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能指揮關羽,為何諸葛亮指揮不了關羽?

王新阿寶


三國演義中,徐庶並沒有指揮過關羽,他是作為軍師給劉備提供謀略的,並不是直接指揮軍隊作戰,而諸葛亮卻不一樣,諸葛亮不僅僅是軍師,而且還是代替劉備指揮作戰的統帥。

徐庶在三國演義中化名單福,與劉備相遇後投靠了劉備,正值曹仁手下將領呂曠和呂翔率領五千兵馬來攻打新野,徐庶就給劉備出了一個建議:

敵兵既然前來,不能讓其入境,可以讓關羽率領一支軍隊從左邊出發,以對付敵軍中路,讓張飛率領一支軍隊從右邊出發,以對付敵軍後路,玄德公帶領趙雲另外率領一支軍隊從前路迎戰,則就能擊破敵軍了。

徐庶建議提完了之後,由劉備開始部署關羽、張飛和趙雲的軍事任務,之後劉備就採用了徐庶的計謀,擊敗了前來進犯的呂曠與呂翔,並且趙雲刺死了呂曠,張飛殺死了呂翔,主將戰死,曹軍大多被俘虜。

此戰完全可以看出徐庶就是給劉備提供計謀的,並沒有指揮作戰,真正指揮作戰的還是劉備,而因為之前劉備手下沒有徐庶這樣的謀士存在,這個時候連諸葛亮都沒有來,所以徐庶顯得非常重要。

此戰取勝後劉備很高興,但曹仁就很真生氣了,折了呂曠和呂翔兩員大將及數千士兵,曹仁就率軍前來報仇,兩軍對戰時,曹仁布下了八門金鎖陣,分別是休、生、傷、杜、景、死、 驚、開共八門。

因為劉備曾經常年在北方作戰,曹仁相信憑劉備的水平是破不了這個八門金鎖陣,因此曹仁想用這個陣法困住並擊敗劉備,結果又是徐庶看出了曹仁八門金鎖陣的破綻,對劉備說:

如果從傷門、驚門、休門進入陣中,則會受傷;如果從杜門、死門進入陣中,則會送命;如果從生門、景門、開門進入陣中,則會勝利。如果從東南角的生門進入陣中,從正西的景門衝出的話,此陣肯定會破。

劉備再次聽從了徐庶的建議,命令趙雲從東南角殺入,從西門殺出,直奔曹仁中軍,曹仁向北逃走,劉備也率軍衝殺,曹仁軍大敗,徐庶建議劉備不要追趕,於是劉備回軍。

當天晚上,徐庶又對劉備說:今天晚上曹仁肯定會來劫營。於是徐庶又向劉備建議應該如何如何擊敗曹仁,劉備又聽從了徐庶的建議,派出趙雲正面迎戰曹仁,派出張飛在河邊等候並追擊曹仁,派出關羽攻佔了曹仁的後方基地樊城,曹仁大敗而回到許都。

至此,徐庶作為軍師為劉備征戰的所有紀錄都在這裡了,每次都是徐庶提出建議或謀略給劉備,由劉備按計劃執行,並負責具體指揮作戰,徐庶從頭到尾就是提建議,並沒有參與具體的作戰,徐庶與劉備的配合,就像郭嘉與曹操的配合,一個負責提建議和謀略,一個負責執行與指揮。

但是諸葛亮卻不一樣,諸葛亮不僅是軍師,而且還是領兵作戰的統帥。

比如博望坡之戰,比如火燒新野,還有赤壁之戰,也都是諸葛亮在劉備的授意下,率軍指揮作戰,如同當年的韓信一樣,除此之外,諸葛亮還幫劉備練兵,操練陣法。

徐庶走了之後,劉備待諸葛亮如同師傅一般,這就讓關羽和張飛不滿意了,劉備於是就對關羽和張飛說:我和到了孔明,如同魚兒得到水一樣。關羽和張飛見到劉備這樣說,也不好說什麼了。

但對於諸葛亮,關羽和張飛兩人始終有種不信任感,或者說是嫉妒,因為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是結拜兄弟,三人有濃濃的基情,已經再容不下其他人分享這種基情,關羽和張飛看到劉備與諸葛亮關係很好,就吃醋了,所以對日後諸葛亮的指揮有些不服從命令。

