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上士兵打开坦克盖子往里面扔手榴弹,里面不会有个插销吗?你怎么看?

我在灯火阑珊处1


坦克的舱盖确实能够从内部锁上,但是这个舱盖基本没人锁,而且步兵往炮塔里扔手榴弹是极为经典的单兵反坦克操作。但是难点在于如何将手榴弹扔进炮塔?


首先为啥能锁住却不锁?

火炮在空旷地带发射尚且会激起大量灰尘与硝烟,pm2.5瞬间爆表,那么在坦克炮塔这种密闭空间内,烟雾得有多大?不开盖怕不是被熏死在里面


其次,热呀,在二战时期开坦克可是体力劳动,身体不够都开不动的,装填手那更是退役就能改行练举重。这个热量杠杠的。

第三个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五六个大老爷们,十天半个月的不洗澡,不洗脚,保不准还有上一位倒霉蛋没洗干净的屎和血,那个味道,怕不是没心理准备的直接就被熏吐了。

而且因为坦克内部视野极度狭窄,坦克车长往往会打开舱盖,用于观察周围的环境,避免被埋伏(对没错西住流空手接炮弹)(实际上,狙击手打坦克,打的就是车长)

综上所述,只要没遭遇核生化的袭击,舱盖能不关就不关

所以只要先往里头扔手榴弹的战术完全可行。
(所以坦克兵对抽烟器爱得深沉,没这东西,坦克里面那就是人间炼狱,时刻冒着生命危险还日常被熏半死

但是,万事就怕但是。

直接把手榴弹扔坦克里面,这种操作当然可行,但是问题就在于你怎么把手榴弹扔进去?

首先,坦克周围伴随的步兵难不成都是瞎子吗?

看着对边的扛着炸药包嗷嗷的就冲上来了,就没得反应?

其次坦克上的高机和同轴极强是干嘛用的:面对逼上来的步兵,坦克仅仅需要调转炮管然后哒哒哒哒哒哒,(在这个时候炮塔会转向=后部防御出现漏洞,在这个时候,另一队逼近,开仓扔手榴弹)


而且对方的坦克装甲必须够薄否则后方坦克在发现战友可能被炸的时候,完全能够直接朝着己方坦克进行扫射(机枪打上去,撑死了坏个潜望镜,而对面爬上来的步兵,可就是死无全尸了)

所以说步兵炸坦克那就是靠人肉推!伤亡极大,不是迫不得已,不会选择这种绝望的挣扎(哪怕抱个炸药包或者集束手雷也比这靠谱)


啸鹰评


外,醒醒别睡了,大白天的还抱着个枕头。白日做梦呢?

言归正传,现实作战和神剧最大的不同就是,你朝坦克里面扔手里,没人对你开枪,但现实战场你可能还没接近坦克,人就会成一堆肉泥。可能许多人都会觉得军武视界这样说有点暴力,还有点血腥。但不好意思,真是战场就是这么残酷。想要炸一辆坦克,几乎一队敢死队都不够用。当然,这并不是笔者影视剧电影看多了,而是真真切切听老表讲述过这样的故事。

我爷爷的哥哥是从前线下来的老兵,之所以下来是因为眼睛被流弹击中,残疾才会回到老家,而我爷爷当时已经牺牲。根据大爷爷的讲述,当时他们在战场上还很少能够看到坦克这个东西,还是在后来的一场大战中,远远的看到过一次日本人的坦克。听他说,当时日本的坦克并不是太大,根本没有什么发射炮弹的口子,上面只有几把机枪,同时速度也跑不快,但就是这样一个铁壳子,让许多人都只能在战壕里趴着,只要一露头,就会被扫一梭子子弹。


并且,我军先后组成好几组敢死队,抱着扎成捆的手榴弹往上冲,但最终还没碰到坦克,人就已经没了。现在后知后觉回想起来,这不就是当初日军刚开始装备的92式超轻型坦克么。可见,什么揭开盖子往里面扔都是假的,你真以为一般人能快过子弹,然后直接将手榴弹扔到坦克里面吗?别做梦了。

