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蓮花寺司家村及“九紋龍史進”原型

​蓮花寺司家村及“九紋龍史進”原型

作者 閆廣勤

少華山是歷史名山,也是陝西華縣的旅遊勝地,但很多人知道少華山,是通過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中的九紋龍史進。在《水滸傳》中,九紋龍史進是梁山好漢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

華州蓮花寺司家村及“九紋龍史進”原型

右二為“九紋龍史進” 李興武繪

據小說中的描寫,他是華州(也就是今天的陝西華縣)人,居住在少華山下,被官府逼迫,到少華山上落草,後帶著弟兄們投奔了以宋江為首的水泊梁山。因華州賀太守霸佔民女玉嬌枝,史進氣憤不過,刺殺賀太守不成,反被捉拿。宋江帶七千多弟兄,千里迢迢,從山東趕到陝西,大鬧華州,救出史進。在華縣民間,也有這樣一個傳說:說史進是少華山下史家村人,全村人都姓史,史進造反以後,村民遭到官府迫害,被迫改姓,取“史”的諧音“司”為姓,“史家村”也就變“司家村”。這個“司家村”今天還在,就位於華縣蓮花寺鎮長壽坡行政村,恰在少華山下。當然,文學和傳說不能當成信史。但史進這個形象,卻有一個生活中的原型,據史家考證,這個人就是歷史上實有其人的史斌。而宋江起義,歷史上也確有其事。

史斌不知是何方人氏,早年經歷也無記載,只知他是宋江起義中的一員勇將。歷史上的宋江,領導了梁山泊農民起義軍,北宋徽宗時,以山東東平的梁山泊為基地,活動於今山東、河北、江蘇、安徽一帶。當時的亳州(在今安徽)知州侯蒙曾上書朝廷,說:“(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這所謂“三十六人”,應是梁山泊起義軍的主要干將。《水滸傳》上的一百單八將,是將這三十六人擴大三倍而成。而史斌就是這三十六人之一。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梁山泊農民起義軍失敗,宋江接受招安,投降了朝廷。宋江等三十六人的下場,不外乎三種:一是為朝廷作爪牙,二是回鄉為民,三是重上江湖。而史斌就在數年後,在陝西重新走上反抗朝廷的道路。

史斌在梁山泊起義失敗後,輾轉來到陝西。靖康二年(1127)春夏之交,金朝大軍滅亡了北宋,分兵攻掠各地。雖然康王趙構建立了南宋王朝,但當時已天下大亂,史斌乘機在陝南起兵反宋,拉起一支隊伍。當年七月,史斌一舉攻下了興州(今陝西略陽),並在興州建號稱帝,公開與宋朝決裂。史斌接著攻下鳳州(今陝西鳳縣)、武休(今陝西留壩)。十二月,又進攻宋朝陝南重鎮興元府(今陝西漢中),被官軍擊退。史斌再南下利州(今四川廣元),企圖進軍四川,但宋軍依劍門天險,嚴密防守,史斌便回師北上,進入關中。

這時,金朝大軍已攻佔關中東部的同州,並於建炎二年(1128)初,相繼佔領了長安、華州等眾多州縣。關中各地人民組織義軍反抗金軍入侵,並收復了一些失地,如劉希亮收復了鳳翔(陝西今縣),張宗諤收復了長安。進入關中的史斌也加入了抗金斗爭,伺機收復了華州。附宋抗金的義軍領袖張宗諤並不贊成史斌的反宋抗金,決心為朝廷“除患”,他誘使佔據華州的史斌到長安並解散其部隊,想慢慢解決掉史斌。這時,在關中的宋軍將領曲端命其部將吳玠突襲史斌,史斌逃到鳴犢鎮(在今西安市長安區東南),為吳玠所擒並殺害,時間約為當年的十一月。在面對外族入侵的緊急關頭,宋王朝並不放過造反的史斌,雖然他也抗金。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曲端也不放過附宋反金的義軍張宗諤,竟然親自攻擊張部,並殺了他。這是那個民族矛盾、階級矛盾錯綜複雜時代的一個側影。

史斌雖然反宋稱帝,但沒有放棄自己的民族責任,積極投身到抗金斗爭中,並從金人手中收復了華州,這一段歷史是不能遺忘的。史斌是不是華州人,我們並不知道,但從元雜劇到施耐庵的水滸故事裡,以史斌為原型塑造出一個文學形象——九紋龍史進,並定他為華州人,還讓他在少華山佔山為王,這決不是偶然的。華縣關於史進的民間傳說,也應該有歷史的影子。史斌——史進——華州——少華山,這裡有多少值得我們探索、發現、回味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