當夏侯惇率領大軍前來攻打時,關羽和張飛兩人還像挖苦諸葛亮一樣對話,張飛還對關羽說:可以讓諸葛亮前去迎敵,諸葛亮就一文弱書生,能迎什麼敵,不過是指揮作戰罷了。

而劉備卻對諸葛亮禮遇有加,認為諸葛亮很有才能,並且主動讓出指揮權給諸葛亮,而諸葛亮由於張飛和關羽之前的表現,認為關羽和張飛一定不肯聽自已的命令行事,於是向劉備借來印信和令劍,以取得軍隊的指揮權。

諸葛亮有印信和令劍,再加上劉備的極度信任和支持,關羽和張飛也不好再說什麼,看在劉備的面子上也只能聽從諸葛亮的調度,於是諸葛亮派出關羽率領一千軍到豫山埋伏,派出張飛率領一千軍到山谷埋伏,派出劉封和趙雲各自率領五百軍到博望坡後等待放火機會,最後讓劉備率領一支軍隊作為後援待命。

結果關羽在聽完安排後問諸葛亮,我們都去作戰了,軍師自已作何安排?諸葛亮就回答了:我在縣城中鎮守。此言一出,就被關羽和張飛嘲笑,諸葛亮拿出印信和令劍說道:違令者斬首。關羽和張飛才不敢再說什麼。

這也就是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指揮作戰的第一戰,這一戰就是火燒博望坡之戰,這一戰諸葛亮指揮作戰把夏侯惇軍打得大敗,幾首全軍覆沒,於是諸葛亮一戰成名,也讓關羽和張飛刮目相看,這一戰勝利後,關羽和張飛見到坐在小車上的諸葛亮時,都佩服得五何投地,並且在小車拜伏於車前,可見這一戰之後,張飛和關羽就改變了對諸葛亮的看法,並在之後的戰爭再也沒有違抗命令,都聽從了諸葛亮的命令。

而徐庶至始至終都沒有率領大軍直接作戰,怎麼也不可能和諸葛亮相比。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關羽是非常孤傲的人,平生最看不起士大夫。

關羽有俠客情懷。他家境貧寒,出身低微,但他有一腔熱血。後來,經過勤學苦練,練成一身好武藝。本村惡霸欺壓百姓,關羽為民除惡,一刀將惡霸殺了。後來官府追捕,關羽潛逃至河北涿縣,恰好遇到劉備和張飛,這才引出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徐庶也是狹義心腸。他的經歷和關羽如出一轍,徐庶也貧農出身,從小喜歡舞槍弄棒,後來替朋友強出頭,被官府逮住了。不過,徐庶這幫狐朋狗友挺仗義,趁著天黑打暈看押人員,一起潛逃了!

兩個經歷相似,又都是俠者風範的人,自然能惺惺相惜。而且徐庶性格爽直,心直口快,說話做事幹淨利落,絕不拖泥帶水,毫無文人酸腐氣質,為人還很謙虛低調。這種性格的人,不論領導還是下屬都很喜歡。因為很對關羽脾氣,所以他才會服從命令,聽指揮!



反觀諸葛亮。文人相輕、拐彎抹角、故弄玄虛等士大夫的通病,在他身上一一體現!

一、喜歡自抬身價,四處打廣告。什麼才比管仲樂毅,智超姜子牙啊,一點都不謙虛低調,好像全天下人都是傻子,就他一個正常人似的。更過分的是,為了抬高身價,想方設法吊劉備的胃口,堂堂劉皇叔大冷天的,居然屈尊拜訪三次。這還不算,更可恨的是,第三次明明在家睡午覺,確故意裝作聽不見。正常人都知道,白天睡眠是很淺的,一點風吹草動都能驚醒,而諸葛亮卻故意裝睡,讓劉備在零下十幾度的門口,呆了兩個多小時。



二、喜歡裝神弄鬼、故弄玄虛。年輕人就該低調一點,而諸葛亮雖然二十出頭,卻極愛擺架子,沒事手搖一把蒲扇,大冬天的,裝哪門子蒜啊。而且,打仗的時候,連劉備都騎馬,只有他坐著四輪車出場,極愛擺譜。再者,諸葛亮特別愛賣關子,沒事就愛弄個錦囊妙計,讓大將帶在身上,不到關鍵時刻還不讓拆開,真是服了,行軍打仗,東奔西走的,這萬一要是弄丟了,可不誤了大事嘛!



