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哪些不太出名,武功却比较好的武将?

记忆23030


三国里不出名武艺却不错的武将不少,王朗、李严、诸葛尚就是三例。

王朗

说起王朗,大家可能都只记得他在两军阵前被诸葛亮活活骂死,然而人家当年也是一条好汉。在孙策夺取江东打到会稽时,会稽太守王朗引军出战,在两军阵前王朗和太史慈鏖战一番。结果还是因为程普和周瑜两人率军从刺斜杀来,和太史慈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才败退回城。

太史慈也是一员勇将,曾经和孙策、张辽、程普等人战平,遇到王朗激战一番以后却无法将其击败,最后王朗还能从包围圈里突围而走,可见他的武艺是相当不错的,即使不如太史慈,也相差不远。

王朗兵败后不肯在孙策手下当官,辗转来到许昌,最后成为曹操的大臣,一直做到司徒。不过他最为人熟知的事迹还是被诸葛亮骂死,可谓有点悲剧。

李严

李严在蜀汉后期地位虽然高,但是一直没上过战场。不过他还是刘璋手下时也风光过一次,曾经和黄忠大战四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最后诸葛亮还给了一个评语:“不可力取”。

黄忠此时年纪虽大,但是武勇不减当年。在之后的汉中之战时,黄忠也是表现出色,击败张郃,阵斩夏侯渊,一人独占张郃、徐晃两人打上大半天也没事。

李严能和黄忠战平,他的武艺也可以说非常惊人了。即使在整本《三国演义》里能做到这个的都不多,即使保守估计,他的水平至少不弱于张郃等人,可以算一流高手了。

诸葛尚

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出场是在蜀汉末期,当时仅有19岁,但是表现非常惊人。在绵竹之战时,诸葛尚力敌邓忠、师纂,将他们杀的大败而回。

邓忠也不简单,他曾经和姜维打过一次,两人战了三四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姜维认为他的枪法没有破绽,不可力敌,可见邓忠的武艺和姜维相近。

姜维在三国后期也是顶级的武将,曾经和他战平的,除了邓忠也只有邓艾。而邓艾还和文鸯交过手,两人打了五十多合未分胜败,武艺也是相当。

但是相比年仅19岁诸葛尚,姜维等人显然也要略逊一筹,诸葛尚即使放在三期前期,也是足以和关张等人媲美,只可惜生不逢时,没有机会能表现自己。


不沉的经远


汉末三分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涌现出很多驰骋沙场,身经百战的猛将,比如:吕布、关羽、典韦、赵云等。他们大名鼎鼎,威震天下。

当然也有一部分战将并不是很有名,但他们的武艺也相当不错。咱们就按武力值从高到低的顺序列出来。

一、兀突骨

这个兀突骨非常强悍,不亚于吕布。他的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九十回中。

回目: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书中说,兀突骨是乌戈国的国王,这厮
“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

兀突骨身长丈二,按现代尺寸换算,就是两米七七,比姚明高一大截子。关羽身长九尺,还不到他胳肢窝。兀突骨不食人饭,而是生吞山林中的猛兽毒蛇。他的身体上长满了鳞甲,刀枪不入,活脱脱一条成了精的尼罗鳄。

兀突骨上阵厮杀的时候,“骑象当先”,他的坐骑是一头大象。居高临下,力劈华山。


此处有溪水,桃花落入水中,别人饮了会中毒,乌戈国人喝了却像打了鸡血,异常兴奋嗜血。

身高丈二,刀枪不入,骑着大象,还服用兴奋剂,这样的猛将可不可怕?

二、诸葛尚

诸葛尚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孙子。武艺十分高强,有五虎将的水准。他的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十七回中。

回目: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这个诸葛尚当时年方十九,“博览兵书,多习武艺”,战斗力很强悍。

邓艾偷袭阴平,率兵直取成都,诸葛瞻奉命驻守绵竹。邓艾派副将师纂和儿子邓忠率兵去战,蜀军中诸葛尚来迎。

邓忠曾经与姜维对阵,大战三十回合,枪法全无破绽,姜维诈败,暗箭射之,被邓忠躲过,一枪刺向后心,姜维闪身挟住,拔剑将其吓走。也就是说,邓忠的武艺能和姜维打个旗鼓相当。而师篡随邓艾多次与姜维作战,也是久经沙场的猛将。

