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民族大道关山大道常年拥堵,如何解决?

恍惚面对世界


光谷民族大道因大学师生多,每天上下班员工丶老师和去光谷广场游玩和乘地铁出去玩的学生特多,又因没有地铁,许多条公交线路途经民族大道与私家车形成堵车,经常堵车0、5一1小时。建议在地铁9号线末修之前,解决堵车的简便方法是:除在民族大道与楚雄大道十字路和民族大道与南湖大道(东山头)十字路,允许车辆按交通信号灯方向行驶外,民族大道其它路段车辆一律只能直行或向右转弯后直行,一律一准向左调头。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堵车,提高畅通率!我长期观察,堵点多由左转弯调头车辆造成的。另外,适当延长民族大道与楚雄大道十字路口直行绿灯的时间,让民族大道上往光谷广场的直行车辆通行快一些,减少堵车!恳请交管部门采纳?


手机用户6028096823


不吹不黑、客观评价。

一直住在高新二路附近,对光谷糟糕的交通环境深有体会。光谷片区可以以光谷大道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边的民族大道、关山大道沿线是当前光谷的核心区,由于人口密度大、企事业单位多是拥堵的重灾区。东边的光谷一路沿线因为开发较晚、居民区少,交通压力并不是特别大。

光谷交通拥堵在军运会前达到了顶峰,拥堵几公里都是常规操作,七八月份光谷大道堵车堵到当代国际花园等周边小区业主车辆根本就出不了大门。10月份部分基建工程陆续完工,光谷片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民族大道、关山大道等几条主干道由于车流量大,交通拥堵仍然比较严重。造成这两条道路常态化拥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来看有以下几点。

其一:早期光谷片区城市规划存在问题,人口过于集中。

我一直认为光谷的城市界面比较LOW,缺少高新区应有的高大上的样子(未来的光谷东除外)。关山大道作为东湖高新的牌面,分布了太多的居民区,少数商业区和产业园区点缀在居民区中,几栋高楼零零散散分布在近5公里长的道路两边,完全没营造出现代化都市形象。

不知道当年管委会是不是卖地卖昏了头,民族大道、关山大道沿线集中建设了大量的小区,造就了今天人口过百万的关东街道办事处。如此巨量的人口集中在一块狭小的区域内,交通不拥堵才奇怪。反观如公园、图书馆、停车场等市政配套设施在光谷核心区很难看到。光谷大道以东到三环线广阔的范围内,居民区又非常少,非高峰期基本很少堵车。早点进行城市规划时应该有意识的将部分居民区布置在这里。

其二:光谷片区早年道路建设标准过低,路窄、断头路多,路网不畅,不重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建设。

光谷核心区路网存在主干道过少、道路建设标准低、城市次干道断头路多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到今天光谷的主干道数量一只手都可以数的过来,主干道之间相隔距离过远,诸如雄楚大道由于建设了BRT和地面辅道迟迟不完工,通行能力被废大半。

主干道宽度普遍偏窄,加之对道路周边红线管控不足,导致后期拓宽困难。最宽的关山大道也不过是双向8车道,民族大道则只有双向6车道,南湖大道(高新二路)仅仅双向4车道。这样的道路宽度甚至还赶不上很多县市的城市道路宽度,如何能承载光谷的车流量。

光谷城市次干道建设也非常落后,三环内断头路很多。雄庄路、纺织路都是磨蹭多年才打通,到现在都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新竹路到明玉路断了头,剩下短短几十米就可以连接到光谷大道;软件园路规划是连接民族大道的,到今天也没实施;佳园路延长线施工几年了也没完工。这些道路虽然是次干道,但是运用的好可以有效分流拥堵区域的车流。

关于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不想多说,反正我的感觉这是武汉市的通病,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能搞清白的道路没几条。

其三:民族大道和关山大道是连接光谷南和光谷广场的主通道,受自然条件限制难以建设其他分流道路。

在东湖高新管委会搬迁到光谷东之前,光谷片区是呈往南发展趋势的。经过十几年大规模开发,三环外光谷南部的茅店、郑桥、东山、藏龙岛、庙山、江夏等地已经聚集了大量的居民小区、产业园区和各大高校。这些地区往来三环内,民族大道和大学园路(关山大道)是首选。受汤逊湖的阻隔,光谷南部进入三环内的通道过于单一。光谷大道、光谷一路等纵向道路距离过远,且缺乏横向连接道路,难以有效分流民族大道和关山大道的车流。每天早晚高峰滚滚车流汇集到两条道路上,堵车再所难免。