三、喜歡貶低別人、說話尖酸刻薄。諸葛亮特別愛挑刺,喜歡接別人的短處。曾經將王朗罵的腦血栓發作,一命嗚呼。王朗一介文人,說話彬彬有禮的,一番話一個髒字都沒有。反觀諸葛亮,雖貴為蜀國臣相,但動不動就罵別人是狗東西、老不死的、禽獸,這也太有失涵養了,與潑婦何異!舌戰群儒時,本來劉備是派他過來求救的,可他倒好,一上來就呈口舌之快,把東吳一群謀士一頓臭罵,說人家是無父無君,是小人。



像諸葛亮典型士大夫,孤傲的關羽是看不上的。但是顧全大局,關羽還是聽從諸葛亮指揮的!

諸葛亮打仗很有一套的,平衡各方關係也很在行。他知道關羽是劉備鐵哥們,自然不肯得罪,經常給關羽高帽子帶,把關羽捧的很舒服!還故意讓關羽華容道放走曹操,賣了個順水人情!


一半秋色


在演義中,關羽對徐庶和諸葛亮前後兩位軍師的態度確實非常不同。

而這個差別,說明了兩個問題:

1、關羽為何看不起士大夫?

2、空降人才如何與老功臣處好關係?


徐庶與關羽的早年經歷類似,抓住了關羽的感情

與經歷豐富的人相處時,感情總是先於理智進入大腦的。

對於關羽這樣經歷豐富的人來說,見過的牛人多了去了,早年在曹營時,曹操、郭嘉、荀彧,什麼牛人沒見過?

這樣的人,你想通過講道理讓人心服口服,是絕不可能的。

徐庶雖然以謀士的身份出現在劉備陣營中。但他早年,卻是一個如假包換的俠客。他自幼學劍,後來為了替人鳴不平,殺人被捕,經營救後流亡。此後,棄劍從學。

”以仁俠自居“的徐庶,早年經歷與關羽很相似

可以說,徐庶早年的經歷與關羽是極為類似的。關羽早年,不也是犯事外逃嗎?

我相信,一個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即使是棄劍從學之後的徐庶,也依然隱約會有自己當年”以仁俠自居“時的風采。

相比之下,諸葛亮早年耕讀于田間,雲遊於學友,這些對於風雅的文人來說,是很值得遐想的生活,但是對於關羽來說,就顯得枯燥無趣了。

因此,即使後來諸葛亮證明了自己,由於關羽一早在感情上就沒有接受諸葛亮,所以始終看諸葛亮不爽。

而諸葛亮,也只能小心翼翼地哄孩子一樣地哄關羽,這樣的關係是很不正常的。


關羽性格服軟不服硬,更接受徐庶的為人風格

人們都說關羽看不起士大夫。我認為,他看不起的,是士大夫們故弄玄虛,高談闊論的扯淡形象!魏晉之際,正是士族玄學興起的時代。

關羽看不起士大夫,應該是士族高談闊論的氣質

徐庶的性格謙卑謹慎,這樣低調又有主意的人。關羽是十分佩服的。

諸葛亮呢?大約出身世族的緣故,加之當時年輕氣盛,為人很高調。

諸葛亮還沒有出山,就故弄玄虛,搞個三顧茅廬

所謂隆中對,在當時,確實讓劉備眼前一亮,可是,在關羽張飛看來,多少有些高談闊論之嫌了!

對武將的態度也多是“居中調度”,甚至經常使用“激將法”、“軍令狀”這種繞來繞去的方法與人相處。這多少會讓性格倨傲的關羽感到不爽!

有話直說,繞來繞去的最讓人難受,顯得自己掌控一切嗎?


