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書香
姑蘇城既然是蘇州城,那麼寒山寺便是位於江蘇蘇州城外的楓橋鎮寒山寺了,該寺始建於六朝的梁代天監年間,最初叫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名僧人寒山、拾得從浙江天台山國清寺來到這裡住持,後因僧名寺,故稱寒山寺。
驍爻侯
“姑蘇城外寒山寺”中的“寒山”是一座山的名字,還是一個人的名字?
前言
中唐大詩人張繼曾經寫過七絕,《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小時候讀到這首詩的時候,總是在想,寒山是什麼山? 寒山寺的和尚真辛苦,半夜還要爬起來敲鐘,當和尚真倒黴,睡覺都睡不好。
一、寒山寺與寒山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據說始建於南朝蕭梁年間,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之所以叫寒山寺,並不是因為這座寺廟建在一個寒冷的山上,而是因為一個叫“寒山”的和尚。
寒山子,是唐朝有名的詩僧,有人說他生活在李世民貞觀時期、也有人說他生活在玄宗或代宗時期。 是《太平廣記》卷五十五有《寒山子》,其中寫到:
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曆中,隱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當暑有雪,亦名寒巖,因自號寒山子。好為詩,每得一篇、一句,輒題於樹間石上。有好事者,隨而錄之,凡三百餘首,多述山林幽隱之興,或譏諷時態,或警勵流俗。桐柏徵君徐靈府序而集之,分為三卷,行於人間。十餘年,忽不復見。因為這個愛寫詩的和尚因為隱居天台山寒巖,所以自稱寒山子。他作詩詩想到哪寫到哪,石頭上、樹上...後來有300多首被抄寫下來編集傳播於世。
二、寒山寺的夜半鐘聲
這首詩中寒山寺最有名的爭議來自它的鐘聲,說道”夜半鐘聲到客船。“忍不住要說一個小故事。歐陽修就不太認可:
句則佳矣,奈半夜非鳴鐘時。 《六一詩話》不過,博學的歐陽修也不是什麼都對。宋朝的陳巖肖在《庚溪詩話》中說:
六一居士《詩話》謂:"句則佳矣,奈半夜非鳴鐘時。"然餘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後觀於鵠詩云:"定知別後家中伴,遙聽緱山半夜鍾。"白樂天雲:"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溫庭筠雲:"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鍾。"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可見歐陽修貴為一代文壇盟主,也有看不到的書和讀不到的詩,他竟然不知道唐朝除了張繼,還有詩人說過寺廟裡的半夜鐘聲。
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難蘇學士》中。說蘇軾看到王安石的一首菊花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軾認為不對,便填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後來蘇軾被貶到黃州後,真得看見了秋風中菊花紛紛落下的情形,這才知道,菊花並非都是“抱香死”
這兩個故事,說的是人總有超出自己認知的時候,輕易不要亂下結論,免得被打臉。
三、寒山的白話詩
說到了寒山,不妨說一下他的白話詩。
1、《拾遺二首新添》
我見世間人,個個爭意氣。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闊四尺,長丈二。汝若會出來爭意氣,我與汝立碑記。家有寒山詩,勝汝看經卷。書放屏風上,時時看一遍。.讀到這首詩,估計不少人會想起隋末唐初的白話詩僧王梵志,寒山詩明顯受到王梵志的影響。王梵志的幾首詩大家欣賞一下: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我有一方便,價值百匹練。相打長伏弱,至死不入縣。 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這種白話詩極其通俗。古代文盲居多, 這種順口溜式的白話詩更容易理解。北宋黃庭堅認為王梵志 :"是大修行人也"。 唐朝 《云溪友議》 評價王梵志:
或有愚士昧學之流,欲開其語,則吟以王梵志詩……其理雖鄙,其理歸真。所謂歸真悟道,徇俗乖真也。寒山、拾得、皎然等詩僧都有學習王梵志的跡象。
2、寒山自評
寒山有一首白話詩評價自己的“白話詩”,讀起來很有意思 :
有個王秀才,笑我詩多失。雲不識蜂腰,仍不會鶴膝。平側不解壓,凡言取次出。我笑你作詩,如盲徒詠日。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不恨會人稀,只為知音寡。若遣趁宮商,餘病莫能罷。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意思是說:
王秀才笑話我的詩有太多失誤,說我不懂四聲八病(蜂腰、鶴膝,是沈約八病中的二項),而且平仄(側,即仄)不合律,用語隨便不講究。可是寒山我卻笑話你的詩,像瞎子詠太陽。有人笑話我的詩,其實我詩也很典雅,不用煩勞鄭箋、毛傳來解釋,我更不用擔心讀懂的人少,只不過知音少一點罷了。我才不去遷就聲韻格律呢,如果遇到明眼之人,我的詩一定會傳遍天下。在中唐時期,格律詩更加講究和符合標準, 而寒山作詩卻不願意過於拘束,這首詩是寒山對於詩歌創作的一種理解。
四、寒山的格律詩
其實寒山並不是不會做格律詩,他也有不錯的五律傳世:
......