两军阵前,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二人”。以一敌二,打败了邓忠和师篡。两军混战,“师纂、邓忠中伤而逃”。

够厉害不?这就相当于击败了韩当和周泰的联手,武力值当在许禇之上。

三、鄂焕

鄂焕是蜀汉叛将高定的部下,他的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十七回中。

回目: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说这个鄂焕“身长九尺,面貌丑恶”,他的武器是一枝方天戟,“有万夫不当之勇”。高定命他为前锋大将,率领本部兵马,迎战蜀兵。

蜀汉前部先锋魏延,副将张翼、王平,正遇到鄂焕。两阵对圆,魏延出战,鄂焕拍马来迎,战不数合,魏延诈败而走,鄂焕穷追不舍,被诱入包围圈,张翼和王平从两翼杀来,断掉了鄂焕退路;魏延返回身与王平、张翼三人围攻,合力生擒住了鄂焕。

这个鄂焕够猛的,需要魏延、王平、张翼三个蜀军最出色的将领围攻才擒住他,可见其战斗力之强悍。

四、李严

李严的武艺也是相当不错的,蜀汉阵营中除了五虎上将之外,就应该属他厉害了,比魏延、姜维都强。

李严展示其超群的武艺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六十五回中。

回目: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刘备西取川蜀,兵进绵竹,李严奉刘璋之命辅助费观驻守绵竹,防御刘备军队。

刘备兵来,费观派李严率三千兵出城迎战。双方摆开阵势,黄忠出马,与李严大战。两将交锋“四五十合,不分胜败”。

诸葛亮下令鸣金收军。黄忠回阵后很不服气,说正要生擒李严,为什么要收兵。诸葛亮却认为:“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

大家都知道,在战场上要生擒敌将那是相当困难的,必须具备完全碾压对手的强大实力。打四五十合不分胜负,还想生擒敌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老黄忠自尊心强,他看见魏延在后面幸灾乐祸地窃笑,觉得很没面子,就说几句硬话撑撑门面。

能与黄忠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李严的武力值肯定要比当时的魏延更高。

五、王朗

很多朋友没有注意到,这个老司徒王朗的战斗力也是很强大的。别以为他被诸葛亮骂死了,他就不厉害,实际上王朗也是一员猛将。

王朗展示其出色的战斗力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十五回中。

回目: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老王朗以前任职会稽太守,他和严白虎关系不错。小霸王孙策横行江东,扩张地盘,屡次欺负严白虎,王朗就要替朋友出气,就引兵与严白虎会合,在山阴之野摆开战场迎战孙策。

两阵对圆,王朗怒骂孙策贪心不足,要为严白虎报仇雪恨。孙策大怒,正准备亲自上阵交战,身后的太史慈出马直取王朗。王朗“拍马舞刀”,就和太史慈战成一团。王朗的部将周昕杀出助战被黄盖截住厮杀。书中说,“两下鼓声大震,互相鏖战”。说明捉对厮杀的回合数不少。

王朗后阵遭到袭击,原来是周瑜与程普玩阴的,率兵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与严白虎、周昕杀条血路,败走入城。

在太史慈、孙策、黄盖、周瑜、程普的围殴下,王朗能全身而退,武力值是相当惊人的,不减当年吕布之勇。


馋嘴肥猫铲史官


三国时期,谋臣如云,武将如雨,但并不是所有武将都那么出名,三国时期就有不少武将,非常低调,本身不出名,但是武功却很历害。

以下逐一作出说明:

1、徐荣

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是董卓手下最勇猛的武将,没有之一,在正史中,徐荣的武功及军事能力强于吕布,而且徐荣的战绩是董卓手下最强的将领。



徐荣两次击败孙坚,打得孙坚四处逃窜,第一次徐荣与孙坚在梁地交战,徐荣击败了孙坚,并生擒了颍川太守李旻,第二次孙坚在梁东又被徐荣击败一次。

要知道徐荣是整个董卓军中唯一击败过孙坚的,而董卓手下的胡轸、吕布都被孙坚击败,就连董卓本人也被孙坚击败,而唯有徐荣击败孙坚,这本身就是武力强胜的证明。



徐荣在董卓死后投降汉朝,后因李傕、郭汜之乱时,被王允和吕布派出抵御,因部将反判,寡不敌众被杀。

2、麴(同曲)义

麴义原本是冀州牧韩馥的部将,后与韩馥不和,袁绍为了驱逐韩馥,结交麴义,麴义便投降袁绍,麴义之勇猛位列河北名将之首,曾协助袁绍击败匈奴单于於夫罗,袁绍早期击败公孙瓒主要依靠的武将就是麴义,所谓的河北四庭柱完全不如麴义。



