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防彈衣技術的進步,突擊步槍會不會重新迴歸7.62毫米口徑?

閃擊伯爵2


在研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結合多方面因素來考慮這個問題。首先是當初為什麼選用5.56、5.8等一系列小口徑彈,再來結合現代化作戰體系和單兵現在的防護髮展來談。當初使用5.56彈的原因是因為它實在是輕,5.56X45毫米子彈一發的重量是12.5克,而7.62X39中間威力槍彈(AK47使用的那種華約彈)他的重量是16.4克。也就是說,相同重量的一盒子彈,5.56的那盒要比7.62的那盒多上三分之一。如果每個華約士兵攜帶180發7.62子彈,那北約士兵就可以攜帶240發5.56子彈。

還有就是,7.62子彈雖然口徑大、威力、穿甲性能好,但是它的後坐力太大,穩定性差。這個裡的穩定性指的是槍口跳動,很少見到說,全自動射擊的AK47能夠穩定上靶的。自一戰以來,到越戰,擊斃一名敵方士兵所需要消耗的平均子彈數越來越大。人們肯定都會選擇,射的準、彈藥基數大的5.56子彈。

也是因此,在上個世紀以美國為首,引發了一場小口徑浪潮。這場小口徑浪潮的最終結果就是,世界五大常任理事國,全部使用的是小口徑子彈。俄羅斯自上個時期70年代開始,拋棄了AK47的7.62毫米口徑,轉而使用AK74、AK105等一系列小口徑突擊步槍,他們使用的是俄羅斯自己的小口徑子彈,5.54X39,M74小口徑彈藥。現在,只有一部分國防壓力不重,7.62子彈庫存大的華約國家還在使用7.62口徑,以及一些非洲國家。

依照這個觀點來看,小口徑彈的優勢並不會因為士兵的防護越來越好,而從新使用7.62毫米子彈。因為什麼?因為士兵的防護現在已經讓7.62毫米都力不從心了,拿英國目前正在換裝的Virtus防彈衣舉例,它採用的防護措施是凱夫拉內襯和陶瓷板的雙重防護,在100米距離上就可以防止7.62子彈的射擊。

美國目前現役的IOTV GEN3防彈衣,同樣也是凱夫拉內襯加防彈板的設置,其使用的美標4級防彈板,單板在100米的距離上就可以防禦7.62子彈的射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已經為自己的士兵配備了差不多的防護,可以說,想要消滅一個一流國家訓練的士兵,是非常難的。

而我們要注意的是,美軍總結的經驗時,在正常情況下,作戰距離一般在200米到300米,阿富汗長年的“安全戰”甚至出現了400米以上作戰的特例。不到100米以內,目前突擊步槍使用的子彈,都無法直接致死一個穿著全套防護的敵軍士兵。5.56和7.62都一樣,這樣的話,大家還會迴歸7.62嗎?我想並不會。事實上,想要殺死一個敵方士兵,只有射擊它的四肢或者是頭部才能達到,自複合陶瓷插板出現並普及後便是如此。別看鋼芯子彈對於鋼板的穿深可以達到10到12毫米,但是對於這種複合陶瓷插板卻是完全無可奈何。

那麼在現代化作戰體系中,該如何有效的消滅敵方士兵呢?一部分人給出的答案是在班組中,配備一兩名使用更大口徑的半自動、栓動的精確步槍手。這種配備方式有點類似早年蘇聯和美國的配備,即那種M16和M14、AK47和SKS同時使用的那種方式。由班組內突擊步槍手對敵軍士兵進行壓制,這一兩名使用大口徑步槍的精確步槍手,對目標實施精確射擊進行擊殺。

當然,突擊步槍手也並非只是壓制的作用。對複合陶瓷防彈板持續射擊時,會將裡面的陶瓷板直接打碎,從而降低它的再一次的防護能力,重複射擊也是可以擊穿防護的。除了子彈的射擊外,在現代化作戰體系中,要想有效的消滅敵軍士兵,就得活用火力支援或者爆炸物。例如解放軍裝備的大口徑榴彈機槍,或者是輕量化的大口徑機槍這個時候就可以派上用上,端上來一架,一梭子完成任務。正所謂“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梭子榴彈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梭子。”

同時還有武直、迫擊炮支援、火箭彈等多種支援方式任你選擇。雌鹿武裝直升機就曾經推出過專門獵殺步兵的套件,主要是增設了高效率的紅外線成像裝置,搭配雌鹿的機炮、大口徑機槍來獵殺步兵,這一方式能夠有效清除埋伏在森林、山脈中的士兵。而以連單位作戰的時候,有條件的情況下,就可以呼叫中、小口徑的火炮支援了。可以說,活用各種支援,也是消滅敵方步兵的最好選擇之一。


