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杀死了慈禧身边的太监安德海,为何要将尸体裸露示众?

小史坑


清朝建立后,鉴于大明王朝太监干政导致国本衰弱的事实,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就针对太监制定了非常严厉的制度,防止太监干政。顺治时年即1653年颁布上谕,对太监管理作出了几项规定:

1. 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

2. 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

3. 不许招引外人;

4. 不许交接外官;

5. 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

6. 不许假弟侄名色置买田产,从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

顺治帝


两年之后,顺治帝又命工部将严禁太监干政的上谕铸成铁牌立于宫内交泰殿门前,以示警戒。而且在《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还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


安德海因为在咸丰帝去世时,帮助慈禧联系奕䜣发动辛酉政变立下汗马功劳,其后又帮助慈禧使用手段革去奕䜣的实权,深得慈禧的欢喜。所以他骄纵妄为,就连小皇帝同治都不放在眼里,经常挑唆同治与慈禧之间的矛盾,导致同治帝经常被慈禧训斥。

安德海


而且他还做了一件非常出名的大事,那就是

太监娶媳妇,同治七年,安德海在北京最大的酒楼前门外天福堂大酒楼,大摆酒宴正式迎娶徽班唱旦角的年方19岁的美人、艺名九岁红的马赛花为妻。慈禧为了表示宠爱,特地赏赐了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如此看来慈禧也算是一个大奇葩了。

安德海的臭名早已传到大清国的各地,大家都知道这个太监不简单,深得慈禧的喜爱,甚至民间还传出安德海是一个假太监,他之所以深得慈禧的欢心,就在于此。

慈禧


安德海的受宠使其更加的得意忘形,皇城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欲望了,他还要到大清王朝各地去看看,主要是去搜刮搜刮钱财,于是借着同治帝大婚的由头,恳求慈禧让其出宫到江南采购同治帝结婚的用品,慈禧自然是同意了,就这样,安德海什么手续都没有办理,光靠着慈禧嘴上同意就风风光光的出来了。

丁宝桢


当安德海走到山东德州的时候,德州知州赵新非常不解,他既是打着钦差的名义,为何朝廷没有事先下达通知,而且也没有兵部下发的身份证明,这让赵新十分不解,于是上报山东巡抚丁宝桢,丁宝桢自然知道安德海的人品,也知道他这次出行目的绝对不纯。而当听到安德海没有任何朝廷的公文文书时,气坏了丁宝桢,因为他知道朝廷对于太监的管制,

于是派人将安德海等一行逮捕,并送至济南审理。同时密折上报痛陈利弊:

1. 清朝二百余年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也没有差派太监赴各省的情况发生;2.龙袍系御用之衣,自有制造谨制,不用太监远涉靡费,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断不须太监出外采办,即使实有其事,也应该有朝廷下发的旨意文书;3. 太监往返照例应有传牌勘合,决不能听其任意游兴,漫无稽考;4. 龙凤旗帜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知礼法,何敢违制妄用;5. 出差携带女优,不成体制。

军机处


而军机处寄发的密谕也十分及时: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正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

于是在安德海被抓到被砍头,前后只用了五天的时间,这才当时的大清王朝可谓是难得一见,难得一位有正值感的官员敢杀慈禧老佛爷最喜欢的太监,难得慈禧老佛爷怎么同意这么痛快。

于是安德海被就地正法,而丁宝桢对他的处理是:安德海伏法之后,裸尸曝市于济南府三日,以释天下的猜疑。

而之所以要裸尸曝市,释天下的猜疑,这和慈禧对安德海的喜爱有很大的关系,当时在民间就流传着安德海是一位假太监,他冒充太监混入宫中服侍慈禧,实际上他与慈禧之间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丁宝桢


而丁宝桢在砍杀安德海之后,将裸尸曝市,目的就是让天下人看看安德海他就是一个太监,这在一方面也为慈禧老佛爷扯清了关系。而据说当丁宝桢将安德海裸尸曝市后,发现安德海确实不是太监,后来急忙用一具太监的尸首代替才避免更大的事件,所以慈禧才非常感谢丁宝桢,在这之后又提拔他任四川总督。