業績差異不明顯

諸葛亮的才學,十倍于徐庶。這是徐庶本人的話,大約也是真的。

不過,從在戰場上的表現看,兩人的表現差異並不明顯。

徐庶用兵,也大破曹仁,斬殺呂曠、呂翔;成績也很優異。

這樣的記憶,伴隨著徐庶的離開,在關羽心中會顯得越發美好。

諸葛亮後面的表現固然更全面。

但是,戰略上的表現,在關羽看來印象是不可能很深刻的。反而在戰場上,諸葛亮儘管表現優異,但是,也絕對沒有”十倍于徐庶“。


很多人,當他和諸葛亮、徐庶一樣以空降姿態進入一個組織時,總是以為”業績說明一切“,這是片面的。對老闆來說,業績就是一切。但是,對於團隊來說,還需要摸清下屬的性格和偏好,調整自己的管理風格,這才能塑造出有凝聚力的團隊來!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首先,你這個問題問得沒有深度,而且有問題!

劉備用的了關羽,徐庶用的了關羽,諸葛亮也同樣用的了關羽!除此之外,的確沒人用的了!你應該是影視劇的影響,而被誤導了吧?

先介紹一下關羽,關羽出身貧寒,文武雙全,而又喜歡行俠仗義!最看不起的就是讀了兩本書就不知天高地厚的世家門閥子弟!

徐庶,同樣出身貧寒,除了學問,還喜歡擊劍。和關羽一樣,都是打抱不平傷了人命而出走。

諸葛亮,世家子弟,才華橫溢,不通武藝,卻又天生傲骨。

關羽,自從和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對劉備言聽計從,真心歸附。只因劉備是漢室宗親,流落民間的漢室宗親,讓關羽感同身受,決定匡扶漢室!而劉備隱藏自己的真實看法,卻又事事問詢的的態度,給足了屬下面子!讓屬下覺得自己都是才高八斗,被主公重視,從而越發的賣力獻言獻策!

這也說明了,劉備聰明有餘,卻缺乏自信!直白一點,就是優柔寡斷,自己拿不定主意,凡事都希望別人替他決斷!也可以理解為非常高明的帝王之術,御下手段。但是,我更傾向於前者!

在初始階段,人才凋零的劉備陣營。唯一拿出手的就是自己的結義兄弟,窮困潦倒的關羽依舊一身傲骨,還沒有積累到萬人敵的本事,萬貫家財的張飛還僅僅只是一個滿腔熱血的莽夫!

遇到謀士徐庶的主動投奔,可以說劉備的黑暗前途中,終於點亮了指路的明燈!

徐庶的到來,是雪中送炭,讓嚐盡苦楚的劉備陣營苦盡甘來,人人都知道了謀士的好處,感恩戴德!

徐庶和關羽出身一樣,經歷類似,對於熱衷行俠仗義,更是臭味相投!徐庶又是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卻不墨守陳規,和厭惡的世家門閥子弟相去甚遠!可以說,達到了關羽理想中的讀書人形象!愛屋及烏的境況下,關羽越發的敬重徐庶,僅次於劉備!

而諸葛亮是實實在在的官宦子弟,先祖是西漢的司隸校尉,光祿大夫。父親是泰山郡丞,叔叔是劉表手下的屬吏,後官至豫章太守!

除了家世,諸葛亮的一身傲氣,世所罕見!對待劉備,更是和徐庶天南海北!徐庶雪中送炭,諸葛亮自恃才學,待價而沽,不見兔子不撒鷹!

諸葛亮接受劉備的招攬之後,特別受劉備依賴,對諸葛亮言聽計從!經常和諸葛亮討論詢問,從而冷落了關羽張飛!

總之,諸葛亮的一切行為都和關羽厭惡的世家門閥子弟完全符合,從而更加的不待見!當然了,這只是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之後,關羽的初始表現!

每當關羽對諸葛亮抱有意見的時候,劉備總是站在諸葛亮的身邊,“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關羽往往這個時候都能體諒劉備的做法用心,對諸葛亮少一分自傲!

諸葛亮漸漸的顯露才華,把劉備陣營的行政和後勤處理的井井有條,並獻言獻策打了幾個漂亮的翻身仗,終於站穩了腳步,倨傲的關羽此時已經少了許多的成見,多了幾分對諸葛亮的敬重!

劉備入川的時候,諸葛亮與關羽共同留守荊州。諸葛亮的身份是“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而關羽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此時的關羽的官職比諸葛亮高,但是鎮守荊州以諸葛亮為主,關羽為輔,而關羽並沒有表示不服氣,可見關羽已經放下了對諸葛亮的成見,被諸葛亮的才華折服了。

關羽被諸葛亮折服最有力的證據應該就是收復馬超的時候吧!