雷姐的機械空間


7.62毫米子彈在遠距離的動能殺傷力要比5.56等小口徑子彈更強,但是在較近距離兩者差別並不太明顯,比如AK47和M16在100米的距離上都可以穿透10-12毫米的均質鋼板,而突擊步槍這種單兵武器實際較戰距離也就在200米左右,這兩種口徑的槍彈都只能保證在100米左右的距離上擊穿普通防彈衣,對於那種內置裝甲/陶瓷隔板的重型防彈衣,也是無可奈何。

雖然說現在的有效射程普遍達到了400-500米,但是在這個距離上,不管是5.56還是7.62毫米,都無法擊穿防彈衣,哪怕是較為輕薄的防彈衣。真正能在遠距離有效擊穿單兵防護裝備的還是中等以上口徑的狙擊步槍和大口徑機槍彈。

例如美軍曾準備採購比利時的SCAR步槍,並且選擇了5.56和7.62毫米兩個版本,不過由於性價比原因,美軍只採購了7.62毫米的重型版,用來作為射手步槍使用,因為7.62毫米彈頭更重,克服空氣擾動的能力更好,中遠距離射擊精度更高,

現有的單兵防護能力相比過去已經很高了,在今後較長時間內,防彈設備想要做到大幅提升很困難,防彈效果和防彈衣重量成正比,而普通士兵的攜行能力是有限的,多數的士兵更願意選擇較輕便的防彈設備,這樣才能把戰術能力發揮出來。

所以說,6毫米以下的小口徑仍然是突擊步槍的主流口徑,反倒是以往的7.62毫米狙擊步槍有著朝更大口徑發展的趨勢。


止水興波


按照美國的防彈插板等級,現有的NIJ III級防彈插板就已經可以抵擋7.62x51mm NATO全威力步槍彈,也就是說穿著這個,M240通用機槍、M14步槍稍遠一點就拿你沒招。更不要說上面還有個NIJ IV級,這種防彈衣更牛了,.30-06彈也就是春田步槍彈裡的M2鋼芯穿甲彈都沒法打穿。俄羅斯的6級防彈衣也可以在近距離抵禦SVD狙擊步槍使用鋼芯穿甲彈直射。而突擊步槍用的都是中間威力步槍彈,無論如何威力都是趕不上以上彈種,所以指望7.62mm口徑反防彈衣是不可能了。

現在的防彈衣已經可以做到抵禦M60通用機槍近距離直射

一套NIJ IV級防彈衣才265美元,不到2000人民幣,單買防彈插板更便宜


當然7.62mm有小口徑沒有的優勢,比小口徑遠距離存速好,精度高,穿透力強,但其作戰效能不是革命性的。8.6mm(.338)倒是個不錯的口徑,以.338 Lapua Magnum彈為例,初速可以達到1000m/s,出口動能可以達到6700~7000J,直接比7.62mm全威力步槍彈多了一倍。美國的通用動力實際上已經搞出來一個8.6mm的機槍原型,即輕量化中型機槍(LWMMG)。別看口徑大,空槍才9.98kg(不帶腳架),比M240都要輕。不過由於子彈比較重,一條100發的彈鏈可達4.08kg,比7.62x51mm 的100發彈鏈重將近1kg。

7.62x51mm NATO彈道表現

8.6mm 彈道表現

不過如果從威力、遠距離精準度上來講,這點代價是值得的。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通用開發這麼款新機槍其實是為了給陸軍彌補7.62mm機槍遠距離精準度不足的,倒不是為了打穿防彈衣,因為美國現在的任務裡似乎也沒有哪個對手穿防彈衣。所以陸軍到底有沒有動力裝備還不好說。但要以有效對付穿防彈衣的單兵為目標,那麼8.6mm無疑是合適的。如果未來的世界超級軍事強國之間爆發衝突,這種口徑很可能會大面積列裝。

LWMMG 8.6mm通用機槍


無獨有偶,我國也在近些年推出了8.6mm的槍,只不過不是機槍而是高精度狙擊槍。實際上我國這種思路更加務實一些,8.6mm由於不容於現有任何一種口徑,如果直接用在步槍上對現有的軍隊和兵工廠衝擊很大,而狙擊槍則不需要考慮這種問題。

