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清兩朝作為少數民族統一王朝,該如何評價?

我想養貓捉老鼠


首先無論是蒙古族還是滿族,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所建立的王朝都是中國封建國家的一部分,都對中華民族歷史發展歷程有著重要影響作用。

再者,以我個人的主觀看法,我們都知道蒙古和滿族都是生活在草原上,屬於遊牧文明,與我們農耕文明本質有著很大的區別,所以當他們作為統治者時難免的對農耕文明進行不同程度上打擊,如元朝取消科舉制、清朝剃髮易服,元清的統治者都在不同程度屠殺鎮壓漢族,漢人在元清時期的地位是非常低的,中華文明發展進程變之緩慢曲折性。

以上是我個人主觀看法,或多或少帶著民族情緒,如有不妥之處請諒解謝謝。



紫安君


元清兩朝是中華民族向前發展鞏固的兩個時期。做為中國少有的少數民族王朝,我發表一下個人看法。

首先說元朝。元是蒙古遊牧民族建立起的帝國。初期疆域擴大到歐洲。後期暴虐殘政,民族政策失調很快導致其政權滅亡,褪出了歷史舞臺。

今天我們重點說一下清朝。

縱觀清朝近三百年曆史,作為一個封建王朝,在其前中期做的並不差。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清朝統治者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

但是當工業文明瘋狂衝擊過來時,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一系列弊端就顯現出來了,緊接著便是後面發生的一系列屈辱歷史。

實際上以中國傳統農業文明去對付西方的工業文明那是無法完成的事。無論放在哪個朝代,如果遭遇到這種事,失敗都是唯一的結果。與其說這是清朝的失敗,不如說是先進淘汰落後的結果,落後你就得捱打。一昧的苛求一個封建王朝,以自上而下且平穩的方式進入工業文明的資本主義社會,那無異於緣木求魚。

而現代有些人把中國落後於西方的責任一味推給清朝,甚至推給少數民族,來給中國農業文明的落後來背鍋,這無疑是很不理智的想法。

綜上所述,清初期還是個強大王朝,開疆拓土經濟繁榮。清後期,隨著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實現,清王朝沒有與時俱進,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逐漸被列強擄為半殖民地半封社會的深淵,使中華民族步入了被屈辱的最低谷。其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無為大智慧大力


首先,必須要注意的是元朝是由忽必烈在蒙古帝國內部爭奪大汗之位成功後,繼承蒙古本部和中原漢地建立的漢化政權,它是蒙古帝國的主體部分,蒙古西征陸續建立四大汗國不包含在元朝有效統治範圍內。元朝建立的積極作用如:1、結束了中原地區長久的戰亂,使境內人民過上了和平的生活,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2、元朝的建立使中央政府對西藏、臺灣、雲貴等邊疆地區行使了合法有效的主權,為我國疆域的鞏固和擴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3、元朝實行宗教寬容和允許中外民族自由交流,使中西方文化、經濟等各領域交流進一步加深,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但也不可忽視元朝統治的一些缺陷如:1、元朝按民族和投降先後,把人民有意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原南宋統治區域的人民),這樣的民族政策不利於民族團結。2、忽必烈和元順帝外,其他皇帝由於皇室鬥爭和權臣專權,走馬燈似的換人,導致一系列治國安民的政策無法實施,結果元朝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年就滅亡了。

清朝是女真人在東北建立的政權,先後採取了正確的戰略方針,逐步建立起了對中國區域的有效統治。清朝對於中國的貢獻如:1、在原不屬明朝有效管轄的東北、新疆、西藏、蒙古等邊疆地區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權,為中國版圖最終的確定奠定了基礎,趕上了舊時代領土擴張的最後一次機遇,到清朝統治的極盛時期,有效統治的土地達到1300萬平方公里。2、清朝前期經過歷代君王的努力,鑄就了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國的步伐。3、清朝作為少數民族統一全國,在聯合邊疆地區少數民族時採取了很值得借鑑的統治策略,如和蒙古人聯姻,冊封西藏黃教首領為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設置住藏大臣監督活佛轉世和西藏地方軍政事務等。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給中國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害,如:1、從乾隆帝開始實行了閉關鎖國的國策,對外貿易只在廣州指定十三行進行,完成統治階級的愚昧無知、盲目自大,最終被列強用炮艦打開了大門,中國開始成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2、清朝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局面,不惜大量犧牲中國的主權,包括東北、北部、西北、西南等不下13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和關稅、鹽稅、建廠權、傳教權、自由航行權、開採資源等權利,使中國人民長期處於積貧積弱的狀態,延緩了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歷史腳步。