麴义是先登死士的首领,在界桥之战和龙凑之战中凭借勇猛和武力击败了公孙瓒的大军,斩杀公孙瓒大将严纲,为袁绍赢得了战争,因为恃功自傲,后期被袁绍杀害。

3、陈到

陈到是刘备帐下白毦兵的统领,是刘备真正的精锐护卫部队,诸葛亮曾经在给诸葛瑾的信中提到过白毦兵,说白毦兵是西方上兵,以一当十的部队,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一路逃回,很大程度是陈到率领的白毦兵的功劳。



陈到这个人非常低调,作为刘备的保镖队长,甚至连名字都极少提到,为了就是保护刘备,陈到的很多事迹在三国演义中被安排给赵云,其实陈到的武力不亚于赵云。

4、枣祗

枣祗是曹操手下的羽林监、屯田都尉,虽然枣祗的最大功劳是为曹操提倡了屯田制,但是枣祗的武功并不低,曹操征徐州时,陈宫联合吕布背叛曹操,而枣祗是当时的东阿县令,为曹操保住了一座城池。



并且枣祗多次击败吕布的攻击,东阿城始终没有被吕布攻下来,其武功足以抵抗吕布。

5、臧霸

臧霸是曹魏名将,18岁时因为父亲被陷害带着十几个食客劫了牢狱救了父亲,杀死太守,几百个县役卒因为害怕臧霸之勇,让臧霸成功逃离。



黄巾起义时,臧霸归属陶谦,后来与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聚集了一批人,成为独立的诸侯,一方势力,臧霸曾经答应送给吕布一些辎重物资,后来又没送,吕布就带兵亲自讨伐臧霸,被臧霸击败,徒劳无功。

后来臧霸又与吕布一起抵御曹操,曹操在下邳擒杀吕布后,臧霸失败逃亡,后来投降曹操,逐渐又成为独霸青州、徐州一带的势力。但在名义上归属曹操,实际上是半独立的势力。



臧霸随曹操参加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官渡之战时臧霸为曹操守住青州防线,参与讨伐昌豨叛乱,陈兰梅兰叛乱,多次同曹军讨伐孙权,曹操死后,曾随曹丕南征孙权,率五百轻船及万人敢死队大破吴军。后被曹丕剥夺独立军权及地位,在朝中任职。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单挑一千人,取上将头颅!

三国时期,有位老兄,曾经一个人正面单挑了一千个人,而且将这一千个人当中的头领都给杀了,还进进出出杀了好几遍。

这种实力可是让赵云都不曾做到的。

关羽也曾有过一样很威风的战绩,就是一个人冲进了敌军当中,还砍了对方首领的头颅,并且毫发无损的回到了自己的阵营当中。

这种能力和战绩在三国当中也是仅此一家。

但是如果真论三国正史之中,个人武力最高的武将,那文鸯应该夺得这个称号。

文鸯是魏国前将军文钦之子。

其父文钦,可谓骁勇善战,因为与曹爽是一族同乡,所以非常得大将军曹爽的赏识。

高平陵政变后,曹爽集团被太傅司马懿击灭,文钦顿时失去靠山。

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都曾提到, 文钦时常虚报战场上的敌获以多求封赏,却被当政的司马师压抑,文钦因此对司马师不满。

后来文鸯随其父驻守扬州,以防御吴国。

直到嘉平六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除魏帝曹芳。

此时的文鸯之父被司马师的举动激怒,决定起兵勤王。

就在正元二年,文钦假托太后诏书,提出了司马师的十一道罪状。

紧接着便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

众人还曾邀请兖州刺史邓艾一同起兵,但邓艾却斩杀了使者,并受命率领万余人急行军,到乐嘉城迎接司马师。

就在文钦准备伏击司马师之时,司马师早就暗中率军来到了乐嘉。

文钦见到大军忽然到来,顿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而此时的文鸯才只有十八岁,他告诉父亲:“趁敌人还未站稳脚步,现在袭击,一定可以大败敌军。”

