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會選擇做一個善良的人?

鄭偉悅


做一個善良的人是因為我希望我善待他人,他人也能傳遞善良,希望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有更多的人能夠伸出援手,希望生活能夠更加安詳,希望減少憎恨,希望減少罪惡,希望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防備,希望我們都能被溫暖,都能不在受到傷害。



或許是我曾經被人傷害過,我也害怕自己的善良會被別人當成一種愚蠢,但我卻從不會因此而產生憎恨,或許會有一時的悲傷,但卻更讓我期望世界充滿善良。我不想自己最終變成施加傷害的人,不想他人會受到我的傷害,我希望我的善良不會因此消失,更不希望他人的善良會再受到傷害。如果所有人都認為“人善被人欺”,都拋棄善良,那麼傷害就會一直越演越烈,最終我真的不敢想像今後的日子。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並不是說我們會為此毫無底線,只是希望我們的善能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予他人,希望能夠傳遞更多善意。


小九心理


小時候,家裡姊妹多,父親一個人工作,靠微薄的工資(月工資31元5角)養活包括我爺爺在內共8口人。那時是“思衣不得遮其體,思食不得濟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在外遭白眼甚至被人欺侮。上世紀5O年代未期,父親為了實現他讓我與姐姐同時上大學的夢想,在我5歲多一點時就讓我與大我兩歲的姐姐同時上了小學一年級。當時同桌的一位同學,憑著年齡比我大近3歲加之身強力壯,把欺侮我當家常便飯。有一次他在路邊撿了一塊幹牛糞,在課間休息老師不在教室,趁我不注意猛然把一塊幹牛糞塞到我嘴裡。我實在氣不過,約他下午放學到校外單挑,結果被他打得鼻青臉腫。由於營養不良黃皮寡瘦,衣衫襤褸鶉鳥尾禿,也不受老師待見。有一次父親給我買了一支新鉛筆,但在運動場做體操時丟了,後被一位學生撿到交給老師。老師在班上問誰丟的鉛筆,我說是我的,老師把眼睛一楞說,你家這麼窮,能買新鉛筆……那兩年受盡了屈辱,給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那時心裡就想,都是人,為什麼非要去欺侮別人,難道欺侮人的人不知道被人欺是多麼難受?隨著生活的好轉和年齡的增長,我在十幾歲時就長成了近1米8身強力壯的後生,比如掰手腕,在同齡人中從未遇到過對手,當時有很多成年人都是我的手下敗將。由於聽話守紀,學習成績不錯,幾乎各年級都擔任班幹部。因為我知道被人欺侮的味道,從不凌強欺弱。實際上,在我常被人欺侮時就有了長大要當個好人的願望。特別是後來隨著知識的增長,對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有了更理性的認識。在這些知識中,莎士比亞說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這句話給我很大的啟發。在後來的生活工作中,我對相對弱勢的人都會本能地予以特別關懷。比如在當監警時,從不侮辱所管服刑犯人的人格;在大學擔任輔導員時,對來至邊遠農村的大學生總是給以特別的關照。但對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有欺侮來自農村的大學生行為便毫不留情。至今我也不會打麻將,因為打麻將總有大小不等的輸贏伴隨。別人問我為什麼不學打麻將,我的回答一是時間耗不起,有這些時間不如看看書練練樂器;二我錢輸多了會心痛,但看見一起打麻將的輸多了我也因過意不去而心痛,真是進亦心痛,退亦心痛,又何苦來著(今天晚上無事,茶於飯後隨便聊聊,別無他意)。


本色老梁


善良不是選擇來的,是與生俱來,自孃胎基姻所傳,是娘言傳身教所傳,是生長環境所傳。沒得選擇,小時侯學會了善良和懦弱,那麼,長大了,想要做個惡毒的人,很難,因為良心上過不去。舉個例子吧。我婆婆自小沒有了爹孃。在那貧困的年代,她上無兄姐,下無弟妹,一個人學會了在社會掙扎,學會了怎樣生活,怎樣維護自己的利益,談起婆婆的心狠,我感慨我自小以來碰見的只是第一個心狼的女人,可丈夫卻老說她娘可憐,面對婆婆的狠毒,丈夫死命不認帳,事實擺在面前,丈夫卻還一囗咬住,婆婆是個可憐的人。丈夫和他的兄長又是截然不同的二個人。丈夫頭腦簡單,一個非常易懂的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問題都不會邏輯推理,去摧敲它的真偽。而他的兄長遺傳了他孃的惡習,甚至可以說更壞,為了自己的利益,什麼話,都編的出來,什麼事,都敢狠心去做。再又返過來說,被婆婆帶在身邊長大的外孫女,自小也嫡傳了外婆的真傳。有一次,我上廁所,親眼所見,這外孫女的手段之高明,恐怕,沒人能猜得到這小孩的利害。這外孫女自小跟著外婆,爹孃外出打工。那天早晨,這外孫女和同村一小女孩在一起玩,兩個人年齡不相上下,大概都是七八歲的樣子,村裡那個女孩在吃蘋果,這外孫女一把搶過來,往上面吐了幾口口水,又遞給了村裡的小女孩,村裡的小女孩接過蘋果,猶豫了一下,又把蘋果給了外孫女,這時侯,外孫女接過蘋果開心地大口大口地吃,我看見她的這個做法,很噁心,就說了句,你這人怎麼小,心眼卻大,怎麼可以這樣子做。當時,這外孫女雖沒有頂嘴,但眼神卻是仇恨的看著我。這就是真真徹徹的事實,惡,是惡毒的帶領下長成的惡。善良的心靈培養不出惡毒的種子。