關羽聽說,馬超被收復,並得到劉備的重用。於是給諸葛亮寫信,問馬超究竟有什麼能力,能得到劉備的重用?

諸葛亮回覆關羽,馬超很能打,也就和張飛類似,是一個莽夫,是個先鋒官的好料子,和你比,他們的能力都差了點!

關羽接到諸葛亮的回覆後,高興的像個孩子得了獎狀,急忙把諸葛亮的回信展示給所有人看,大宴賓客!

這充分說明了,關羽喜歡諸葛亮的表揚,並期望得到諸葛亮對他能力的認同!

關羽被諸葛亮的折服是循序漸進的,一蹴而就的是徐庶。徐庶用的了關羽,諸葛亮也用的了關羽!

未完待續


歷史見證者


其實不管是在演義中還是正史上,徐庶都指揮不了關羽,諸葛亮就更不用說了,關羽在劉備集團的地位非常特殊,屬於半君半臣的地位,劉關張三人有很大的可能是一種創業合作伙伴關係,關羽實際上就是蜀漢集團的二老闆,而且,關羽又是集團中唯一的文武雙全的統帥之才,集團只要分兵作戰,必定是關羽和劉備各帶一路,他也是唯一可以在劉備不在的時候代替劉備行使職權的,關羽才是蜀漢真正的二老闆,徐庶不過是劉備集團的謀士,僅僅是為主帥出謀劃策的文官,至於什麼搖著鵝毛扇子,手捧劍印,代主帥指揮全軍的事兒,不過是戲臺上的把戲,在現實中是絕不可能發生的,至於說徐庶跟關羽的關係比諸葛亮好確實是有可能的,因為徐庶出身寒族,早年在江湖中闖蕩過,跟關羽有相似的人生經歷,加上徐庶也比較尊重關羽,所以他們才能和睦相處,而諸葛亮一直自視甚高,因為跟龐家,蒯家,黃家,蔡家都有姻親關係,所以自己也覺得身價不菲,尤其是他在為劉備聯絡荊州士族豪強方面很出了一些力,所以在劉備集團總是以謀主和二把手自居,這就難免招致關羽的反感。實際上諸葛亮在劉備死前一直就沒有當過二把手,曾經一度地位非常尷尬,建安24年,劉備晉漢中王,法正為尚書令,中護軍,許靖為太傅,張飛為左將軍,假節,領司隸校尉,魏延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董督荊襄,劉巴為尚書,後繼法正為尚書令,而此時的諸葛亮依然是軍師將軍,屬左將軍府事,因為劉備稱王時已經向朝廷納還了左將軍官爵,此時的左將軍府已經沒有了。漢朝自武帝以後取消丞相制,以尚書檯行丞相事,尚書令成為實際上的丞相,三公(司馬,司徒,司空)如果沒有加“錄尚書事”頭銜,就是榮譽職務,沒有實際權力,由此可見,法正,劉巴才是劉備心目中的丞相,諸葛亮此時無論是職務,信任度都不如法正,諸葛亮自己也曾經說過,“若孝直在,則必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亦必不傾危亦”,這說明在劉備的心目中,諸葛亮始終都不是最信任的人,就更不用說“嬌矜剛愎”的關羽了。


狼的影子319


我們先說歷史上的三人的關係,徐庶的本名叫徐福,潁川人,與那個為秦始皇海外求仙的徐福同名。公元189年,他是一名劍客,幫人報仇,然後被官府給抓住了,後來被他的朋友給救走了,徐庶之後就開始求學。

公元191年,因為董卓之亂,徐庶就跑到了荊州,與諸葛亮相識,併成為好朋友。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劉備南下投奔劉表,劉表讓劉備駐紮在新野,徐庶聽說之後,跑到新野投奔劉備,劉備十分器重徐庶,任命徐庶為軍師。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臥龍諸葛亮,而且跟劉備說得親自去請,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劉備與諸葛亮關係實在太好,引起關羽和張飛不滿,劉備就對關羽和張飛說,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你們不要再說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表病死,次子劉琮繼承,他向曹操投降,劉備當時在樊城,一聽說這個事情就趕緊向南走,被曹操趕上,徐庶的母親被曹軍所獲,徐庶為了保護母親的安全,就離開了劉備,前往曹營。