同时,根据笔者对于坦克的了解以及作战的规章制度。坦克里面是能够直接锁住的,和门一个道理。还有就是,根据坦克作战操守,不论在作战时坦克里面有多么的热,坦克兵都是不允许打开这个盖子的。毕竟,一辆坦克对于一个军队来说,可是相当宝贝的。


军武视界


我83年兵。我当兵的时候这种打坦克的战术已经没有了。但是听70年代的老兵讲过,有这样的战术动作。军事教科书上也介绍过这种打坦克的战术动作

具体内容是,反坦克班(组),火力掩护,打击伴随坦克的步兵,使其脱节。此时对利用地形地物有绝对的,严格的要求。在对方坦克观察员,视线受阻且是仰角驾驶时,坦克受反坦克三角锥以及障碍物限制,此时坦克观察员在坦克外观察,或坦克并列机枪手射击时,反坦克小组,在侧翼反坦克阵地射杀观察员或并列机枪射手,并利用坦克行动迟缓时攀爬坦克实施打炸。火力组跃出阵地利用对方坦克作为掩体掩护并打击跟随步兵使其进攻受阻。这是反坦克班(组)的战术动作。后来这种战术淘汰了。因为,这是老兵和战术教科书上的训练内容,本人没有参加过这样的训练。但是,炸药包或爆破筒打坦克战术,倒是经常训练。比如炸履带。以及行进间卧倒,滚进至坦克腹部用炸药包或爆破筒打坦克等战术动作都演练过。再后来这种打坦克战术也越来越少了。87年在军校训练时除了四零火箭筒或八二无后坐力炮打坦克外,曾经配合团导弹分队打击坦克。那个时候打坦克就在1公里以外了,红箭73,有线制导,目视跟踪,当时是打坦克的有效方法。再后来国防现代化越来越高科技,我在教导队和作训部门工作,参与过很多演练和演习并指导部队训练,那个时候打坦克的方法就多了,除了单兵火箭,单兵导弹打击坦克以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升机打坦克。直升机是坦克的天敌,基本上是视野外的打击。八年前离开部队了。,听说现在打击坦克的手段更是很多了,同时坦克的反打击能力也在增强。矛和盾一直在对抗着,相向而生。

不管怎样,打击敌方目标是军事斗争永远的战术话题,他是根据武器装备的更新而改变的。但无论怎样改变有些战术看似古老也还是有用的。就打击坦克这样的话题,有些战术一直沿用,比如,反坦克雷场,挖掘反坦克壕沟,设置反坦克三角锥等等。只是增添一些新的战术手段和内容而已。

现代战争不仅仅是高科技战争,我们总是局限在小的视野内,有人说飞机,导弹就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军事观点。飞机,导弹至少在现在或很久的将来它都属于破坏火力,覆盖火力,掩护火力。没有占领军怎么能判断战争的胜负?陆军是最后解决战斗的力量。(核战争除外)。所以,打坦克也是陆军战术动作的重要课题。

科普一下,任何战术动作,都不要脱离敌我装备和地形地物。很多回答问题都脱离这些,那是纸上谈兵。如果你是军迷你可以根据你家乡或旅游时见过的地形考虑一下坦克在这样的地形行驶时它的速度,它的视角,他的火力打击能力,以及步坦协同的动作,来考虑矛和盾。就能全面了。很多回答好像都是在操场上的动作,或电视剧里的镜头。实在不可取。


ZHAOFEi1965


插销肯定是有的,我下面给你放个动图,你大概就知道坦克的门栓是怎么样的了

这是美军的M1A2型坦克的内部视角,以及坦克兵锁门的方法。好的我们再来说说把手榴弹丢进去是怎么回事,首先我我们来说到底有没有可能吧手榴弹丢到坦克里面去,我的回答是有可能的。但也得分情况,二战之前的坦克还有几率,二战之后的坦克和现代坦克基本上就不可能了。为啥说二战坦克的几率较大呢,由于当时的坦克设计很不完善,加上使用坦克的战术也很落后。所以这时的坦克观瞄系统很烂,而且因为步坦协同的战术也不成熟,所以没有步兵协同的坦克实际上和半个瞎子差不过。于是当时就诞生了一系列很奇葩的打坦克方法,其中还有些被选入了正规的军事训练教材,我再给大家看一个,二战时美国军事教育影片——如何在一分钟之内摧毁日本坦克