可笑寒山道,而無車馬蹤。聯谿難記曲,疊嶂不知重。泣露千般草,吟風一樣松。此時迷徑處,形問影何從。......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窮。 谿長石磊磊,澗闊水濛濛。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 誰能超世累,共坐白雲中。第一首有出律的地方,後面兩首可是標準的五律,王秀才不能再笑話“平側不解壓”了 ,語言淺白易懂但是不失典雅,王秀才可不能笑話他“凡言取次出”了。
結束語
寒山生卒年均無準確記錄, 寒山與拾得的故事也是亦真亦假,不得而知。二人之間有不少經典的對話,錄入此處: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
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秀才答覆樓主,寒山是人名。寒山寺位於蘇州城西閶門外五公里處楓橋鎮。去年深秋時節,本人抱團有幸遊玩寒山寺及獅子林。只不過天公不作美,寒山寺景區沉侵在江南煙雨之中。雖然照片拍得不夠清晰,但玩的非常盡興。
據導遊李婷婷講解,寒山寺始建於六朝時期梁朝天監年間,即公元五百零二年至五百壹十九年,寺齡己有一千四佰餘年,當時名曰"妙利普明塔院″。直到唐太宗貞觀年間,有二高僧寒山和拾得由天台山來本寺當住持,因寒山善能吟詩歌賦,講經論道而名震一時,寒山子坐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故更各為寒山寺,一直延用至今。
唐人張繼的名篇佳作《楓橋夜泊》,大家耳熟能詳,秀才在此再不必多此一舉,畫蛇添足。不生據當地人講,寒山寺在詩人張繼大作沒有問世之前,不太聞名。自從《楓橋夜泊》傳為借景抒情的千古絕唱以後,便逐漸聲名遠播,天下皆知。自此寒山寺因《楓橋夜泊》做廣告而名傳千古,成為旅遊勝地。張繼因寒山寺而留下膾炙人口的經典佳作。與其說張繼傳紅了寒,還不如說寒山寺因張繼《楓橋夜泊》而暴紅。親愛的師友們,你對此有何獨到見解和心得體會,歡迎留墨致評,不勝感激,謝謝!
秀才品詩詞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代佛教興盛,貞觀年間,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國清寺來此共同住持,之所以稱為寒山寺的原因有:
1.寒山擅長詩詞文章,寫有詩300餘首,古今和尚詩中,要認寒山為首。寒山詩的風格,直追陶淵明,稱為詩僧。後人輯為《寒山子詩集》。拾得也有詩附於《寒山子詩集》中。2.唐貞觀年間,蘇州寒山寺的主持之一拾得和尚東渡扶桑,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所以寒山成為唯一主持,這座寺廟就叫“寒山寺”。
白粉牆西14號
寒山是人名。
民間傳說:和合二仙,為了點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來到人間,和合二仙在此喜相逢併成為住持,寺名由“妙利普明塔院”改成了“寒山寺”。由於“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張繼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廣為流傳,寺名“寒山寺”也廣為傳揚。直到現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德。傳說拾得後來還遠渡重洋到日本建立了“拾得寺"。
馬火蟻
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寒山寺:在楓橋東,建於南朝梁代,相傳因唐初詩僧寒山,拾得曾經住過這裡而得名。原寺己毀,現存的寒山寺是後來重建的。
陳年往事1222
是個愁困潦倒的夢遊之作吧!蘇州城外有江嗎?夜半有和尚去敲鐘嗎?要麼是空和尚吧!
手機用戶71238983669
●寒山,是一位僧人的名字,他叫寒山,也叫寒山子。
●唐太宗貞觀年間這位名僧到這座山上的一處簡陋的房屋裡居住,唐玄宗時著名的禪師希遷( 700-790)在寒山居住的地方建了寺院,起名為寒山寺,也就是詩中的寒山寺。
●寒山寺是在唐代詩人張繼作了《楓橋夜泊》一詩後才有了名聲。
●這個寒山,是個詩詞愛好者,留有詩作300多首,他還有個好友叫拾得,據說兩人從小一起長大,一直非常要好。後兩人都皈依了佛門,現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和拾得的。
●寒山與拾得有一段對話,被傳為佳話,一直在民間流傳: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過十年後,你且看他!
謝謝您的閱讀,請關注“詩詞與文學”,一起品讀詩文,欣賞經典……
詩詞與文學
寒山既是山名(在蘇州城郊外)也是僧名。
寒山寺始建於梁天監年間(502一519),初
名妙利普明塔院,易額《寒山寺》。與唐
代著名詩僧寒山子系緣甚密。
寒山子乃此寺祖師。世代供奉,香火鼎盛。
廣法居士
簡介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