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看待,咖啡的作用

作為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咖啡、茶、可可)之一,咖啡在歐美國家已盛行至少500年。這一發源於非洲的飲品,在17世紀引入歐洲。

相傳,當時的一些天主教人士將其看作是“魔鬼飲料”,但教皇克萊門八世在品嚐後卻予以認可。隨後,咖啡迅速在歐洲普及,並延續至今。

正確看待,咖啡的作用

對任何一種入口的食品,人們都喜歡去探討它的健康功效,咖啡也不例外。近年來,較多的研究結果顯示,適量喝咖啡不僅不會傷害心臟,反倒對心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事實上,與咖啡健康功效相關的研究不止於此,腫瘤、糖尿病、骨質疏鬆、老年痴呆症等都涉及其中,且利弊說法均有。


咖啡對血壓的影響

從國內外諸多研究結果來看,適量飲用咖啡可降低冠心病、腦卒中風險,這一結果對歐、美、亞洲人群都適用。

同時有研究發現,高血壓人群攝入咖啡後,會導致血壓急性升高。這種差異可能與咖啡因攝入量及個人基礎疾病有關。


咖啡對糖尿病的影響

長期飲用咖啡可減少2型糖尿病風險。同時,咖啡因可預防糖尿病引起的記憶喪失和認知能力下降。

短期大量飲用咖啡可能會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導致血糖升高。

目前的研究證據是:規律性地每天飲用適量咖啡(2~3杯),對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有益。


咖啡對腫瘤的影響

咖啡對腫瘤的影響,目前研究證據有限。

確切的研究證實,每天適量喝咖啡的人,患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結腸癌、食管癌及肝癌的風險可能會有所降低。

咖啡對乳腺癌、直腸癌、膀胱癌的影響,則不能顯示出明確的相關性。


咖啡對骨質疏鬆的影響

咖啡與骨質疏鬆的關係更多體現在攝入量上,同時存在性別差異。

如果每天飲用咖啡超過3~5杯,女性的骨折風險確實會加大;但對男性來說,適量飲用咖啡可能降低骨折風險。

不過,在增加骨折風險的原因上,國際上也曾有過不同解釋。1994年,來自英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咖啡因導致鈣質流失的前提是飲用者本身鈣攝入量就低於正常水平,才會間接導致骨質流失。


咖啡的飲用原則

咖啡是成分複雜的天然提取物,不同成分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試驗得到不同的結果。

比如,咖啡中既包含有助心血管健康的抗氧化劑,也有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雙萜烯類化合物。

因此,對咖啡的作用,應根據個人情況綜合評價,但總體原則是不能過量飲用


不同人群的咖啡飲用量

對咖啡飲用量,目前廣為接受的推薦是:健康成年人每天喝兩三杯,益處超過風險;孕產婦每天不超過兩杯,也可以接受;其他人群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權衡。

  • 冠心病患者

有心臟病的人,每天5杯就是上限。

每個人對咖啡的敏感度不同,一般每天喝咖啡超過6杯,可能導致上癮,且可能出現失眠、緊張、胃部不適、心率與呼吸加快等症狀,對心臟病患者來說非常不利。


  • 骨質疏鬆患者

有骨質疏鬆的人最好不超過2~3杯。

如已有骨質疏鬆症狀,控制每天咖啡飲用量是明智的選擇。

一般認為,每天的咖啡因攝入量不要超過300毫克。


  • 服藥期間的患者

正在服藥的人最好不喝咖啡。

咖啡因與藥物的相互作用可能體現出兩種相反的方向。比如能刺激神經興奮的麻黃鹼,如加上咖啡,效果會大大加強,出現“過量服藥”症狀。有些藥物則可能與咖啡因產生反應,降低藥效。

能與咖啡因相互影響的藥物有很多,如不能確定是否產生影響,不妨採取最簡單的做法,服藥期間不喝咖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