除了上述目的之外,裸尸曝市的目的也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

因为朝廷对太监的管理历来是非常严格的,此次安德海公然置朝廷的规矩于不顾,这实实在在的打了大清王朝的一记响亮的耳光,而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凡是太监如果违反朝廷的规定,最终的结果就是安德海这样的下场。

另外一个方面是维护了清王朝的脸面,自从入关以来就明令禁止太监出皇城,作为当朝掌握大权的慈禧,怎么做出如此决定,这是公然违背祖训,必然会遭到大臣和民间的热议和讥讽,而丁宝桢将安德海杀死,代表着他是背着慈禧偷偷溜出来的,带有家传圣旨的意思,这让的人必须诛杀,这既维护了朝廷的面子,也维护了慈禧的面子。



安德海被丁宝桢所杀,据史料考证,确确实实干过,不仅杀了还曝尸三日!

且看原文:据薛成福《庸庵笔记》记载:

安德海伏法之后,裸尸曝市于济南府三日,以释天下的猜疑。

意思是安德海被诛杀之后,丁宝桢把安德海的衣服都脱光了,扔在济南府前面,来向世人作一证明。

世人到底有什么疑惑?需要证明呢?

这个疑惑就是丁宝桢曝尸的原因。把时间推到事件发生的当年,即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让大家疑惑呢?

第一个让世人疑惑的问题:安德海到底是不是太监?

这个疑问的缘由,来自于同治七年1868年,不知是否安德海脑抽了,干了一件大事,就是太监娶媳妇,不仅不是低调办,而是敲敲打打,张灯结彩,生怕全京城不知道,娶的媳妇也是一个高知名度的角色,是当时在京城比较有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19岁的马赛花,明星嫁人本就是茶余饭后的上好谈资,加上嫁给太监,令人大开眼界,此事一出,在京城一下成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这个新闻还不够轰动的话,再加上慈禧太后还给他送了贺礼,令安德海名噪一时,成为舆论焦点,绝对头条第一热搜。

本来安德海的升官速度比火箭还快,就让人妒忌,在坊间就有一些影影绰绰传闻,说其进宫时实未净身,所以才深得慈禧太后宠爱,用直白一点的话说,就是他和慈禧太后有一腿,安德海才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安德海的婚礼和坊间传闻加起来,无形中给老百姓一种错觉,安德海未净身,好像是真的哦


慈禧太后好生郁闷,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但封不住天下人的嘴,还没有办法解释,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背了一个解释不清的黑锅。

第二个让世人疑惑的问题:丁宝桢敢不敢杀安德海

在同治8年的时候,安德海时任总管大太监,又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权倾一时,他把小皇帝和朝中顾命大臣都不放在眼里。

同一年,安德海出门办差,是奉慈禧太后御旨(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他自己说的奉慈禧太后的谕旨办差,给皇帝准备龙袍),一路飞扬跋扈,还收受沿途官员的贿赂,是仗着有慈禧太后撑腰,安德海就是慈禧太后的脸面,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因为他掌握着慈禧太后的秘密(辛酉政变的秘密)

反观丁宝桢仅仅是一个山东巡抚,他敢不敢杀安德海,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这是一场毁前途做法,安德海被捕之后,就像一块烫手的山芋,放在丁宝桢手里,当时的县太爷都吓得跪地求丁宝桢,不要杀安德海,等朝廷的谕旨。


老百姓一般都认为,丁宝桢畏惧慈禧太后,自然会悄悄的把安德海放走,对比利益得失,这是丁宝桢最好的选择。

丁宝桢不是愣头青,杀了安德海之后,他洞察时局,发现曝尸三日有以下收益:

一是证明慈禧太后的清白

丁宝桢索性把安德海杀了之后,脱光衣服放在济南府前边,让世人看明白,这阉人安德海就是一地地道道的太监,让民间风传的安德海和慈禧太后有一腿的谣言不攻自破,安德海轰轰烈烈的结婚,仅是一场自导自演自欺欺人的闹剧,维护了慈禧太后的名声