從歷史上來看,徐庶比諸葛亮要早六年與劉關張三人相識,而且徐庶還是個遊俠出身,另外劉備對諸葛亮太好了,再加上諸葛亮有臥龍之稱,這幾個原因,使得驕於士大夫的關羽,對諸葛亮就有敵意,而對徐庶就比較順從。

那我們再來看看三國演義的情節,大部份的情節和上面的一樣,主要多了兩個情節,第一個,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說過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關羽說這兩個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人,諸葛亮是不是在說大話。

司馬徽說,我覺得諸葛亮比這兩個人強,應該可以和另外兩個人相比。關羽就問哪兩個人,司馬徽說是姜子牙和張良,大家都驚呆了,想必關羽內心肯定十分的不服。

第二個,劉備三顧茅廬很費周折,前面兩次只見到諸葛亮的岳父和弟弟,劉備準備第三次的時候,關羽就勸阻說,諸葛亮只有虛名沒有實才,所以一直避而不見。第三次,諸葛亮是在家了,可是在午休,三個人就在堂外等了幾個小時,諸葛亮才起來。

關羽自然是心裡一肚子火,再加上關羽本來就是一個驕傲的人,在沒看到諸葛亮真本事的時候,他對諸葛亮是完全不服氣的,這個一直到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後,這個情況才得到真正的改變,以後關羽對諸葛亮就相當的服氣了。


歷史簡單說


主要原因是諸葛亮行事太過高調而關羽的性格又“傲上而不辱下”。

首先,諸葛亮出場的動靜太大了

徐庶出場的場面很低調,幾乎沒有任何排場,屬於主動自薦。當日徐庶半臥於道旁,唱著一曲改編了歌詞的鄉村小調,將劉備引來而自薦成功。

而諸葛亮則處處抬高自已,甚至借司馬徽的口炒作了一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一番營銷之後,諸葛亮成了“緊俏貨”,吸引了“人才買家”劉備,以致於不惜“三顧茅廬”!

此次營銷事件,時間跨度之大,禮遇之高,劉備之折節,確實玩的有點大了!如果說劉備不嫌麻煩,那麼關羽肯定是厭煩的。

三顧茅廬和徐庶自薦相比,二者的成本和排場相差太大了,諸葛亮太矯情了!

其二,諸葛亮自視太高了,而且行事過於高調。

尤其是諸葛亮草堂裝睡,讓劉備在屋外站了半天,裝牛逼裝的也有點過份了!劉備是關羽是敬重的大哥,諸葛亮竟然如此怠慢劉備,關羽能不惱火嗎?

諸葛亮初到劉備軍中,就向劉備伸手要令牌令箭,博望坡之戰派發任務時,甚至給劉備安排了任務。這個讓關羽接受不了。

相對諸葛亮直接指揮的高調,徐庶低調的從旁輔佐,借劉備的手指揮關羽就顯得高明很多。

其三,關羽的個性是傲上而不辱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對領導不服,對下屬關心。

徐庶剛到劉備軍中是從旁輔佐,而沒有直接領導關羽,在層級關係上應該和關羽是平起平坐的,所以關羽也不可能對徐庶有什麼不滿?

諸葛亮則不一樣,手握令牌令箭,具有指揮權,儼然已經成為關羽的領導。而且這種關係並沒有經過磨合,所以關羽對剛剛成為軍師的諸葛亮很不服氣。


羋祝融


徐庶能指揮關羽,為何諸葛亮指揮不了關羽?

徐庶和關羽,是王八和綠豆看對眼了呢?還是真正兩人之間互相吸引?

我認為如果徐庶能指揮關羽,主要是因為下面的原因

性相近:

話說徐庶還沒有叫徐庶的時候,他叫徐福,那時候他還是一個古惑仔,遊俠兒,整天舞刀弄棒的,一天為了替朋友出頭,不小心動作過當,把對方整死了。你徐福既不是皇親國戚、也不是豪門世家子弟,現在出了人命官司,那隻能打入打牢,等著秋後問斬吧,還好兄弟不忍大哥短命,在一個月黑風高、獄卒酒足飯飽的夜裡,衝進大牢把徐福救了出來……從此徐福改名單福,開始了浪跡天涯、四海為家。