其四:关山大道、民族大道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常年得不到更新建设。

我认为关山大道、民族大道有三缺:缺地铁、缺快速路、缺垂直过街通道,这里虽然人口密集、产业发达,但是一直缺乏地铁和快速路等快速公共交通设施。

已经开通运营的地铁11号线一期、2号线南延线都距离民族大道、光山大道太远,不足以分担沿线交通压力。关山大道有轨电车虽然分担了一部分通勤压力,但是由于其采用平面交通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沿线拥堵。城市高架与这两条道路绝缘,未来民族大道不知道有没有可能修建。

人行天桥这类在武汉再常见不过的设施在关山大道和民族大道沿线也极为缺乏。我了解的,仅有武职门口、光谷天地门口有两处地下通道。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行人过马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二是大量行人过街影响路口交通组织效率。加之中国素有中国式过马路的传统,经常凑够一群人就开始闯红灯,严重影响路口车辆通过效率。关山大道沿线的雄楚大道路口、高新二路路口、软件园路路口,民族大道沿线的雄楚大道路口,这几个路口人流量特别大,行人平面过马路的组织形式往往加剧了路口拥堵。

其五:城市管理水平落后,对占道经营、违章停车、非机动车乱窜、野蛮施工等违法违规行为管理力度还需要提高。

这么说可能会有人会开喷了,但是我认为这就是事实,在城市管理层面上光谷离先进水平还差太远。举个几个例子:好不容易搞通的雄庄路,每天被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的堵死,车辆通行困难。高新二路光谷天地路口本来就只有两车道,每天大量的车在路口违停,早晚高峰挤成一锅粥。雄楚大道地面层辅道和电力工程多少年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烂尾了。光谷大道改造更是奇葩,军运会前高架保通任务完成了,地面层的恢复工作又几乎陷入了停滞。非机动就不用讲了,大家去BRT廊道看下就知道电动车有多么疯狂。

以上种种事情太多,客观上加剧了部分区域的拥堵。

其六:部分新建工程设计不合理,没能缓解光谷核心区交通压力。

有四个工程我认为设计是不合理的。

其一是雄楚大道BRT,占据了宝贵的道路资源;


其二是雄楚大道高架,未在关山大道十字路口设置直行高架;

其三是有轨电车,采用平面交通形式,形象了周边道路通行效率;

其四是光谷广场综合体民族大道——鲁磨路地下通道。这个方向车流量不大,并且挤压了右转民族大道右转上转盘的道路空间,容易造成拥堵。


目前关山大道、民族大道沿线的城市界面基本上已经定型,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拥堵问题,只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缓解。

1、加快地铁9号线的论证工作,争取纳入武汉市第五期轨道交通规划并尽快上马建设;

2、加快打通民族大道、关山大道、光谷大道之间的微循环道路,实现周边各条道路之间的互通和分流。

3、加快推进对关山大道的快速化改造工作,尽可能在高新二路、雄楚大道等路口设置直行高架。

4、建设一批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实现行人垂直过街。特别是关山大道沿线的雄楚大道路口、高新二路路口,软件园路路口,民族大道的雄楚大道路口、当代学生公寓路口、民大和纺大路口。

5、政府重视对道路交通环境的管控,真正把严管街的要求落实到位,对高峰时段乱摆乱卖行为的打击。

6、政府少卖地,在民族大道和关山大道沿线挤出地方建设一些停车场,可以考虑立体停车楼。


风暴星球


武汉车真心不多,塞车根本原因在于规划没有按照国家标准250-300米一条次干道或支路来规划设计和实施。

郑州,石家庄,洛阳,北京等等好多城区,特别是新城区,纵横向平均三公里都是10-11条路,就是三公里乘以三公里的区域,可以划分成100个小单元,武汉光谷也是新城区,可是不管纵横向,三公里只有三四条路,同样面积只能划分成9-16个小单元。

