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人來說買車是多大的一件事情?

穿美國望世界


車,對於我們是交通工具

車,對於美國人就是雙腿,就是生活

除了紐約、舊金山、西雅圖、芝加哥、洛杉磯,這樣的城市的downtown(市中心)以外,公共交通在美國其實並不像其經濟一樣發達,主要是人少,地廣人稀。美國國土面積和中國相當,人口卻只有3億多人口,真正大城市發展成大都市的估計也就只有紐約了。其他諸如洛杉磯、西雅圖、芝加哥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城市,也只能算是一般城市。其繁華程度與北京、上海,甚至中國的二線城市都無法比擬,尤其是在公共交通方面更是如此。這就促成了美國必須人人有車,人人開車,從而也行程了成熟的汽車文化。

可以說在美國,如果你沒有車,或者不會開車,相當於失去了雙腿根本沒法生活。我們經常看見七、八十歲的美國老人還在自己開車,一方面是因為美國人愛車,一方面美國老人和孩子都不住在一起,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共交通的不發達。不像在北京,60歲以上老人地鐵公交都免費,地鐵線路17條,地鐵運營里程678公里,公交更是發達。

而且美國人大多是在城市工作,郊區生活。在城市白天你會看到人頭攢動,但在夜晚下班時人們開著車紛紛出城,回到郊區的家,市中心就成了流浪漢的舞臺。所以車,或者說買車對於美國人來說就是在普通、在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同時美國的二手車市場也是極其發達的,而且對於二手車的認知,與國內也大相徑庭。國內都喜歡買新車,二手車一般都會流向下一級城市。但是在美國人們對於二手車是非常認可的,同時質量有保障,價格又不貴。所以美國人很多,尤其是年輕人都會選擇一輛二手車作為自己的代步工具,你看到開著豪車或者超跑的大多是我們的同胞或者上了年齡的美國老年人。

在汽車文化的國度,有著完善的汽車市場,同時可以提供良好的二手車以及順暢的置換途徑,對於美國人來說,買車、賣車都是很輕鬆、很簡單的。

再者美國的汽車價格是很具有性價比的,同樣的車型要比國內優惠很多,這根很多方面有關。即便是你賺美元花美元,依然會非常深刻的感受到其價格的誘惑力極具性價比。普通的美國餐廳服務員月薪在3000多美金,而買一輛全新的GMC全尺寸SUV 育空 售價,只需要50000美金,算下來不吃不喝需要17個月的收入。而在國內普通的餐廳服務員月薪5000人民幣,同樣的車型需要135萬左右,同樣算下來需要270個月的收入才行。如果是換做二手GMC的,根據車況不同價格差異比較大,但是一輛3年5萬英里(相當於8萬公里)沒有問題的二手該車型25000美金拿下沒問題。

所以,美國在車這方面確實是發達的,對於民眾買車的來說,還真不是事兒!


老皮卡


我在國內一年收入4萬,在美國一年也收入4萬!我買一臺入門級別的攬勝是80萬。需要我20年不吃不喝,在美國入門級別的攬勝是7萬,需要不吃不喝不到兩年時間,我們是人民幣,他們是美元,他們買路虎攬勝,我們眼中的至尊豪華Suv就和我們花了7萬買了臺捷達一樣!這種差距,我請問,就算他們停滯不前,再過50年,我們能不能趕得上?

汽車在他們眼中就相當於我們眼中的電動車一樣,大家都知道雅迪,小牛電動車好,雖然貴是貴了點,但是,3000-5000的價格,要買下來也並不是有多困難。但是你看到滿大街全是騎雅迪的麼?no!因為,從內心深處你是真的把電動車只當做電動工具而已,無論他是1500塊錢的,還是8000塊錢的,他都只是臺電動車。真正有錢的人是沒有時間在電動車上耗費精力的。也就是說美國人家真有錢的都在研究法拉利,蘭博基尼!更何況,按照他們的購買力,買一臺蘭博也不過相當於我們買一臺中配的大眾邁騰而已。拿著邁騰去當顯擺工具的能讓人笑掉大牙你說是不是?

