的几辆车外,整个路面空空荡荡,宛若一座空城。天气湿冷,晚上两床被子加身,才能感到一些温暖。”1月28日抵达武汉后,白银同馨医养院院长许银用这样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1月29日上午,医疗队开会成立了院感防控组,下午接受新型冠状病毒诊疗及感染防控全员培训。培训后,大家又开始了紧张的穿脱防护服练习,感控人员陪伴在旁进行指导。当天晚上,大家一起来到了已改为定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治医院的武汉市中心医院,11楼、18楼改为医护人员的生活更衣区,其余楼层均为收治病区。甘肃医疗队当晚便被分派接管9楼病区,2个病区,60张床位,是收治最危重病人的病区,队员们进入病房就开始收治患者。

每天早7点,感控人员与医护治疗组便全副“武装”一起进入到病区。穿戴上全套的防护服后,大家谁都认不出谁,只有在防护服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好让同伴们辨认。在感控人员的安全提醒下,来到病区的医护人员开始了忘我的诊疗工作,完全忘记了这里是个隔离病房。

医疗队员身上衣物被汗水反复浸透

白银首批援鄂医疗队员:冲锋在战“疫”一线守护最危重病人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对于白银市中心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韩本荣来说,“静”是他对疫情医院的第一感受。收治了几百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住院楼门窗紧闭,站在楼下几乎听不到人声,路上也没有人来往走动。韩本荣说,在安静之下是持续不断的“战争”,住院部9层到13层重新开辟的呼吸隔离重症病房里,是不断增加的给氧量和一天要发生许多次的抢救。

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是每一位援鄂医疗队员正常开展工作的首要保证。进到病房前,光穿衣服就要花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先在安全区换工作服,换完会经过一个长廊进入一个缓冲间,这个缓冲间里有相关人员给队员全身喷洒消毒药剂,然后再通过另一个回廊进入到一个相对大的房间洗手,洗完手戴口罩、戴帽子,再洗手穿防护服,再进入一个缓冲间再穿一层防水服,穿两层鞋套,最后是护目眼罩,接下来通过专用电梯通道进入到病区外侧,推开一扇防火门就到达病房了。

第一天上班,戴着眼镜口罩和面屏的韩本荣,在病房诊疗时间一长,口罩全部汗湿了,眼罩也开始起雾,起雾说明眼罩密封性不好,气体跑出来。韩本荣说,当时进病区有规定,眼罩一旦起雾就必须立即去更换,但那天他刚好正在检查一个病人,那种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拿自己的手去调节,因为手是一直被污染的。另一方面也没想过去更换,一更换就要从头到脚,面屏、防护服、N95口罩全部更换,本来防护服就少,真的是不想浪费。

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晨9点,整整13个小时的班,韩本荣身上的衣物被汗水反复浸透,身体极不舒服。最危险的是,口罩被汗打湿暴露风险很大。病房里面不能开空调,还要开窗保证通风,作为北方人的韩本荣很不适应南方这种又湿又冷的天气,每次大汗淋漓的时候,他都会站在走廊上,闭着眼睛,数10秒,然后再开始忙碌的工作。

韩本荣说,作为医护人员,也有其他的角色,他是丈夫、儿子、孩子的父母,都是普通人,大家都怕被感染,但是一想到患者,所有的恐惧都会消失,肩头沉甸甸的职责和医务人员的初心让大家主动请缨来上“战场”,义无反顾的前行。

“我是党员我先上!”

白银首批援鄂医疗队员:冲锋在战“疫”一线守护最危重病人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作为援鄂甘肃医疗队一员的郑太祖是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主治医生。2003年抗击非典时,他在科里是第一个交请战书的,这一次也是。妻子问他“为啥要去”,他依然还是那句话,“我是党员”。

出发前,郑太祖给爱人回复了一条短信息,他说:“你不要来送我,安心工作,我不在的日子,你要照顾好家里,辛苦你了,等我回来。”郑太祖的爱人张国萍说,她完全理解丈夫,所以她默默地支持丈夫的决定,她知道,“他选择了医生这份工作,这就是他的责任。”

为了不让爸爸担心,在爸爸出发前,郑太祖的儿子说:“我已经长大,我能照顾好我们的家,我和妈妈等着您凯旋而归!向您敬礼,您是我的榜样!”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郑太祖很难与单位和家人联系一次。2号晚上,郑大夫回复在白银关心他的同事说,到武汉以后,白银的同事们都分开了,这些天几乎都见不到面。他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李林东每天工作6小时,但从穿隔离服到脱隔离服大概8小时左右。现在慢慢调整到已经适应了8小时不解大小便这个最棘手的问题,他们的队员中确实有很多人穿着纸尿裤在工作。

“最美夫妻”感动白银

白银首批援鄂医疗队员:冲锋在战“疫”一线守护最危重病人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李林东夫妇

郑大夫口中的同事李林东是一名“85”后,是此次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赴武汉医疗队里年龄最小的医护人员。他与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手足外科的护士薛桂香是一对夫妻,也是两个孩子的父母亲。面对疫情,他们一个选择上前线,一个在后方坚守。“在国家这么重要的事情面前,我相信每一位医务人员都不会退缩,救治患者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薛桂香想告诉丈夫,“你在前方安心奋战,我们等你回来!”

在丈夫奔赴前线的日子里,薛桂香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忙碌着,把对于丈夫的惦念转化为无形的动力,凝聚力量、安危与共,与丈夫一起携手并进。她对丈夫寄语,“孩子不用担心,一切都有我。”

2月1日凌晨,薛桂香收到了爱人李林东报平安的微信消息,心里踏实了些。“我为爱人冲在一线抗击病魔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舍小家,为的是大家。”薛桂香说,医院也对他们进行了慰问,让他们倍感温暖。

2许银夫妇

与李林东夫妇一样选择的还有白银同馨医养院院长许银夫妇。许银院长选择了援鄂,而妻子马菊红则坚守在白银市疾控中心防疫一线。

疫情发生以来,马菊红也是加班加点没有休息过。丈夫临走之前,她正好在基层督查疫情防控工作,两个人没有见到面。作为一名2003年抗击非典的全省先进,又是做疾控工作的,马菊红明白院感工作在此次抗击疫情战役中的重要性。她支持丈夫的决定,同时也知道丈夫作为从事院感工作20多年的“老兵”会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她期待丈夫不负使命,并嘱咐丈夫在武汉安心工作,疫情早点过去,平安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