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方舱医院、3个移动P3实验室将陆续抵达武汉

2月4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人们特别关心的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和科研攻关问题,介绍了相关情况。


20家方舱医院、3个移动P3实验室将陆续抵达武汉


全国确病死率2.1%,武汉市病死率4.9%


截止到2月3日24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是20438人,累计死亡是425人。目前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是从确诊病例中计算的,即分母是现在能够确诊的病例。全国的病死率为2.1%。死亡患者主要是集中在湖北省,累计414人,占全国的97%,湖北省确诊病例的病死率是3.1%。其中,武汉市的死亡人数是313人,占全国死亡的74%,武汉市的病死率是4.9%。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病死率都高于全国水平,湖北省以外的其他省份的病死率是0.16%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说:“全国的病死率在疫情初期是2.3%,现在是2.1%,可以说略有下降。对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以男性为主,占2/3,女性占1/3,并且是高龄为主,80%以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75%以上是一有种或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

为什么武汉的病死率比全国高出这么多?

焦雅辉解释,前期重症病人主要在收治在三家定点医院,他们的重症医学床位只有110张,容量远远不够,其他重症患者都分散在20多家医疗机构,收治病人比较分散,不利于由重症医学科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摊薄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力量,这也是导致重症患者病死率比较高的一个因素。

现在,武汉又新征用了几个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独立院区作为专门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组织全国高水平的医院整建制地接管这些医院重症患者的管理,并且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包括院士的巡诊制度、多学科综合治疗制度、整体护理制度。

“希望通过采取这些综合手段,尽快发挥效应,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效果就会显现出来,武汉的病死率应该会逐渐下降。”焦雅辉说。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湖北20天,省外9天


根据统计,目前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除了湖北以外,住院患者全国最短时间是海南省,5天,最长的是广东省,12.75天。除了湖北以外,全国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是9天多一点

湖北省的平均住院日是20天,一方面是与重症患者比较多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武汉市的出院标准更为严格。按照国家的临床诊疗方案要求,出院标准要求是临床的症状消失以后进行两次核酸检测,中间间隔24小时,这两次核酸检测只要是阴性就可以出院了。武汉在所有标准都符合以后,还要在医院再观察10-12天,导致湖北省和武汉市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时间比较长。

为了提高治愈率,专家们不断对现在临床的2万多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判,不断优化和完善临床诊疗方案,近期国家卫健委马上要印发第五版诊疗方案,只要发现在临床上验证是有效的,就会纳入到诊疗方案中来。焦雅辉介绍,我们一直强调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中医药对于缓解患者症状,对于延缓或者减少轻症发展成为重症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都是有临床数据和案例可以验证的。

同时,从全国调集来的医务人员提高了当地整体的医疗救治水平,这对于提高治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


武汉发热门诊人次增幅放缓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共有1.5万个发热门诊,定点医院是2092家。国家卫健委建立了发热门诊日报告制度,从全国监测的情况来看,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次都是在下降的。昨天全国有3万多人是处于留观病例,武汉市全天的发热门诊接诊病人是12568人次,较前一日增加56人次,从趋势来看,虽然武汉的发热门诊人次绝对数在增加,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增幅是放缓的。新增的留观是194人次,较前一日减少了4人次。总的来看,发热门诊工作量,包括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还是在逐步下降。

为了增加武汉的床位供给,国家卫健委从昨天开始又在全国调用应急储备的20家方舱医院,今天开始陆续要到达武汉,支援这些集中收治的轻症患者的诊疗工作。方舱医院预计有600多的医务人员,另外从全国陆续调集了1400名护士到武汉看护患者。焦雅辉说,

同时我们从中国CDC、中国医学科学院、广东省CDC调集了三个移动P3实验室,这些主要是针对轻症的疑似的病例。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综合的举措,能够做到让这些患者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大家从媒体上看到有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医学是一门科学,尤其当服务的对象是人的时候,还涉及到伦理的问题。所谓的“有效”是实验室在体外细胞做出来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与临床效果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要经过动物实验,人体的临床研究来实现。

大众都在关注抗病毒治疗,现在还没有抗病毒药物,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束手无策了。抗病毒治疗是对因的治疗,是去除病因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手段,不过,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有抗病毒治疗的综合治疗手段,包括对重症患者生命支持的治疗,呼吸机使用,血滤的使用,ECMO先进设备的使用。所有这些对症支持方法,加上抗病毒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目前效果已有所显现。据统计,

从1月28日开始,新增治愈数已经超过了新增死亡数,未来可能还会有所起伏,这也是一个正常的疾病发展的程,从目前来看,我们综合治疗的效果已经开始逐步显现了。


个别病例为何病程突然加速?


