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楨殺死了慈禧身邊的太監安德海,為何要將屍體裸露示眾?

小史坑


清朝建立後,鑑於大明王朝太監干政導致國本衰弱的事實,清朝統治者入關以後,就針對太監製定了非常嚴厲的制度,防止太監干政。順治時年即1653年頒佈上諭,對太監管理作出了幾項規定:

1. 非經差遣,不許擅出皇城;

2. 職司之外,不許干涉一事;

3. 不許招引外人;

4. 不許交接外官;

5. 不許使弟侄親戚暗相交接;

6. 不許假弟侄名色置買田產,從而把持官府,擾害民人。

順治帝


兩年之後,順治帝又命工部將嚴禁太監干政的上諭鑄成鐵牌立於宮內交泰殿門前,以示警戒。而且在《欽定宮中現行則例》中還規定:太監級不過四品,非奉差遣,不許擅自出皇城,違者殺無赦。


安德海因為在咸豐帝去世時,幫助慈禧聯繫奕訢發動辛酉政變立下汗馬功勞,其後又幫助慈禧使用手段革去奕訢的實權,深得慈禧的歡喜。所以他驕縱妄為,就連小皇帝同治都不放在眼裡,經常挑唆同治與慈禧之間的矛盾,導致同治帝經常被慈禧訓斥。

安德海


而且他還做了一件非常出名的大事,那就是

太監娶媳婦,同治七年,安德海在北京最大的酒樓前門外天福堂大酒樓,大擺酒宴正式迎娶徽班唱旦角的年方19歲的美人、藝名九歲紅的馬賽花為妻。慈禧為了表示寵愛,特地賞賜了白銀一千兩,綢緞一百匹,如此看來慈禧也算是一個大奇葩了。

安德海的臭名早已傳到大清國的各地,大家都知道這個太監不簡單,深得慈禧的喜愛,甚至民間還傳出安德海是一個假太監,他之所以深得慈禧的歡心,就在於此。

慈禧


安德海的受寵使其更加的得意忘形,皇城已經不能滿足他的慾望了,他還要到大清王朝各地去看看,主要是去搜刮搜刮錢財,於是藉著同治帝大婚的由頭,懇求慈禧讓其出宮到江南採購同治帝結婚的用品,慈禧自然是同意了,就這樣,安德海什麼手續都沒有辦理,光靠著慈禧嘴上同意就風風光光的出來了。

丁寶楨


當安德海走到山東德州的時候,德州知州趙新非常不解,他既是打著欽差的名義,為何朝廷沒有事先下達通知,而且也沒有兵部下發的身份證明,這讓趙新十分不解,於是上報山東巡撫丁寶楨,丁寶楨自然知道安德海的人品,也知道他這次出行目的絕對不純。而當聽到安德海沒有任何朝廷的公文文書時,氣壞了丁寶楨,因為他知道朝廷對於太監的管制,

於是派人將安德海等一行逮捕,並送至濟南審理。同時密摺上報痛陳利弊:

1. 清朝二百餘年不準宦官與外人交接,也沒有差派太監赴各省的情況發生;2.龍袍系御用之衣,自有製造謹制,不用太監遠涉靡費,且皇太后、皇上崇尚節儉,斷不須太監出外採辦,即使實有其事,也應該有朝廷下發的旨意文書;3. 太監往返照例應有傳牌勘合,決不能聽其任意遊興,漫無稽考;4. 龍鳳旗幟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內廷供使的太監,自知禮法,何敢違制妄用;5. 出差攜帶女優,不成體制。

軍機處


而軍機處寄發的密諭也十分及時: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著丁寶楨迅速派委幹員於所屬地方將六品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拿,令隨從人等指正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準任其狡飾。

於是在安德海被抓到被砍頭,前後只用了五天的時間,這才當時的大清王朝可謂是難得一見,難得一位有正值感的官員敢殺慈禧老佛爺最喜歡的太監,難得慈禧老佛爺怎麼同意這麼痛快。

於是安德海被就地正法,而丁寶楨對他的處理是:安德海伏法之後,裸屍曝市於濟南府三日,以釋天下的猜疑。

而之所以要裸屍曝市,釋天下的猜疑,這和慈禧對安德海的喜愛有很大的關係,當時在民間就流傳著安德海是一位假太監,他冒充太監混入宮中服侍慈禧,實際上他與慈禧之間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丁寶楨