所以決定人家為啥有條件但是不買好車的原因,不是人家低調,而是你把奔馳當好東西,人家只把他當小刀電動車而已。等你到了人家那個經濟發展狀態你能理解他們,簡單來說,朝鮮遍地長城,比亞迪,他們把比亞迪當做邁巴赫。你在國內正眼還看過比亞迪麼?他們也覺得我們不可思議!


醫採小呦呦


在美國只要你有份工作,薪水大抵二千美金這個樣子,用貸款購輛新車都不是啥問題,也可以在大街小巷子裡或者網上花個兩三千美金現金買輛十萬英里以上的日款美款的舊車也是不錯的。記得十幾年前,花個一千多美金在大街邊上可以很容易的掏換來一輛日本小跑車,換個油封啥的照樣可以跑個四五年都沒啥問題的。現在不行了。新移民來的忒多了,二手的舊車大都被二手車行弄去了再高價出售,市場上的二手舊車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且質量也不敢保證。


用戶nz2ym4d6f2


首先,我們要承認的一個事實是咱們是發展中國家,而美國是發達國家,在經濟總量和人均GDP上都超過我們一大截,物質水平自然也比我們高。

舉一個簡單地身邊的例子,我以前有個大學同學,家是西北地區的,經濟條件不太好,平時也比較簡樸,上學都是借的助學貸款。但是她學習成績很好,大四畢業就去美國留學了,去美國第二年就買了輛小轎車(具體什麼車不太清楚)。後來瞭解到他們家都是還是那樣,買車有兩個原因,一是在美國沒車實在是太不方便了,二是在美國買輛車確實不貴。

在中國,普通家庭買輛車還是件不小的事,可能都是當年甚至是近幾年的大事。而在美國,由於地廣人稀,從家去趟超市都要十幾、幾十公里,沒車的生活非常不便,而且在美國,相對於他們的收入來說,要負擔一輛車還是很輕鬆的,普通家庭有兩三輛車也是很普遍的。

所以,美國人買輛車還真不是什麼大事,就跟中國人買輛好點的電動車差不多。


懂個車


美國被譽為“車輪上的國家”,汽車普及率相當高,買車對於美國人來說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打個比方就好像中國人買手機,幾乎到了人手一部的境地。為什麼美國人可以肆無忌憚的對汽車買買買呢?這主要是由兩個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低廉的汽車價格決定了美國人買車是多麼輕鬆。

美國本土正常銷售的汽車涵蓋幾乎所有世界其他國家的汽車品牌,而不管是本土品牌還是進口品牌,其銷售價格都非常便宜,而美國人收入卻不低。美國人酷愛大排量皮卡、跑車或者老爺車,與其價格低廉和收入高有直接關係。

據可靠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底,美國國內人口總數為3.2億,但是汽車保有量卻突破了2.5億輛,也就是說每100個人裡邊就有78個人有車,這個比例是中國的五倍還要多,而實際情況是幾乎每個美國家庭都會擁有至少一輛汽車。



其二,美國的國情決定了汽車才是最經濟、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美國公路建設力度非常大,路網密度極高,交通發達程度相當高,更重要的是,美國的道路很少有收費站,再加上燃油價格本身比較低,稅費槓桿可以縮小收入上的巨大差異,所以購買使用汽車的成本也確實非常低。


美國地域廣闊,但是鐵路建設不是那麼積極,大家可以通過電視電影中看到,很多橫穿山地丘陵的道路,公路的高密集度決定了汽車是唯一不受限制的交通工具,這也使得汽車在美國變成了家庭必備品。

綜上所述,從價格、養車費用出發,買車這件事對於美國人來說真不是事;而從生活便利性角度出發,買車又可以說是美國人一生不可或缺的大事


貓眼看車


美國人車確實很普遍,美國人的住房跟工作地點的平均距離是55.7公里,每天往返距離就是110公里,這使得美國人生活根本就離不開車!車是他們的生活必須品。

美國人傾向於開工具車,皮卡是美國擁有量最大的車。這是因為美國人生活的地方往往離著城市很遠,這使得他們經常需要採購大量的生活物資。而且美國人喜歡郊遊野炊,有拉貨能力的皮卡會比普通轎車好用得多。據統計美國人的第一部車的購車預算平均是2000~3000美元,二手的,貨車。也就是說,美國人大部分人都開過二手車。