二是帮助慈禧太后守住了辛酉政变的秘密

安德海于辛酉政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只要安德海还活着,始终是慈禧太后的一个心头大患,要守得住一个秘密,没有比死人更放心的人了,因此才有后来慈禧下发的谕旨,不用审讯,就地正法,丁宝桢的曝尸三日,是对慈禧太后“不用审讯,就地正法”的回应或者叫隔空喊话,告诉慈禧太后,你的意思我收到了,不用担心,你的秘密守住了,就像太阳底下的裸体安德海一样。



三是维护了清政府的威严

清朝为了防止宦官乱政,汲取了明朝的经验,对此约法三章,更有顺治帝学习朱元璋的先进做法,铸铁碑立于交泰殿,安德海违反祖训,丁宝桢诛杀他,刚好是一个铁证的例子,告诉天下,没有人敢逾越皇权,安德海也不行,震慑了宦官势力,证明了清朝是一个法制严明的国度。

安德海和慈禧剧照:



四是丁宝桢获得了老百姓的官声

丁宝桢智杀安德海这件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它不仅彰显了皇权的巍巍,清政府的法制威严,同时表明了清政府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吏治清明,通过杀安德海,暴尸三日,他获得了丁青天的称号。

同时他在两派势力中,获得了立足之地。综上所述,丁宝桢杀安德海,尤其是暴尸三日,不仅解开了天下人的疑惑,同时掩盖了皇权党争羞于启齿的朝廷内幕,一箭双雕,堪称经典,因此后世人,尤其是曾国藩对丁宝桢大加赞赏,推崇备至,诛杀安德海,说成是智杀。


刚日读史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安德海被丁宝桢斩首之后,确实暴尸三日。

不过这里所说的暴尸,并不是裸露示众,就是将尸体暴露在公共场所,三天内不准人收殓。

安德海自幼入宫,是咸丰皇帝的御前太监,还算是有点文化,史书记载他“颇知书”,通晓《论语》,《孟子》。安德海的发迹,是在咸丰皇帝死的时候,因为他是贴身太监,所以能将咸丰的遗诏,秘密透露给慈禧太后。然后让慈禧太后有了提前准备的时间。

慈禧上台后,安德海成为了总管太监,一时极得圣宠。

圣宠之下,难免有些膨胀。同治八年,安德海在慈禧的默认下,出京办货。乘船从京杭大运河南下,一路招摇煊赫。

到了山东德州,当是的山东巡抚丁宝桢,以顺治皇帝“宦竖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的祖训,抓了安德海,并上奏称:“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这个秘奏没有被慈禧看到,而是得到了东宫皇太后慈安的回复:

就这样,安德海被斩首暴尸。

丁宝桢像

慈禧知道后,安德海已经人头落地了。她也是无可奈何。

归其原因,还是安德海在宫里得罪了太多人,并且其背后的慈禧太后和慈安以及同治皇帝,内部有些矛盾。安德海就这样被封疆大吏丁宝桢斩了,实在是大快人心。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丁宝桢在杀死安德海之后,便将其赤身裸体暴尸三日,令众人都看见了一个太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可是,很奇怪的是,慈禧竟然没有将丁宝桢怎么样。

安德海是谁?众所周知,安德海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以前在政变的时候就为慈禧立过功,更是善于察言观色,令慈禧非常满意。甚至,安德海还仗着慈禧的权势不曾将同治皇帝放在眼里。在当时,大臣们都尽力的去巴结这个当红太监,希望他能够在慈禧面前说说自己好话。



而丁宝桢呢,当时在山东担任巡抚,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了。可是,偏偏丁宝桢和安德海之间就不怎么对头。在一些史料中,就有着许多关于安德海百般刁难丁宝桢的事情,其中甚至有说安德海在丁宝桢要吃的葡萄里下了药,导致丁宝桢“三条腿走路”,当然,不管这些说法是否属实,但是也能够看得出安德海与丁宝桢之间的仇恨有多么的深厚了。