于是,文钦率兵袭击,与文鸯分兵二路,趁夜夹击司马师。

文鸯率领部队到达寨前,击鼓喧闹,大叫司马师的名字,司马师全军震动。

而恰逢此时,司马师的眼睛长瘤,刚刚动完手术,手下谋士劝他不宜远行,应该让司马孚代替。

可司马师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战,必须坚持出征。

于是,司马师带着还未复原眼伤迎战,同时也因为急火上攻,他受伤的眼珠直接从肉瘤疮口内迸出。

司马师害怕会军心有乱,只好强忍疼痛。

可是城寨外的文鸯鼓噪了一夜,文钦仍没来会合。

天明后,文鸯见魏军兵马强大,只好撤退。

据《晋书》记载:

文鸯走后,当时已经眼球爆出、血流遍地的司马师命令众将追赶,诸将问:“文钦父子骁勇,并没有受到挫败,必定不会善罢干休。”司马师说:“一鼓作气,再而衰。文鸯鼓噪,却没有得到回应,他们气势已经受挫,不走也不行!”

这时文钦要率军回寿春,文鸯认为一定要挫一挫司马师军士气,便与骁骑十余人一同杀入敌军阵中,所向披靡,然后才引兵离去。

接着司马师派司马班率骁将八千来到,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阵中,转眼间便杀伤百余人,进出六七次,追骑不敢逼近 。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描写文鸯与其父驻守乐嘉城,入夜之后,文鸯偷袭司马师的城西军营,吓得司马师眼珠迸出,直杀到天明。

随后邓艾率军追击文鸯,而文鸯单骑在众魏将中冲杀,无人能抵挡。

起义失败之后,文鸯等投靠了东吴,诸葛诞在寿春反叛司马昭,文鸯等率兵救助,协同诸葛诞共守寿春城,诸葛诞在城中将文钦杀死,文鸯和其兄弟从城上跳下投靠司马昭,司马昭加封他为偏将军,关内侯。

曾经有诗赞道:“昔日当阳喝断桥,张飞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应无敌,又见文鸯胆气高。”


历史怪诞说


三国时期名将荟萃,武艺高强的更是比比皆是,每个人都能如数家珍,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典韦、许褚、黄忠等等,要说不出名的,就只有网上风靡一时德曲阿小将。



据《三国志》中原文记载:“慈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孙策带领韩当、黄盖等人,与太史慈相遇,孙策与太史慈独斗,两人势均力敌,相斗五十余合,但孙策所带的韩当、黄盖等十三骑,始终未见上前相助。所以,让读者们浮想联翩,这十三骑在哪?当然是因为受到了曲阿小将的阻拦。曲阿小将以一己之力阻挡韩当等十数人,即使是虎牢关前的吕布也无此勇,故有曲阿小将乃三国第一猛将之言。

在《三国演义》描写中曲阿小将更是胆气颇豪,在太史慈披挂上马,绰枪出营时,大叫“有胆气者,都跟我来!”。只有曲阿小将说,“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与太史慈一道迎战孙策。明知二人面对十三名猛将,凶多吉少,依然慷慨同行,既有对太史慈胆气佩服,也有对自己武力的自负。



当然,也有说法或者电视上,都是孙策与太史慈两人决斗,曲阿小将和十三将没有出手。但史书的语焉不详,正给了我们

遗憾的是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没有曲阿小将名字的记载。


一壶清茗品春秋



在三国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武艺高强的大将,这些人如吕布、华雄、颜良、文丑、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许褚、典韦、太史慈、甘宁等,可还有一批武艺高强的大将却因种种原因,不被世人所熟知,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以下:


  • 1、陈到,字叔至,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陈到的职责就是统领刘备帐下的白毦兵,其武艺精通,实力与名将赵云不相上下,故而深受刘备器重。由于其做着安保防卫工作,直接上战场的机会较少,故不被大家所熟知,但他的武艺实属一流。

  • 2、曹彰,魏文帝曹丕之弟。其力大无穷,武艺过人,深受曹操喜爱,曹操戏称他为“黄须儿”。陈寿、李渊、王维等历史名人均对其武艺佩服有加。由于曹彰经常驻守在边塞,其知名度稍低,因而不被大家所知道。
  • 3、徐荣,三国时期的一流猛将。他可以说是被误解的一代名将,他曾经率军打败过曹操和孙坚。在《资治通鉴》一书里有过徐荣战败孙坚的描述。《三国演义》里对其描述与正史有出入,故徐荣是被低估的一代名将。