藍孟小惠


這個問題在我國曆史教科書中都有定位,基本符合歷史事實和共同的歷史觀,即元、清兩朝都屬於中國歷史的上兩個少數民族佔統治地位的正統王朝。需要說明的僅僅是為什麼我們這樣來定位的問題。個人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個人看法:

一,歷史問題應在歷史的語境中做出評價。首先,我們要區分歷史上的王朝與現在意義上的國家概念的不同。歷史上的王朝是一家之王朝,宋朝是趙氏的王朝,明朝是朱氏的王朝,其地理疆界以實際控制範圍為限。其子民,以臣服於皇權者為準,不分種族、語言、膚色。漢、唐強大時期四方皆為子民,不同的是在管理體制上有的地方設州、郡,有的地方則稱藩屬。元、清兩朝的前身歷史上都臣服於中央皇權,所以都是前朝子民。雖然屬於少數民族,但朝代的更替仍屬內部江山易手、王朝更替而已。

二,中國歷史上族類的劃分除了臣服關係以外,更重要的是文化歸類制。在元清兩族進犯中央王朝之時,中央王朝將其列為異類叛臣,這個時候就體現了一定的民族性。所以抗元、抗清也帶有““特定時期”的民族性。關鍵是元清從宋、明兩朝奪取皇權寶座之後,是否繼續延續前朝的皇權體制和文化,如果沒有延續前朝的體制和文化,就不會有歷史上的正統的定位。當然,歷史不存在如果,歷史只承認事實。事實上元清兩朝都維護了前朝的體制和文化,所以才得到歷史的正統地位。

三,作為中國歷史上正統地位的王朝,對其功過問題我們自然應與其它王朝一樣客觀平等的予以評價。從功過上我們首先要肯定這兩個朝代對中國的疆域擴大和統一有很大的功績。比如,蒙古民族佔取南宋之前蕩平金、夏地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宋沒有完成的統一大業。而明朝推翻元朝之後仍未徹底平叛蒙古殘餘勢力,卻在清朝由康熙親征葛爾丹終於解決了莫西北的歷史遺留問題。然而,功是功,過是過。元清兩代畢竟是以落後民族代理宋明兩朝,因此,不能否認對中國的歷史進程帶來諸多負面作用。比如,明朝中後期在江浙一帶已經出現了較大規模的機器紡織並由鄭和船隊遠銷國外。那可是一兩絲綢一兩金的順差貿易!可到了清朝開始閉關鎖國的政策。如果清朝繼續施行明朝的通海通商政策,並經東西方的文化交流,中國在經濟、科學等方面不至於讓西方甩了幾條街,最後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不堪一擊。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回顧歷史不是為了揹負沉重,而是為了美好的明天。今天我們中華民族已從貧窮落後走向了富強,未來我們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心、手足相待,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一定能書寫歷史輝煌的新篇章。


Kant孟


元於清一為蒙古人建立,一為滿人建立,一直是爭議頗多的王朝。

元建立於1271年,卒於1368年,元朝的建立結束了遼宋夏金的紛爭時代,完成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少數民族的融合與發展,元朝的經濟繼續發展,海外貿易承上啟下,但是元朝的統一是落後的遊牧民族先進的農耕族,這一直是大家,尤其是漢學者所詬病的,此外元朝的民族壓迫政策與政治腐敗也是重要槽點。

清建立於1636年,卒於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雖然是滿人建立,但是其對中原文化採取了全面融合的態度,尤其是前期的勵精圖治,在封建社會生產力衰落的情況下,締造了繁榮局面,清一直為世人所詬病的一是為了加強統治採取的文字獄和剃髮、閉關等政策,二是後期衰落導致的割地賠款等。對於任何王朝的評價都很難於做到客觀公正,個人認為首先無論是元還清都是中國歷史的重要一環,都是中國文化的延續者,其對後世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都有深遠影響。

當然作為封建王朝,尤其是遊牧民族,其起源所帶來的的落後,必然對歷史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這一點甚於農耕民族,對歷史的認識、角度、所掌握的史料都會決定評價的觀點,僅此而已。




ZjK東北Ren


有利有弊,弊在於對漢民族的屠殺與殘害,對國家體系的破壞,對經濟的破壞。利在於推進了民族的融合,變相的讓少數民族學習了漢族的文化和政治制度。


陽高快樂


使得中華疆域擴大!


翰海帆影


漢王朝只有秦漢唐還算是說得過去,宋明兩朝太軟弱 太沒有出息,元清兩朝中國的土地面積最大,元朝開始西藏(吐蕃)和臺灣正式劃入了中國的版圖


792突擊步槍


進入中原的少數民族都被同化了。


戈壁冥想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江山輪流坐明年到我家,有德者居之。[呲牙][呲牙][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