其次,美國人的換車頻率很快,普遍換車速度在新車5年左右,二手車3年左右。這使得美國人在汽車消費上比我們理性得多,他們買車的目的就是為了用,而不是各種比拼面子,豪車好車在他們那邊根本不被看中。

至於說美國的汽車便宜,那隻能說他們的國產車比較好而已!就美國人的那使用用途,我們國產的五菱麵包車或者江淮輕卡也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國內買這兩款車也能很便宜的說。

最後,由於美國的人工費用貴,他們的保養花費會比我們貴得多(按美元算),基本上每個美國人都會或多或少自己修車,比如換個機油換個輪胎,而沒有人會去修車店修車。


優己


如果你經常看美劇,或者對美國的汽車文化多少有些瞭解,無論這些消息是來自於網絡、雜誌,還是朋友口中,可能你都會有以下疑問:

問題一:美國車怎麼這麼便宜?

中國由於關稅等等問題,進口車型普遍要賣到35萬元人民幣甚至再往上。不過如果查查其中某些車型國產後的售價,發現其實並沒有比在美國的售價高出太多。但是再比較中美的年平均工資(中國人平均年收入5萬元人民幣,美國人平均年收入4萬美元,這兩個數是任性君的估算……),簡直呵呵了。但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美國人並不強烈追求豪華品牌,如果豪華品牌車型的定價高於非豪華品牌的同級別車型,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競爭力無疑會下降很多。

問題二:為什麼多數美國家庭的車都很一般?

首先,能問出這個問題的人,要麼自己有車,要麼家裡的親戚朋友有車,其實這樣的家庭條件在中國已經算不錯的了。因為其實中國的大多數家庭並沒有車,即便有也是不超過10萬塊錢的代步小車。當然,會有這樣問題的人絕大多數是受美劇或美國電影的影響。

而在現實世界中,美國家庭的車也並非那麼的一般(具體車型和品牌見下文)。另外,也有不少美國人喜歡開“豪車”,當然這些人的收入自然也不低。

問題三:美國人掙這麼多錢都花在哪了?

消費能力不等於消費慾望。美國人認為生活品質應該在各個細節之處體現。因此他們願意縮減在汽車上的開銷,將其用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說庭院的管理、娛樂和旅行、各種工具及消耗品等等。養孩子的費用也是美國人一筆不小的開支,一般來說一個家庭有兩個孩子都算少的。

另外,美國家庭一般都有兩輛車,第一輛車首選會是SUV、MPV或是皮卡。因此,如果購車的總預算不變,分攤在每輛車上的預算自然會降低。

問題四:車的級別在他們看來不重要嗎?

只能說,美國人並沒有中國人這麼好面子,汽車在他們的生活中是一種滿足出行的工具,而不是彰顯地位的工具。他們會在意汽車的舒適程度以及實用性,這也是為何美國車普遍很大、懸架很軟的原因。美國人買車確實是以實用為主。

總結:其實,美國人的車並不是很一般,只不過他們的消費結構跟中國人不同,所以在汽車上的投入佔比會有所降低。並且他們在購車時比較務實,他們並不認為一個豪華的品牌能給他們帶來多少地位上的提升。所以在一些中國人看來,他們的收入跟購車的標準不太成正比。

而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最大的感受依然是“美國車太TM的便宜了”,並且不認同我說的“中國的大多數家庭並沒有車”的觀點,那隻能說明你生活在城鎮之中,其實有不少中國人的生活質量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高。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