而丁寶楨在砍殺安德海之後,將裸屍曝市,目的就是讓天下人看看安德海他就是一個太監,這在一方面也為慈禧老佛爺扯清了關係。而據說當丁寶楨將安德海裸屍曝市後,發現安德海確實不是太監,後來急忙用一具太監的屍首代替才避免更大的事件,所以慈禧才非常感謝丁寶楨,在這之後又提拔他任四川總督。

除了上述目的之外,裸屍曝市的目的也起到一個警示的作用,

因為朝廷對太監的管理歷來是非常嚴格的,此次安德海公然置朝廷的規矩於不顧,這實實在在的打了大清王朝的一記響亮的耳光,而這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凡是太監如果違反朝廷的規定,最終的結果就是安德海這樣的下場。

另外一個方面是維護了清王朝的臉面,自從入關以來就明令禁止太監出皇城,作為當朝掌握大權的慈禧,怎麼做出如此決定,這是公然違背祖訓,必然會遭到大臣和民間的熱議和譏諷,而丁寶楨將安德海殺死,代表著他是揹著慈禧偷偷溜出來的,帶有家傳聖旨的意思,這讓的人必須誅殺,這既維護了朝廷的面子,也維護了慈禧的面子。



安德海被丁寶楨所殺,據史料考證,確確實實幹過,不僅殺了還曝屍三日!

且看原文:據薛成福《庸庵筆記》記載:

安德海伏法之後,裸屍曝市於濟南府三日,以釋天下的猜疑。

意思是安德海被誅殺之後,丁寶楨把安德海的衣服都脫光了,扔在濟南府前面,來向世人作一證明。

世人到底有什麼疑惑?需要證明呢?

這個疑惑就是丁寶楨曝屍的原因。把時間推到事件發生的當年,即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這一年發生了什麼事,讓大家疑惑呢?

第一個讓世人疑惑的問題:安德海到底是不是太監?

這個疑問的緣由,來自於同治七年1868年,不知是否安德海腦抽了,幹了一件大事,就是太監娶媳婦,不僅不是低調辦,而是敲敲打打,張燈結綵,生怕全京城不知道,娶的媳婦也是一個高知名度的角色,是當時在京城比較有名的戲曲表演藝術家,19歲的馬賽花,明星嫁人本就是茶餘飯後的上好談資,加上嫁給太監,令人大開眼界,此事一出,在京城一下成一個爆炸性的新聞。


這個新聞還不夠轟動的話,再加上慈禧太后還給他送了賀禮,令安德海名噪一時,成為輿論焦點,絕對頭條第一熱搜。

本來安德海的升官速度比火箭還快,就讓人妒忌,在坊間就有一些影影綽綽傳聞,說其進宮時實未淨身,所以才深得慈禧太后寵愛,用直白一點的話說,就是他和慈禧太后有一腿,安德海才平步青雲,步步高昇。安德海的婚禮和坊間傳聞加起來,無形中給老百姓一種錯覺,安德海未淨身,好像是真的哦


慈禧太后好生鬱悶,雖有生殺予奪的權力,但封不住天下人的嘴,還沒有辦法解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背了一個解釋不清的黑鍋。

第二個讓世人疑惑的問題:丁寶楨敢不敢殺安德海

在同治8年的時候,安德海時任總管大太監,又是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權傾一時,他把小皇帝和朝中顧命大臣都不放在眼裡。

同一年,安德海出門辦差,是奉慈禧太后御旨(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他自己說的奉慈禧太后的諭旨辦差,給皇帝準備龍袍),一路飛揚跋扈,還收受沿途官員的賄賂,是仗著有慈禧太后撐腰,安德海就是慈禧太后的臉面,具有生殺予奪的權力,因為他掌握著慈禧太后的秘密(辛酉政變的秘密)

反觀丁寶楨僅僅是一個山東巡撫,他敢不敢殺安德海,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這是一場毀前途做法,安德海被捕之後,就像一塊燙手的山芋,放在丁寶楨手裡,當時的縣太爺都嚇得跪地求丁寶楨,不要殺安德海,等朝廷的諭旨。


老百姓一般都認為,丁寶楨畏懼慈禧太后,自然會悄悄的把安德海放走,對比利益得失,這是丁寶楨最好的選擇。

丁寶楨不是愣頭青,殺了安德海之後,他洞察時局,發現曝屍三日有以下收益:

一是證明慈禧太后的清白

丁寶楨索性把安德海殺了之後,脫光衣服放在濟南府前邊,讓世人看明白,這閹人安德海就是一地地道道的太監,讓民間風傳的安德海和慈禧太后有一腿的謠言不攻自破,安德海轟轟烈烈的結婚,僅是一場自導自演自欺欺人的鬧劇,維護了慈禧太后的名聲

二是幫助慈禧太后守住了辛酉政變的秘密

安德海於辛酉政變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只要安德海還活著,始終是慈禧太后的一個心頭大患,要守得住一個秘密,沒有比死人更放心的人了,因此才有後來慈禧下發的諭旨,不用審訊,就地正法,丁寶楨的曝屍三日,是對慈禧太后“不用審訊,就地正法”的回應或者叫隔空喊話,告訴慈禧太后,你的意思我收到了,不用擔心,你的秘密守住了,就像太陽底下的裸體安德海一樣。



三是維護了清政府的威嚴

清朝為了防止宦官亂政,汲取了明朝的經驗,對此約法三章,更有順治帝學習朱元璋的先進做法,鑄鐵碑立於交泰殿,安德海違反祖訓,丁寶楨誅殺他,剛好是一個鐵證的例子,告訴天下,沒有人敢逾越皇權,安德海也不行,震懾了宦官勢力,證明了清朝是一個法制嚴明的國度。

安德海和慈禧劇照:



四是丁寶楨獲得了老百姓的官聲

丁寶楨智殺安德海這件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它不僅彰顯了皇權的巍巍,清政府的法制威嚴,同時表明了清政府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吏治清明,通過殺安德海,暴屍三日,他獲得了丁青天的稱號。

同時他在兩派勢力中,獲得了立足之地。綜上所述,丁寶楨殺安德海,尤其是暴屍三日,不僅解開了天下人的疑惑,同時掩蓋了皇權黨爭羞於啟齒的朝廷內幕,一箭雙鵰,堪稱經典,因此後世人,尤其是曾國藩對丁寶楨大加讚賞,推崇備至,誅殺安德海,說成是智殺。


剛日讀史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安德海被丁寶楨斬首之後,確實暴屍三日。

不過這裡所說的暴屍,並不是裸露示眾,就是將屍體暴露在公共場所,三天內不準人收殮。

安德海自幼入宮,是咸豐皇帝的御前太監,還算是有點文化,史書記載他“頗知書”,通曉《論語》,《孟子》。安德海的發跡,是在咸豐皇帝死的時候,因為他是貼身太監,所以能將咸豐的遺詔,秘密透露給慈禧太后。然後讓慈禧太后有了提前準備的時間。

慈禧上臺後,安德海成為了總管太監,一時極得聖寵。

聖寵之下,難免有些膨脹。同治八年,安德海在慈禧的默認下,出京辦貨。乘船從京杭大運河南下,一路招搖煊赫。

到了山東德州,當是的山東巡撫丁寶楨,以順治皇帝“宦豎非經差遣,不許擅出皇城”的祖訓,抓了安德海,並上奏稱:“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這個秘奏沒有被慈禧看到,而是得到了東宮皇太后慈安的回覆:

就這樣,安德海被斬首暴屍。

丁寶楨像

慈禧知道後,安德海已經人頭落地了。她也是無可奈何。

歸其原因,還是安德海在宮裡得罪了太多人,並且其背後的慈禧太后和慈安以及同治皇帝,內部有些矛盾。安德海就這樣被封疆大吏丁寶楨斬了,實在是大快人心。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丁寶楨在殺死安德海之後,便將其赤身裸體暴屍三日,令眾人都看見了一個太監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可是,很奇怪的是,慈禧竟然沒有將丁寶楨怎麼樣。

安德海是誰?眾所周知,安德海是慈禧身邊的大紅人,以前在政變的時候就為慈禧立過功,更是善於察言觀色,令慈禧非常滿意。甚至,安德海還仗著慈禧的權勢不曾將同治皇帝放在眼裡。在當時,大臣們都盡力的去巴結這個當紅太監,希望他能夠在慈禧面前說說自己好話。



而丁寶楨呢,當時在山東擔任巡撫,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了。可是,偏偏丁寶楨和安德海之間就不怎麼對頭。在一些史料中,就有著許多關於安德海百般刁難丁寶楨的事情,其中甚至有說安德海在丁寶楨要吃的葡萄裡下了藥,導致丁寶楨“三條腿走路”,當然,不管這些說法是否屬實,但是也能夠看得出安德海與丁寶楨之間的仇恨有多麼的深厚了。

