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書籍令你印象最深刻?

yEs_HeLlo


一直以來只要有空都在讀各種各樣的書籍,歷史,文集,小說等等,但要說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哪本書,首選應該是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最開始看到這本書是在大學的圖書館裡,隨手拈來翻閱,但慢慢的完全被這本小說獨有的魔力吸引住了,這本書以何塞·阿爾卡蒂奧·布迪亞恩家族由興盛到衰落為主線,構築了一個氣勢恢弘,貫穿百年,並且魔幻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故事。

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往往會被書中那一大堆拗口又晦澀的名字搞得暈頭轉向,家族裡所有男性都叫阿爾卡蒂奧或者奧雷里亞諾,當時我能清晰記得的名字只有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他是整個家族的英雄,另外還記得的就是吃土的麗貝卡,她太特別了。

步入社會以後又陸續讀了幾次這本書,一就是想理清各種人物的關係,二是書中的故事跟敘事手法的確讓人著迷。書中這個家族中的成員都讓人覺得孤獨,每個身上都蒙著一層淡淡的悲劇色彩。三十二場沒有意義的戰爭,文明世界對原始生活帶來的衝擊,四年不停歇的連綿陰雨,讓人唾棄的畸形戀愛,偉大母性閃光的烏爾蘇拉,這些所有的所有,都在家族由盛轉衰之後,湮沒在一場沙塵暴裡。留給讀者的,只有些許共鳴,跟深深的嘆息。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生命中曾經有過的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如果你還沒讀過這本書,我會強烈推薦給你,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蘇慕夢枕


阿圖•葛文德《最好的告別》

一本關於疾病和死亡的書籍,適合每一個身患重病或有過醫院經歷的朋友。

三月份的時候,我因為身體問題,休了三週病假。我給它取了一個美好的名字——來自春天的假期。

但其實,那三個星期是我二十幾年來身體遭受最大程度痛苦的三週。

因為病及髖關節,那些日常最基本的事情——走路、上廁所、穿褲子、睡覺翻身,都變得困難起來。床鋪到衛生間明明來回只有不到4米的距離,挪了20分鐘。

慶幸的是,我內心並沒有任何絕望的感覺,反而更平靜。那些平時煩惱的金錢物質問題,在此時通通變得不重要。

人在生病的時候,慾望就是會變得很低很低,只要被允許像正常人一樣自主生活就已經很滿足。

甚至在某些時刻,我覺得生活中最好的事,就是能自由的上廁所。

你會認為這沒什麼,因為你還健康,等你臥病不起的時候,你就明白了。

正是因為有過這段經歷,我才有了十分迫切的願望想要讀《最好的告別》,也因此在讀到某些片段時,內心激動不已。

書中講述了很多關於疾病和死亡的故事。

薩拉在懷孕39周時查出癌症;作者的父親因為脊髓瘤右臂麻木不得不提前退出手術檯;鋼琴教師佩格在生命的最後三週仍然堅持給學生上課……

面對死亡,醫生或者病人家屬的默認選擇是採取措施,治療點兒什麼!

於是,大多數人在監護室裡度過了生命的最後日子。

他們躺在那裡,戴著呼吸機,身上插滿了管子,血肉裡還有新縫的線,每一個器官都已停止運轉,心智搖擺於譫妄之間,永遠意識不到自己可能生前都無法離開這個暫且的、燈火通明的地方,更沒有機會說“再見”“別難過”或者“我愛你”。

我想,這對病人自己來說,已經不能算活著。

拋開個人或家庭,對社會而言,把費用花在最後幾個月沒有任何明顯作用的治療上,也是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

我不是認為老年人或者得絕症的人,就不值得救治,而是倡議放棄一些耗費大量資源而又無明顯效果的救治,把資源留給更有希望的群體。

日語裡有“業”這個詞,它意味著,如果事情要發生,那麼,我做什麼都無法阻止。

既然如此,就好好的活到終點。

我想,如果有一天自己患上了癌症,或者任何相似的晚期、不可治癒的疾病,我會選擇放棄治療。

在意識還清醒的時候,我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家人,告訴他們我最在乎的是什麼,我想怎樣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