同治皇帝即将大婚,安德海便兴冲冲的请求出去给同治皇帝置办龙袍。这就是安德海自己给自己找了个敛财的机会了,也为自己挖了一个大大的葬身坑。安德海一路高歌,钱也收了不少,终于来到了山东境内,他自认为大家都认人的,谁知道德州知州却“不识时务”。这里就出了一个问题了,安德海并没有朝廷的“钦差公文”,德州知州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将这件事情禀报上司丁宝桢。

丁宝桢了解了情况之后,便意识到这是扳倒安德海的一次机会,便立马上书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军机处,并且在奏折中提到清廷“太监不许与外人交接,不得擅出皇城”的规矩。清婷历来注重祖训,而且安德海在京城肆意妄为,得罪了不少的大臣,口碑在众臣间一直都不好,连同治都特别的反感这个奴才,于是军机处发文给丁宝桢,表示让丁宝桢看着办吧。

丁宝桢得到了军机处的许可,立马就将安德海抓起来就地正法,并且还将其剥光衣服,暴尸三日。表面上看起来丁宝桢这是死都不放过安德海,其实这其中大有文章。



安德海虽然恃宠而骄,不顾法度,但是毕竟还是慈禧的人。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可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许多关于安德海与慈禧的流言蜚语,讲安德海是一个假太监,慈禧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宠信于他,正如同嫪毐与赵太后一般。

丁宝桢明白这一点,于是便将真相公布于天下,还慈禧一个清白。而慈禧虽然不喜丁宝桢杀掉安德海,但是鉴于丁宝桢间接帮了自己一个忙,也没有过于的为难于他。


妙龄老翁谈历史


丁宝桢杀安德海就是一部官场教科书,既捍卫了尊严,又让皇帝满意,还要让慈禧太后没话可说,这也是一个汉人能在满人朝廷里平步青云的秘诀。

太监娶媳妇传八卦新闻

同治七年冬天,北京最大的酒楼天福堂锣鼓喧天,张灯结彩,大排筵宴,朝中官宦,各界名流高朋满座,原来这里正举办一次奇特的婚礼,大内太监总管安德海娶徽班“九岁红”马赛花为妻。慈禧太后还给他包了一个大红包——白银一千两,外加绸缎一百匹。

太监娶媳妇的新闻不胫而走,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聊资,由此还引出了诸多猜测,大家纷纷猜疑安德海是个假太监,才能娶到19岁的当红明星做老婆;也有人猜测,安德海在顺治皇帝驾崩后,得到慈禧太后宠信,就是因为假太监为慈禧提供特殊服务。

安德海如何捞到总管大太监的?

安德海被慈禧宠信,是咸丰皇帝病死在承德行宫后,小安子作为慈禧皇后的信使偷偷跑回京城,与恭亲王奕欣串通,发动了"辛酉政变",夺了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的权力,为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立下汗马功劳。之后安德海又安排人弹劾奕欣,帮助慈禧革去了奕欣"议政王"的名位和权力,消除了慈禧的心头大患。

安德海自恃功劳高,依仗慈禧太后这个硬后台,在朝中飞扬跋扈,肆意妄为,做出很多出格的事。

出宫游玩被斩首

同治八年,安德海在皇宫中待腻歪了,想出宫走走并借机敛点钱财,于是借口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同治皇帝婚礼用品,和慈禧太后打了个招呼就出京了。

在途经山东时,巡抚丁宝发现安德海没有出皇宫办事的介绍信,这是违背祖训的事,于是丁宝桢立刻写了一封密折,向皇帝报告了这件事。八月二日,安德海在泰安县被抓;八月六日,丁宝桢接到皇帝密谕:"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八月七日,丁宝桢亲自验明正身,遵旨将安德海在济南就地正法 ,并将尸体扒光衣服后示众,以正视听。

丁宝桢为何敢在“老佛爷”头上动土

丁宝桢杀了慈禧太后的亲信,难道不怕被怪罪杀头吗?其实他有十足的把握:

一是维护官威和尊严。安德海到出京后,身边带着官员、小太监,还有歌妓,车上还打着龙凤旗帜,威风张扬,僭越了礼制。无视当地的官员,还等着各地的官员、豪绅贿赂送礼,败坏了风气,"震骇地方",这是对当地官员的蔑视。丁宝桢如果畏惧一个太监,不敢出手,那么作为一方父母官,威风扫地,官威尽失,会被老百姓看扁,因此杀安德海是捍卫官府和一方地方官的尊严,有理有据。

二是丁宝桢知道安德海是皇帝的心腹大患。安德海在朝中依仗慈禧太后宠信,结党营私,胡作非为,根本不把傀儡皇帝同治放在眼里,同治早就想收拾他,但在宫中没有机会。这次丁宝桢密折中历数了安德海私自出宫的五大罪状:

一、清朝二百余年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况";二、龙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织造谨制,不用太监远涉糜费,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断不须太监出外采办,即使实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三、太监往返照例应有传牌勘合,绝不能听其任意游兴,漫无稽考;四、龙凤旗帜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知礼法,何敢违制妄用;五、出差携带女优,尤属不成体制。

这五大罪状条条都是掉脑袋的大罪。同治皇帝手中有了安德海违法犯上的证据,又抓住了远离慈禧视线的机会,于是立刻发密诣,不留后患,诛杀安德海。同治皇帝终于出了口恶气。

三是替慈禧证明清白,将功折罪。丁宝桢虽然杀了慈禧太后的心腹,但杀的合法合规,慈禧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丁宝桢精明之处就是将安德海扒光衣服暴尸街头,让老百姓参观,因为民间疯传慈禧太后和安德海有一腿。这次大家眼见为实,安德海根本没有那条“腿”,慈禧太后的作风问题不攻自破。杀了一个心腹,还了一个清白,也算是将功罪了。

丁宝桢心思缜密,做官做成人精!


聋王异史


1868年冬天,北京某酒楼张灯结彩,大排筵宴,社会名流高朋满座,新郎大太监安德海与19岁新娘、徽班名角马赛花正兴高采烈迎来送往,慈禧太后送的白银一千两,外加一百匹绸缎的贺礼摆在前面格外显眼。

太监娶媳妇的爆炸新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聊资,似乎验证了坊间安德海是个假太监,与慈禧太后有一大腿的传言,要不然他为什么升官速度比火箭还快呢?

安德海长相俊俏且聪明伶俐,入宫后做了咸丰贴身童监,咸丰称帝后,成为咸丰皇帝的御前太监。在安德海运作下,慈禧最终上了咸丰的龙床,安德海自然水涨船高。

1861年,咸丰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安德海奉慈禧之命,两次偷偷跑回京,与恭亲王奕欣串通,成功发动"辛酉政变",才有了慈禧的今天。后来慈禧又因有奕訢而无法大权独揽,又是安德海出面,以御史弹劾恭亲王奕訢为由,革去了奕欣"议政王"的名位和权力,消除了慈禧的心头大患,这时安德海已经成为清朝皇宫的太监大总管,权利日盛。

安德海自小家庭贫困,读书较少,在政治漩涡中不讲政治,反而自恃功劳高,依仗慈禧太后这个硬后台,在朝中飞扬跋扈,四面树敌。

据史料记载:安德海曾在丁宝桢要吃的葡萄里下了药,导致丁宝桢“三条腿走路”,丁宝桢觐见皇帝时忘了把官帽带出来,回去拿时,安德海索要两千两银子,并且威胁不给银子,就把帽子挂在宫门上,写上山东巡抚丁宝桢八个字。

1869年,安德海以同治皇帝即将大婚,需要采办龙袍等事务,借机到江南一趟,因他是慈禧的红人,所以一路游山玩水,各地方官远接近送,好吃好喝,赚得是盆满钵满,晚上睡觉嘴都咧开了花。

不想在山东出事了!