同治皇帝即將大婚,安德海便興沖沖的請求出去給同治皇帝置辦龍袍。這就是安德海自己給自己找了個斂財的機會了,也為自己挖了一個大大的葬身坑。安德海一路高歌,錢也收了不少,終於來到了山東境內,他自認為大家都認人的,誰知道德州知州卻“不識時務”。這裡就出了一個問題了,安德海並沒有朝廷的“欽差公文”,德州知州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有將這件事情稟報上司丁寶楨。

丁寶楨瞭解了情況之後,便意識到這是扳倒安德海的一次機會,便立馬上書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軍機處,並且在奏摺中提到清廷“太監不許與外人交接,不得擅出皇城”的規矩。清婷歷來注重祖訓,而且安德海在京城肆意妄為,得罪了不少的大臣,口碑在眾臣間一直都不好,連同治都特別的反感這個奴才,於是軍機處發文給丁寶楨,表示讓丁寶楨看著辦吧。

丁寶楨得到了軍機處的許可,立馬就將安德海抓起來就地正法,並且還將其剝光衣服,暴屍三日。表面上看起來丁寶楨這是死都不放過安德海,其實這其中大有文章。



安德海雖然恃寵而驕,不顧法度,但是畢竟還是慈禧的人。兩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可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有許多關於安德海與慈禧的流言蜚語,講安德海是一個假太監,慈禧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寵信於他,正如同嫪毐與趙太后一般。

丁寶楨明白這一點,於是便將真相公佈於天下,還慈禧一個清白。而慈禧雖然不喜丁寶楨殺掉安德海,但是鑑於丁寶楨間接幫了自己一個忙,也沒有過於的為難於他。


妙齡老翁談歷史


丁寶楨殺安德海就是一部官場教科書,既捍衛了尊嚴,又讓皇帝滿意,還要讓慈禧太后沒話可說,這也是一個漢人能在滿人朝廷裡平步青雲的秘訣。

太監娶媳婦傳八卦新聞

同治七年冬天,北京最大的酒樓天福堂鑼鼓喧天,張燈結綵,大排筵宴,朝中官宦,各界名流高朋滿座,原來這裡正舉辦一次奇特的婚禮,大內太監總管安德海娶徽班“九歲紅”馬賽花為妻。慈禧太后還給他包了一個大紅包——白銀一千兩,外加綢緞一百匹。

太監娶媳婦的新聞不脛而走,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聊資,由此還引出了諸多猜測,大家紛紛猜疑安德海是個假太監,才能娶到19歲的當紅明星做老婆;也有人猜測,安德海在順治皇帝駕崩後,得到慈禧太后寵信,就是因為假太監為慈禧提供特殊服務。

安德海如何撈到總管大太監的?

安德海被慈禧寵信,是咸豐皇帝病死在承德行宮後,小安子作為慈禧皇后的信使偷偷跑回京城,與恭親王奕欣串通,發動了"辛酉政變",奪了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的權力,為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立下汗馬功勞。之後安德海又安排人彈劾奕欣,幫助慈禧革去了奕欣"議政王"的名位和權力,消除了慈禧的心頭大患。

安德海自恃功勞高,依仗慈禧太后這個硬後臺,在朝中飛揚跋扈,肆意妄為,做出很多出格的事。

出宮遊玩被斬首

同治八年,安德海在皇宮中待膩歪了,想出宮走走並藉機斂點錢財,於是藉口到江南置辦龍袍、預備同治皇帝婚禮用品,和慈禧太后打了個招呼就出京了。

在途經山東時,巡撫丁寶發現安德海沒有出皇宮辦事的介紹信,這是違背祖訓的事,於是丁寶楨立刻寫了一封密摺,向皇帝報告了這件事。八月二日,安德海在泰安縣被抓;八月六日,丁寶楨接到皇帝密諭:"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八月七日,丁寶楨親自驗明正身,遵旨將安德海在濟南就地正法 ,並將屍體扒光衣服後示眾,以正視聽。

丁寶楨為何敢在“老佛爺”頭上動土

丁寶楨殺了慈禧太后的親信,難道不怕被怪罪殺頭嗎?其實他有十足的把握:

一是維護官威和尊嚴。安德海到出京後,身邊帶著官員、小太監,還有歌妓,車上還打著龍鳳旗幟,威風張揚,僭越了禮制。無視當地的官員,還等著各地的官員、豪紳賄賂送禮,敗壞了風氣,"震駭地方",這是對當地官員的蔑視。丁寶楨如果畏懼一個太監,不敢出手,那麼作為一方父母官,威風掃地,官威盡失,會被老百姓看扁,因此殺安德海是捍衛官府和一方地方官的尊嚴,有理有據。

二是丁寶楨知道安德海是皇帝的心腹大患。安德海在朝中依仗慈禧太后寵信,結黨營私,胡作非為,根本不把傀儡皇帝同治放在眼裡,同治早就想收拾他,但在宮中沒有機會。這次丁寶楨密摺中歷數了安德海私自出宮的五大罪狀:

一、清朝二百餘年不準宦官與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監赴各省之事況";二、龍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織造謹制,不用太監遠涉糜費,且皇太后、皇上崇尚節儉,斷不須太監出外採辦,即使實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諭旨並部文傳知;三、太監往返照例應有傳牌勘合,絕不能聽其任意遊興,漫無稽考;四、龍鳳旗幟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內廷供使的太監,自知禮法,何敢違制妄用;五、出差攜帶女優,尤屬不成體制。

這五大罪狀條條都是掉腦袋的大罪。同治皇帝手中有了安德海違法犯上的證據,又抓住了遠離慈禧視線的機會,於是立刻發密詣,不留後患,誅殺安德海。同治皇帝終於出了口惡氣。

三是替慈禧證明清白,將功折罪。丁寶楨雖然殺了慈禧太后的心腹,但殺的合法合規,慈禧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丁寶楨精明之處就是將安德海扒光衣服暴屍街頭,讓老百姓參觀,因為民間瘋傳慈禧太后和安德海有一腿。這次大家眼見為實,安德海根本沒有那條“腿”,慈禧太后的作風問題不攻自破。殺了一個心腹,還了一個清白,也算是將功罪了。

丁寶楨心思縝密,做官做成人精!


聾王異史


1868年冬天,北京某酒樓張燈結綵,大排筵宴,社會名流高朋滿座,新郎大太監安德海與19歲新娘、徽班名角馬賽花正興高采烈迎來送往,慈禧太后送的白銀一千兩,外加一百匹綢緞的賀禮擺在前面格外顯眼。

太監娶媳婦的爆炸新聞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聊資,似乎驗證了坊間安德海是個假太監,與慈禧太后有一大腿的傳言,要不然他為什麼升官速度比火箭還快呢?

安德海長相俊俏且聰明伶俐,入宮後做了咸豐貼身童監,咸豐稱帝后,成為咸豐皇帝的御前太監。在安德海運作下,慈禧最終上了咸豐的龍床,安德海自然水漲船高。

1861年,咸豐病逝於承德避暑山莊,安德海奉慈禧之命,兩次偷偷跑回京,與恭親王奕欣串通,成功發動"辛酉政變",才有了慈禧的今天。後來慈禧又因有奕訢而無法大權獨攬,又是安德海出面,以御史彈劾恭親王奕訢為由,革去了奕欣"議政王"的名位和權力,消除了慈禧的心頭大患,這時安德海已經成為清朝皇宮的太監大總管,權利日盛。

安德海自小家庭貧困,讀書較少,在政治漩渦中不講政治,反而自恃功勞高,依仗慈禧太后這個硬後臺,在朝中飛揚跋扈,四面樹敵。

據史料記載:安德海曾在丁寶楨要吃的葡萄裡下了藥,導致丁寶楨“三條腿走路”,丁寶楨覲見皇帝時忘了把官帽帶出來,回去拿時,安德海索要兩千兩銀子,並且威脅不給銀子,就把帽子掛在宮門上,寫上山東巡撫丁寶楨八個字。

1869年,安德海以同治皇帝即將大婚,需要採辦龍袍等事務,藉機到江南一趟,因他是慈禧的紅人,所以一路遊山玩水,各地方官遠接近送,好吃好喝,賺得是盆滿缽滿,晚上睡覺嘴都咧開了花。

不想在山東出事了!

