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为何有3本被删掉?

情授


我们说起四大名著,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它们分别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这四部巨著,体裁都是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

关于目前这个版本的四大名著是有由来的。

明代王世贞的“四大奇书”

明代著名的史学家,“后七子”的领袖人物王世贞(1526年-1590年)提出了“四大奇书”的说法,分别是《史记》《庄子》《水浒传》和《西厢记》。王世贞在戏曲和史学研究方面都造诣颇深,并且提倡复古主张,所以这“四大奇书”的提法也并不是偶然的,都与他个人的喜好相关。

明代冯梦龙的“四大奇书”

在王世贞之后,明代剧作家冯梦龙(1574年—1646年)也搞了一个“四大奇书”,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他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最出名的《三言两拍》中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这三言的体裁都是小说类的,而且极富传奇色彩,所以冯梦龙眼中的“四大奇书”与王世贞的版本区别还是挺大的,但是都有个人爱好的影子。

清代李渔的“四大奇书”

到了清代,文学家李渔对明代出现的两种“四大奇书”进行了归类。他认为《史记》为历史散文,《庄子》是讲哲学的散文,《西厢记》则是属于戏曲的剧本,从体裁上就不同,所以他否定了王世贞的说法,更倾向于冯梦龙的“四大奇书”,至少是同一个体裁,长篇通俗小说。至此,冯版的“四大奇书”流传开来。
《金瓶梅》,众所周知,里面有大量的性描学,从清顺治年间起,便开始被禁了,先后下了十多次法令,甚至殃及到它的续书,也一道都被禁了,所以没有办法再流传下去了。

《红楼梦》在民间的流传也有广泛的群众的基础,逐渐便取代了《金瓶梅》,挤进了“四大奇书”。如今的四大名著便是历史上流传的“四大奇书”的现代叫法。

商业催生“四大名著”

在近代史上,这四部长篇小说被广为流传,出版量都是巨大的。出版商为了方便读者,也为了捆绑好赚钱,便把这四部书进行了打包,做成了一套系列从书,并冠以“四大名著”的美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也首推了这四部书,其他出版社纷纷效仿,跟风出版,于是“四大名著”从此便算是开启了。


于是七大名著也变成了四大名著。


读书悟道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四大名著我们都知道,分别有《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

有人说明清时期其实是由七大名著的,为什么后人只记得这四本呢?那另外的三本又有些什么呢?

一、《金瓶梅》

《金瓶梅》是明朝时期由兰陵笑笑生所著的一部人情题材的小说,题目由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名字组成。描述了官僚、富商和恶霸这些势力对人民的迫害,以及社会的黑暗、腐败和人心的炎凉和麻木。但是到了清朝因为内容原因,被康熙列为禁书。

二、《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也就是我们说的《聊斋》。“聊斋”原本是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先生家中书房的名字,这本书主要记录了蒲松龄在这间书房中的所思所想,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就叫《聊斋志异》。这本书以灵异的故事侧面抨击了封建社会的腐败,表达了强烈的反对封建礼教,支持自由恋爱的思想。

三、《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讽刺八股科举制度的长篇小说。

除了《金瓶梅》是因为内容不雅所以被列为禁书,这两本在当时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两本书,都表达了自己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所以清朝末期的时候也是有“六大名著”这个说法的,并且还很流行。但是到了民国时期,也许是当时的人对于四这个数字有什么执念吧,比如说有四大发明和四大天王都是“四”,所以这两本也被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删掉了。


江水趣谈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但是其实在以前我们有七本名著,之所以被删了三本,是因为被删除的三本在当时不适合民众阅读。而且中国人有一种很古怪的“凑四”心理,不管什么东西都希望往四个上面凑,所以流传到现在我们就只有这“四大名著”了。

被开除出去的另外三本名著分别是《金瓶梅》、《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金瓶梅的文学价值其实历来都被人津津乐道,甚至有人将它誉为《红楼梦》的鼻祖。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是清朝的曹雪芹所著,而在《红楼梦》还未面世之前,《金瓶梅》才是和其他三本名著同列仙班的“四大奇书”。

