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筆下的美周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筆下的美周郎


蘇老的一首《念奴嬌》讓多少好男兒為之讚歎,周公瑾當年是何等英姿,事業有成,還娶了絕世美人小喬,羽扇綸巾何等的瀟灑快意。但是這樣一個人物卻毀在了《三國演義》小說裡,羅老將周瑜塑造成了個氣量狹小,最終被諸葛亮給氣死的人物,雖然羅老是有意美化諸葛亮,但周瑜未免太冤了點,被人誤解千年,今天我們就結合史書來一起品賞周公瑾在歷史上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一、“瑜”見明主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人,周瑜的堂祖父周景和周景的兒子都做過漢朝的太尉,也算是三公之一了,周瑜的父親擔任過洛陽縣令,那時的洛陽可是京畿之地,父輩的成就都會成為周瑜的創業資本。周瑜長的很帥,史書記載:瑜長壯有姿貌,大家都知道陳壽寫長的帥的人都有一定的區分,比如諸葛亮是容貌甚偉,諸葛亮長的應該是那種比較剛毅一點,周瑜應該是身材修長,容貌會更加柔和點,比較符合女生的審美標準的。孫權的父親孫堅參加討伐董卓的義兵,把家遷徙到了舒縣,孫策與周瑜在少年時便關係很好,周瑜把自己家路南的宅子提供給孫策家居住,而且周瑜還拜見了孫策的母親,這在古代可是關係很好才會有的,初平二年,孫堅在與劉表作戰中陣亡,孫堅死後,孫策為躲避禍害,搬離了廬江。

蘇軾筆下的美周郎


二、助孫策平定江東

興平二年,周瑜去丹陽探望從父,此時孫策率軍要渡長江,孫策知曉周瑜是大才,便寫信給周瑜尋求周瑜的幫助,周瑜也在丹陽迎接了孫策,孫策十分高興。此後周瑜跟隨孫策一同開啟了戎馬生涯。先是攻克了橫江,接著又攻克了秣陵、湖孰,在曲阿(江蘇丹陽)逼走了劉繇,此時的孫策已經擁兵幾萬,之後孫策派周瑜鎮守丹陽。之後袁術想拉攏周瑜為自己的將領,但是周瑜看出袁術沒有什麼才能,不會成就大事,藉機請求回江東,袁術便答應了周瑜在居巢縣認識了魯肅,建安三年,周瑜跟魯肅一起回到了吳郡,可以說是周瑜推薦了魯肅,而且歷史上的魯肅是位不亞於諸葛亮才能的人才,並不是三國演義裡面的那個形象。


三、與孫策開疆拓土

建安三年,周瑜回到了孫策身邊,孫策授予周瑜建威中郎將,並且調集了士兵給他,賞賜很多,當時沒有人能夠相比的。【還吳。是歲,建安三年也。策親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將,即與兵二幹人,騎五十匹。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以瑜恩信著】當時的周瑜才二十四歲,便已經深得主上信任,身居要職,加上週瑜又長的帥,身材修長,當時吳中稱之為周郎,古代的郎的意思也便是帥小夥的意思,建安四年,孫策拜周瑜為中護軍,十二月孫策與周瑜攻破皖城,也在這個時候遇到了大喬小喬,孫策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大喬小喬是當時出名的美人,年紀輕輕的周瑜可謂是人生的贏家。建安五年,孫策與周瑜征討江夏,回兵又平定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後周瑜鎮守巴丘,孫策回吳中。

四、吳之重臣

周瑜與孫策這對搭檔關係也即將走向盡頭,稱霸江東的小霸王孫策在他26歲的年紀便走向了終點,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北方正是兩雄爭霸,官渡之戰打響,孫策本想趁曹操後方空虛,趁機偷襲許昌,但不幸被刺客所殺,臨終之際將大業託付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孫權接替之時年齡太小,孫策便讓周瑜張昭來當輔佐大臣,共同輔佐孫權,後周瑜領軍回吳郡,留在了孫權的身邊,與張昭一同輔佐孫權。周瑜素知魯肅有大才,便推薦了給孫權。

建安十一年,周瑜率孫瑜討伐麻、保二屯,斬了他們的渠帥,俘虜了萬餘人口,江夏太守黃祖派兵進攻柴桑(今江西九江),周瑜擊敗黃祖軍,並俘虜了鄧龍,也是這段時期,黃祖的部將甘寧歸降了周瑜,周瑜認為甘寧勇猛無比,便向孫權推薦了甘寧,後甘寧成為東吳大將。建安十三年,孫權征討黃祖,周瑜為前部大督,並俘虜了黃祖。

