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遞60後“西安大哥”:三個月巧助落後網點

有的人一開口,就能讓別人腦海中升起“大哥”這兩個字。不在於音調高低,也不在於情緒起伏,甚至不在於方言口音與信息多寡,只要開口,就有這種氣場。

黃關軍的普通話甚至都不太標準,但剛聊了幾句,這種感覺就撲面而來。

他不光是西安天天快遞公司的負責人,管理著30幾個網點,還擔任西安快遞行業協會會長,是圈內名副其實且有口皆碑的大哥。

瞭解黃關軍,需要把時間尺度拉開一點,尋找這種“大哥氣場”的來源。

天天快遞60後“西安大哥”:三個月巧助落後網點

桐廬的快遞基因

浙江桐廬,被稱為“中國快遞之鄉”,這裡也是黃關軍的老家。

未免讓人感到好奇,這到底是個什麼地方,竟然主宰了中國快遞業的半壁江山。

黃關軍十五六歲時,離開桐廬,出走半生,遍及中國,做過木材生意、辦過織布廠、跑過運輸、代理過皮具,後來落腳西安,最終選擇的行業,仍然是快遞業。

“不是說之前做的都不賺錢。”20歲時,黃關軍就穩穩地賺了人生第一桶金。

之後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迴歸“桐廬幫”最愛的快遞業,既有桐廬神秘的快遞基因,也有個人敏銳的趨勢判斷。

2006年,中國的快遞行業,伴隨著互聯網和電商的崛起,暗流湧動,蓄勢待發。

此時的黃關軍已在西北做皮具生意多年,他以生意人的直覺,敏銳地判斷,接下來不僅僅是電商對傳統生意的必然衝擊,還有快遞行業的必然崛起。

他果斷轉讓了效益尚可的皮具店鋪,進軍桐廬人正在全國佈局的快遞業。

黃關軍拿下了某快遞品牌在西安的經營權,最初公司是五人合夥,但當時民營快遞還是夾縫求生,再加上早期持續虧損,開業僅半年,其餘四人先後撤資。

但黃關軍,不退。

他堅信,只要選對了方向,處於趨勢中的上升行業,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都可克服。

“心思用在哪裡,哪裡就會出成績。”這是黃關軍的口頭禪,也是他的座右銘,終於扛過了最初的艱難,業務越做越好。

2012年,黃關軍原來所在的快遞品牌整體業務調整,由代理改直營,不甘心成為高級職業經理人的他,選擇了退出,受當年天天快遞邀請,接手西安天天快遞。

這年,黃關軍44歲。

天天快遞60後“西安大哥”:三個月巧助落後網點

快遞圈的“大哥”密碼

很快,黃關軍就交出了一個漂亮答案。

一個月時間,黃關軍完成了西安天天快遞的重新布點,建章建制,逐步進入正軌。

西安快遞圈的一幫兄弟,聽說黃關軍接手天天快遞了,紛紛慕名而來加盟網點,“完全是衝著人來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號召力?“靠譜。黃大哥對用戶靠譜,對合作夥伴靠譜。”

快遞網點的負責人,大多是70後和80後,在他們眼中,60後的黃關軍不僅是生意合作的夥伴,更是值得信任的大哥。

2017年,由於多年來在業內形成的良好口碑,黃關軍被同行們一致推薦,出任西安市快遞行業協會會長。

也正是由於黃關軍的坐鎮指揮,在隨後到來的蘇寧物流與天天快遞的融合中,西安天天快遞一切推進順利。

不過,2019年10月份,黃關軍卻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

在公司下屬的38個網點中,有幾個網點服務質量排名靠後,大區經理也專程上門找到黃關軍,一起探討解決方案。

這幾個網點之前原本屬於加盟,黃關軍將其收回轉為直營,然而收回後,頑疾仍在,員工積極性上不去。

黃關軍發現,公司明明有很好的獎懲機制,但這套獎懲機制對於這幾個網點幾乎無效,“因為它們長期虧損,38個網點拉通排名,從來都是落後,索性得過且過。”

特殊情況特殊處理。黃關軍把這些網點進行單獨排名,每月一次,前三名,分別獎勵3000元、2000元、1000元,連續三個月落到後三名的,網點負責人開除。效果立竿見影,十月份至今,三個多月時間,幾個直營網點煥然一新。

另一方面,整個天天快遞西安公司,在蘇寧物流在業務、管理、運營、技術等多方面的支持下,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蘇寧年貨節一觸即發,既要做及時雨,又要成為定心丸,著實不易。

天天快遞60後“西安大哥”:三個月巧助落後網點

身為西安快遞協會會長,黃關軍關注的不僅僅是自己公司的業務,還有西安整個快遞業發展,“同行並不一定是冤家,還可以是互幫互助的集體。”

兩年來,他與多個部門對接,為快遞行業推動《機動車工作日限行特別通行證》,舉辦西安市快遞行業首屆惡意投訴、尋釁滋事等法務座談會,還帶領協會成員單位一起到家鄉桐廬參觀學習,提高整個西安快遞行業的服務水平。

他鄉變故鄉,故鄉在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