如果我想吃冰淇淋,那就讓我吃冰淇淋。

我害怕的不是疾病或者疼痛本身,而是因此帶來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和無法保持完整的自己。

疼痛畢竟只是間歇性的,而不能自主帶給人的內心煎熬卻是每一分每一秒。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疾病,不是通過個人努力就可以避免或者治癒。但更多疾病,完全可以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避免或者無限推遲。

我們不能把生命的決定權完全丟給醫生。

對醫生來說,有時去治癒,常常是幫助,永遠是安撫。

我還年輕,在醫學條件和身體允許的範圍內,我會認真的活著。

我還會希望,有一天開門很慢是因為房子太大,而不是生病了走得太慢。

多麼美好的願望,不是嗎?



送你1顆子彈


好書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也有不少。這裡我著重談《薛兆豐經濟學講義》。

1、為什麼要提到這本書?起初知道薛兆豐這個名字,是在《環球人物》裡的一個專欄,點評商業管理案例,看了還不錯,但後來換人了。當時感覺薛兆豐是個老教授。後來《得到》APP上傳他的經濟學講義視頻課,他一下子成了網紅,一次課就掙到幾千萬,才知道他是一個風度翩翩的英俊精英。他也因此陷入旋渦之中,從北大辭職,我真為北大可惜!至今我還沒有時間看他的視頻,但中信出版社出了這個講義,我認真讀了三遍,除了震撼還是震撼!我是文科出身,讀經濟學金融很費勁,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和曼昆的《經濟學》,都不錯,也是訓練思維的很好教科書。但裡面的數學讓我很頭疼,勉強讀下來,但還是不透徹,意猶未盡。直到讀到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這種感覺一掃而空。

2、薛兆豐開闢了經濟學普及兼提高的路徑。長年來,經濟學這門學科是建在數學基礎上的,沒有數學基礎,讀經濟學也不正經,但薛兆豐在北大講經濟學,向本科低年級同學講授經濟學,採用了新的方式,另闢蹊徑,就是這本講義的方式。據說《得到》的編輯沒有學過經濟學,就要求薛兆豐講課使她明白,錄課費盡周折,但打造了這門課的品質,成為無法超越的經典。他從經濟學現象入手,從人們在日常生活遇到的經濟學概念入手,通過講述曾經發生過的經濟學著名案例故事,從人性的角度,來講述經濟學。他根據自己的學識,把經濟學的概念和原理,講的非常透徹,直達本質,生動具體,簡明又非常深奧,閃現智慧和思想的光芒,讓人豁然開朗,歎為觀止!

3、薛兆豐是不可多得的講課奇才。語言非常簡練,沒有多餘的一個字,這是建立在他的知識結構、學識、思維之上的。他有著數學、經濟學、法學背景,學養豐厚,邏輯表達象行雲流水那樣自然合理,剖析問題非常透徹,對問題的闡述非常明瞭,但明白後又感知思想深邃。他教給你用經濟學來認識世界,來認識人生,讓你明白一切現象都有它自身的道理和規律。對一箇中年人來說,懷著膜拜的心情去讀一位晚輩的書,那是什麼樣的情形呢?北京高校名人課程聽了不少,但能給我這種感覺的非常少見。嚴格意義上我不是聽課,是看講義,他現場的講課應該更精彩。

4、讀薛兆豐的書,象用清水把腦子裡的東西,用清水沖洗了一遍。這種閱讀體驗,會是我人生難忘的記憶!