徐荣


  • 4、张燕,东汉末年黑山军首领。其行动敏捷,身轻如燕,故而被人称为“飞燕”。张燕率军归降曹操,被曹操封为安国亭侯。张燕也属于被世人忽略的武将。
  • 5、朱儁,东汉末年名将。他曾经率军击败过张燕,也曾率军征讨过黄巾军,杀得黄巾军望风而逃,丢盔弃甲。后来,董卓企图重用他为副手,遭其拒绝。

小司马讲史


三国时期的名将实在太多,高手也是层出不穷,以至于有不少武艺相当不错的人物为世人所忽视。这其中确实有不少是有真材实料者,无论是在演义还是在正史之中都有其任务的资料记载。不可谓不强。

阎行

《魏略》:阎行,金城人也,后名艳,字彦明。少有健名,始为小将,随韩约。建安初,约与马腾相攻击。腾子超亦号为健。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

阎行不只是武艺不错的类型,严格来说,是非常猛的一员将领,从小就因武艺出众而闻名。年轻的时候因为韩遂与马腾之间相互开战,因此与马超干了一架。以马超的勇猛居然在其手上差点吃了大亏。阎行以矛刺杀马超,矛折断,之后又以断茅刺马超的脖子,几乎将马超杀死。

后来韩遂派其出使曹操,得到曹操的欣赏和厚待,被封为犍为太守。再往后,阎行与韩遂决裂,成为曹操平定韩遂的重要力量。

曲阿小将

《三国志》: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

《三国演义》太史慈踊跃曰:“此时不捉孙策,更待何时!”遂不候刘繇将令,竟自披挂上马,绰枪出营,大叫曰:“有胆气者,都跟我来!”诸将不动。惟有一小将曰:“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拍马同行。众将皆笑。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对曲阿小将的描述都非常的少,唯一令人可知的是,当时他一个人跟随太史慈与孙策等13骑缠斗。太史慈在此战中与孙策单挑,二人战成平手,从此名扬天下。而孙策带来的其他12骑则由曲阿小将挡住。这12人可不是无名小卒,都是韩当、宋谦、黄盖这样的东吴猛将级别的人物。曲阿小将以一人之力战此12人,其武艺之高可想而知,哪怕是吕布恐怕都没有这样的战力。不过之后再没有此人的记载,很有可能在当时战死。

胡车儿

《傅子》曰:绣有所亲胡车儿,勇冠其军。太祖爱其骁健,手以金与之。绣闻之,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

胡车儿是张绣手上的心腹猛将,勇猛异常。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胡车儿出自董卓手下的飞熊军。能够负重5百斤,行进7百里。张绣投降曹操之后,胡车儿非常受到曹操的喜爱,被赐给黄金。之后张绣因邹氏的事情再次反叛,演义中有了胡车儿偷走典韦双铁戟的事情。

李进

《三国志》记载:太祖引军还,与布战于濮阳,太祖军不利,相持百余日。是时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

《资治通鉴卷》:九月,操还城。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

李进这个名字对于多数人来说太过于陌生,在正史之中的记载也只是一笔带过。不过此人有带兵战败吕布的战绩。虽未曾直接对其武艺与单挑战绩有过描述,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吕布之兵是并州铁骑,他自身也是天下最为顶尖的武将,喜欢亲自带兵冲杀。而李进手下之兵不过是乡勇级别的军队,能够领军战胜吕布这样的猛将,自身没有非常强悍的武艺是说不过去的。

我是【文史侃大山】,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吐槽。一起讨论历史事件。

文史侃大山


三国时期不出名但是武力奇高的有人称蓬莱枪神散人的童渊和京师第一剑客的王越。


蓬莱枪神散人童渊,字雄付,三国时期著名的枪术大家,师承玉真子。也许没人听说过他,但他的弟子都是三国时期一等一的高手。赵云就是他的关门弟子,一般人能收赵云这么一个弟子就足够证明师傅的水平有多高,但是童渊像赵云一样的弟子还收了两个。