按照清朝的惯例,钦差大人过境要提前有朝廷的谕旨,山东德州知州赵新迎接,见不到谕旨,只好请示上级山东巡抚丁宝桢,丁宝桢早就对安德海的行径不满,紧急上奏军机处请示,列并举五大罪状:

一、清朝二百余年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况";

二、龙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织造谨制,不用太监远涉糜费,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断不须太监出外采办,即使实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

三、太监往返照例应有传牌勘合,绝不能听其任意游兴,漫无稽考;四、龙凤旗帜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知礼法,何敢违制妄用;

五、出差携带女优,尤属不成体制。

清顺治皇帝鉴于明朝宦官弄权,干涉朝政,就给子孙后代下了一道严旨:太监官品不得超过四品,不许太监出宫,更不许太监干预朝政,违者凌迟处死!所以这五大罪状条条都是掉脑袋的大罪。

同治皇帝接到奏折后紧急和恭亲王奕訢商讨对策,安德海经常代慈禧文训斥同治,奕訢也是被安德海扳倒,原本两个人都对这个货恨的牙痒痒,正愁找不到机会,现手中有了安德海违法犯上的证据,所以二人一拍即合,于是立刻发密诣,不留后患,诛杀安德海。

稍后慈禧也得到了消息,她马上派人颁布懿旨要求放人。两道旨意几乎同时到达,丁宝桢为防意外,果断决定“前门接旨,后门斩首”,在1869年8月7日,斩了安德海。

自此大清王朝的皇宫大内,结束了安德海时代,迎来了李莲英的时代。

丁宝桢将安德海斩首后,在济南府前裸体曝光三天,一还慈禧太后的清白,二帮慈禧太后守住了辛酉政变的秘密,因为要守住秘密,没有比死人更放心的人了。

慈禧亲自写“国之宝桢”了四个大字送丁宝桢,并于1876年升丁宝桢为四川总督。


美丽青春您真痘


从清朝入关开始,顺治皇帝鉴于明朝宦官弄权,干涉朝政,就给子孙后代下了一道严旨:太监官品不得超过四品,不许太监出宫,更不许太监干预朝政,违者凌迟处死!

这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定下的祖训,后世的皇帝没有任何一个人敢挑战顺治的权威,清朝在管理太监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历代王朝中把控的最好的朝代。


到了同治年间,大太监安德海的出现险些打破了这一祖训,他仗着慈禧太后的宠幸,嚣张跋扈、无法无天,甚至连同治皇帝也不放在眼里。

要说安德海的起家,那就是紧紧的保住慈禧的大腿。当年咸丰帝在热河避暑山庄驾崩,诏令肃顺等八大臣辅政,而慈禧不甘心权力落入他人之手,就秘密联合慈安和远在北京的恭亲王奕訢,而充当他们之间信使的人正是安德海。

慈禧如愿以偿的垂帘听政后,安德海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成为了掌管内务府的大太监。此时,慈禧为了一家独大,想踢开慈安和奕訢,而安德海也鼎力支持慈禧,最终,在他们的联合下,成功罢免了奕訢军机处首辅大臣的职务,仍在上书房行走,这是慈禧抢班夺权的第一步。


慈安和同治皇帝同样对安德海不满,同治皇帝因为安德海在慈禧面前没少说自己的坏话而经常被慈禧训斥,慈安则对安德海弄权专政有违祖宗家法,也没少规劝过慈禧,但慈禧总是置若罔闻。

同治8年,安德海打出为同治皇帝采办大婚所用服装的旗号,南下苏州,一路招摇撞骗,地方官都不敢得罪他,纷纷好吃好喝伺候着,临走还要送一大推金银珠宝。

可到了山东地界,一向刚正不阿的山东巡抚丁宝桢看着安德海一路狐假虎威,气不打一处来,就下令将安德海一行人给抓了起来,丁宝桢没有擅自做主,而是奏报朝廷,请朝廷决断。

之前我们说过,在朝廷之上,除了慈禧,没有任何一个人不痛恨安德海,在皇帝和奕訢的极力支持下,慈禧也不敢公然违背祖制,这一次只得吃了个哑巴亏,下令丁宝桢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丁宝桢领了圣旨,不好耽搁,立即将安德海处死,并且将裸尸在济南城头示众了三天三夜,从这一点就看出了丁宝桢的过人之处。