北方工業推出的8.6mm高精狙,這玩意賣給反美武裝的話,美軍的防彈衣就成擺設了


紙上的宣仔


7.62mm口徑彈藥重新迴歸主流的概率不是很大,更多的或許會出現在槍械模塊化設計上,從而來解決遠距離射擊小口徑槍彈動能不足的問題,因為從當前國際發展現狀來看,小口徑槍彈仍舊是未來發展主流。

有關7.62mm彈藥迴歸的說法前十年風靡一時,在阿富汗戰爭中,由於阿富汗多高原山地作戰環境,北約使用小口徑彈藥的槍械在阿富汗實際作戰中暴露出遠距離交戰能力不足的問題,因為,根據美國軍方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山地作戰環境中,雙方的交戰距離大多在500米左右,這一距離已經超出了很多國家主流步槍400米左右的有效射程。

這一說法在國內也得到了實際驗證,很多軍迷疑惑為什麼在95式自動步槍普及列裝部隊的時候,依然有不少技術兵種、邊海防部隊在使用老式的81-1自動步槍,分析的原因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幾種:第一個裝備更新換代問題,第二個有無託問題,第三個就是口徑問題。81系列自動步槍使用的是7.62mm槍彈,而95系列使用的是5.8mm口徑。在軍內西藏阿里地區舉行的演訓中,小口徑槍彈在高寒山地地區實際使用中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邊防部隊使用81還是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支撐的。

再來看看防彈背心的防禦水平,我們撇開各種所謂的技戰術信息,從央視做的一期節目實際測試來看看防彈背心的防禦水平(詳見下邊三張圖片)

▲上圖是使用5.8mm小口徑槍彈對3.9公斤的防彈鋼板插件進行射擊後的畫面,5.8mm槍彈輕鬆的實現了對防彈鋼板插件的貫穿,使用動能更大的7.62mm槍彈自然也不再話下。

▲上圖是使用5.8mm槍彈對2.8公斤防彈陶瓷插件射擊後的效果圖,相較3.9公斤的防彈鋼板插件,防彈陶瓷插件的重量小了,對彈藥的防禦性能卻大幅提升,從圖中可以看出,5.8mm槍彈並沒有實現貫穿,只是射擊彈孔較大。下圖是使用7.62mm穿甲燃燒彈對同等條件下的防彈插板進行射擊,很明顯,7.62mm槍彈也並未實現貫穿,防彈背心的破壞面積較大。

通過對上述幾張圖的實際效果對比來看,7.62mm槍彈雖有動能較大的優勢,在遠距離射擊時效果更明顯,但是遺憾的是在穿甲能力上,想要實現遠距離貫穿防彈背心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上述三張圖的實際測試距離只有15米,而當射擊距離增加的同時,子彈的穿甲能力並不能得到有效拓展,故而意圖通過放大口徑來實現對防彈背心的貫穿能力是不現實的。

在回過頭來看看,美軍在阿富汗的實戰結論,主要因為遠距離交戰小口徑槍彈的有效射程較近,對於遠距離目標很難實現有效壓制和殺傷,所以才有了尋求使用7.62mm槍械的傳聞出現,最早是英軍提出來的。後來比利時在SCAR步槍上提出一個新概念,那就是通過槍械模塊化設計,實現5.56mm和7.62mm兼容,只需要更換槍管即可實現,這或許會成為一個全新的發展思路。

從本質上,阿富汗的實戰經驗只屬於個例,是高寒、山地作戰環境下的問題,並不具有完全的取代性,我們知道小口徑槍彈的出現主要考量到單兵負荷問題,通過彈藥的小型化,提升單兵的彈藥承載能力。因此,不會因防彈背心的技術提升,促使7.62mm槍彈回歸主流,槍械模塊設計兼容或許才是王道。


鷹鴿分析


當然不會!

7.62X54的SVD彈也打不穿美標四級防護的防彈衣……所以會向更大口徑0.338,也就是8.6上過渡……下圖就是瑞士西格紹爾為美軍研製的0.338彈中口徑班用機槍……






太平洋水師


隨著防彈衣技術的進步,士兵的防護水平已經越來越高,防彈衣作為一種單兵防彈技術,得以大範圍應用,現代在戰爭中,想要有效消滅對手穿戴有防彈衣的士兵,確實也越來越困難,尤其是現代突擊步槍,已經普遍採用小口徑5.56mm彈藥的情況下,戰場上的有效殺傷對手,就顯得更加的難以完成了;

