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大家好,崖是客家人,客在他乡,我将带大家寻找各地客家痕迹,对客家文化有兴趣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我。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龙南“客家酒堡”位于里仁镇新里村渔仔潭,距县城10公里。渔仔潭现有李、黎两姓农户28户,人口153人,是一个依山傍水、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原生态古村落。渔仔潭围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200年历史,是由李姓先人种植淀坊(一种染布原料)发家致富后兴建。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围屋南北长55米,东西宽45米,占地2475平方米,围内建有三层结构民房,共有住房126间,另建有炮楼四座,围墙四周布满枪眼,围内曾常年储藏可供居民3个月生活所需的粮食和米酒,是典型的防御型客家围屋。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从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围内先后有3名李姓族人考取进士功名,据说他们都是文采飞扬、喜好饮酒作赋的酒中豪客,备受族人推崇,酒文化在渔仔潭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至今,家家户户都保存酿酒的传统风俗。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依托渔仔潭优美的原生态环境和客家人热情好客的饮酒文化,渔仔潭围绕赏酒、品酒、藏酒三大主题,建成了酒文化展览、酒类品尝、传统酿造工艺演示、游客服务、艺术创作五个功能区,通过发展客家米酒和农家乐产业,增加农民旅游收入,打造成集品尝、收藏、艺术创作展览交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客家酒堡”,争创客家围屋收藏酒类品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之最。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酒堡建成后,通过以酒为媒、以酒会友,活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客家围屋的文化附加值,把渔仔潭建成中国客家围屋的一颗璀璨明珠。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走进江西龙南客家酒堡-渔仔潭围

渔仔潭围的来历

渔仔潭围内有一口古井,井的上面立有一块蓝底色字牌,牌上写着:渔仔潭围。此围始建于清朝道光九年(1829年),历时九年,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建成。建围者李遇德,系栗园围李氏十八世孙,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年)从栗园围迁居到此从事客家酿酒业,致富后建成此围。

传说李遇德公从栗园围分家时,没有分得多少财产,搬来这里之初,草草做了几间泥砖屋定居下来。以耕种和养猪为业,后来李公见从这里过往的人多,而且会在这里喝水、歇脚。心想:如果在这里摆上水酒摊,可能会有些生意。便将从栗园围学过的酿酒技术重新拣了起来,生意果然很好。几年以后,有了名气,遇到里仁墟日或县城墟日,人流经过这里时,空坪上像是一小墟场。

有一天,远处来了位年纪大的乞丐,拖着伤脚,两手把着根木棍,走到这里,跌倒在地,艰难地向着井边爬去。李公看见了,动了怜悯之心,赶紧喊住他,搬了椅子让他坐好,从家中端来开水给他解喝。随后查看他的伤口,见伤的不轻,便清洗干净将家中备用的刀伤药敷上包扎好。随后问老人家在那里,好派人送信。老人说:四海为家,居无定所。李公说:既然这样,就先住在我家,把伤养好了再说。于是将一间闲屋整理好,扶老人进去住下,还帮老人洗净身子,拿自己的衣服给老人换上。李公天天为老人送饭端茶,定时换药。经过几天交流,两人很是投缘。交谈中得知,老人姓池,单名九。年少时祖上留下过不少家业,但他嗜酒,立志“尝遍天下美酒”,家境渐渐败落了成了乞丐。

李公听后,筛了一碗酒给老爷子,池九慢慢喝完,问了李公卖的价钱后,说道:酒的味道纯正,一斤米放一斤半水,对于挑担过迳的人,既助兴,又解渴,不会醉倒路上,正合适,但价格这样低,恐怕没有多少利吧。李公暗中有些惊奇,答道:确实仅能保本,但可长久维持大群客户,虽不赚钱,也能得酒糟喂猪,一年下来,收入也不算少,池九微微点头。随后李公又将一窖藏的酒取来请池老爷子喝。池九品尝后言:此酒一斤米放半斤水,窖藏了二年零三个月,陈香浓郁,对于排工、船工来说,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李公大惊,因池老爷子说的,与事实分毫不差。

