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再給我講一遍吧"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讀繪本?答案很治癒

晚上到了給孩子讀繪本的時間,我問孩子:"今天想聽什麼故事呀?"孩子屁顛屁顛的跑進房間裡,從小櫃子抽了一本繪本出來,"媽媽,講這個。""咦?怎麼又是這本?你最近這些天好像都只看這一本書。"

孩子說:"我就是想聽那個故事,媽媽再給我講一遍吧!"

有的爸媽會發現,孩子有時候在一段時間內總看一本書。爸爸媽媽們肯定會很納悶,孩子不是最喜歡新鮮的事物了嗎?怎麼對繪本就不厭舊了呢?孩子不煩,自己都有點講膩了,都不知道該講什麼好了。

孩子總是看同一本書,正常嗎?

教育心理學上"易感效應"告訴我們:孩子重複讀一本書是一種積極、正向的心理行為,作為父母,我們大可不必阻止孩子這一行為,反而要鼓勵支持和引導孩子。

其實,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記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弱,在書本里出現的一些詞彙語句、表達方式和故事,他們往往需要重複反覆的閱讀,才能在不斷的學習中記在腦海中,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就好比我們成年人看一本晦澀難懂的書籍,第一遍閱讀只是瞭解書本大概說什麼內容,第二遍閱讀是理解書本深刻含義和重要思想,第三遍閱讀就是把這些知識運用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

熟悉的內容讓孩子有安全感

有一次給孩子念繪本的時候,紙張黏住,漏讀了一頁。孩子一本正經對我說:"媽媽,還有一頁沒念。"此時孩子的神情,如同站在冠軍獎臺的運動員,充滿自豪感。

人對事物的理解是建立在越深刻越喜歡的基礎上,當孩子重複看一本書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獲得滿足感和理解的成就感,同時還滿足了他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所以,家長不必過於擔憂孩子是因為智商問題或者其他問題而重複閱讀一本書,因為這是屬於一件好事。

往故事中添加一點新鮮的東西

一個故事反反覆覆讀到膩,那我們可以想辦法改一下故事,往故事中加點東西進去,講出另一個故事,說不定孩子會更感興趣呢。

對於一個喜歡的故事,他會在聽媽媽講第一遍時充滿好奇,第二遍開始對故事感興趣,第三遍分清人物,第四遍聽提高閱讀能力,第五遍體會人物角色心理,第六遍,第七遍…… 每反覆聽一次,寶寶都會有新的收穫。等孩子對一個故事充分熟悉了,孩子的小腦袋才會在此基礎上穩定發展,並展開想象的翅膀去聯想、去創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