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世代敬仰的一箇中國武將,在中國歷史中為何聲名狼藉

越南,古稱“交趾”,是東南亞地區的一個重要國家。越南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比我國的雲南省還要小一號。越南人口約有9千萬,人口數量在世界各國排到第十三位。越南地形狹長,境內四分之三以上面積為山地高原,叢林密佈,河流縱橫,屬於典型的熱帶與亞熱帶氣候。

越南人世代敬仰的一箇中國武將,在中國歷史中為何聲名狼藉

越南北部與我國的廣西、雲南毗鄰,歷史上兩國之間很早就有了極為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古代越南與中國的交流歷史,以公元968年為界限,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先秦時期一直到北宋初年,越南一直屬於中國各個朝代的直轄領土。第二個階段,經過兩次白藤江之戰,越南先後脫離了南漢和宋朝的管束轄制,正式獨立建國,與中國保持藩屬國關係,一直持續到清末。

從越南的歷史發展脈絡可以看出,越南在古代與中國的聯繫交流極為密切。中國的很多歷史名人,在越南也同樣享有很高知名度。比如唐朝大將高駢,就是其中之一。高駢,晚唐名將,生於公元821年,卒於887年,祖籍河北幽州。

越南人世代敬仰的一箇中國武將,在中國歷史中為何聲名狼藉

高駢出身武將世家,祖父高崇文是唐憲宗時期名將,父親高成明擔任唐朝禁軍高級軍官、神策軍都虞侯。高駢承襲了父輩的職位,最初也在神策軍中擔任武將。高駢年輕時弓馬嫻熟,武藝超群,曾經一箭射落天上振翅高飛的兩隻大雕,因此被稱為“落雕侍御”,名噪一時。

高駢生活的時期,唐朝已經陷入內憂外患的絕境,各地藩鎮割據,軍閥林立,黃巢大起義席捲中原,唐朝的周邊鄰國和藩屬國也先後發動叛亂,脫離唐朝統治,甚至出兵攻打唐朝。兵荒馬亂的亂世中,高駢的傑出軍事才能卻得到一個極好的展示平臺,在平定黃巢起義、抗擊吐蕃入侵等大型戰役中,他都屢立戰功,被封為靜海軍節度使、渤海郡王,威震天下。

越南人世代敬仰的一箇中國武將,在中國歷史中為何聲名狼藉

高駢也曾與越南有過一段交集。鹹通五年(864年),南詔國侵略越南,越南當時還是唐朝的轄區領土,名為“安南”。高駢臨危受命,擔任安南都護,帶領大軍進入越南,屢次擊敗南詔國兵馬,擊退了南詔國入侵,使得越南百姓重見太平,因此都對他感恩不盡。

從鹹通五年(864年)到鹹通九年(868年),高駢坐鎮越南四年時間。這四年裡,高駢不僅擊退了南詔國入侵,還帶兵搜剿各地的土匪山賊,“招懷溪洞,誅其首惡”,保護了當地百姓一方平安。在對越南的開發建設、民生方面建樹頗多。

越南人世代敬仰的一箇中國武將,在中國歷史中為何聲名狼藉

高駢從中原徵調工匠,跋山涉水親自選定依山傍水之處,建成了越南當時最大的城市大羅城。大羅城周長3000步,有內外兩道城牆環繞,六個城門,五個城樓,並引紅河水作為護城河,防禦體系完備,生活基礎設施完善,成為越南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大羅城成為越南其他城市的建設樣本,也成為日後首都河內的前身。

當時的越南的對外貿易和人員往來通道,主要依靠北上廣州的一條海道,史稱“天威徑”,越南人所需的大量糧食和工具、生活物資,都從“天威徑”運入,而越南的眾多特產,也從“天威徑”運出。但“天威徑”所經過海域,有一段咽喉要道“水路湍險,巨石梗塗”,密佈暗礁,來往商船每每在此觸礁翻沉,成為制約越南對外聯繫的瓶頸。

越南人世代敬仰的一箇中國武將,在中國歷史中為何聲名狼藉

高駢知道後,多次親涉風濤之險,親臨一線,“操持鍬鍤,豐備資糧,銳斧剛鏨,刊山琢石”,並創造性地採用火藥爆破之法,徹底剷除了“天威徑”上的梗阻之處,從此天塹變通途。

高駢在越南的種種功績,可謂造福千秋。越南史學家吳時仕認為,“高駢在我安南,破南詔以拯一時之生靈;築羅城以壯萬年之都邑,其功偉矣,今婦孺猶能言之”。高駢讓越南人感激不盡,世代敬仰,在很多地方為他建立祠堂廟宇,四時祭拜,如今在越南很多地方,依然有“高王廟”遺址。

然而高駢回國之後,卻發生了讓人瞠目結舌的蛻變。他眼看唐朝當時大勢已去,於是不思進取,貪圖享樂,坐擁重兵,在淮南揚州一帶建立起獨立王國,成為一個大軍閥。

越南人世代敬仰的一箇中國武將,在中國歷史中為何聲名狼藉

高駢晚年交結重用一批江湖術士,沉迷於“修煉長生”之術不能自拔,任憑呂用之、張守一等奸佞小人肆意妄為,橫行不法,最終引發一場兵變動亂,史稱“廣陵妖亂”,“乾坤蕩覆,生聚流離”,錦繡繁華的揚州幾乎淪為廢墟,高駢也在兵變中被殺。

高駢在歷史上也因此被定性為一個亂世奸雄,聲名狼藉,後人對他評價極低:“高駢起家禁旅,頗立功名,玩寇崇妖,致茲狼藉”,“高駢輩奸險之人,無忠義之節、遠大之謀,爭功忌能,玩寇久權,養成兇賊之盛”,被視為唐朝滅亡的禍首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