為了在未來戰爭中,可以有效擊穿敵方穿有新型防彈衣的武裝分子,美軍已經基本確定 研發下一代制式突擊步槍彈藥,要是不能通過技術手段,在如今使用的5.56mm口徑彈藥基礎上,達到遠距離擊穿防彈衣的效果,下一步可能就會將口徑增加到7.62mm,以達到有效擊穿,敵方穿有防彈衣的武裝分子目標;





實際上,早在2017年,美國軍方就已經採購過一批SCAR步槍的7.62重型版本,這款步槍的彈藥標準為7.62×51mm,即子彈口徑7.62毫米,彈殼長度51mm,該槍能夠進行半自動和全自動發射,能夠使用消聲器,有效射程為600米,空槍重量在5.4公斤以下,美軍採購了5萬支SCAR突擊步槍7.62重型版本,用來作為射手步槍使用;

從這個角度來看,7.62mm口徑的突擊步槍,確實有可能成為,下一代突擊步槍研發的方向,其主要原因,就是為了 有效擊穿越來越先進的防彈衣,以達到殺傷敵方武裝分子的目的,畢竟,7.62mm口徑子彈的動能更大,彈頭也更重,克服空氣阻力的效果會更好,殺傷效果自然比5.56mm的子彈威力更大。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小柳聊聊兵


有個誤區千萬要了解,防彈衣並不能保證人刀槍不入,防彈衣只能防護人體的小部分。坦克的側甲、後甲還遠遜於正面裝甲呢。小口徑對上四級重甲,並不會沒有一戰之力。對於一場戰鬥而言,傷而不死未必是好事。

在祼眼觀瞄條件下,對付無甲生動目標最高效的彈藥必然是彈頭重5g以下的小口徑高速彈,口徑6mm,初速950~1000,動能2500J;這種需求是剛性的,是必然的、必須的。

當然,作為基本單元,單兵火力輸出當然是越大越好。那麼生理條件限制了,單兵操作的自動火力的上限應該是8MM以下、10~12g彈頭、900以上初速的中口徑自動步槍,當然射速要比小口徑適當調低。當然可以有同口徑的通用機槍/中型機槍,主要是用於兩腳架模式。但是這個口徑,當然不能夠是唯一的單兵口徑。

有很多人在鼓吹8.6口徑機槍的“普及”,我猜其中最主要的推動力量是剛剛進入軍工的“民營”企業吧,這彈藥可比以前的制式彈藥貴多了,而且新口徑顯然是藍海,利潤空間可大多了,至於什麼可行性分析什麼的,那是先有觀點再找論據的事,是吧?

8.6不可能用在單兵自動武器上,不僅因為威力大、後座力大不好控制,還因為槍重彈重過大,特別是彈重,一發將近一兩,尺寸還大,能用20發彈匣麼?那連匣帶彈就得3斤重,單兵沒法操作。若彈匣容量低於20發,那還有自動射擊模式的必要性麼?所以,8.6口徑的子彈,沒法用在單兵自動步槍上,那麼這個口徑就沒法取代8mm以下、彈頭重12g以下全彈半兩左右的中口徑彈。

都拿著取代M240說事,你啥不取代PKM、PKP去呀。


長風浩蕩


這是矛與盾的關係。

口徑變大了,防彈衣就不會繼續改進嗎?防彈護具當然還會進化,然後開啟下一個循環。

不過為了加強穿透力就一味改大口徑,那麼進步就實際上停止了,下次防彈衣升級後步槍用多大口徑?

子彈的革命才是步槍發展的關鍵,在火藥的升級,子彈構造的升級等等,若子彈裝載的火藥威力和子彈構造使得穿透力升級,也許子彈可以變得更加小口徑。

因為小口徑彈藥意味著更多的攜帶量和更高射速。

所以,目前突擊步槍實際上沒有進步,無非把加工工藝和人機工程做的更好了,很長一段時間小口徑和中口徑突擊步槍會並行,最後被一種全新的科技發明所顛覆。


財經健談


如果不採用全新的彈藥或者革命性的新技術,口徑會越來越大甚至超過7.62㎜。比如埋頭彈,現在只是用在步戰車上。但埋頭彈的威力比同口徑常規彈藥大很多,所以要不想改口徑就得在彈藥上下功夫。至於新技術成熟還早呢。像電磁發射連炮還沒完成,不過已經接近實際應用了!至於電磁槍那還早呢。


用戶一個人


其實關鍵不是某一個口徑而是穿甲能力。小口徑由於斷面積小相對壓強高穿甲能力並不弱。通過提高彈頭質量,加大槍口動能等措施一樣可以加強穿甲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