因为,太监们虽然是残缺之人,但他们内心中都有一个成为“男人”的梦想,一些宫中得势的太监通常会在宫外购买一处外宅,娶两个小妾,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当然,作为内务府总管的安德海也不例外。因此就有不少人说安德海不是真太监,而是没有“净身”之人。甚至说他能有今天的地位,完全就是给慈禧充当“面首”的功劳,脏水一下就泼到了慈禧身上,绯闻传的沸沸扬扬。


而丁宝桢将安德海示众,正是打破了这些谣言,为慈禧挽回了名声,要不然慈禧又得背上一个“通奸”的黑锅。

丁宝桢后来并没有因为杀掉安德海而得罪慈禧,慈禧反而认为他是“国之重器”,是不可多得的忠臣,最后丁宝桢官至四川总督,最后死在了总督任上。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说起安德海这个嚣张跋扈的太监,很多人就会想到他和慈禧的绯闻。

有些传闻说:安德海是假太监,所以青年守寡的慈禧才那么宠爱他。不过,这种说法没有根据,安德海在八、九岁时就净身进宫,早就阉得不能再阉了,慈禧和他的关系应该是正常的。

但是,这架不住民间一些野史的想象。或许,这就是丁宝桢曝尸安德海的原因,让真相天下大白,换慈禧一个清白名声。

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安德海私自出京。有说法是慈禧私下准许安德海出去的。

他搭乘两艘太平船,从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一路上“招摇煽惑,声势赫然”。在七月二十日,安德海来到了山东德州。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安德海在宫中不得人心,所以早在他来到山东前,就有人把这件事回报给山东巡抚丁宝桢。据记载:

方今两宫垂帘,朝政清明……惟太监安德海稍稍用事。往岁恭亲王去议政权,颇为所中。近日士大夫渐有凑其门者,当奈何?有间,复言曰:吾闻安德海将往广东,必过山东境,过则执而杀之,以其罪奏闻,如何?

这也就是说,丁宝桢杀安德海,其实是一项计划好的事情,就等着安德海上门来送死了。

果不其然,丁宝桢援引顺治祖训,称“宦竖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以此为理由,将安德海逮捕,并秘密向北京汇报。

巧合的是,安德海南下之时,恰好他的靠山慈禧太后生病未理朝政。

因此,朝中其他对安德海看不顺眼的人,当机立断,要求丁宝桢即刻斩杀安德海。据称:

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
著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著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著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

有了这道圣旨,丁宝桢做事就有了依据。

圣旨一到,安德海就立刻人头落地了。不仅如此,丁宝桢还给了慈禧一个台阶下。

由于谁都知道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现在杀了他,等于是说皇太后纵容太监。于是,丁宝桢就公开说安德海是私自出宫,也算是给慈禧挽回颜面。

因此,在事后慈禧并没有追究丁宝桢,反而直接抄了安德海的家。

安德海死后,暴尸三日。大概确实是有让大家知道他是真太监的用意吧。


HuiNanHistory


慈禧太后,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与她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在少数,安德海便是一位。安德海属于慈禧太后早期时宠信的太监,“发迹”比较早,死的也比较早,而安德海被杀后,据说还被“暴尸三日”,这是什么原因呢?自然与安德海本人有关。

安德海其人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早期时比较受宠的太监,原因是安德海在“辛酉政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慈禧太后是通过“辛酉政变”而夺得权力的,而安德海在辛酉政变中,充当了两宫皇太后(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訢之间的秘密联系人,于慈禧太后而言,安德海立下了大功,再加上安德海比较机灵,会察言观色,所以在当时,安德海成了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

可能也是因为慈禧太后的宠信,使得安德海有恃无恐,开始飘了,而安德海最后的死与他的“飘”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同治八年,安德海借着“预备同治帝大婚典礼”的理由,向慈禧太后请求出宫置办东西,实则是安德海想要借此出宫游玩以及敛财,得了慈禧太后的“口谕”之后,安德海就出宫了,而且是打着“钦差”的旗号,在各地招摇过市,那是风光无限,而安德海的这种招摇过市的行为,自然有官员向朝廷汇报。