一个是北地枪王张绣(嫂嫂被曹操霸占的那个张绣),另外一个徒弟是益州大都督西川枪王张任(落凤坡杀死凤雏的张任),童渊这两个弟子也是勇名远播,在三国正史中也是不比赵云差的人物。童渊就此三弟子就足以证明证明他的武艺有多高深,他的成名绝学“百鸟朝凤枪”传于三人,张绣和张任靠此武艺各自闯出偌大的名声。而赵云在“百鸟朝凤枪”的基础上创出了“七探盘蛇枪”,更是位列五虎上将。


就此看来,童渊的武功更是深不可测。

京师第一剑客王越,估计不少人熟悉一些。电视剧“三国机密”中有王越的形象。王越辽东燕山人,十八岁曾只身入贼营取贼首,无人敢对!曾为汉帝剑术老师,后官至虎贲将军,是著名武术家史阿的师傅,更是曹丕的师爷,曹丕在《典论》中曾提到王越。

有虎贲王越善剑术,称於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之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

王越曾当过几任皇帝的剑术老师,其弟子更是教授过曹丕,说明的确有真本事。而且传言董卓占据京城之后,吕布曾与其一战,败而归,可见在地面上的短兵相接,王越应该是胜过吕布的,足以说明其武功确实有过人之处的。有一句古话曾言“马上吕布,马下王越”充分证明了他的强悍。


都说乱世出英雄名将,的确三国时期将星闪耀,名将云集。但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谁又真的是冠绝天下?三国中籍籍无名的阎行,陈到哪个不是武艺高强的英雄之辈?


望风瑟瑟


三国演义的武将不好说,就说三国志里记载的魏蜀吴名将吧。

三国历史普及率最高,这可以说完全得益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奈何演义无法细腻的描述汉末三国宏大的战场,所以作者罗贯中把大规模的战争描述成了双方将领的阵前决斗。致使很多人以为三国将领的本领全在纵马单挑上。因为剧情需要吕布成就了天下无敌的殊荣。纵观吕布一生战绩,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在作者这种两军对垒,双方战将单挑决定全军胜负的战争模式里,最倒霉的就是乐进了。乐进没有独立指挥过大型战役,所以也无缘出现在罗老的阵前厮杀。

乐进最拿得出手的就是攻城先登陷阵,身为大将干的却是尖兵的活,大家看三国演义的时候经常看到,云梯攻城的画面。成败全靠士兵登上城墙打开缺口,而乐进就是这方面的顶尖高手,多次先登。汉末三国大将比的都是军事谋略,或者治军的才能。乐进这一看就非主流,罗贯中也不好捧他。加上老罗的三国演义将大规模军事战争,简化成了两人或多人的决斗。这样乐进就更尴尬了,单挑和群殴三国名将怎么和这个真正冲锋陷阵的家伙比?那些名将只是偶尔冲锋,这家伙是经常冲锋,所有的战功都是一刀一刀砍出来的。个人认为如果论单兵作战能力,乐进在三国名将里起码能进前五。但是在三国演义里却是个表现平平没有什么光彩的战将。因为他就是三国演义的BUG,如果让三国所有名将单挑乐进,恐怕绝大多数的名将会死于乐进刀下。

乐进百战名将,却没有独立指挥过大型战役,单凭勇猛果敢跻身五子良将。看下乐进百战不死的辉煌。

濮阳攻打吕布、雍丘攻击张超、苦县攻打桥蕤、都因率先登城立下战功,被封为广昌亭侯。

安众讨伐张绣、下邳包围吕布、射犬攻打眭固、沛郡攻击刘备,都获得胜利,被封为讨寇校尉。

渡黄河攻打获嘉,回军后攻击袁绍,乌巢奇袭斩杀守将淳于琼。

攻击袁谭,攻击袁尚,斩其大将严敬,升任游击将军。

攻打黄巾军,平定了乐安郡,

包围邺县,南皮攻打袁谭,乐进抢先登城,进入东门。袁谭大败,乐进别攻雍奴,再破其军。乐进升任折冲将军

迂回攻击高干,斩获颇丰,高干坚守未能攻破。攻击管承,管承败走。

留屯襄阳,击退关羽、苏非,乐进与关羽交战于青泥,寻口。

乐进又攻击刘备手下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大破之。

跟随曹操征讨孙权,曹操回师后和张辽李典驻守合肥。若论百战不死三国没有人比得了乐进了


风满楼听山雨


三国民间流传有二十四名将。这二十四人可以说是三国武将一群武艺出众的人。但是三国难道能打的,武功高的就二十四个吗?答案是否定的。三国描写了上千人,武将好歹也有几百个,说厉害的只有二十四个,确实不可能。而之所以这二十四人能排在一起是因为这二十四名将里面都是我们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人物。那那些不为大家所熟知的武将就不厉害,武功不高吗?没人敢这么说。凡事没有绝对的。那么今天就来列几个没在排名中,武功还很不错的武将。

