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也。”你觉得有道理吗?

灵灵子


据说"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也"乃杨洲八怪之一郑板桥所说。我本来是挺佩服郑板桥的,我最佩服他说的"难得糊涂"这句至理名言。倘上述对儒释道三教圣人大为不敬的亵渎之语,果真出自郑板桥之口,由此可見,怪才板桥不过是一介见识浅薄之寒酸秀才而已,令人鄙弃。

静下心来细心思忖,当年郑板桥即便真的说过本文开头的言语,是在什么语境中说的,对儒释道三圣是故意亵渎,还是被后人别有用心歪曲引用?这一切皆无从查考。

最近国人中有一些"好事者”,先是打着"反对伪科学”的大旗,反对气功,把国粹气功说得一踏胡涂、一钱不值。如此仍不过瘾,又把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国粹~中医,五花大挷地推上审判台,扣帽子,抡棒子!竭尽流氓和土匪之能事。实再是可恨之至!!!如今之世,怪事颇多。就在中囯有人对中医挥刀抡斧,兴师问罪的时候,作为西方国家之一的澳大利亚,早在多年前即率先立法管理中医中药,承认中药为药物。"那里有的洲也有我们国家类似中医药物管理局这样的政府机构,所不同的是这个机构与西医这样的机构是平起平坐~中医不受西医的领导,有立法在那里保护着中医,中医诊所也纳入了医保”。(摘自郭博信著《中医是无形的科学~我对中医的实践与思考》一书)

之所以利用一定篇幅谈论中医,是因为中医是医道,不是医术,西医即是医术。这是郭博信的观点,我亦极为赞同。

世俗之人走的是常道,对无形之大道之神奇之玄妙,百思不解,进而怀疑甚至反对和诘难,如此毫不奇怪。如若不然,天下岂不全是得道之能人异士,倘果真如此,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乎?

我佛释迦佛祖创立之佛教,乃劝人止恶修善、渡己渡人之圣教,佛教之教义深研并持之以恒修练之,可了脱生死,出浊世登莲邦,乃至成佛。佛教所传乃世间俗人用凡眼看,根本无法理解的出世间上乘大法。佛法既重理论之修习(如学习佛经),又尤侧重真修实练(如打坐持咒或进入禅定等)。信佛者不可不知下述六个字的真正意义,即信、愿、行和戒、定、慧。什么叫佛教?佛早清清楚楚的告知了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讲因果理论,积善因得善报,积恶因得恶报,"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不是不报,时间未到"。这些论点希望不积口德、喜欢信口开河之人相信并牢记。以免因造口业过重,而惨遭恶报。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它在劝人向善积德和悔过迁善等诸多方面,与佛教之教义没有丝毫矛盾之处。只不过佛教修练的最高境界是成佛,而道教修练的最高境界是成大罗金仙。不管是僧人还是出家的乾道和坤道,都肩负着佛教或道教度人的使命。人有所能亦有所不能,不能所有之能事皆具一身。对佛道修练理论一窍不通的人,少对僧人或道人品头论足,因为你没有资格。

至圣先师孔夫子,是儒家的鼻祖。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平民百姓,都虔诚礼敬孔老夫子。孔孟之道从出世始至今,对教化百姓守德为人,使社会和谐、祥和,有无法评估之功德。

自古名山僧(道)占多。过去寺院在何处建设,必经一国之君所批,不得随意占地建寺。現今建设寺院,亦需往上报批,获准后方可破土动工。有凡人不满寺院占地太多,你一个区区草民,有什么资格出此狂言,莫非你想干涉朝政乎?





静中乾坤大


有!

堪称醍醐灌顶!

和尚,不事生产,无须劳作,整日拜佛求经,口吐莲花。记得古代就已经有人做出相关论断,百姓饥不果裹,而寺庙却香火滔天。百姓薄田少地,而寺庙却占田万千。

慈悲?从哪里来?

普渡?向哪里渡?

既然本来无一物,又何须在意香火,在意金身,在意那些功德箱里的银两,哪怕是现代社会,寺庙也是最有钱的领域之一,这些钱除了修缮建筑以外,可曾捐献,可曾救灾,可曾筑路,可曾修桥,可曾建一些希望小学?

近年来,所谓“第一柱香”更是愈演愈烈,节节拔高,而这背后有几人是积德行善之人,有几个是济世安民之人,有几人是悲悯天下之人?无非是银子,只能是银子,肯定是银子。

道士也是如此,或求长生,或求丹药,或者济世。可除了济世之外,道家所为大抵不过是捉妖,画符,炼丹,做法,连黄老无为都不曾细细体谅一番,到了盛唐方有孙思邈悬壶济世,可却只有一人。而所谓天文星象亦论为占卜之术,失传久矣。尤其是宋明两朝,媚上而行,热衷方术,期盼长生。而后期更有道士横行霸道,夺人妻子,抢人财物之事。

老子九泉之下若闻之,敢问心中会做如何之想?