按照清朝的慣例,欽差大人過境要提前有朝廷的諭旨,山東德州知州趙新迎接,見不到諭旨,只好請示上級山東巡撫丁寶楨,丁寶楨早就對安德海的行徑不滿,緊急上奏軍機處請示,列並舉五大罪狀:

一、清朝二百餘年不準宦官與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監赴各省之事況";

二、龍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織造謹制,不用太監遠涉糜費,且皇太后、皇上崇尚節儉,斷不須太監出外採辦,即使實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諭旨並部文傳知;

三、太監往返照例應有傳牌勘合,絕不能聽其任意遊興,漫無稽考;四、龍鳳旗幟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內廷供使的太監,自知禮法,何敢違制妄用;

五、出差攜帶女優,尤屬不成體制。

清順治皇帝鑑於明朝宦官弄權,干涉朝政,就給子孫後代下了一道嚴旨:太監官品不得超過四品,不許太監出宮,更不許太監干預朝政,違者凌遲處死!所以這五大罪狀條條都是掉腦袋的大罪。

同治皇帝接到奏摺後緊急和恭親王奕訢商討對策,安德海經常代慈禧文訓斥同治,奕訢也是被安德海扳倒,原本兩個人都對這個貨恨的牙癢癢,正愁找不到機會,現手中有了安德海違法犯上的證據,所以二人一拍即合,於是立刻發密詣,不留後患,誅殺安德海。

稍後慈禧也得到了消息,她馬上派人頒佈懿旨要求放人。兩道旨意幾乎同時到達,丁寶楨為防意外,果斷決定“前門接旨,後門斬首”,在1869年8月7日,斬了安德海。

自此大清王朝的皇宮大內,結束了安德海時代,迎來了李蓮英的時代。

丁寶楨將安德海斬首後,在濟南府前裸體曝光三天,一還慈禧太后的清白,二幫慈禧太后守住了辛酉政變的秘密,因為要守住秘密,沒有比死人更放心的人了。

慈禧親自寫“國之寶楨”了四個大字送丁寶楨,並於1876年升丁寶楨為四川總督。


美麗青春您真痘


從清朝入關開始,順治皇帝鑑於明朝宦官弄權,干涉朝政,就給子孫後代下了一道嚴旨:太監官品不得超過四品,不許太監出宮,更不許太監干預朝政,違者凌遲處死!

這是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定下的祖訓,後世的皇帝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挑戰順治的權威,清朝在管理太監這一方面,可以說是歷代王朝中把控的最好的朝代。


到了同治年間,大太監安德海的出現險些打破了這一祖訓,他仗著慈禧太后的寵幸,囂張跋扈、無法無天,甚至連同治皇帝也不放在眼裡。

要說安德海的起家,那就是緊緊的保住慈禧的大腿。當年咸豐帝在熱河避暑山莊駕崩,詔令肅順等八大臣輔政,而慈禧不甘心權力落入他人之手,就秘密聯合慈安和遠在北京的恭親王奕訢,而充當他們之間信使的人正是安德海。

慈禧如願以償的垂簾聽政後,安德海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成為了掌管內務府的大太監。此時,慈禧為了一家獨大,想踢開慈安和奕訢,而安德海也鼎力支持慈禧,最終,在他們的聯合下,成功罷免了奕訢軍機處首輔大臣的職務,仍在上書房行走,這是慈禧搶班奪權的第一步。


慈安和同治皇帝同樣對安德海不滿,同治皇帝因為安德海在慈禧面前沒少說自己的壞話而經常被慈禧訓斥,慈安則對安德海弄權專政有違祖宗家法,也沒少規勸過慈禧,但慈禧總是置若罔聞。

同治8年,安德海打出為同治皇帝採辦大婚所用服裝的旗號,南下蘇州,一路招搖撞騙,地方官都不敢得罪他,紛紛好吃好喝伺候著,臨走還要送一大推金銀珠寶。

可到了山東地界,一向剛正不阿的山東巡撫丁寶楨看著安德海一路狐假虎威,氣不打一處來,就下令將安德海一行人給抓了起來,丁寶楨沒有擅自做主,而是奏報朝廷,請朝廷決斷。

之前我們說過,在朝廷之上,除了慈禧,沒有任何一個人不痛恨安德海,在皇帝和奕訢的極力支持下,慈禧也不敢公然違背祖制,這一次只得吃了個啞巴虧,下令丁寶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