話又說關羽還沒有叫關羽的時候

,他有一個土得掉渣的名字叫關長生,一看就不是大戶人家、書香門第的子弟、估計祖上也一脈單傳好幾代了。某一天,關長生為人出頭,也犯了人命官司,還好,關長生武功比較高、腿也很長,沒被抓住就跑了,從此也開始了浪跡天涯、四海為家……

當有一天、他們在荊州相遇時,坐在新野城一個小酒館裡,一起回憶那段青春年少的歲月……原來我們曾經是同道中人啊:

徐庶:羽哥……

關羽:庶弟……
A&B:相逢恨晚啊,晚上有空?反正大家都單身……


徐庶和諸葛亮的出場

徐庶是聽說劉備在荊州、慕名來投奔劉備的,一個才華橫溢、又謙虛、又把大哥當成寶貝的人,對關羽這個把劉備當大哥、唯劉備馬首是瞻的人來講,是友善的。

而諸葛亮呢?出山之前,還得讓自己大哥寒風大雪天三顧茅廬,大哥是什麼人?皇親國戚、當今皇上都得叫大哥一生皇叔呢!

這個,擱誰身上都會有氣,更別說心高氣傲、不屌腐儒窮酸的關羽了。你看張飛就起的不行了,要燒了諸葛亮的茅屋。


從陳壽對關羽的評價:

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然羽剛而自矜。

關羽一生,其實跟士大夫的關係都不好,不管是諸葛亮、張良、還是在曹魏時期時與曹操手下的那一幫文士謀臣關係都很一般。

從圖中文字可以看出,馬良其實是非常擅長外交的的高手,諸葛亮留他在荊州輔佐關羽估計也是看中了他的這個能力。但關羽剛愎自用,太把自個當根蔥(自矜)了。


所以,徐庶為什麼能夠走進關羽的心裡,而諸葛亮不能,跟互相之間的出身、階級、經歷,都有很大的關係。

但要說徐庶指揮關羽,本人認為也是不準確的,因為徐庶的劉備處的那幾年,幾乎沒有打仗,而且劉備在家,也輪不到徐庶來指揮各位將軍。

這就是我的見解,我是彈史遇見你,歡迎點評!


彈史遇見你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你可能犯了一個錯誤,事實上,徐庶並未指揮過關羽,而諸葛亮恰恰指揮過關羽,你這是顛倒了。原因是什麼?很簡單的,徐庶跟在劉備身邊時間太短了,僅僅指揮過一場戰爭,就被曹操用計離開了劉備身邊。反觀諸葛亮,自三顧茅廬後,就一直是劉備的首席軍師,即使後來龐統加盟,也從未改變,所以說諸葛亮的意志就是劉備的意志,你說作為劉備的結拜兄弟,關羽,他能不聽諸葛亮的指揮嗎?



事實上,大家都犯了一個錯誤,關羽並不是一個“無理取鬧”的人,誰對他大哥有幫助,他就聽誰指揮,因為他明白他明白他們三兄弟,帶兵打仗有一手,但在謀略上還有些欠缺,自三兄弟起兵以來,歷經戰場十幾年,可卻依然沒有很大收穫,不就是缺少一個厲害的謀士嗎?所以當徐庶表現出他的謀略後,他就心悅誠服了,雖然徐庶被曹操騙走,但依然服他。


後來諸葛亮加盟的時候,他們之間是有一些摩擦,因為關羽認為逼得自己大哥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有些過分,所以一開始就對諸葛亮冷言冷語,直到諸葛亮的第一戰,火山博望坡,才徹底讓關羽和張飛心悅誠服,從此對諸葛亮言聽計從。


青史回聲



片言卻似轟雷震,能使南陽起臥龍。徐庶字元值,東漢某年,劉備帳下謀士,與諸葛亮龐統齊名。徐庶本為寒門子弟,原名徐福,後因為他人報仇,與石廣元一起在荊州避難。徐庶聰慧好學,與荊州名仕司馬徽催周平以及諸葛亮等,有著密切的聯繫。諸葛亮也是荊州大賢,學富五車、智謀超群,常自比管仲樂毅,有經世濟國之才。徐庶與諸葛亮都曾輔佐劉備,而且戰功卓著。