蟆怪556


1、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告訴我,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孩子,那個時候,我並不知道什麼樣算懂事,也不知道怎麼樣算孝順,只知道他們上班累了的時候可以幫他們捶捶腿,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儘管小手小腳的我並不知道怎麼能夠做的更好,儘管大多數時候我都會把事情給辦砸,但是我知道他們是高興的。

2、上學的時候,老師教育我,要做一個好學生,要聽老師的話,要聽父母的話,要好好的學習,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那時候的我並不知道怎麼才算是一個好學生,怎麼樣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上學的時候卻是接觸的正能量最多的時候,書本告訴我應該怎麼做好一個人,老師教育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腳踏實地,切記戒驕戒躁。

3、踏入社會之後,老師的教育,父母的教誨終於起到了作用,我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學會了如何代人為善,更學會了面對紛雜的社會如何守住自己的本心,學會了在茫茫人海中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學會了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並不是一味的退縮與妥協,相反,要合理的學會拒絕,學會反抗,更要學會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


我的貓咪叫柚子


我懷疑過善良,甚至相信‘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的拉仇恨‘名言’,後來才明白,馬不讓人騎誰去養馬?養了一匹不能騎的馬何用?最後只有一個結局:殺掉!

人善被人欺更是巨大的謊言!人善並強大的,誰敢欺?被人欺負者,大多數是懦弱,懦弱的人有善有惡,都是容易被人欺負,憑什麼拿‘善’出來背黑鍋?

我教育孩子善良,曾問過兒子(當年十歲左右),如果有小朋友是自私自利、霸道之類的惡人,你願不願意與他交朋友?

答:否!

哪麼,你如果成為惡人,正常的人也同樣不要與你交朋友,對吧?

兒子若有所思後,點頭!

我再舉個很野、很霸道、熊孩子的同小區的鄰居小朋友,告訴兒子,很多家長都不讓自己的孩子與他交往,所以他在小區沒有朋友,只有你這個朋友,其他大人們私下提醒我,要制止你和他交往,他沒有朋友,苦不苦?

兒子早就明白了善良才能有朋友一起玩,一起打他喜歡的籃球等等,他用善良、樂於助人、樂於分享等等吸引眾多的朋友,成了孩子王,但是我嚴令強大後絕對不準欺負人,哪就成了惡人,惡人自有惡人磨,會墮入魔道。

善良的人再強大都不會欺負人,這是真理!

他不用十歲就能徹底否定了‘’人善被人欺‘’的謊言,善良的強大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自律守善,才會良性循環,越來越強大!





繁榮豐盛5855547865


從小的家庭環境影響的吧,媽媽是個特別特別善良的人,不光是對我們姐弟三個沒有打罵過,對所有人都是細聲細語,迄今為止,沒有聽媽媽說過一句別人的壞話。有時候我會問媽媽:“難道你真的沒有想發脾氣的時候嗎?”媽媽莞爾一笑:“怎麼會沒有,只是我不把任何事都放在心裡,因為每個人都從自身出發去看待事情,所以角度不同則看法與做法就不同了,我不計較他們,不然的話吵鬧了又怎樣,不吵鬧的話又把自己氣著了更不好,看淡就好,你對別人好,他們始終會明白的,有的人不明白也無所謂,三觀不合的人不會成為好朋友,也就沒啥來往,擾亂不了你的心。”媽媽很善良,鄰居與親戚有需要幫助的,她發自內心的替著急,爸爸脾氣暴躁,個人認為他有時候不講理,但媽媽照樣雲淡風輕,四兩撥千斤,不搭理爸爸的壞脾氣,說是搭理了他就把自己氣著了。我不能自己說自己善良,但我從媽媽身上學到了不對別人無辜惡言惡語,對每個人平等對待,不會光敬上而欺下,不過我也繼承了點爸爸的暴脾氣😀我把暴脾氣給予光敬上而欺下的人。


美好如意愉快


想和做到不是一會事,善良同邪惡一樣是人類失道缺德後的反動,是一種低級的情感,六親不和有孝慈,失道缺德善惡出。人類的終極使命不是善良而是消滅罪惡和迷惑,突破生老病死而得自在自由。

傳統文化在人性善的基礎上教人壓抑自性執著善良,但效果適得其反致使腐敗專制偽善愚昧橫行。從屈原孔融諸葛文天祥到譚嗣同聞一多海子執著善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者有幾人成功?大多被現實粉碎碾壓。

善良邪惡都是對迷惑罪惡及苦難的反動,並不是人類的終極價值,人類的終極價值與善惡無關,而是創生足夠的物質和精神文明資源以致突破生老病死而得終極自由。


陽光明正


陽光雨露和風細雨,萬物皆需,故人就應與天呼應!


李忠靜222


善惡終有報,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遇到什麼樣的人。你是一個善良正直的人,想必你周圍的朋友應該差不到哪兒去。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待人待事溫文爾雅,有內涵而不暴躁。

世間總會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溫暖,或許只是一些小事,卻能夠在一瞬間溫暖我們的心。

生活中或許有很多我們看不慣的事情,欺凌弱小,那些兒媳婦遭到婆婆的毒打,總會有一些得寸進尺的小人在你的生活中放肆作為,……一貫的忍讓不是善良,拿出你原有的個性。學會說不。

“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曾幾何時,那些碰瓷兒的老人,欺負老實人的時候又曾想過他們的良心是否過得去?

相由心生,一個善良的人帶給別人是溫暖的,而一個凶神惡煞的人,卻不容易與人親近。願你可以從一而終做一個善良的好人。



陪你一起共享繁華


父母從小的言傳身教,上學老師的教育,書讀多了自然就明事理了,讀書豐富閱歷增長智慧,加上週邊的人善良影響(五十年代)我自然成長為一善良的人,本份的人,有道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