最早提出“四大奇书”这个地位概念的是明朝末期的冯梦龙,但是《金瓶梅》不被世人所认可的原因也很简单粗暴,就是因为它的内容太过于露骨和低俗。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金瓶梅》都是被列为禁书的,即使在人们的言辞交谈中,也是把《金瓶梅》当作小黄书看待,对于其中所折射的现象,所隐含的思想并没有人真正去关注和剖析它。

而《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也是非常优秀的文学巨作,但是这两本书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并不被统治者所认同。所以《红楼梦》出现之后,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就此算是正式确立下来了





娱樂双响炮


“七大名著”为何有3本被删掉?

说起我国的名著,大家伙第一反应想到的肯定就是“四大名著”,但是大家伙应该不知道其实最早的时候是“七大名著”因为其中三本不适合大众们阅读,所以给删减了三本,最终成了咱们现在所熟知的“四大名著”。

被删减掉的三本书分别是《金瓶梅》《聊斋志异》还有《儒林外史》

我相信这三本书《金瓶梅》大家伙肯定是最能够耳熟能详的吧,这本书被踢出去,属实合乎情理哈,我就不多解释了,各位自行理解吧。

但是为什么《聊斋志异》会被删减掉呢?因为聊斋志异讲的都是各种神仙狐鬼精魅故事,而且《聊斋志异》还经常被翻拍成电视剧或者电影,里面都是爱情故事。你说总不能上课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讲各种鬼怪狐仙和人谈恋爱的故事吧,而且这样也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

还有《儒林外史》,“范进中举”这个文章大家在课本中肯定学过吧,这就是出自于《儒林外史》中的,正是因为这本书对官场和当时社会的黑暗的讽刺。

因为这三本书会对青少年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最后给提出去了。


神兽驼驼


“四大名著”在明清时期叫“四大奇书”,分别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金瓶梅》。清朝初期《金瓶梅》被列为禁书,“四大奇书”成了三大奇书,乾隆朝《红楼梦》成书,替换了《金瓶梅》成为新“四大奇书”。建国后国家进行文化普及工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大量出版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这四部书,其他的出版社跟着效仿把这四部小说合并出版,并冠以“四大名著”系列丛书。于是四大名著的称呼也随之流行开来。《水浒传》、《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朝末年和明朝初期,距今约有650年历史;《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距今有约450年历史;《红楼梦》成书于清朝早中期,距今约有300年到350年历史。第一部《水浒传》和最后一部《红楼梦》相隔了三百多年。

《水浒传》是最烧脑让人区分不清的一部书,现在通行的书名就有《水浒》(71回)、《水浒传》(100回)、《水浒全传》(120回)。《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水浒”出自《诗经·大雅·緜》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作者施耐庵当时写了100回,书名就是《水浒》。从明朝到清朝文人对《水浒传》不断进行修改增订,最终完成了120回本。

明清《水浒传》有100回本、115回本、120回本。明末才子金圣叹删去71回大聚义以后所有章节,并加上了“惊噩梦”的结尾,原第一回被改为“楔子”。书名为《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这就是现在流传的71回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过《水浒》(71回)和《水浒传》(100回,就是现在常见的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过《水浒全传》上中下三册,是120回本。

《水浒传》的作者公认为是施耐庵,也有认为是施耐庵、罗贯中的,两人是师徒关系。

《三国演义》又叫《第一才子书》,罗贯中比师傅施耐庵的才华都高,《水浒传》才被称为《第五才子书》。《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根据史书《三国志》结合民间传说编写而成的,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又叫《三国志演义》。

清朝康熙年间的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版本,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修改,删去了大部分完全与史料不符合的情节,书中增加了大量诗词,比如著名的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是明朝才子杨慎写的,比《三国演义》成书晚了一百多年。毛纶、毛宗岗父子把这首词放在了《三国演义》的开篇,称为流传至今最经典的一首词。

