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馍夹一切”的西安,那些最美好的味觉记忆

西安被定义为"馍都",有个说法:"给我一个馍,可以夹遍全世界",简称:"馍夹一切"

"馍"指的是馒头和烧饼、白吉饼等饼类的统称。

"馍"在陕西人的主食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仅次于面条。

馍夹一切的重头戏,当然是"肉夹馍"了。肉夹馍已成为"馍夹一切"界的翘楚,走向全国,甚至海外。

在“馍夹一切”的西安,那些最美好的味觉记忆

回民街的"腊牛肉夹馍"也很火,看着长长的排队人群,我至今都没有尝过;

这几年,主材是咸蛋黄、煎蛋的"蛋菜夹馍"算是后起之秀;

在“馍夹一切”的西安,那些最美好的味觉记忆

还有"土豆片夹馍"等各种夹馍主题,都有大量的粉丝。

"夹个馍",是老陕一句亲切家常的说法。

只要愿意,可以把各种喜欢的食材夹进馍里,家常的土豆丝、凉拌菜、小咸菜、剩菜,都可以是夹馍利器。

最具礼节意义的,是在乡村的宴席上,将盖在蒸碗儿大菜上的大片五花肉,夹进席上提供的热蒸馍里,真是香极了。离席的时候再带个回去,给没吃到酒席的人带回去一份大大的惊喜。

以前读书的时候,学校的伙食不好,妈妈总是给我带些煮鸡蛋、油炸花生米、红烧肉等放几天不会馊的熟食以补充营养。所以,我没少吃馍夹这几样东西。

的确,馍可以任性的夹一切好吃的东西。

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有许多曾经的馍夹"它们",却是很难有机会再吃到了。在脑海里搜罗了一番、盘点一下,那些消失的种类居然还真不少。

1、 花干夹馍

"花干"是豆腐干,豆腐干切成网状的花型,和肉、蛋卤在一锅。

读书的时候,学校里会有泥炉烤烧饼的商家。

有时去买个花干夹馍,老板把焦脆的烧饼劈开,放进花干,再浇一点肉汤,豪华版的还要加个卤蛋。

花干与肉汤长久融合的香味,配上嘎吱响的烧饼,是略显"暗黑"、又十分美味的主食。

花干夹馍后来就再没见过了,是环境改变了?还是它退出了夹馍界?不太清楚。

学生时代的主食里,它是数一数二的优秀。

在“馍夹一切”的西安,那些最美好的味觉记忆

2、 油泼辣子夹馍

油泼辣子是陕西的经典,陕西十八怪里说"油泼辣子当盘菜",家家户户都有。拌凉菜、吃面食,它都是不可或缺的灵魂点睛之笔。

在“馍夹一切”的西安,那些最美好的味觉记忆

油泼辣子夹馍,却是许多年再也没吃过了。

曾经,奶奶的馍一出锅,热腾腾的雾气里,还烫手的拿起一个馍掰开,夹上油泼辣子,一口气能吃它两个,那个美,形容词都不够用了。

自家种的麦子磨成面粉,奶奶蒸的手工硬面馍,已定格在记忆里。

奶奶做的油泼辣椒好像也有秘笈,没有复制成功。

油泼辣子夹馍,算是谢幕了。

3、 香椿辣子夹馍

家乡有很多香椿,自家院子里也有一棵高大的香椿树。

加入了腌制香椿的油泼辣子,夹进奶奶刚蒸好的热馍里。那种特殊的味道,是极香极香的。

在香椿芽论两卖的如今,很多人感叹连香椿自由都实现不了了。

我会想起老家院子里的香椿树、奶奶做的油泼香椿辣椒夹馍,那滋味的醇香,只能在记忆里了。

在“馍夹一切”的西安,那些最美好的味觉记忆

4、 绿辣椒夹馍

陕西人读绿的音为"六",所以叫"绿(六)辣子"夹馍。

当地产的辣椒品种为"秦椒",呈细长略卷状,味道香辣不燥。在辣椒还未红,尚是青绿色的时候摘下来入菜。

绿(六)辣子夹馍分两种:

A生的绿(六)辣子夹馍

绿(六)辣子切碎,拌入调料,夹进馍里。这是老陕的一道夹馍"硬菜",比较家常。

这种吃法,还是比较辣的,那种香气又辣又有挑战性,因为很香。

如今在很多饭店的陕菜里,都有这道主食,比较常见的是"锅盔辣子",一份锅盔,配一碟绿(六)辣子和酱料。

澄城系的水盆羊肉里,配有焦脆的烧饼,绿(六)辣子和小菜夹进去,滋味相当不错。

生的绿(六)辣子夹馍,偶尔还是能吃到的,但是吃得比较克制,因为吃辣的水平俨然已经下降了很多。

在“馍夹一切”的西安,那些最美好的味觉记忆

B葱炒绿(六)辣子夹馍

把大量的大葱、绿(六)辣子切碎后同炒,加入简单的调料即成。

因为有葱,所以很香,炒熟后的绿(六)辣子辣度降低不少,夹进热馍里,味道香香的。

这是妈妈的家常小菜,现在菜品太多,好的绿(六)辣子也不常见,这个东西她怕是已经忘了。

5、 白糖夹馍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白糖是金贵的物品。

奶奶把凉的馍切成片,夹了白糖递给我。那种沙沙的颗粒感、甜丝丝的味道,每一口都甜到心里。

只有小孩子,才能享受到这么高的待遇,能吃这么好的东西。

如今提糖色变,恨不得全戒了不吃。白糖夹馍,成为一道挥之不去的童年美味。

在“馍夹一切”的西安,那些最美好的味觉记忆

6、 芝麻酱夹馍

芝麻酱曾经也是厨房里比较"高级"的调料。

切成片的凉馍,夹上芝麻酱,味道特殊,还是很香的。

不知道芝麻酱是怎样调和后夹进馍里的,如今买来的芝麻酱都是瓶装硬硬的,调稀也得半天,用来夹馍是不可能的,连这个念头都没有过。

芝麻酱夹馍,是乡村留给我的美好记忆。

在“馍夹一切”的西安,那些最美好的味觉记忆

7、 面酱夹馍

面酱是常见的调料,家常炒菜、炖菜,都会用到它。买来就是成品,不晓得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也许是黄豆吧。

面酱抹在切片的凉馍上,是常见的吃法,简单易行,因为家中常备,像盐一样普通。

那种老式的面酱,已成为历史,如今超市里盛行东北风味的酱。

但是那种面酱独特的香味,很多人都会记得,因为家里的炖菜失去了想要的美味。

家常的面酱夹馍,成为了一种年代的味觉历史。

在“馍夹一切”的西安,那些最美好的味觉记忆

也许,还有其它一时想不起来、已不常见的夹馍品种,曾经带给我们美好的味觉记忆。

因为有"馍夹一切"的体验,我平稳接受了西式的"三明治"。

在我看来,那不过是"馍夹一切"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尤其是"法棍三明治"。

法棍面包的做法类似于馍,只是最后环节的工序变成了"烤"而已。

法棍面包没有油和糖的成分,口感柔韧、清淡,烘烤香脆后配上蔬菜、肉类、奶酪,口味清爽、能量满满。

在“馍夹一切”的西安,那些最美好的味觉记忆

从"馍夹一切"到"三明治夹一切",美食的"美",是相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