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大字书法要注意什么问题?

书法影响力



写大字书法,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应该是结体。

虽然我们在平时很少用到这种所谓的大字书法,一般而言,能在足尺足幅的宣纸上写上几个大字就算很大了。但一旦写起来,那可是放大了若干倍数的放大镜,展览一般向世人展示。稍有一处不甚留意,很有可能就会给全幅法书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大字书,也叫擘窠书、榜书,或者古称的署书。专指那些题写在匾额上面的大字书法。一般来讲,尺幅都在几尺以上。

今天来讲,树立在显眼位置的大字标语也应该算在此列。


我本人就做过这样的尝试——一个两米见方的大牌子。

写大字不像蝇头小楷那样需要尺幅江山细弱入微,大字完全体现的是一种气魄。一幅上好的大字,给人一种端严肃穆、雄浑浩荡的感觉,有玉树临风一般的洒脱和劲迈。

写大字,是将每个局部都放大到纤毫毕现的地步,每一笔每一划都需要用尽全身气力认真对待。稍有不甚,就会出现孱弱和松垮,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一幅败笔迭出的书写效果。不惟他人嗤之以鼻,自己也会感到脸上无光,无地自容。尤其是在大字面前,屡屡经过,都会兀自感到锋芒在背,怀疑被人指指点点评头品足。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种榜书必须以结体为皈依,将结体练到极致,不致使书写出现差池参差。否则的话,就会陷入字体的全面沦陷,有房倒屋塌的倒闭感失败感。


写大字还需要屏住呼吸,集全力运笔于腕,两脚钉子一样扎根在地上,脚下生根岿然不动,尽力完成每一笔书写。我个人的体会是每一个大字都是一次淬火历练,是考验自家的书写功底。每每一个字下来,额头早已热汗涔涔。

在书写的时候,其实心中是有一个字体模型的,完全就是遵循心中的意愿在布白书丹,鲜有先行细笔然后描画的。描画也只能给字体徒添生涩板滞,没有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整体感觉,那还不如不书。

大字书写,其实已不再是单纯的考验人的书写造诣,更是对人内心胆识的考验。如果一个人还没拿起笔就战战兢兢哆哆嗦嗦,那就一定完败。若是成竹在胸挥洒自如,那你的字迹也会光彩夺目魅力非凡。

我倒是更愿意提醒那些学书者,抛开那些汲汲于求的所谓精华,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榜书实践,这会对你的书写带来无法估量的实际意义,强于你埋头书写小楷千百次。


龙吟148119260


通常来讲,超过15cm的字都算大字。写大字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笔者做了如下分析。

第一,精神上要放松,心平静气。写字时一定要从容,不能按写小字的速度来写。要淡定,不急不躁,平衡心态。只有沉下心来,才能创作出浑然一体的书法态势。第二,在笔画上要慢进,不能从快从速。只有慢进了,才能真正的把字体比例和意境写出来,否则会出现附在纸上,飘在空中的感觉。

第三。掌握好笔画和章法。通常我们在写小字的时候都是用笔尖来写,而用笔尖来写相对来容易的多。就像开车一样,如果小车转弯速度很快,易掌握。而换成大车,就相对较难了。

写大字不但要掌握本字的内部结构,而且还要通盘考虑整体作品的效果。如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兰亭跋》中讲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须用工”。这里面的结字就是结构、间架的意思,只有掌握好了间架结构,才能收到心神统一,手墨合一的效果。

也只有掌握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才能写出一副很好的作品。





新疆大曾


大字书法一般也被称为“擘窠”大字,或者是“榜书”,古代一般是用来题匾额的。只是最早的时候擘窠大字和榜书是分开的,指的不是同一事物,不过后来就主要说的就是榜书了。要写好榜书并非易事,是很需要功力的,下面我们简单来了解一下写大字榜书需要注意什么:

执笔

关于执笔,一直都是书法中讨论不绝的问题,写大字对于执笔的要求和写普通书法是不一样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 第一、握管法:就是食指到小拇指一起握住笔管,再配合拇指把笔管包围住,即捻拳握管于掌中的一种执笔方法。唐代的韩方明在他的《授笔要说》中说:

“第四握管。谓捻掌握管于掌中,悬腕以肘助力书之。或云起自诸葛诞,倚柱书时,雷霹柱裂,书亦不辍,当用壮气,率以此握管书之,非书家流所用也。后王僧虔用此法,盖以异于人故,非本为也。近有张从申郎中拙然而为,实为世笑也。”

元代的陈绎曾对握管法也作了补充,他说:

“握管,四指中节握管,沉著有力,书诰榜疏。”

由此可见握管法主要就是用来写榜书的。握管法的优点:拿笔很实在,通过运肘可以力达笔端。但是不足之处也很突出,握管法不够灵活,特别是不能运指,因此书法中很多精妙的笔画难以表现,因此有死板、僵硬的毛病。

  • 第二、撮管法: 撮管法是用五指一齐握于笔管末端的一种执笔方法。最早提到此法的也是韩方明,他在《授笔要说》中说:

    “第三撮管。谓以五指撮其管末,惟大草书或书图幛用之,亦与拙管同也。”

而后来还是陈绎曾又作出了明确的补充,他说:

“撮管,以拨镫指法撮管头,大字草书宜用之,书壁尤佳。”

因此撮管法主要是来写大字草书的一种执笔方法,用来写榜书的话,力弱者恐怕很难驾驭,会出现失控的问题。

  • 第三、提斗法:提斗法是一种专门执斗笔的方法,执笔方法和撮管法大致相似,但因斗笔的大小而执笔略有不同。如清人戈守智在《汉溪书法通解》就说:
提斗运肘,作榜署法也,与撮管略同。斗大则后以一指拒之,斗小则后以两指拒之。其法顺易而逆难,故不拒不可也。

运笔

书榜书的时候适合直落管,落笔的时候笔管最好是直的,这样手指、手腕、手肘的力量会充分体现在笔头和宣纸上,给人一种劲健的感觉。

书榜书的时候要沉着有力,因此书写的速度不可太快,但也不能太慢,否则点画很难给人以生动的感觉。也就是要把握好疾与涩,把握书写的速度、节奏。

除了笔力沉着之外,还要注意用笔的方圆兼备。方笔,既书写点画的时候要有芒角,这样才能有一种“棱棱凛凛,常有生气”的感觉。那么就需要入笔的时候要直笔切入,转折的时候折笔成方。为了使笔画的方折的锋芒不至于过分露骨,我们在书写时可以采用折转结合的方法,但一定要注意折转笔法要过渡自然。

康有为对榜书的论述中曾说榜书的上乘用笔是圆,其具有“草情篆韵”、“雄浑古穆”的审美效果。圆笔笔画敦实、浑厚,给欣赏者带来古厚的感觉。

在书法里,榜书和小楷是两个极端,一个太大,一个太小。这一大一小最难写,难就难在“疏密”二字,宋朝的苏东坡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正因为这一大一小难写,因此有不少书法爱好者不愿意接触榜书和小楷。

尤其是榜书,更是“三费”:费时、费纸、费墨。这里教给大家一个方法解决三费的问题,写完的旧墨不要倒掉,加点水变成灰色,用板刷刷在废报纸上,把报纸刷成灰色。晾干后用笔沾清水写,就会变成黑色。那么你就可以刷个十几张报纸出来,这样你日常练榜书的时候就可以写完一张放到一边晾干,等十几张写好了,前面的也晾干了,再接着写,这样就解决了三费的问题。

以上也多是从书中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翰墨今香


以下是本堂近期的作品,欢迎来本堂做客,本堂头条号:循规书法堂











循规书法堂


简单的说,避免尖头鼠尾,字形方正紧凑就行,我学写了几个字,大家评论一下,只要指导鼓励,别喷我,谢谢关照

1、三尺


2、三尺

3、四尺对开


y祁州d


写大字,首先是写多大?古人纸张匮乏,大部分写的是一二公分的字,最大的也不过10公分。现在书法进入展厅时代,字写的很大。

颜二在农村写对联,横批都是一整张的红纸,一开甚至更大,就写一两个字,50-60公分甚至更大,什么新春迎春幸福鸿福之类的吉庆语。

根据这些经验,也说说看法。

首先取势要稳,字布局以方正为主,不能看起来摇摇欲坠的。结构要紧密,所谓小字难开张大字难紧密,这规则是适用的。

另外是笔画粗细对比不能过于夸张,因为远看时会让这种对比会更加明显。笔法不能过于精细,也就是说,写大字不宜秀笔法,笔法要服从于字势,起收笔不要像写小字那样做过多复杂动作,行笔过程要稳。