丁寶楨領了聖旨,不好耽擱,立即將安德海處死,並且將裸屍在濟南城頭示眾了三天三夜,從這一點就看出了丁寶楨的過人之處。

因為,太監們雖然是殘缺之人,但他們內心中都有一個成為“男人”的夢想,一些宮中得勢的太監通常會在宮外購買一處外宅,娶兩個小妾,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當然,作為內務府總管的安德海也不例外。因此就有不少人說安德海不是真太監,而是沒有“淨身”之人。甚至說他能有今天的地位,完全就是給慈禧充當“面首”的功勞,髒水一下就潑到了慈禧身上,緋聞傳的沸沸揚揚。


而丁寶楨將安德海示眾,正是打破了這些謠言,為慈禧挽回了名聲,要不然慈禧又得背上一個“通姦”的黑鍋。

丁寶楨後來並沒有因為殺掉安德海而得罪慈禧,慈禧反而認為他是“國之重器”,是不可多得的忠臣,最後丁寶楨官至四川總督,最後死在了總督任上。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說起安德海這個囂張跋扈的太監,很多人就會想到他和慈禧的緋聞。

有些傳聞說:安德海是假太監,所以青年守寡的慈禧才那麼寵愛他。不過,這種說法沒有根據,安德海在八、九歲時就淨身進宮,早就閹得不能再閹了,慈禧和他的關係應該是正常的。

但是,這架不住民間一些野史的想象。或許,這就是丁寶楨曝屍安德海的原因,讓真相天下大白,換慈禧一個清白名聲。

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安德海私自出京。有說法是慈禧私下准許安德海出去的。

他搭乘兩艘太平船,從京杭大運河一路南下,一路上“招搖煽惑,聲勢赫然”。在七月二十日,安德海來到了山東德州。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安德海在宮中不得人心,所以早在他來到山東前,就有人把這件事回報給山東巡撫丁寶楨。據記載:

方今兩宮垂簾,朝政清明……惟太監安德海稍稍用事。往歲恭親王去議政權,頗為所中。近日士大夫漸有湊其門者,當奈何?有間,復言曰:吾聞安德海將往廣東,必過山東境,過則執而殺之,以其罪奏聞,如何?

這也就是說,丁寶楨殺安德海,其實是一項計劃好的事情,就等著安德海上門來送死了。

果不其然,丁寶楨援引順治祖訓,稱“宦豎非經差遣,不許擅出皇城”。以此為理由,將安德海逮捕,並秘密向北京彙報。

巧合的是,安德海南下之時,恰好他的靠山慈禧太后生病未理朝政。

因此,朝中其他對安德海看不順眼的人,當機立斷,要求丁寶楨即刻斬殺安德海。據稱:

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
著丁寶楨迅速派委幹員,於所屬地方將六品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拿,令隨從人等指證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準任其狡飾。如該太監聞風折回直境,即著曾國藩飭屬一體嚴拿正法。倘有疏縱,惟該督撫是問。其隨從人等,有跡近匪類者,並著嚴拿,分別懲辦,毋庸再行請旨。

有了這道聖旨,丁寶楨做事就有了依據。

聖旨一到,安德海就立刻人頭落地了。不僅如此,丁寶楨還給了慈禧一個臺階下。

由於誰都知道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現在殺了他,等於是說皇太后縱容太監。於是,丁寶楨就公開說安德海是私自出宮,也算是給慈禧挽回顏面。

因此,在事後慈禧並沒有追究丁寶楨,反而直接抄了安德海的家。

安德海死後,暴屍三日。大概確實是有讓大家知道他是真太監的用意吧。


HuiNanHistory


慈禧太后,作為晚清的實際統治者,與她相關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不在少數,安德海便是一位。安德海屬於慈禧太后早期時寵信的太監,“發跡”比較早,死的也比較早,而安德海被殺後,據說還被“暴屍三日”,這是什麼原因呢?自然與安德海本人有關。

安德海其人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早期時比較受寵的太監,原因是安德海在“辛酉政變”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慈禧太后是通過“辛酉政變”而奪得權力的,而安德海在辛酉政變中,充當了兩宮皇太后(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奕訢之間的秘密聯繫人,於慈禧太后而言,安德海立下了大功,再加上安德海比較機靈,會察言觀色,所以在當時,安德海成了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

可能也是因為慈禧太后的寵信,使得安德海有恃無恐,開始飄了,而安德海最後的死與他的“飄”有著很大的關係。在同治八年,安德海藉著“預備同治帝大婚典禮”的理由,向慈禧太后請求出宮置辦東西,實則是安德海想要藉此出宮遊玩以及斂財,得了慈禧太后的“口諭”之後,安德海就出宮了,而且是打著“欽差”的旗號,在各地招搖過市,那是風光無限,而安德海的這種招搖過市的行為,自然有官員向朝廷彙報。