儒家也是如此,自从叔孙通为刘邦打造君臣之别,儒家便沦为帝王统治之工具,仁,义,礼,智,信,天天宣扬,日日推广,可这数千年以来,仁在几处?义在何方?把帝王摆在规则之外,任意妄为。更把万千儒生变为庸吏俗臣,整日派系斗争,醉心权谋,生生把书生都逼成了道貌岸然的君子。

君,哪怕杀人放火奸淫掠掳也是君,不能逆,不能反,不能违,更不能弑。

民,哪怕受到委屈也得要感恩戴德,不能恨,不能怨,不能愁,更不能怒。

和尚是可以成佛的,

道士也是可以得道的,

儒生也是有希望打造盛世的。

可惜的是,这几个教都毫无意外地低估了人性。都变成了令人生厌的模样。

正所谓

挂什么牌坊也挡不住其婊子的本质。


亦有所思


离经叛道者,才是罪人

郑板桥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因为当时社会道、释、儒三家的道士、和尚、秀才,多数己离经叛道。和尚心不静,道士不顺乎自然,秀才为当官已不择手段了!他不是一竹篙打倒一船人,而是对这现象的一种辛辣讽刺。

表面上看,释、道、儒有许多不同,认真分析,你会发现有共同点,即修心养性。释家并不是像有人的那样,就一个“空”字,它承认“心”,这心不是“物”,是思 维,它要修练到最高境界即𣵀槃,达到忘我的“静”;道提倡的一切顺乎自,通过修练而得“道”;儒家的礼义礼智信,也是通过自身的修养,达到齐家治国的目的。其中庸之道,就是维护封建统治,保持社会稳定的目的。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许多人背经离道。如和尚心不静了,想香火钱和功得箱,甚至有的寺庙出现个人承包、假和尚捞钱;道士不安心修练了,作法术驱鬼“治病”,甚至有看相算命赚钱的。过去的秀才,为中举熬白头发,一旦金榜提名,有些就想捞钱享受,有十年知县,万两白花银之说!现在学子,十年寒窗,一旦进入名校,想的出国,赚大钱,甚至个别人为钱为敌服务损害国家利益!

不是所有和尚、道士、秀才都这样。而是凡是离经叛道的才是罪人,无论那一阶层的人,都是这样!


雄哥14505


据说,“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也”这句话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说的。这句话是对“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大教的辛辣讽刺,是对三大教后世传人的挖苦和嘲讽。大概意思是说:所谓的和尚,就是佛教的罪人,因为大多数和尚徒具其表,没有得到佛家学说的精髓,却招摇撞骗于世上,败坏佛教的名声和清誉。同样的道理,所谓的道士是道教的罪人;所谓的秀才也是儒教的罪人。

“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也”这句话发人深省,说得的确入木三分、振聋发聩,现实生活中,的确处处可见这种现象。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悟出两个道理。

第一个道理:半桶水越晃荡。

从“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也”这句话可以悟出的第一个道理就是“半桶水晃荡”。不管是学一门技术还是学一门知识,切忌浮躁、自大,一些人才学了一点皮毛就飘飘然,觉得自己好了不起,到处招摇、炫耀,以专家学者自居,开口闭口拿大帽子压人,真要他说出真知灼见的话,却又支支吾吾半天不得要领,最终让人看穿他只是半桶水的本事,反倒落了个灰头土脸的下场。

现实生活中这种“半桶水晃荡”的人并不少见,比如说司马迁写了《史记》,在他看来,司马迁简直错得一塌糊涂,开口就敢攻击司马迁至少错了一千处,甚至一万处,乍一听,感觉他应该是个史学家,否则怎么敢这么大口气指摘司马迁的《史记》?但你要他拿出具体例证来,却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反过来横眉怒目对待质疑他的人,呵斥道,你知道何谓学术研究?何谓学术的权威著作?引用权威著作的方法?俨然大学问家的作派,令人无语。

第二个道理:过犹不及。

从“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也”这句话可以悟出的第二个道理就是“过犹不及”。后世的一些假和尚、假道士、假秀才,对自己学说脱离实际的吹嘘和夸大,往往适得其反,这就是过犹不及。这些年来,网友中一直有个关于传统武术的争论,很多网友从影视及文学中得来的理论,认为我们国家传统武术曾经十分辉煌,高手辈出,尤其是一些地摊文学里耳熟能详的那些名字,比如黄飞鸿、霍元甲、杨露禅、董海川、孙禄堂等等,被一些地摊文学和影视剧描绘得神乎其神,简直具有“超人”一般的能力,那些地摊文学和影视剧给了网友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自然而然把他们想象成神仙一样的人物。