安德海之死

安德海这么招摇,无非是有“慈禧太后”作为后台,而沿途大部分官员也是碍于慈禧太后,所以对安德海也是能忍则忍。但是,总有例外,总归有人敢去动这位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而这位“胆大”的官员就是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
安德海虽然说自己是“钦差
”,但并不圣旨诏书,更无公文,并且清朝有祖制,“太监不可私自出宫”,对于安德海的种种行径,丁宝桢立刻拟折子上报京城,并且在安德海被抓捕后,亲自审讯。而后,丁宝桢接到了由军机处发出的旨意,旨意上写了对安德海的处置。


于是,丁宝桢遵从旨意,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并“暴尸三日”。

既然已经杀了安德海,为什么还要“暴尸”呢?这是因为,安德海年纪轻轻,就成了“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而慈禧太后久居深宫,安德海与慈禧太后又比较亲近,自然就有了所谓“坊间的流言”,说“安德海是个假太监,其实是慈禧太后的男宠”。这样的说法,哪怕只是传言,也是有损慈禧太后的颜面的,事关皇家威严。所以,安德海死后被“暴尸三日”,以向民间证明,安德海是个真太监,打破“安德海与慈禧太后之间有风流韵事”的这个传闻。


說与山鬼聽


慈禧垂帘听证40年,权倾朝野,但是青年寡居,很早丈夫咸丰就死掉了,所以当时就不断有人传说,慈禧找人偷情,给慈禧泼脏水丑化她。


各种稗官野史都喜欢绘声绘色描述慈禧淫乱后宫,最早传说的慈禧相好是恭亲王奕欣,说是二人在慈禧刚入宫的时候就认识,并且不断幽会,直到咸丰死后,两人更加是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

还有传言,慈禧和恭亲王幽会还流产过,可以说把脏水描绘的有鼻子有眼。


清代的文廷式在《闻尘偶记》里还记载过另外一个故事,说是光绪八年,北京的一位古董商因为长相俊美,就被李莲英介绍给了慈禧认识,然后被慈禧宠幸,慈禧还给这个古董商怀了孩子。慈安太后知道后大怒,就想以此为由废掉慈禧,没想到被慈禧先下手,慈安在一个晚上莫名其妙的暴毙了。


慈禧身边的几个太监也是大家编排慈禧淫乱宫廷的故事主角,说慈禧信任李莲英和安德海,是因为这两个人去势没去干净,还具备正常男人的功能,所以慈禧特别喜欢他们,一直对他们信任有加。

沈葆桢后来杀掉安德海,并把他的尸体暴尸给大家看,就是为了平息这些风传于宫内外的谣言,宫里并没有什么假太监,慈禧太后是清白的。


其实有这些慈禧偷情的传言是很正常的,毕竟人们对于别人的情感八卦是最感兴趣的,尤其是一个手握帝国最高权力的漂亮寡妇,更是人们爱编排的对象。


慈禧对于这些传言也很无奈,又不能直接下旨追查,因为慈禧也知道越抹越黑。


历史上的慈禧是根本不可能偷情的,因为清朝宫廷的规矩非常严格,比如太监每年要检查身体,如果谁的身体出现问题,就要被拉去再阉割一次,所以根本不会出现假太监的情况。而且也不要想着走后门,这种事都是专人负责,有专人记录,没人敢作假。

在皇宫每晚闭宫以后,都会有专人检查,每道宫门都会上锁,并由专人保管宫门钥匙,所以外人在夜晚是不可能进宫的。


每天晚上,皇宫里除了太监,还会有七个男人可以待在宫里,这七个男人四个是侍卫,由皇帝最信任的八旗子弟担任,并且要武功高强,还有两个太医随时候诊,加上一个奏事官负责对外联络。


这七个人在宫里的时候,周围一定有二十一个太监随时跟随,所以慈禧根本没有偷情的可能。


慈禧年轻守寡,宫里的规矩又严格,所以慈禧才一心扑在朝政上,尤其是喜欢晚上看奏折,这应该就是慈禧的一种排解手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