用戶110802804189


在美國買車很平常的事情,首先美國的公共交通條件比較差,除紐約洛杉磯等大城市,很多小城市車公共汽車都沒有,在美國可以說沒車等於沒腳,車價的話,先說北美四大神車凱美瑞,雅閣,卡羅拉,思域,凱美瑞和雅閣最低配不包稅應該低於2萬刀的,凱美瑞只有2.5和3.5排量的雅閣只有1.5高功和2.0T的,3.5和2.0T低配都在3萬刀左右和3系A4的價錢都差不多。卡羅拉和思域1.6萬刀左右起步不包稅,不過思域有兩箱版,兩箱版好像要2.2萬起不過好像是193p的古計和雅閣發動機一樣,還有思域TypeR應該是全美唯一要加價提車的車型要加1萬刀左右。再說其它中國熱門車型奇駿,rav4,crv在2.2萬左右刀起步全部有awd的都是2.5和1.5T的。漢蘭達最低2.9萬刀起3.5排量的。c級3系A4都3萬刀起,差價大的都是那些高級車陸地巡洋艦8.5萬起步lx5708.6萬起步,g63amg12.5萬起步。大眾比奔馳還少就不瞭解,

養車的話最貴就是保險了,美國的車險計算很複雜的,第一你住哪裡,車牌有多少年駕齡(可以用其它國家的車牌來增加駕齡)有沒有罰單,駕照有沒有加分,我買了部凱美瑞混合動力一年的保險要1800刀。加車價要2.7萬刀左右,其實比中國的價錢也差不多。還有一年400刀的路費(這個是根據車的價值百分比收的)油價每天都在變,我在馬塞諸塞州最平的油價由2.3刀(沒加稅)1加侖(約3.785升)到3.2刀1加侖都見過。這價格是87號(相當中國90號)一般冬天油價比較平夏天比較貴。我一般都在美孚和殼牌加的,而且美國很多油站都是加百分之十乙醇。

高速公路只可以說大部分免費的不是全免,我在波士頓開去多倫多大概單程收了30刀吧800多公里。很多都是沒收費站的,都是照相寄帳單去你家的。停車,波士頓市區包月要300,包月夜晚12點到12點要160刀一個月,郊區就基本上免費任停。違章在美國的確沒有攝像頭拍照的(最少我沒見過)都是抓現場,衝紅燈酒駕什麼的都是看警察心情,心情好就不罰,心情好就開單駕照加分,加分保險就漲價了,超速的話每一英里10刀。超過限速30英里以上就罰款1200。車險費翻倍,還要上法庭,在法庭就是講價的罰款可以講到一半以下,如果在高速公路每小時超100英里就要搜車,超過120就要立刻鎖人回警察局,下面圖就是我超速罰單,警察和我說只差一邁就是刑事了,罰單也是這條公路的最高記錄



LLL3595


對於居住在美國的普通人來說,包括我本人,買車算是一件大事,因為一輩子買車的機會也不會太多,幾萬塊錢也不算小數目。

車在美國是因為要用,剛來美國的時候,很快就買車了,那會不是因為必須,而是有了車就可以到處轉了,現在因為有了UBER和LYFT,情況就好多了。

對於大部分美國人家庭來說,因為居住在郊區,沒有車會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因此每個家庭一般來說有兩輛以上。對於年輕人來說,就看在哪裡工作了。那些在郊區上班的年輕人找到第一份工作後的第一件事是買車,否則上班很不方便,而那些在城裡工作的年輕人則沒有車,因為有公共交通工具,像我兒子在大城市,就沒有車。

對於美國人來說,車是生活必需,也是一種負擔。要交保險和牌照稅,有些州還有個人財產稅,有的州有年檢,車出了問題要修,還有折舊,加起來每年也要幾千塊,如果住在城裡還有停車費,這就是大城市的年輕人不養車的原因。

中國那種牌照不容易拿到,所以才養成的情況在美國是不存在的,因為美國人在車上面的考慮更為實際一些。

美國的車價算是便宜的,對於廣大的中產階級來說負擔不算重,無論是買還是租都能承受。但也不是到那裡就提,在美國買車要砍價,在出廠價和車行要價之間砍個雙方能接受的價格,一般得砍個幾個小時,現在因為網上有價,砍價容易多了,買車最好的時候是等新車上市後一段時間,比如2020年車型已經陸續上市了,要等到明年才有好的折扣,我買車還會等廠家有返銷的時候。