好的大家学会了没。行行行,正经一点,虽然影片名字是我瞎编的,但里面的内容可是当时真实的教育方案,在这个水壶卡炮塔的骚操作之前,影片中其实已经介绍了这辆坦克的观察孔,并给出了如何躲过这些观察孔观察范围的方法。用水壶卡住炮塔之后,这辆坦克基本上就丧失了还手之力,然后按照之前教授的坦克弱点位置展开爆破即可,大家看是不是很简单。好好好我们说回正题,正是因为二战时以及之前的坦克对外感知能力很差,所以一般情况下坦克车长会从坦克里漏半个身子出来进行观察,从而让坦克获得较为可靠的视野,但这就为想往坦克里扔手榴弹的人提供了机会,这时只要把车长打死你就能获得一个开着门的坦克,然后爬上去扔手榴弹就行了。不过和现代电视剧不同的是,这种情况虽然有但一般只有偷袭的情况下才能达成,毕竟人家车里的人也不傻,车长被打死之后人家也是会赶忙把门关上的,如果你离车太远那肯定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想要扔的进去你就必须的离得够近。但问题在于,二战中后期大多数有坦克的国家已经掌握了步坦协同战术,如果你埋伏的离坦克太近,很有可能直接就被搜索周边的步兵给提前发现了,所以即使在二战之中这种方法虽然有可能成功但成功率也不太高。

即使在平时行军之中也需要车长探出头来看路

好的我们再说回二战之后的坦克为啥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正是因为这种问题导致坦克兵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伤亡,所以在积累了战争经验之后二战后的坦克马上就升级了观瞄系统,首先就是能全向观察的潜望镜看下图那一圈透亮的玻璃就是车长的潜望镜了(并不仅仅只是放了一圈玻璃),这种环绕一周的潜望镜能让车长坐在车内就获得360度的外部视野,使得车长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探出头去观察外面的情况了,于是自从有了这玩意之后坦克的顶盖基本上就不会在作战之中打开了(除非被击毁逃命)。

虽然这解决了坦克视野的问题,但依旧没有解决坦克观瞄迟钝的问题,首次就是携带火箭筒反坦克导弹的步兵依旧能通过隐蔽起来伏击坦克的方式让装甲兵吃大亏。所以在第3代主站坦克上就开始广泛应用周视镜技术,而坦克头上顶的那个玩意就是周视镜,而车长前面的显示屏就是用来显示周视镜捕获到的信息的,这种全新的感知系统集成了各种光电瞄准设施,不仅能进行十几倍的光学变焦,而且还集成了热成像激光测距等功能,在一些信息化能力较强的坦克上甚至还集成了图像缝合和动态物体捕捉技术,能提示车长周视镜捕获到了可疑的目标,以防车长一时走神将没有看到隐藏良好的目标,如今大多数坦克的周视镜已经可以做到发现数公里甚至十余公里之外的目标了。所以想要在这种坦克的近处进行埋伏除非你是一个会隐身并且没有体温的吸血鬼。

周视镜的内部终端

周视镜的外部设施

既然都说道这了,那我们就再介绍一种全新的坦克感知方式。由于近些年来,单兵反坦克武器的逐渐进步,周视镜的不足也显露了出来,其中一个就是周视镜的视角再宽也不能形成360的全向视野,所以终归有些死角它是看不到的,这就给了那要偷袭坦克的步兵们可乘之机了。所以在我国最新款的15型坦克上我们应用了一种全新的观瞄系统,这种系统被布置在炮塔的4个角上了每一个都有着周视镜的功能,这使得内部乘员只要带上VR系统能进穿透坦克装甲获得完全开阔的外部视野。对于这种坦克来说别说是手榴弹,就是火箭筒估计也难得伤到分毫了。