但很遗憾的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如今对很多近乎神秘色彩的武技已经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进行证伪,因为人体总是有自身无法突破的极限。比如,一百米跑,上述那些伟大的武术家们,能快过当今的世界纪录吗?恐怕是不可能的。其实,很多运动数据,就是这些所谓武术家们的上限。我们不能把历史上的人物进行无限想象和夸大。否则就是如同“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也”这句话所讽刺的那样,明显是过犹不及了。

由此可见,做学问也好,学技术也好,最难得的是得其要义,懂其精髓,学会了本质,这才是最高境界。如果只是学了一点皮毛或形式,或者出于愚昧无知或个人私利,而拼命进行脱离实际的吹嘘和夸大,无疑都是对学问和技术本身的糟蹋和犯罪。就应了郑板桥说的这句讥讽的话:“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也。”


乔鞅


首问:读此句,先映入您眼底的是那个字儿?小媛看到了“罪”这个字儿。您呢?

古人之言,不敢妄自菲薄。但就小媛而言,流传几百年的道理是不变的。


原句来自郑板桥:

“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



先看“罪”字儿,是“四”和“非”组成。

罪,古代是 辠 zui字,上面是人的鼻子,下面是辛辣的辛,会意字,一个人蹙着鼻子,闻着辣味,像犯法的样子。 后来,秦始皇认为这个“辠”字和“皇”相似,就用“罪”代替了“辠”。


“罪”,原义是“竹制的渔网”,看上图。取“罪”替“辠”,就是看到个“网”(“网”后来写出来就是“四”)和网下面的“非”。汉子是象形字,是假借其形。


什么是“罪”呢?和尚、道士、秀才不过是头衔,释迦、老子、孔子不过是人名;有名的人设定了方向,无名的人跟着方向获取了头衔,是方向有“罪”,还是跟随者有“有罪”?


古人的“罪”字儿是一张网是,是扑鱼用的网,所以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有错自然有网来抓,无错就可倒过来开,就是“非网”,就是没有网,又怕什么?

另有一句也来自郑板桥:

“ 酒能养性,仙家饮之。酒能乱性,佛家戒之。我则有酒学仙,无酒就学佛。”

有酒,是仙儿;无酒,学佛。郑先生没有免俗,我们俗人何必认真此句呢,不如认真生活,努力工作为上。

一家之言,随喜随缘。

我是潇湘媛,红楼迷妹一枚。欢迎关注我一起赏析红楼!


潇湘媛阅红楼



榕容寅


提出这样的问题的人,本身已经迷路了。友情提示一下,释迦,老子,孔子,都是圣人,圣人示现了方便之门,他们又有什么错呢?那些在门里的人,就算有不如法的现象,我们这些凡人也是没有资格评论的。有句老话说的好,不看僧面看佛面。如果我们自己是修心的人,更不能去说别人的是非。不见他人非,唯见自己过。对于修道的人,更不能去评论,因为你根本不懂人家的境界。随意诽谤,种下不善的因缘,将来自己受苦。何苦呢?善星比丘就是一个例子。善星比丘是佛陀时代真实人物,因为不懂佛的境界,不懂什么是清净功德。于是心中就生出了错误的见解。因为他是帮佛做事情的人,天天服侍于佛祖的左右,他在佛祖身边的时候,就观察佛祖的过失。时间长了,就生出了轻慢错误的心念,认为佛祖还不如他呢。开始向别人诽谤佛祖了。说佛祖只会装模作样,什么事都不干。而自己整天在忙忙碌碌,因此功德比佛大。有人向佛祖禀告善星比丘的种种恶行,并问佛祖,他这样诽谤大圣人,会得到什么果报?佛祖就说了,这个愚痴的人,七日之内要命终,命终之后将在我的后花园化现成一个饿鬼。详情请查阅佛经。


桃源不离寻常处


释迦: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绝大多数和尚在这方面,通常是以色为真目,以耳为真觉,是以心中虽是一意求佛,却往往坠入“佛知障”,从而苦修一生,也不过落得个枯修无果,罪孽于佛的结果。

老子:无为曰道,执之为事——绝大多数修道者,都将修道当做一种事业,当做追求正果的途径,根本不明白道本在心,无须他求的道理。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绝大多数读书人,都将读书作为晋身仕途的天梯,却忘了读书的根本目的,这些人别说让他们止于至善了,只怕是连基本的“德”都不明白。