换句话说,郑州,石家庄,洛阳,北京的新区道路网是武汉光谷新区的十倍。

至于国外很多典型的新城市或者新城区,恨不得一个方格只有一百米乘以一百米。

武汉不塞车才不正常。

至于老城区,除了汉口和青山好一点,其他就呵呵了,特别是武昌惨不忍睹,珞狮路到光谷,南北向五公里,中间只有一个卓刀泉南路是通的。

尽管武汉(汉口汉阳和青山除外)比郑州大,比郑州车少,也就是机动车的密度远远小于郑州,但是仍然塞车。

武汉车真心不多,塞车根本原因在于规划没有按照国家标准250-300米一条次干道或支路来规划设计和实施。


st275037420722053101


汉口那边地铁分布密集,都快成蜘蛛网了,再看看武昌这边,稀稀拉拉,这就是区域不平等待遇。关山大道上的有轨电车和雄楚大道上的BRT简直就是个笑话,不但没有缓解交通,还净添堵,特别是有轨电车,每个路口四五个保安,每次电车来了都如临大敌,设置的站点也不合理,等车时间间隔也长,十几分钟一趟,就是一面子工程。再来说说BRT,除了占用公共道路资源,浪费纳税人的钱,给电动车大军提供了飙车的场地,加剧了道路的拥堵还带给了居民什么???



如此bs这般


本人就在民族大道转盘附近居住,每天如果在外面要打的回家的话,在下班高峰期,基本上,就不给的士找麻烦了!没人愿意去,什么基础建设,天桥少啊,人多啊就不说了,这个没有办法的事,就单单说说为什么有时候堵的水泄不通,我每天在转盘附近看到,一些私家车,没有缘由的停在地铁口附近,看试没有造成拥堵,但是减缓了正常车辆通行的速度,时间一长,从鲁巷广场过来的车辆要上民族大道,那叫一个难,而民族大道口这里正好又是几个公交站,站台等着上车的人,由于公交车来的不及时,人也越来越多,特别这几天,天气不好,由于地铁口的车辆拥堵,导致几条道路过来的车辆在转盘处汇集,没法不堵车!如果交警部门在此处加大力度,除了公交车外,其他车辆及时通行,包括一些电动车,不要占用行人通行道路,那么这个地方的拥堵,就能缓解一下!基础建设确实需要时间来建设完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一些人为造成的拥堵,还是有办法的!



金仕墨林教育考研培训


光谷的规划不能由武汉做设计,他们只做好汉口交通!久耗线到今天看不到希望,汉口地铁路网发达!看来江南江北就是不一样!!!


青木98172496


天天过春节可以解决民族大道的拥堵。觉得我说的对的请评论。祝大家新年快乐!


奋战到底51


本人在北京生活工作了几年,回武汉光谷定居也好几年。说说我的一些感受。

1,武汉是一个缺人行天桥的城市,武汉这几年地铁,高架,隧道交通发展非常快。但并没有完善行人的城市化,光谷地区不管民族大道,关山大道,光谷大道等路口都没有足够多,足够方便行人的天桥。而北京一般500米到800米。几乎都配套天桥,不管有多少人每天通过,都建设在哪。武汉一般的路口或者大学,社区门口都没有桥,行人,红绿灯造成车辆通行效率低。同时缺天桥还造成马路两边商业隔离,消费隔离,很多主干道比如雄楚大街沿街门脸不到9点商户停业,灯都关了。我认为武汉应在市内每500米到800米配套建设人行天桥,建设至少1000座天桥。

2,拥堵除了路面太窄以外,还有互通辅路太少,工地施工影响。

3,如果武汉的天桥修的像北京一些天桥一样,把公交站亭设置在路中间,行人公交必须走天桥,大家自然就走桥了,有些地铁口出来走几步就可以直接走天桥做公交。主干道,路口取消斑马线全部以天桥替代,车道封闭。


武汉A股好人


民族大道没有地卖了!几个学校不可能搬走!这才是终极拥堵的原因!东西湖都能通地铁,这边通不了,呵呵…………


啊依土鳖公主


民族大道与江夏大道沿线很多高校和私立学校及周边居民。枫叶国际学校,华师一附中寄宿学校,武昌工学院,传媒学校,武汉外校美加分校,海定国际学校等学校都在江夏大道上。纸坊与光谷广场联系只有一条江夏大道、民族大道,每天从早到晚拥堵不堪。建议从光谷广场建一条地铁沿民族大道、江夏大道到纸坊中百广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