开着皮卡打坦克


战争电影里的确经常能够看到士兵爬上坦克,然后打开舱盖往里面丟手榴弹的情节,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图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美国伞兵爬上德国虎式坦克,图片来自网络

坦克出现不久,设计师就已经在坦克的舱盖上设计了从内部关闭的锁,为了就是防止敌人士兵从外面打开舱盖。所以,即便士兵在战斗中爬上坦克,想要从外面打开锁死的舱盖也是不可能的。

图注:美军M4坦克舱盖内部结构,能够看到简单实用的锁,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英国克伦威尔坦克前面驾驶员的舱盖,可以看到锁,图片来自网络

在真实的战场上,的确有士兵向坦克内部丟手榴弹杀死内部车组的战例,比如在1944年7月诺曼底战役中,一辆德军的豹式坦克连续击毁多辆盟军坦克(记得是加拿大军队的)。一名勇敢的盟军士兵冒死爬上坦克,往坦克炮塔顶上的舱盖里丢了一枚手榴弹,终于杀死了里面的车组乘员。但是这里应该注意一点,那就是这辆坦克的舱盖是从里面打开的。

图注:行驶中的德国豹式坦克,可以看到乘员们探出舱盖,图片来自网络

二战时的坦克,由于里面没有安装排风扇、抽气扇等设备,所以在实际的战斗中车体内不仅温度高、噪音大,而且火炮和机枪射击产生的火药烟尘也会留在车体内排不出去,可谓是环境恶劣。除了内部环境问题,坦克的观察设备也不全面,车长经常会将脑袋探出舱盖观察战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坦克成员经常会在战斗中打开舱盖,这就给对方士兵向里面丟手榴弹提供了机会,但是机会很小。

所以电影中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但是如果坦克乘员从里面锁死舱盖就没戏了。

图注:当今美军M1A2主战坦克的舱盖,图片来自网络


古生物探索


没错,这个舱盖是从内开的,而且是锁死的,外边人就算用撬棍都很难撬开,比防盗门还坚固

但电影里士兵往坦克里头丢手雷也不是不可能,一方面坦克正常行驶中并不锁盖,毕竟从潜望镜里观察的视野很不好。

这时候,如果被打了一波伏击,车顶上的死鬼车长挂了,尸体堵舱盖那边,这样边上伏击的苏军就能开心的往里边丢个手雷了。

另外如果发动机舱又被丢了几个燃烧瓶,发动机过热停车,燃烧剂里头加的橡胶冒出浓浓黑烟,熏的车组成员眼泪鼻涕一把~ 是不是得开舱盖逃出来,这时候也是丢雷的好时机。


疯狗的轻武


最近几年战争片的编剧们总是脑洞大开,给人们带来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剧情。编剧们对于手榴弹非常情有独钟,在很多战争片中,一枚手雷扔过去,几十个鬼子都排队去领盒饭,手榴弹能够炸飞机,手榴弹还能够炸坦克。手榴弹炸飞机纯粹是秀智商,炸死几十个鬼子也比较夸张。而手榴弹炸坦克的剧情,要么是一捆手榴弹炸毁坦克履带,要么是士兵们打开盖子扔进去手榴弹,坦克里面的鬼子全部报销。看完这类剧情,一些细心地观众要问,坦克的盖子上难道就没有插销吗?

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坦克在设计的时候都会安装上插销,而且不是一般的插销,是一种密封性和安全性都很高,从外面根本打不开的插销。在二战时期,因为坦克缺乏现代化的瞄准设备,车长会打开盖子观察敌人,可能存在坦克盖子没有关闭的情况。但是当敌人攻击过来的时候,车长就会躲进坦克里面,快速插上插销。一旦坦克完成密封,即使是用钳子和撬棍,也无法打开盖子。在二战时期 只有用炮弹和高爆炸药能够打开盖子,手榴弹因为威力限制,大部分情况根本不能炸开盖子。