如果在书店看见《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才是罗贯中作品最原来的样子,但是现在看到的都是毛纶、毛宗岗父子改编的《三国演义》,和原书有着很大的区别。

《西游记》源自明朝的《西游记平话》,书中有:如来欲传经东土,观音大唐寻取经人,唐僧身世,孙悟空孙行者,齐天大圣闹天宫,和二郎神争斗,被压山下,唐僧救出,沙和尚,猪八戒,车迟国,狮陀国,黑熊精,黄风怪,红孩儿,白鼠精,蜘蛛精,蜈蚣精,狮子怪,火炎山,女儿国等故事。

之后流传出很多版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新镌全像西游记传》、《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唐僧西游记》、《西游真诠》、《新说西游记》等等,到清朝才整理完整,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

明朝各种版本的《西游记》没有作者,清朝文人考证《西游记》的作者是丘处机,也有人认为作者是吴承恩。一直到民国时期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由于鲁迅是大文豪,他的说法不能质疑,于是吴承恩就成了《西游记》的唯一作者。

《红楼梦》是在《金瓶梅》的结构框架下创作的,所以《红楼梦》能在四大奇书的一两百年后能替代《金瓶梅》成为新四大奇书。

《红楼梦》的作者公认为是曹雪芹,脂砚斋评批。在脂砚斋之前《红楼梦》就已经流传,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现存红楼梦较早的版本,第一回说: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是对全书做了系统的修订成为一部完整的《红楼梦》。在第一回的眉批中脂砚斋写道:““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乃因之。”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曹雪芹对旧版本的《红楼梦》做了重大改动,而在此之前《红楼梦》只是一部默默无闻的书,他的弟弟棠村为书作序。脂砚斋所说的再评,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评批的。所以断定《红楼梦》距今约有300年到350年历史。

近年来对《红楼梦》的作者怀疑声音很高,特别是程高本直接否定了高鹗的续书,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120回)作者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


默梅轩


其实,类似这样的情形还有很多。基本上,对于从眼前刷刷掠过的人和事,普罗大众是不愿意费神的。所以,所谓几大名著的排名,如果将品种罗列得太多的话,反而不容易被大家所记住。



例如,北上广早已成为专用名词了。现在,又增加了一个深圳,变成了北上广深。这四个特大城市,代表着整个中国大陆最繁华的区域。那么将来,有没有可能再增加呢?肯定会的。君不见,成渝以及苏杭、南京早已虎视眈眈啦。


不过,这个北上广深的专用名词,恐怕难以撼动。原因很简单,从汉语的语感来说,如果再发明一个一大串城市名称的组合词,恐怕读起来会有些不流畅,甚至怪怪的。另外,大家也不太愿意增加过多的记忆。如果硬性推广的话,反而对这样的词汇的流行不利。



七大名著,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四大名著所取代,同样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无疑是优秀的作品;而《金瓶梅》、《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的文学价值,同样也是不容小觑的。


所有的涉及优秀与否的排名,都是人为的,也都是可以商榷的。为了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鼓励大家多读读四大名著,此举绝对没毛病。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其他的优秀作品也很值得一读。否则,我们从中补充的文学营养,仍然是不均衡的。



可以这么说,四大名著也好,北上广深也罢,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精辟的总结。只是,除了四大名著,我们还拥有其他的众多的优秀文学作品;除了北上广深,中国还存在着其他的人杰地灵的魅力无穷的广大区域。


所以我建议,做为现代人,眼光不宜太狭隘。至少,在我们读书的时候,不要被所谓的排名所左右。


俚言杂谈


按照解题思路,应该是这样回答——

第一,“七大名著”是啥?
第二,“四大名著”是啥?
第三,为啥删掉了那三部?