目前,有个别病例突然加重甚至死亡,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表示,这种情况不多却确实存在,尤其是重症病人,发病以后病情进展很快,出现不可逆转的情况,可能还合并了一些基础性疾病。

是否与核酸检测方法有关?李兴旺说,核酸检测方法敏感性还好,但有很多影响因素,比如采取标本的规范化程度,采取标本的时间,还有实验室检测手段的问题。我们也提示医生和护士,第一要规范采取标本。第二,相比较呼吸道标本,肺泡灌洗液的敏感性高于痰的结果,痰的结果高于咽部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危重病人的诊断率高就是因为能够采集到了肺泡灌洗液,但是一般人无法都去采集。对于普通病人的检测,更多的是取深部痰做检测,这样可能会把阳性率进一步提高。”


医用防护服和N95口罩仍然最短缺


现在全国防护用品的供应都非常紧张,特别是在湖北武汉,供需矛盾相当突出。其中,最紧缺的还是医用N95口罩和医用防护服。据悉,为了精细化地开源节流,工信部、药监局和国家卫健委共同研究如何分类分区使用防护用品,最主要是对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等8种常见的防护用品适用区域的范围、穿脱要求、更换时间给予了指导性的要求,不是在医院里所有的区域都要穿防护服,都要戴N95口罩。

防护用品、N95口罩最理想的使用状态是在隔离的重症监护室4个小时,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医务人员进隔离区、隔离病房时,戴着尿不湿,减少喝水,减少上厕所的频次,因为每出去一次就要更换一次防护用品,这就多增加了一套的使用,所以他们尽量不吃不喝,在里面能够坚持尽可能长的时间,有的6个小时,甚至9个小时。焦雅辉说,我们不提倡这种方法,却是无奈之举,防护服多长时间有防护的效果是有标准的。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要尽快的提升产能,这是加强医务人员防护最有效的措施。


启动16个应急攻关科研项目


科技部会同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和单位已成立科研攻关组,并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院士专家共同组成的科研专家队伍。科研攻关人员正在快马加鞭,重点围绕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以及试验动物模型等领域,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三批共计16个应急攻关项目。同时,科技部也对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重大科技专项以及一系列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已经产生的科技成果,积极推荐并且已经用于现在疫情防控的一线。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介绍:

截止目前,在病原学研究方面,我们能够实现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分离和鉴定新型冠状病毒,并且实现了全基因组测序,最快时间向国际共享;

诊断技术和产品

方面,核酸诊断试剂已经全面投入应用,当前正在积极推动研发免疫学等快速诊断产品;

药物研究方面,已经初步遴选了部分具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药物,当前正在加紧推进进一步的疗效验证;

疫苗研究方面,为了提高成功率,正在并行推进多个技术,以便能够早日实现疫苗研发的成功。


瑞德西韦今天下午抵达国内


最近网上出了一个热门的药物,就是瑞德西韦,最近科技攻关人员还发现了哪些有临床医疗价值的药物?

在药物研发方面,科研部门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作为我们应急科研攻关的重中之重。目前,通过对已经上市的和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药物中来进行系统化的、大规模的筛选,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必须在安全性的前提下来确定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有效性。

除了瑞德西韦,孙燕荣说,我们还发现了磷酸氯喹、法匹拉韦,以及中成药中一批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上市药物。比如磷酸氯喹是已经上市的一种抗疟药,在体外研究中已经展示出了非常好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活性。现在我们也正在加紧、递次推进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中已经初步显示出来了磷酸氯喹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具有一定疗效。

瑞德西韦,科研人员也进行了系统的评价,这是一个在国外应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药物,目前在国外还没有完成全部的临床试验。国内科研单位通过体外的病毒筛选,该药展示了很好的体外活性。日前,国家药监局已经通知申请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可以开展临床试验。预计这批药物会在今天下午抵达国内

同时,在科技部启动的应急项目中,积极推进包括恢复期血浆、干细胞在重症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的研究探索,期待能够为重症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END

经济日报经点科学工作室

记者:敖 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