围炉说野话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果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也”说法,这一句话,得罪了儒道佛三教的所有人,可见他的大胆与桀骜不驯。

中国文化是一种综合复合型的文化。古语说,“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教儒道佛”,这说明,中国文化由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家思想组成。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主流,道家是配合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或隐或现的出现的一种绝对中国本土化的思想,而佛家则是属于被中国文化同化了的外来文化。

数千年来,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儒家教给我们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教给我们仁义礼智信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道家教给我们清静无为的精神,教给我们要在喧嚣的社会之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顺其自然自然而然安清静无为以寻求灵魂的安宁;佛家则以万事皆空为理论基础,教会我们慈悲为怀,教会我们看透一切放下执着,寻找心灵的解脱。

中国人的心里,总是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端坐着三个人。年轻的时候心里坐着孔子,因为我们青春年少,要奉献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在人生的后半段,特别是我们人过中年或仕途受挫之后,我们则会想起老子和庄子,希望能用清静无为的心态,让自己冷静下来,最好能像苏东坡所说的那样,“也无风雨也无晴”,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而在我们进入生命的老年时期之后,我们会按照释迦牟尼的启示,看透这繁华世界背后的虚空,放下一些我们原来孜孜以求的东西,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执着的东西,最终都将会繁华落尽都成空。

所以说,儒家教我们拿得起,道家教我们看得开,佛家叫我们放得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心灵上的安宁。

儒家、道家和佛家,是我们心灵的乳汁,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中国人,那么为什么,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说“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也”呢?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郑板桥说,和尚是破坏了释迦牟尼思想的罪人;道士,是破坏了老子思想的罪人;秀才是破坏了孔子思想的罪人。也就是说,郑板桥承认,无论是释迦牟尼、老子还是孔子,他们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他们的思想,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不是宗教家。

一种思想和一种宗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释迦牟尼最关心的,是如何解决人生的苦难问题,而不是某些不切实际的抽象理论问题。所以,这是一种最现实的人生智慧。所以,佛教的基本教义,都是围绕解决现实人生痛苦的主题而展开。但是后来释迦牟尼的思想逐渐形成了宗教,释迦牟尼也从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成了佛法无边的教主。后来出现的职业僧侣,以此为职业,形成了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和尚的出现,逐渐改变了释迦牟尼的初衷,将他的思想矮化了搞偏了。

释迦牟尼说“一切所相皆为虚幻”,他崇尚清修苦修,崇尚节约,崇尚慈悲为怀,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和尚却贪婪成性敛财成性,成了佛家原始思想的反对者。特别是禅宗思想成型之后,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花和尚、酒肉和尚,他们打着佛祖的旗号招摇撞骗,严重背离了佛教的教义,他们是佛家内部的掘墓人。所以,郑板桥说,和尚是释迦牟尼的罪人。虽然这样的和尚可能是少数,却严重影响了佛教的形象。故而有此一说。

我们再看道教。事实上,以老子为创始人的道家和道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道家是一种哲学,一种人生的智慧,而道教是一种宗教,是建立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的一种宗教。道家看透生死,而道教却追求长生不老;道家是无神论,认为世界一切本于自然,受到自然大道的推动和支配,而道教是多神论者,在道教系统中,有数量众多的神仙。

本来不信鬼神的老子,看透生死的庄子,还被道家尊为神仙。所以说,以道教为职业的道士们,完全改变了老子的思想。老子主张清静无为无欲无求,而道士们追求的美色和长生不老,他们有的采阴补阳性命双修;有的画符、捉鬼、算卦,以骗人为己任;有的炼丹制药服药以求长生不老。总之,有些道士的行为,完全偏离了老子的人生思想和人生理想,他们彻底改变了老子的初衷,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老子的罪人,是道家思想的自我毁灭者和掘墓人。

再来说说孔子。孔子的初衷是建立一个“仁者爱人”的世界,先实现温饱的小康,然后建立大同世界。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圣人,而圣人就是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和对人民作出极大贡献的人,孔子说圣人很难达到,那我们最好人人都做个君子。君子是圣人的缩小版,是基础。而君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道德修养要高,社会担当责任意识要强。孔子一直告诫我们,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原始儒家的思想,在秦汉之后就开始异化了。如今儒家被很多人认为是阻挡中国文化发展进步的邪恶的力量,儒家的反对者认为,儒家是虚伪的。孔子制定的礼就是帮助封建统治者压迫人民的工具,其实,这些完全不是原始儒家的精神。