其实这样回答也有问题——

第一,能够百度到的东西,就不值得再费笔墨;
第二,“四大名著”耳熟能详,“七大名著”其实并未有盖论。

下面说一下我的理解与回答:

第一,大家一定发现了,所谓的“几大名著”其实都指小说,而小说这种题材,是到了明清时期才兴盛起来。

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是固定模式,每一种题材都对应着当时的经济文化。

  1. 比如唐诗,大唐气象就是这么壮阔,怎么写怎么给力;

  2. 到了宋代,积贫积弱,文学表现上也有了曲折,写诗写不出那样的气魄了,转而写词,又成了高峰;

  3. 到了元代,写词也写不好了,只能作个曲子,其实意境也很不错;

  4. 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说书人,有些文人就把这些说书的内容整理出来,变成了小说。

小说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

第二,所谓“七大名著”,有一种比较广泛的说法是包含《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三部。

其实在明清时期,小说很多,包括“三言二拍”,清代的《镜花缘》《老残游记》《孽海花》等,都是很出名的小说。

但能列为“名著”的,其实不那么多,就像现在演员(明星很多),但艺术家却不多一样。

我们来看“四大名著”,这几本书是可以翻来覆去读的,每个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收获,它的艺术性,文学性,反正各种性吧,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

——有多高,你看现代人有多不爱看,就知道它的水平有多高。

因为所谓名著,就是那些很厚的大家都愿意说但事实上很少有人读的书啊。

相较而言,《金》《聊》《儒》虽然写得也不错,在自己的题材范围内很突出,但还是有一些限制。

比如《金瓶梅》,这可真不是一部禁书,它在风俗描写各方面,甚至为《红楼梦》提供了范本。而且这本书的主旨,其实是在一开始做这就说明了——

“酒气财色皆伤人也”。

所以这本书是劝人从善的,他想从反面来给大家提供案例,结果没想到大家都去看故事了,都开始羡慕西门庆。

这或许也是小说的无奈,他想表达的事,最后却被故事夺取了注意力。

这也是小说家在古代“不入流”——甚至没在“三教九流”之中的原因,因为他老是要写怪力乱神,会把人教坏。

希望对大家有用,没用我也没办法了。

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的新号:电影什么都知道,这个老号就用来做问答了。


之乎者也说


七大名著的形成

在当下,提到“四大名著”,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指的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但是提到“七大名著”,这个概念却让人颇感陌生。

其实“七大名著”这种说法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只不过是当代人经过一番总结,形成了“七大名著”这个概念。

这一切要从晚明说起。晚明大才子冯梦龙归纳了“四大奇书”的概念。“四大奇书”包括《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以及《金瓶梅》。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四大奇书”对于统治者来说,有多部不被统治者所喜悦:比如说《西游记》曾被明朝朝廷宣布为禁书,而《金瓶梅》则被视为诲淫诲盗的书籍,《水浒传》因为鼓吹打家劫舍,也有过多次被朝廷封杀的记录。不过,文学属于思想的一种表达,而思想管控是封建统治者所做不到的。因此不论明朝帝王怎么封杀《西游记》,还是拦不住《西游记》等图书在民间流传。

到了清代,《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及《聊斋志异》相继问世。由于《金瓶梅》在某些方面的描绘让很多人不接受,因此,清朝人习惯上将除了《金瓶梅》之外的“四大奇书”和《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相提并论。并在民国初年前后,有了“六大名著”的说法。近年来,有文史爱好者考虑《金瓶梅》和“六大名著”曾经排列在一起,于是有了“七大名著”的说法。

四大名著的来历

事实上,“四大名著”的说法源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其说法比“六大名著”晚几十年。

所谓“四大名著”的说法产生背景,是在新中国成立初年。有关部门认为,人民群众应当有一定的文艺熏陶,但是旧社会留下来的文学作品未免有良莠不齐的情况,此外,考虑当时民众的阅读水平能力,经过千挑万选,相关主管部门决定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合订为四大名著,进行出版,由此《四大名著》的说法产生。

落选原因

那么,为什么《聊斋志异》等三部作品没能入选?