很多剛來的人不清楚美國買車的情況,幾年前有一位加拿大來的同事,到了車行看中一輛車,按原價就開走了,第二天到公司一聊,才知道這裡買車是要砍價的,趕緊開回去,人家賣車的當然不理會了,難得有個冤大頭。


京虎子


買車對美國人來說是不是大事,得看買什麼樣的車,雖然美國汽車市場上豪車的價格更低(相對於我們來說),但絕大多數普通美國消費者同樣不敢問津,發達國家平均工資的確更高,但每個家庭、每月的固定消費也很高,除掉這些固定消費、每月收益幾乎沒有剩餘,發達國家絕大多數普通人沒有存款、完全是月光,因為社會保障、福利足夠完善,所以形成了月光的消費理念!


美國、歐洲都有共同的一個特性,那就是二手車資源異常充足,在我們這買二手車、最少也得上萬的價格,而在美國、歐洲花上三百刀可以很容易的淘到一輛成色還不錯的老爺車,所以即便是普通的老百姓、甚至是貧困人群,想買車都是很容易的,還是那句話、重點要看買什麼車,所以貧困線以下的消費者而言、可以淘到幾百、幾千美金的車子,所以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在北美很容易看到開著福特皮卡、領低保的人群,那裡對貧困的定義、與我們這也存在不同!


美國人買豪車同樣很吃力

美國平均工資在3、4千美刀之間,看上去是不少,但發達國家的稅也很高,每個人都要去交稅,比如聯邦稅、州稅、社保、醫保等,除此之外還要支付房租(畢竟那裡不像我們這買房那麼容易、也沒有買房的習慣)、各種資源的開銷(水費、電費、煤氣費等等),每個月幾千美元的工資,在扣除這些固定消費後,所剩餘生活用資金僅剩一半左右,而生活總不能不吃不喝吧?買食材要錢、買菸酒要錢、買汽油同樣要錢,每隔幾天再泡個吧、看個電影,最終剩餘可自由掉配資金

不足幾百元美金,月光的也很常見!

即便普通美國工薪族,在去掉每月的固定支出後,僅剩餘幾百美元自由掉配資金,但想淘輛老爺車還是容易的,所以只要勒緊褲腰帶、省下拿幾百美金,就可以去買輛二手車(當然款式很老舊),至於十萬美元的G500、十五萬美元的法拉利(超跑),美國人也同樣不敢想象,雖然人均三年的收入可以賺夠一輛法拉利的錢(或二手),但要記住那裡的消費者理念是月光,即便不月光、每月剩餘收入只有幾百刀,所以攢十年也攢不出來(這就是一些不正確觀念導致的,人家不吃不喝麼?),即便貸款,每月剩餘那幾百刀的收入也償還不起,所以買車對美國人很容易、想買就買,但通常指的是那些二手車,買新車都做不到!


兩萬美元,在美國可以買輛高配的雅閣了,可普通的美國人怎麼買?若要全款購買,兩萬美元等於半年的收入,即便貸款買,對於一個月工資三千美元的美國工薪族而言,同樣不太現實,所以普通消費者開卡羅拉的不少,所以對於普通的美國工薪族,他們能承受的最多隻是卡羅拉一級的車子、亦或者是皮卡,大多數承受B級車都困難,不過這是對新車而言、二手車相對就比較容易承受了!
總而言之,買車對美國人來說不是大事,因為每個人幾乎都會買車(80%普及率,剩下的那20%可能是老人、殘障人士),只不過是買車容易、買好車難;很多美國的父母在孩子成人禮時的禮物就是一輛車,大多是幾百、幾千美元的二手車(含破車),能像我們這樣掏個幾十萬給孩子買輛車的父母幾乎沒有,因為他們沒有那麼大的存款(而我們有),所以買車很容易、根本不算事,但得看買什麼車,咱們如果都買那2、3萬的小車,同樣不費力、但我們更喜歡有派頭的車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