徐庶曾協助劉備擊退曹仁的進攻,大破其八門金鎖陣。諸葛亮曾協助劉備火燒博望坡、新野,致使曹仁幾乎全軍覆沒。然而關羽卻服從徐庶的安排,幾乎有求必應,而對諸葛亮卻十分不服氣,橫眉冷對,這究竟是為何?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觀點僅供參考。


首先徐庶能指揮關羽張飛,是因為他為人謙卑,並沒有親自指揮。建安五年(200年),劉備逃往荊州,依附劉表,因躲避蔡瑁的追殺,經檀溪躍馬後,無意間經過司馬徽的住宅,與徐庶相識。徐庶知道劉備有仁主之風,便化名單福前去投靠劉備,劉備覺得單福有大才,便拜為軍師。徐庶為人謙卑,對待關張也很和藹,而且徐庶並沒有揚言自己有多厲害。徐庶的謙虛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者徐庶隱姓埋名,化名單福,雖然是出於無奈,但畢竟單福是一個不出名的名字,關張並沒有太在意。二者曹仁親率大軍殺奔新野,劉備詢問計策,徐庶為劉備做好周密得安排,並沒有掌握軍權指揮關張,劉備還是真正得主帥。三者曹操以徐庶之母要挾其前往操營,劉備十分不捨,在即將離開的時候,徐庶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稱其為南陽臥龍。劉備問諸葛亮才華如何,徐庶卻聲稱無法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徐庶一直謙卑寬以待人,並沒有任何僭越,這才指揮得了關羽張飛。演義中曾這樣記載:

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爾。”此人常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其次分析關羽張飛為何對諸葛亮不服氣。劉備經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隆中對更是千古絕唱。劉備也聲稱,得到諸葛亮後,猶如如魚得水,每日食則同席,睡則同㭼。然而諸葛亮的第一場戰爭——博望坡之戰,卻很難使的動關張。話說曹仁親率大軍再次征討新野,關張只是不動,劉備問其緣故,關張二人卻讓其去使水,劉備不解為何要使水,關張聲稱水即是孔明啊,大哥不是說如魚得水嗎?劉備一怒之下將二人拉起來,聲稱智謀依賴軍師,武力還仰仗兄弟。二人只是不服諸葛亮,為此劉備把兵符交給諸葛亮,即便如此,關張還是不服,雖然前去執行任務,卻心有不甘。關張一開始為何不願聽從諸葛亮的安排?以下做簡要分析。


其一劉備三顧茅廬,在關張看來諸葛亮有點無理取鬧。劉備畢竟是中山靖王之後,而諸葛亮當時只是一介平民,劉備幾次前去都沒有見到他。關張前兩次都不怎麼願意前往,說是將諸葛亮請過來也是一樣。而劉備卻堅持,聲稱訪問大賢,一定要事必躬親。第一次沒見到諸葛亮,劉備只留下姓名。第二次小童說諸葛亮知道當日有貴客,故而出去閒遊去了。張飛關羽也是心裡窩火。第三次確實見到諸葛亮了,但卻在酣睡。劉備在外面足足等了幾個時辰,直氣的張飛要把諸葛亮的草廬燒掉。由此可見,關張對諸葛亮的做法,是心懷不滿的。


其二可能在關羽看來,諸葛亮有些孤傲自大。諸葛亮躬耕於南陽,號臥龍,名氣在當地也很大。張飛關羽都是習武之人,他們本來就不是很喜歡謀士,演義中張飛更是將他們稱為腐儒。而諸葛亮號臥龍,又常自比管仲樂毅,張飛就有點不服氣,畢竟諸葛亮沒有實戰經驗。在關張看來,諸葛亮有點狂妄,也許在一般人看來,都有點不相信。諸葛亮未出草廬,又有如此高的自我評價,關張就有點懷疑。


劉備請得諸葛亮之後,對其又十分尊敬,晝夜高談闊論,對關張幾乎置之不理,這讓關張也很吃醋,畢竟他們才是追隨劉備多年的兄弟。再加上火燒博望坡之時,劉備又將兵符交給諸葛亮,對諸葛亮有充分的信任和信心。關羽張飛更是懷疑諸葛亮的能力,真的這麼神乎其神嗎?二人有太多的疑慮和不滿,這才不怎麼聽從指揮。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徐庶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