徒步上路的人文地理


最近喜歡閱讀東野圭吾的書籍,印象中最深刻的便是東野圭吾的《紅手指》。

這本書不如東野圭吾的《白夜行》《解憂雜貨店》《嫌疑人x獻身》名氣大,但是這本書給人留下的思考卻不少,比如:當下人口老齡化中的養老問題;夫妻間感情的相處方式;以及對於孩子教育的深思。《紅手指》更像是一場與人性有關的救贖。

書中的主要情節是:前原昭夫和妻子八重子人到中年,上有痴呆老母親,下有未成年的兒子。這個看似平常的家庭,也掩藏著許多問題。平靜,在一個下午被徹底打破。兒子在家中殺害了一個小女孩,面對妻子的百般維護,前原綜合利弊決心移走屍體,掩蓋兒子罪行。

一場臨時犯罪留下諸多線索,只是在充足的證據面前,一切掩飾都變得蒼白無力。前原權衡利弊後,竟然將殺人的罪責推給“痴傻”的母親。

書中,還提及到前原昭夫父親中風、以及母親年歲漸長的養老問題;因年齡合適便結婚卻沒有感情的婚姻,尤其是殺害小女孩後仍不知悔改的兒子,這些都不得不逼迫前原昭夫妥協,而致使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又何嘗不是前原昭夫自己造成的呢。

身為人子,因妻子與父母有矛盾,卻從不想著去解決,讓父母的養老都成問題了,甚至當慘案的真相無法再遮掩時,卻將“兇手”的名號推給“痴呆”的母親;

身為人夫,卻不曾與妻子好好溝通,對於家務一概不管,只想著以加班為藉口躲避;

身為人父,卻未曾起到教育孩子的責任,致使孩子心裡扭曲,最終發生悲劇,殘害一條生命。

這樣違揹人理的事情。或許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卻又合乎情理。雖然故事情節比較簡單,但是其背後隱藏的東西卻不得不讓我們深思,以此為戒。


寒語時光


《三體》是中國科幻作家

劉慈欣

的長篇科幻作品,《三體》三部曲構思宏大,科學基礎紮實,情節曲折,所包含的信息量巨大,書中許多未來科技和未來人類社會的細節和概念都可以讓人發散出更多的遐想。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第一部於2006年5月起在《

科幻世界

》雜誌上連載,第二部於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則於2010年11月出版。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2015年8月23日,《三體》獲得第73界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作家首次獲得雨果獎,也是中國科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譯者劉宇昆代表作者劉慈欣在美國華盛頓州上臺領獎。


醉意映入深瞳


給我印像最深的一夲書是美隨軍記者威兼,夏伊勒寫的《第三帝國的興亡》。該書是我三十歲(一九八零年)看的,恰巧我十五歲在部隊看過有關納碎的記錄片《世界公敵》,那片中有不少鏡頭就是納碎在集中營自已拍攝的毒氣室殺人的鏡頭,虐待普通猶太人的畫面,用人皮做燈罩,用死難者頭髮織地毯,用赤裸裸人體做生理極限試驗,把所有死難者的首飾,金牙撥掉運走種種不甚的畫面!我甚至懷疑:人怎麼比獸還殘忍,是真的嗎?夏伊勒忠誠的記錄了德國這個世界最嚴謹,最理智,產生眾多科學家哲學家的國度,怎樣被一個一戰二等兵癟腳的二流畫家忽悠的全民瘋狂,發起震驚世界的兩線戰爭!該書參考盟軍繳貨的大量希特勒德國檔案和影像資料,該作者也親自旁觀了最後的審叛和執行,可以說該書史料翔實,記錄精準,敘述可讀性故事性十足,是一夲不可多得的兼有長篇報導,長篇論敘,長篇分折,長篇史實錄兼顧一夲好書!在看同時代社會心理學家寫的《烏合之眾》,古斯塔夫,勒龐幾乎就是先知!


X先生57570230


《論語》家喻戶曉、世人皆知!能有機會、詳實的讀《論語》是幸福事!《論語》常讀常新、如果能隔上兩三年、通讀精讀一遍,醍醐灌頂!