个人认为:新中国建立初期,提倡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而“四大名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作此类思想的宣传:

比如《西游记》,猴子敢于挑战天庭,被视为革命精神;

比如《水浒传》,梁山好汉敢于挑战大宋朝廷,被视为革命精神;

比如《红楼梦》,揭示了豪门大族的没落,被视为封建主义必将灭亡的证明,因此值得提倡;

比如《三国演义》,通过汉魏的兴衰,向民众普及唯物主义历史观,因此值得提倡。

而相对来说,《金瓶梅》不适合主流群众阅读,《聊斋志异》被视为糟粕太多,而《儒林外史》的可读性较弱,而且教育意义不及《四大名著》,因此落选。


藤树先生


我们都知道,“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青少年必读经典、课文参考内容。而关于四大名著的影视作品、衍生作品也不少,可以说,四大名著乃是我国文化作品中影响力非常高的一部分。

但是,你们知道吗,其实原本是有“七大名著”的,那为什么现在变成了四大名著呢?被删掉的三本又分别是哪三本名著呢?

1、《金瓶梅》

现在的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本名著,不过在《红楼梦》问世之前,其实就已经有“四大”的说法了。

明代冯梦龙就提出了“四大奇书”之说,其中三本和现在的四大名著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四大奇书中,《金瓶梅》顶替了《红楼梦》的位置。但是众所周知,《金瓶梅》的部分内容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的,所以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这本书便被列为禁书,并踢出了“四大”之列。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中所含的文化价值也是很高的,只不过到了今天,许多人都只知道此书之名,而没有多少人真正阅读、研究过这本书。

2、《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我们所熟知的课本内容“范进中举”就出自《儒林外史》,而故事“倩女幽魂”则出自《聊斋志异》。至于在这里为什么将这两本书放在一起呢,因为这二者都是在《红楼梦》横空出世的同一时期出现的。

面世不久,聊斋和儒林就收获了几乎不逊于四大名著的影响。而在古代,其实人们对于“四大”的概念并不强,所以一段时间内都有“六大”的说法。但是到了几十年前,四大名著作为新时期第一批小说名著被相继出版,而聊斋和儒林两书没能在同一时期被出版,于是便有了四大名著的说法。

而到后来两书出版之后,四大名著格局已定,这两本书的影响力大不如前,甚至开始被逐渐淡忘。但是实际上,这两本书的艺术造诣、所含意义都有和四大名著一战的能力。所幸的是,到了今天,《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又重新被许多人发现和重视,还以此拍摄了不少影视作品,使得两书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其实不仅是四大名著,还有四大美人、四大发明等等,似乎中国人对“四大”一词情有独钟,随便一搜就会有一大批“四大”出现。但是四大只是从一大批同样的要素中所甄选出来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并不是说就没有和“四大”并驾齐驱甚至超越它的存在。

就像四大名著,并不是说除了这四本书以外就没有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了,又好比四大美人,也并不是再也没有那样的标志美人了。“四大”只是一个普遍的说法,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自己的“四大”、“六大”甚至“十大”,七大名著之中的三本在名义上似乎被删掉了,但它可以一直存在在人们的心中。


旧时楼台月


所谓四大名著,七大名著,原本就是无可无不可的事,那么多小说,十大名著也评得出。《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的说法只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并不是绝对的,非要说是由四大名著删几本而来,完全不必。个人认为,反而把《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都列进来比较合理。因为这几本书都非常了不起,各代表一种小说类型,各有特点,比如:虽然《红楼梦》和《金瓶梅》在题材上有点交叉,但《红楼梦》代表上流社会的家族风景,《金瓶梅》代表中下层的社会风貌,而且背后的思想境界有不同,各有侧重。《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翘楚。《水浒传》是武侠传奇与历史小说的结合。《西游记》代表神怪小说的顶峰。《儒林外史》是对儒林官场的现实批判,代表谴责小说的水准。《聊斋志异》代表笔记小说的最高层次。所以,非说是七大名著,还是四大名著,完全不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