不仅如此,士兵们在正常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接近坦克的机会。坦克就是一个攻击堡垒,火力非常的强大,很少会有攻击死角出现。只要坦克里面的人弹药充足,除非有燕双鹰一般的身手,不然想要靠近坦克纯粹是无稽之谈。况且坦克都跟随着装甲车和步兵,四周有重机枪扫射,附近跟着数量可观的步兵,想要靠近坦克除非能够消灭这些全部的防御部队。况且坦克从来不是单独行动,士兵们攻击一个坦克的时候,其他坦克上的重机枪就会攻击这些士兵,因此士兵们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接近坦克投弹。

这样看来,所谓的打开盖子投放手榴弹,纯粹就是无稽之谈。二战时期对付坦克,主要依靠的是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机枪,还有就是反坦克地雷,这些武器的威力都经过了扩大,杀伤性大大增加,才能够对付坦克,普通的手榴弹在坦克面前,根本就是挠痒痒,作用非常微弱。


军武小咖


把手榴弹丢进坦克驾驶舱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但只能偶然成功。这种方法不是步兵反坦克的常用战术,属于赌博式的冒险。对于国内和国外电影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打开盖子扔手雷的方式,只能半信,但也不要完全否定,因为这招有时候还挺管用的。属于没办法的办法,最后的搏命。

二战时期是坦克大发展的时期,各种型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就连工业起步较晚的日本也有了自己的95式小坦克和97式,还有少量生产的一式炮战车。这些坦克的质量同德国苏联比,存在不小差距。但面对完全没有坦克的抗战军民,依然还是占尽了优势。如何有效的摧毁日寇坦克,成为当时最大的难题之一。

常见的绑一捆手榴弹炸履带的方法虽然可行,但只有在合适的地形才能使用。否则冲上去再多的人也会被坦克的速射机枪打中,一般常用的战术是先制造障碍,设法逼停坦克后,再找机会炸掉它。那么直接掀开坦克车驾驶盖子的办法怎么使用呢?

二战时期的坦克虽然原始,但也考虑到了驾驶员的安全问题。驾驶者和观察员一旦进入坦克内,就可以锁住驾驶舱盖子,避免外人随意进来。但二战坦克的观瞄系统有很大局限性,人在驾驶舱内只能观察固定角度和高度的区域,盲区范围很大。这一点别说是日本坦克,德国苏联和美国坦克也是如此。

为了最大程度了解战况,观察手和机枪手会时不时的探出头观察外面的情况,如果遇到战事紧张的时候,就可能忘记扣上插销。而且那时候的坦克噪声极大,排烟系统也不成熟,舱内震耳欲聋,油气味呛人。如果彻夜埋伏或者长期作战,大小便也会拉在车内。有时候也会开一会舱盖,通通风。

如果想用打开舱盖丢手榴弹的方法拿下对方的坦克,最好是趁坦克观察员和机枪手进出舱盖的时候,干掉他们,然后赶紧冲上坦克。这时候驾驶员不一定有时间扣住驾驶舱盖的插销,从外部打开盖子,把手榴弹丢进去。大多数时候,盖子都是锁死的,根本打不开。

二战时期诺曼底登陆时,有盟军士兵曾用这种方法炸毁了德国豹式坦克,但这类事很少。到了当代,第三代坦克已经能够实现360度战场环境感知,步兵打坦克的难度越来越大,武装直升机打击是唯一靠谱的反坦克战术。


兵说


得了。这个镜头看看就行。别太当真了。要是作为陆战之王的坦克能轻易被这么收拾的话,那它还叫什么陆战之王啊。我们想到的那个时候的工程师,在设计坦克的时候肯定也想得到。但是世事无常,老虎都有打盹的时候,不要说人了,也许哪一个落单的坦克没有来得及插上坦克盖子上的插销,就被人把盖子掀开手榴弹扔了进去。就是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少很少,几乎可以说和中彩票的概率一样。可不会像电视中演的那样,随随便便就把一辆坦克给端了,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影视剧中一个人单枪匹马把坦克端了的都是主角。