我讀論語,注意出版社版本情況,保證閱讀的質量。一邊讀、一邊抄寫、一邊對比幾位著名思想家的註釋和說明,大學畢業以後,十幾年的閱讀和思考,令我受益匪淺、受益終身!

《論語》值得一個人一生去閱讀、研究和踐行!

我覺得《論語》印象極為深刻,有一些具體原因:

一個是,閱讀《論語》可以隨意哪一個章節開始,都可以開始閱讀,人和一段對話和總結、都充滿深意、且深入淺出。也就是說,閱讀《論語》很開放,很自然,不拘泥,不受章節限制。

一個是,閱讀《論語》猶如站在高處俯視低處,什麼意思呢?就是掌握為人處世的基本規律後的釋然,與處理人際關係的和諧。

一個是,讀《論語》可以讓學習簡單起來。我們簡單來說,閱讀《論語》這樣的經典,可以相當於閱讀了幾本、十幾本、上百本、甚至更多的書籍,令學習變得集中和省時省力、且減少了很多迷茫!





信誠文化


您好,我個人認為要分階段。

孩提時,西遊記連環畫對我影響深刻。沾滿灰塵的抽屜裡,叔父和爺爺的收藏變成了孩提最初啟蒙的教育。翻開泛黃的記憶,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大小西天,紅孩兒…這些還有後來很多的數量不齊整的一些連環畫如水滸傳,三國演義和地道戰等。

少年時,小學已經識字,開始看一些文字類的讀物。比如八仙過海,七俠五義,三字經等。印象最深刻的一本反而是白話文版本盜版蒲松齡聊齋志異,打開了我對除了人類之外另外一個空間妖仙的想象魔盒。

初中時代寄宿開始有了時間泡文學社的一個小圖書館。對顧城海子和舒婷的詩歌開始有了閱讀後發表的處女作。我開始愛上了中外的現代詩,對泰戈爾的詩集特別喜歡。短短卻哲理雋永,原來,詩歌就在身邊,雖然詩人已在天邊。

高中忙碌於高考,課外讀物也多了起來。特別喜歡奧斯托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等。那時關注更多的是世界名著。比較喜歡小仲馬的茶花女。

大學的肆意飛揚開始擁有了第一本自己寫的書,那時候開始寫詩集和長篇小說,比較中意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和韓寒,萌芽雜誌和新概念的一些作者。說起來奇怪,有段時間沉溺古龍和金庸的武俠世界裡。於是。才後來有了上官朝夕的這個筆名。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本書是梭羅的瓦爾登湖。這是一本獨立思考並和大自然平等對話的書。

如今在工作創業的旅程中,我們反而更多手機互聯網時代開了太多繁雜的網絡小說如清宮劇穿越劇和盜墓類書籍。

緩解生活的疲勞,鬼吹燈,盜墓筆記系列和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是我最近比較印象深刻的小說。

個人淺見,希望你們也喜歡。感謝關注。



上官朝夕


《曾國藩-野焚》,唐浩明先生著。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的。估計得有四十來年了吧。我逛舊貨市場的時候淘來的。

本書從曾國藩節制在荷葉塘老家開始撰寫,偶遇道人陳廣敷,得《南華經》,重讀《道德經》。大徹大悟,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帶領湘軍打敗洪秀全為首的起義軍。

從中立的視角,剖析曾公在處事過程中運用的一些恰到好處的手段。能顧大局,為囯考慮。當然,作為普通人,也有徇私的一面,但不傷及大體。正所謂:人至清則無志,水至清則無魚吧。




費明君


四大名著那些人盡皆知的不談,那些講的是世界,我看看故事就行了。作為一個網文愛好者推個很有意思的書

《死人經》冰臨神下大大的神作

一部死人經,半步無道書。

斬盡千人頭,啖吞百身骨。

從簡介就能看出本書主題中的殺氣,各種謀略與陰謀,讓讀者懷疑自己置身其中能否活過第一章。從黑暗的角度抒寫為善,略顯壓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