所谓的“三纲五常”,孔子没有说过;所谓的灭人欲存天理孔子没有说过;所谓的缺乏科学及探索的精神,这些和孔子没有关系;所谓的无条件盲从领导,做统治阶级的走狗,这些事情孔子没有干过。相反,他还经常批评统治者,所以,把孔子当成是罪人,是无知的体现。

而后世的读书人们,包括秀才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们受到的是董仲舒之后的变种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不是原始儒家思想的影响。但是,这些打着儒家弟子旗号的人,他们的行为却完全偏离了原始儒家的思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虚伪的、软骨的、见风使舵的秀才们,确实已经成为儒家内部的第五纵队,成为原始儒家的破坏者,所以郑板桥说秀才是孔子的罪人。


好玩的国学


你这个说法没有道理。

和尚,道士,他们都不怎么爱耍嘴皮子。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是错。我说法49年,未曾说得一字。

道家也从来不说他们练习的功法。

社会上的很多事情,对他们的生活来讲,完全没用。

他们有自己的内在世界,不进入他们的世界,外人根本理解不了他们。

和尚,道士,他们的生活以内修的功法为主,这个是文字以外的东西,在他们的生活中,是真的有一套完整的内修办法的,成仙成佛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修炼是他们全部的生活。

至于,罪人不罪人的,这话,放在和尚,道士那里,入了世的时候可以这么说。

但是,入世,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是很遥远的事,他们中的很多人,一辈子都是不可能想要到世俗中的社会中来的,因为他们要修炼到大圆满境界才能不被世俗迷惑,诱惑,才能在外力作用面前努力保持内心不动,做到阴阳平衡。

所以,慧能在一件事中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后人对慧能的话有太多误解,牵强附会,他这句话只是浅浅的表明了,他不想要风动,也不想要幡动,只是他想要那颗仁者的心动而已。

他只想简单表诉二个意思:一个是他不想要什么,一个是他想要什么。

而要修炼到这个境界,需要特别大的本事,需要他们自己开了悟才行,而开悟不是常人可以办到的。

境界达不到,他们就是普通人,这个时候中途不修炼了,半途而废下了山,变成普通人的概率非常大,那些没下山的普通和尚,没有开悟的道士和尚,他们往往只能专注,执迷于内在的修炼,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他们实在对世俗的事情有点无能为力。所以,和尚,道士,常常被看成是避世,避事的罪人。

在个事情上,在和尚,道士眼里,他们也是真正的有苦难言。

因为,如果他们的没有修行到大圆满境界,就为了事情,放弃修炼而入世,那他们的道行基本上就毁了。

因为,内修到小成的人,他们需要很强的阴阳平衡,阴阳调节能力,他们的养神,养气,养

精已经到达了一定境界,在他们那个特定地点,他们可以用特殊办法,来进行协调,中和。

而离开那个熟悉的环境,很多人,真的难以为继,变得非常难以控制。

佛家跟道家虽然同样都以内练为主,但他们的方式方法完全不同,他们的控制共同难点都在于阴气的把握,佛家找了个较为稳妥的办法,以自己的身体为鼎炉,循序渐进,用自己的慈悲心来炼化那暴虐难以控制的阳气。所以,和尚离不开善心,离不开慈悲心,他们常常助人,助人不全是为了帮助别人,助人其实对他们自己有用,在助人的同时,他们也圆融自己的心性,消融了身体里面那难以练化的阳气,修为跟着精进。

道家调节阴阳,他们更多的是直接导入自然阴气来炼化自体内的阳气,道家走了捷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道家住在阴气较为浓郁的地方,一般都住在较为偏僻的山上或洞里。

外人不了解他们,不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所以常常把他们看成了避世的罪人。

至于,儒家的秀才,就好说多了。

他们确实是被科举考试给毒害了,儒家确实是被秀才给耽误了。

科举考试,他们重视陈腔滥调,【陈腔滥调文】明清科举测验轨制所划定的一种体裁,也叫时文、制义、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类体裁有一套固定的格局,划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动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门构成,每一部门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厉的限制。"破题"划定两句,说破标题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阐明;"起讲"归纳综合全文,是群情的开端;"动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陈腔滥调文的重要部门,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群情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互相排比对偶的笔墨,共为陈腔滥调,陈腔滥调文由此得名。陈腔滥调文

的标题,出自《四书》、《五经》,陈腔滥调文的内容,不准超越《四书》、《五经》规模,要模仿圣贤的口吻,转达圣贤的思惟,考生不得自在施展。不管是内容照样情势,陈腔滥调文起到了约束思惟、残害人才的作用。

儒家的正确理解与学习方法,应该是动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