以上是我的经验,欢迎讨论。我是学书法的颜二,喜欢就关注我一起吧。






书法颜二







墨河书法


写好大字其实也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对写出效果,给人的感觉就很不好,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字书法,如何写好大字书法,在这里谈下个人理解,有不同观点者,请多多指正! 首先要掌握好点画和章法,这也是最大的难点,用小笔写小字时通常用笔尖来写,将点画写的精妙不算很难,而写大字就有所不同,大字可以说用到的是毛笔的整体。

其次大字有大字的特点,在书写时要注意空间的构成,大字书法是一种大格局和大气象,书写者要有对大字的驾驭能力,同时提升个人书写水平是关键





愚墨斋书画院



傅山曾提过四个书写要点,分别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清滑,宁真率毋安排”,无论字体大小,其实都是以线条为根基,以轻飘为戒的。


大字的气魄


所谓大字书法,大的意思,不只是在字形,而是在于气魄,不管字形大小,笔势上要有“开张”的气势。陈抟老祖曾手书“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后被南怀瑾先生收藏,用笔于矫健灵动之中,参以锥辣之趣,结体奇险,势态崚嶒,虽然很少有牵带萦回,却能承上启下,笔断意连,可谓联中之稀有珍品。

大字的重度


这里的重度,其实是书法线条中包含的力量,也是整体书法结构中表现出来的力度,“奔雷坠石之奇”很形象地说出了书法的力度变化。


然而这个重度并不只是字形或字体的大小区别,小字一样可以气魄豪雄,譬如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历来也为书家推崇。


大字的字内空间


“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是书法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字并不能因为大,就让笔画之间出现疏离感。一幅字的全部安排,字形大小,都在预想之中,苦心经营,才能收效。所以颜真卿说过,“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这个促和展,就是针对全幅而言,并不是单纯地小字要写大,大字要写小,而是小字要宽展,大字要紧凑,相反相成。


以上三点,从立体的角度,涵盖了大字的精气神,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下个问题见~


国教童蒙学堂



楷书大字也就是所谓的擘窠书。清代叶昌炽说“题榜,其极大者为擘窠书”。擘窠的含义有两种。其一,认为“擘窠”的原义是指食指和大拇指中间的“窠”即“虎口”而言,引伸为大字执笔的方法,即写大字时需把笔握在虎口间,进而引伸为大字的意思。另外一种认为,一般刻碑书丹之前,需要把石面界划成方格,取其匀整,这种界划就称为“擘窠”,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就是擘窠书。如宋赵希鸽说:“汉印多用五字,不用擘窠。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 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自,做到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 得当,则退而写小楷可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不致涣散无神。

学习书法小字要见空灵,大字见细微紧密,方见书法之精妙。所以大字书法不能因为大字大不注意细节 ,不考虑整体布局。

匾额、楹联、题铭、招牌、标语等皆远观之字,宜茂密道劲,神完气足。东坡谓:“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故“结密”二字,最关至要。结密之法有二:一为写榜书时,点画宜丰满浑厚,肥而有力。故书写时,不但要着意于笔墨处,更要留心于空白处,有时那怕只留出一丝或一点空罅处,亦能给人以一种密中见疏,玲珑透別之效果:但宣纸极易渗化,稍有不慎,其空白透光处即被湮没,故落笔之先又宜备一张折叠好废宣纸。俟湮没之前,迅速一压,即可阻止渗化。又须注意,结密不是臃肿肥浊,颜真卿楷书肥而有骨,浊而实清,丰腴雄伟,宽博庄严,足可借鉴。如用笔太清、险峭,远观则神散矣。二为写榜书时,笔势要流贯,一气阿成,自然血脉通畅,精神团聚。但宣纸极易吸墨,刚写笔墨已枯涸,如再蘸墨书写,气脉已断,故写榜书,笔要大、锋要长、墨要饱,淋漓酣畅, 一笔书就,方无涣散之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