在随后的日子里,李公将家中不同时期,放不同水分的所有窖酒,请池老爷子一一品尝。池九品味过后所言,莫不与事实相符合。他还给李公介绍了远近各处酿酒卖酒的详细情况,李公顿觉眼界大开。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池老爷子的脚伤全好了,再细看他,鹤发童颜,分明像位神仙。池老爷子非常感谢李公的关怀照料,提出要在十五的晚上请他全家人喝酒。李公说:还是我来请您吧,我家有现成的酒,加几个菜就行了。池老爷子坚持自己出菜出酒,对李公说:各家的味道不相同。

转眼到了十五日下午,已经很晚了,还不见池老爷子动手,李家人问李公,是否池老爷子忘了?李公摆摆手说:不要让老人听见了,咱们现在抓紧做几个菜,晚上请他算了。一家人便忙碌起来。

天快要黑时,池老爷子才招呼李家人,把桌椅搬到水井边摆放好,只见他从腰间解下布袋,一只手拿住,另一只手伸进去口中念念有辞,抖了抖,端出一碗菜来,冒着热气。又伸进手去,二碗、三碗……很快摆满了一桌子菜。大家说太多了,便停了上菜。又见他把布袋卷折好,手一抖摔,变成一个系着带子的葫芦。他把葫芦放入井中,咕噜咕噜装满提了起来,给大家碗中倒满,井水竟然变成了酒。大家从未吃过这样好的酒菜,认为天上才有,太高兴了,不知不觉,最后都醉倒不省人事了。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了,池老爷子已不知去向。

家人再去井中打水时,发现打上来的是酒,兴奋的告诉李公李公看了,对大家说:这是神仙的恩赐,我们要时时处处积善积德,井里出酒的天机不可外传,李公于是把水井围了起来。之后在路边置放了大茶桶,烧好茶水,保证路人随时免费饮用。

李公又记起池老爷子说过的话来,从此便每天打一担酒出去卖,因酒质好,销路不愁,但李公不贪心,只卖一担。

大约过去了一年,这天李公出门卖酒去了,家中李夫人正着猪草,池老爷子笑着进来了,李夫人赶紧放下活计热情招待池老爷子和李夫人聊起他走后的家中情况,问李夫人:该没有不满足的地方了吧?李夫人叹了口气,说:酒是好卖,就是没有糟嬤喂猪了。池老爷子听了哈哈大笑,自言自语说:还是本来好。随后来到井边,将葫芦装满,口中唱道:“天心高,人心比天高,井水化成酒,还嫌没酒糟…,·”飘然不所终。

李公回家后,照例去装酒准备明天卖。但发现井中的酒变了水。便问夫人怎么回事,李夫人便把池老爷子来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了李公,并后悔自己说过没酒槽的话,泪涟涟地不断自责。

李公静心想了想,宽慰夫人说:池老爷子说的对,做的也对。勤劳本份就是我家的本来,发家最终要靠自己。我们只要尽力做好人、酿好酒、养好猪,富裕起来是很快的。

第十个春暖花开时,一座雄伟的围屋耸立在了这濂江河畔。

(作者梁晓津)

渔仔佳酿的故事

从此,渔仔潭围人世世代代都会配制客家米酒,他们用围内的天然井泉水酿酒,酿出来的米酒格外香醇甘甜,渔仔潭围的酿酒技艺和传统,传承了儿百年。

据说,在清咸丰二年(即1852年),关西新围的徐家子孙中,有位当了翰林学士的徐思庄省亲回家,作为成丰皇帝书法老师的他,品尝了渔仔潭围酿制的客家米酒后,大加赞赏,欣然为渔仔潭围题写了围名和“开坛十家醇,把盏百里香”的楹联。又带了几十坛渔仔潭米酒到京城,以家乡特酿的名义送进宫里,咸丰呈帝品尝后龙颜大悦,御笔题了“渔仔佳酿”四个大字。从此,渔仔潭围米酒更是扬名万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