五、赤壁大戰主角

同年秋天,曹操已經基本消化掉了北方,整合大軍二十萬餘,南進荊州,荊州之主劉琮投降,曹操又得水軍五萬餘,總計二十五萬,劉備南逃,在當陽被曹操的虎豹騎擊敗,此時的曹操作鯨吞之勢,準備一舉平定天下,便下了一封似戰書的戰書給東吳,欲與東吳共同狩獵江東。

此時的東吳鬧翻了天,主和派與主戰派爭的不可開交,主和派更是以重臣張昭為主,主張投降曹操,在孫權拿不定主意時魯肅勸孫權召回在鄱陽的周瑜,周瑜回來後分析了利弊,指出了曹操的弱點,覺得有勝的機會,《三國志周瑜傳》記載:瑜曰:”不然。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裡,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請為將軍籌之: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場,又能與我校勝負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揖,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

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擒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 周瑜準確的判斷了曹操的弱點,後方不穩,北方將士不習水戰,水土不服,荊州降軍人心不附,這麼多弱點曹操全部都忽略了,周瑜覺得一戰可勝,孫權聽了很是高興,並下定決心抗曹。

周瑜領兵三萬,在赤壁遭遇曹操軍隊,雙方大戰打響,由於北方軍士不習水性,曹軍初戰兵敗,便在江北紮營,周瑜在南部紮營。由於不習水戰,曹操營寨的戰船距離很近,這點被周瑜發現,周瑜便對黃蓋說用火攻,命黃蓋帶上有草和膏油的蒙衝詐降曹操,黃蓋在接近曹營時便將船點燃,正是當時大風,幾十艘火船一同衝向了曹營,不一會兒曹操的戰船連同岸上的營寨全都燒了,《三國志周瑜傳》記載: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這一燒燒死了曹操大量的人馬,水中作戰的戰船也大多都燒燬了,曹操戰敗只能退回南郡,劉備與周瑜趁機追擊,曹操留曹仁守江陵城,自己回北方了,這一戰便是三國時期三大著名戰役之一的赤壁之戰,這一戰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蘇軾筆下的美周郎


六、擊敗曹仁

曹操回北方後,周瑜進攻南郡,周瑜派甘寧佔據了夷陵,曹仁分兵包圍了甘寧,甘寧求援於周瑜,周瑜馳援夷陵擊敗了曹仁的兵馬,曹軍丟盔棄甲而逃。後面周瑜親自上戰場督戰,不幸被流矢所中,但仍能激勵將士殺敵。周瑜與曹仁對峙一年,最終曹仁敗退,周瑜攻克江陵。

赤壁之戰後,周瑜覺得劉備不是普通角色,便上疏孫權軟禁劉備,否則終成東吳大敵。孫權認為曹操還在北方虎視眈眈,不想破壞聯盟,沒有采納。

七、破產的二分天下規劃

赤壁之戰後,周瑜認為益州(今四川)劉璋闇弱,可以趁機攻取益州,然後消滅張魯吞併漢中,便可連接馬超,這樣便可圖謀北方,次而也可二分天下,建安十五年,孫權同意了周瑜的方案,周瑜在返回江陵的途中不幸病故。年僅三十六歲。

蘇軾筆下的美周郎


歷史總是充滿了變故,一代天驕最終被演義成了一個小心眼,嫉賢妒能之人,拋開三國演義不談,歷史上的周瑜與諸葛亮見面甚少,或者說見沒見過還不確定,所以單純把兩人比較並不合適,又怎麼能說周瑜妒忌諸葛亮才能呢,《三國志》記載:周瑜是“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意思是周瑜是個很大度的人,這與三國演義裡面的形象有衝突,只可惜我們只記住了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藝術形象,忽略了他的歷史形象,這一點周瑜也是蠻冤枉的。歷史上的周瑜喜愛音樂,“曲有誤,周郎顧”也是說周瑜即使喝醉了也能辨別出來音律中的錯誤。

歷史上的周瑜年紀輕輕便身居要職,娶了聞名於世的美人小喬,赤壁之戰又擊敗不可一世的曹操,風流倜儻,聞名天下,這樣的人物也難怪讓蘇軾先生羨慕,只可惜天妒英才,早早離世,只留下那個時代的美名,後世受三國演義影響,歷史形象被忽略,導致很多人對真實周瑜的誤解一直存在,小編覺得應該讓現在的年輕人多多知曉真實的周瑜。

青山漠漠柏林地,觀遍英雄惜塵裡,柏林觀史感謝您的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