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師呼籲廢除職稱制度,實行崗位管理。你覺得職稱管理利弊如何?廢除職稱可行嗎?

每天學點兒國學


不可輕言廢出,如果談廢之人是重名重利,那教師除了職稱還有什麼?教師離不開職稱,學校裡不需要太多官職!


EYEDB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真正嚐到職稱之痛,同樣的教學,同樣的年齡,不同的職稱,導致工資很大差別,我們這剛剛評完職稱,一級教師和高級教師工資相差1千元以上,有很多教過的學生比老師的工資要高,對於職稱我有幾點看法,

第一,以教齡為主,科研為輔,教師教好學生為第一目的,認真負責,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實現人生目標就不愧為一名優秀教師。其他方面合格就可晉級職稱。

第二,職稱間工資差縮小,一級和高級教師相差千元,勢必競爭時引起茅盾,勾心鬥爭,怎能安心上課,如果職稱差額變小,就不會出現上述現象。

第三,職稱如果以教齡為主,其他為輔,將會大大調動教師積極性,誰都有老的一天,只要合格就自然晉級,無名額限制。現在是各校分配不均,名額有限,很多人退休也進不去高級,打消了工作積極性。

總之,我個人覺得職稱改革勢在必行。取消更好,不知您覺得呢?歡迎評論!



大雨226571628


職稱之痛,痛得難受。我朋友在城郊鄉鎮初中任教數學,已經參工28年,目前為初級職稱,11級。在他們學校,還有兩位老師,工作年限都是20多年,也是初級職稱。和他們同時參加工作的老師,有很多老師善於經營,基本上都是高級職稱。在職稱工資上,每月比別人少領幾千塊,一年下來也不是小數目。想想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是夠悲催的。

這幾位初級職稱的老師,由於參工時間較長,加上每天的牢騷不斷,有明顯的職業厭倦感,這也會傳染給其他老師,引發不滿情緒。如果廢除職稱,是否能解決這一問題呢?

一部分網友說廢除職稱工資,實行崗位管理。這樣更不科學。崗位管理的想法是好的。但在執行起來困難重重。年輕教師,精力充沛,希望實行崗位管理或者競聘上崗。但老教師怎麼辦?老教師在教育教學崗位上默默奉獻這麼多年,在崗位管理過程中,不佔優勢。總不可能讓老教師待崗,如果要實行崗位管理,也要讓老教師先選崗位。年輕教師也有老的那一天,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崗位管理過程中,學校領導的權力很大,會不會出現不公平的現象?離領導關係更近的人,是不是會更佔便宜呢?

所以,目前廢除教師職稱,實行崗位管理,是不現實的。


Lance課堂


現在評的職稱都不是用真正的本事評上的,都是走後門憑關係評上的,我就在學校工作,例如我校是個省級示範高中,幾年了上級部門只給了一個副教授級別職稱名額,結果在一線工作了多年的老師都沒評上讓校長評上了,我們校長從調到學校擔任校長几年來從沒有帶過一節課,但是享受的足正縣級待遇,拿的正縣的工資和補助,但是在教師職稱上拿到了中學的最高職稱,試問這對一線辛苦工作了一輩子的老教師們公平嗎。


時光59865361


這樣最公平。最合理。在崗時享受高職高薪。退休了和別人平起平坐。這樣及有利與教育教學。還能不斷提高鄉鎮及基層教師的工作熱情。但我們說了都不算。結果是早不評。晚不評。退休給個副高級。這樣只能給國家增加經濟負擔。對工作沒有實際意義。


手機用戶5492999511常青樹


職稱制度確實有問題!

1將老師的教學分為三六九等,可笑!特別是中小學教師,舉例,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天天勤奮輔導學生學習,成績槓槓的,家長校長說這是好老師!反之,不稱職!另外,語數英與歷地生,結構,課程量不一樣,績效工資也不一樣,但他們都是在坐班,輔導改作業!

2教學管理者可能會暗箱操作,榮譽,論文,等都可以造假!

3還有更好的方法嗎?教師三十年工齡自動升職吧

4課堂點睛,不是所有的方法為人們接受!


閉關修花


當論文造假能夠晉級長江學者的時候,當諾貝爾獎榮獲者晉級院士不能得到提名的時候,當基層事業單位廣泛存在職稱與能力不對稱的時候,當……時候。這些時候的頻繁出現,只能說明職稱評聘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事業單位改革,特別是職稱制度改革,就要解決這一問題,相信黨和政府能夠解決好這一問題,還知識分子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氛圍和空間。


就是論事123


教師職稱評定原是為了激勵一線教師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真正有教學能力的一線教師沒有評上,而是那些沒有教學的後勤,服務,主任,副主任,財務,校領導等優先評上職稱了,所以這樣的結果是一線無心教學,沒有教學的拿著高工資,高集效,希望將評職稱比例真正還給一線,否則全部取消職稱評定,己評定的不與工資掛溝。一己之看法,有不同意見無噴。


蔚藍的天空20021131


早就應該廢除職稱評定的制度了

首先,職稱評定製度是在計劃經濟時代為了一個事業人員的激勵作用。現在事業單位人員在工資待遇上真心不咋地,根本起不到激勵的作用

其次,職稱評定製度由於各個單位的指數限制,沒辦法照顧到多數人員。造成了基層單位事業人員工資待遇沒辦法合理晉升。

最後,職稱評定製度的評聘流程和方式方法存在反鎖,不透明不公平的現象,還有評聘分軌的方式。已經造成了很多事業單位只評不聘的現象。

綜上所述,讓絕大多數人不滿意的制度為啥還要堅持執行呢?


吉林眾心阿萌


請看實踐效果吧。中小學推行教師職稱制度已三十多年,改革初衷與實際效果完全相反,不但未能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卻嚴重擾亂了教師心境,教師不但要上好課、帶好班主任,還要人人能寫好論文,使教師無法集中精力教學。為了評職稱,能寫文章的教師一門心思寫論文,不能寫的就買論文,還要找關係,教書育人的職責被淡化了,校園變成了名利場,沒有論文、沒有關係的教師,教學再怎麼認真也沒用,只能靠低職稱維持生活。結果,在一些學校,認真上課、帶班主任的教師少了,投機鑽營的教師多了,當然最受害的是學生。這樣的職稱制度導向,是使教師人人成為能講會寫的教育專家,本身就不現實、不合理,還有必要存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