安德海之死

安德海這麼招搖,無非是有“慈禧太后”作為後臺,而沿途大部分官員也是礙於慈禧太后,所以對安德海也是能忍則忍。但是,總有例外,總歸有人敢去動這位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而這位“膽大”的官員就是時任山東巡撫的“丁寶楨”。
安德海雖然說自己是“欽差
”,但並不聖旨詔書,更無公文,並且清朝有祖制,“太監不可私自出宮”,對於安德海的種種行徑,丁寶楨立刻擬摺子上報京城,並且在安德海被抓捕後,親自審訊。而後,丁寶楨接到了由軍機處發出的旨意,旨意上寫了對安德海的處置。


於是,丁寶楨遵從旨意,將安德海就地正法於濟南,並“暴屍三日”。

既然已經殺了安德海,為什麼還要“暴屍”呢?這是因為,安德海年紀輕輕,就成了“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而慈禧太后久居深宮,安德海與慈禧太后又比較親近,自然就有了所謂“坊間的流言”,說“安德海是個假太監,其實是慈禧太后的男寵”。這樣的說法,哪怕只是傳言,也是有損慈禧太后的顏面的,事關皇家威嚴。所以,安德海死後被“暴屍三日”,以向民間證明,安德海是個真太監,打破“安德海與慈禧太后之間有風流韻事”的這個傳聞。


說與山鬼聽


慈禧垂簾聽證40年,權傾朝野,但是青年寡居,很早丈夫咸豐就死掉了,所以當時就不斷有人傳說,慈禧找人偷情,給慈禧潑髒水醜化她。


各種稗官野史都喜歡繪聲繪色描述慈禧淫亂後宮,最早傳說的慈禧相好是恭親王奕欣,說是二人在慈禧剛入宮的時候就認識,並且不斷幽會,直到咸豐死後,兩人更加是乾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

還有傳言,慈禧和恭親王幽會還流產過,可以說把髒水描繪的有鼻子有眼。


清代的文廷式在《聞塵偶記》裡還記載過另外一個故事,說是光緒八年,北京的一位古董商因為長相俊美,就被李蓮英介紹給了慈禧認識,然後被慈禧寵幸,慈禧還給這個古董商懷了孩子。慈安太后知道後大怒,就想以此為由廢掉慈禧,沒想到被慈禧先下手,慈安在一個晚上莫名其妙的暴斃了。


慈禧身邊的幾個太監也是大家編排慈禧淫亂宮廷的故事主角,說慈禧信任李蓮英和安德海,是因為這兩個人去勢沒去幹淨,還具備正常男人的功能,所以慈禧特別喜歡他們,一直對他們信任有加。

沈葆楨後來殺掉安德海,並把他的屍體暴屍給大家看,就是為了平息這些風傳於宮內外的謠言,宮裡並沒有什麼假太監,慈禧太后是清白的。


其實有這些慈禧偷情的傳言是很正常的,畢竟人們對於別人的情感八卦是最感興趣的,尤其是一個手握帝國最高權力的漂亮寡婦,更是人們愛編排的對象。


慈禧對於這些傳言也很無奈,又不能直接下旨追查,因為慈禧也知道越抹越黑。


歷史上的慈禧是根本不可能偷情的,因為清朝宮廷的規矩非常嚴格,比如太監每年要檢查身體,如果誰的身體出現問題,就要被拉去再閹割一次,所以根本不會出現假太監的情況。而且也不要想著走後門,這種事都是專人負責,有專人記錄,沒人敢作假。

在皇宮每晚閉宮以後,都會有專人檢查,每道宮門都會上鎖,並由專人保管宮門鑰匙,所以外人在夜晚是不可能進宮的。


每天晚上,皇宮裡除了太監,還會有七個男人可以待在宮裡,這七個男人四個是侍衛,由皇帝最信任的八旗子弟擔任,並且要武功高強,還有兩個太醫隨時候診,加上一個奏事官負責對外聯絡。


這七個人在宮裡的時候,周圍一定有二十一個太監隨時跟隨,所以慈禧根本沒有偷情的可能。


慈禧年輕守寡,宮裡的規矩又嚴格,所以慈禧才一心撲在朝政上,尤其是喜歡晚上看奏摺,這應該就是慈禧的一種排解手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