不管是二战时期的坦克,还是现代坦克,他们的舱门都会有在内部有锁死的装置 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而现在坦克的密封做的比二战时期的更好,因为现代坦克要涉及“三防”,而且还需要进行潜水作业。坦克盖子的密封性是毋庸置疑的,不用说单凭人力把它掀开了,就算给你一根撬棍甚至是将坦克从悬崖上扔下去,有可能坦克摔得稀碎但盖子肯定是完好无损的。而且坦克跑起来都是四五十迈的速度谁撵得上。但是不要忘了坦克和步兵还有一种“步坦协同”的战术。当跟在坦克后面的士兵都是吃干饭的,除非是哪一辆坦克落了单或者是因为冒进而被击毁了履带无法动弹被敌人团团围住,但即便是这种情况下,坦克的驾驶员们也会将坦克的盖子牢牢封死,使用坦克上面的机枪进行反击。除非是敌人使用反坦克手榴弹或者是地雷将这辆坦克炸毁,否则想要在外面用蛮力将这辆铁疙瘩打开是不会那么容易的。有空看看那神剧,还不如去看看《我的团长我的团》,开头那一段儿,国军士兵们拎着大刀片子,甚至是步枪去和坦克肉搏。

坦克最怕巷战和抛锚。巷战中的坦克一点都不占优势,步坦协同战术根本施展不开,而且巷战中比坦克高的建筑物有的是,就怕敌方士兵突然从高处跳到没有关好盖子的坦克上面,这样这一个坦克组就报废了。如果在野外坦克抛锚第一件事就是将坦克整个伪装。志愿军50军干掉英国陆军皇家重坦克营的时候就是用的夜晚偷袭的方式,那个时候的坦克还都在窝里趴着呢。


量子聊军武


扯蛋!

我每回看到这种场面时都很纳闷,手榴弹那么容易就丢了进去,谁还敢开着坦克往前冲,那不是找死吗!

后来明白了,这是中国电视剧。

真实中,坦克手进去后,敌人就进不去了,那个盖子也不是一个插销的问题。“锁上后”连缝都没有,这就是为什么喷火器对坦克没用的道理。有些电视剧中士兵抱着一捆手榴弹钻到坦克底下同归于尽更不现实,第一点胡扯是怎么钻进去的?坦克不光上面有机枪,前面下部也有,后面还有士兵。另一点瞎整是手榴掉根本炸不毁一辆坦克,这些无厘头的场面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为了电影好看一些,毕竟是娱乐观赏的东西,有个意思就行,所以就不去考虑太多了。

不过,日本坦克除外,除了盖子打不开,也能有办法弄停,这在抗战中有过先例,但好像也得是国民党部队才有那种“炸药”,但绝对不是打开盖子扔颗手榴弹那么过家家玩儿。

苏联进军东北时,第一攻击波全是重型坦克,后面是骑兵、机械化步兵。漫山遍野的钢铁洪流把几十万关东军打得屁滚尿流,如果能把手榴弹扔进坦克里,估计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就能让它们变成一堆废铁。如果轻易窜到坦克上面,那苏联士兵就是一群瞎子。

国共三年对决中,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最头疼、伤亡最惨重的就是遇到坦克,后来总结出了经验,基本上是放过坦克打步兵。而当时中国根本生产不了坦克,国民党国防部全得从“外面进口”(基本以美、德为主),价格极其昂贵,不是所有部队都能配给,也不是所有小规模战斗就出动坦克。所以,掀开盖子往里面扔手榴弹只是一个“完美”的英雄故事。正常获取渠道是: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特别是先打响的辽沈战役,缴获坦克340辆。淮海战役215 辆,但这些都是大兵团作战后国民党溃败后“扔的”或被困“死”,或掀开盖儿投降的(战斗焦灼时,这大家伙是没“人”敢碰的,都是先用炮往死了轰)。那些坦克俘虏兵都在以后的战场上起了大作用。开句玩笑,若能用手榴弹都给“闷里面了”,那这家伙就成了废铁了。可要知道,别说坦克手,就是汽车兵都是解放军里的宝贝疙瘩。据说有一次解放军在打扫战场“捡到”第一辆坦克时,在俘虏堆里用“请客”的手段才找到了坦克兵。

掀开盖子往里扔颗手榴弹……

我认为不能这么干,太瞧不起人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