文鸯

原名文淑,原著中没有字,但是历史上字次骞。要说《三国演义》后期谁武功第一?姜维遇到这位也要靠边站。他《三国演义》中最有名的战绩就是《文鸯单骑退雄兵》。很有前期赵云的感觉。因此人们又给他起个绰号叫“小赵云

”。其实历史上,文鸯才是赵云的原型。七进七出真正是文鸯干过的。罗贯中给赵云编故事的时候也是参考过文鸯的事迹。

原著中“万夫不当之勇”最后一次出现,就是出现在文鸯身上。而三国后期只有他拥有这个词汇,可想而知罗贯中很看好他。原著中使枪和鞭,可以说是鞭枪双绝。给人一种《水浒传》中病尉迟孙立的架势。虽然和邓艾贡献了后三国回合数最多的单挑,五十回合。但考虑到在乐嘉城中从傍晚杀到天亮,一直没有停歇,早已精疲力竭,而邓艾相对于文鸯是精力充沛的。然而最后文鸯冲开魏兵,百员魏将追袭却没有邓艾,似乎看出邓艾不敢追击文鸯。五十回合也是邓艾下风。要是文鸯一开始遇到邓艾,说不定可以速败邓艾。而原著中邓艾能几十回合战平姜维。那姜维应该也只有速败的份。所以,文鸯在三国后期武力值第一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但是他由于出场不多,又是读者不太关注的三国后期人物。所以并没有并入二十四名将之列。

王双

字子全。在张郃无人匹敌的年代,在魏国能和张郃匹敌的人物也就只有王双了。原著中

王双身长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使六十斤大刀,骑千里征宛马,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王双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技能全面,除了主武器大刀之外,还会使暗器。罗贯中为了突出王双的神勇,不惜重墨描摹。形容王双“身长九尺”。三国中八尺的很多,但是九尺身材的也就那么几个。足见王双的与众不同。“虎背熊腰”三国猛将的标配。马超,许褚等虎将都有这样的描述。而且这个形容在王双之后再也没出现过。可以说虎背熊腰三国后期只有一人拥有,王双也是最后一个拥有这个评价的人。使用六十斤的大刀,大砍刀有斤两。形容力量大,而且全书特别形容过武器有重量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王双就是其中之一。暗藏流星锤。在我们的印象中,有用过流星锤暗器的全书只有两人,一人是马超,另一个就是王双。王双都能和马超扯上,可以看出罗贯中塑造王双绝对是用心了。

王双是诸葛亮二出祁山时遇到的曹真手下头号先锋。来势太凶。虽然砍死两个无名下将谢雄和龚起。但是这两个人的官职是裨将军,并且可以和诸葛亮坐在同一个帐子面对面,要知道王平也是裨将军。那么这两个人的水平自然不会很弱,但是能被王双几回合干掉,直接让诸葛亮都怕了。王双再一次挑战的时候,诸葛亮直接排出王平,张嶷,姜维三员大将一起出战。这也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唯一一次,连张郃都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最后王双用流星锤打伤张嶷,三人撤退,最后回报形容王双“

英勇无敌”。要注意“英勇无敌”这个词,全书就出现过三次,一次吕布,一次马超,最后一次就是王双了。把形容金吕布,银马超的词汇用在王双身上,说王双不猛都没人信。诸葛亮屡次认为魏延可以正面对抗张郃,但是王双一出来,诸葛亮连提都没提魏延,还是授意魏延突袭杀死王双的。诸葛亮何等眼力劲,他敢让魏延屡战张郃,却不敢让他去战王双。恐怕在诸葛亮的心里,魏延也不是王双的对手。只是王双出场凶猛,然后快速落幕,可以说出场极短。所以二十四名将没有他也正常。但是不可否认王双确实是一员猛将。

诸葛尚

诸葛亮的孙子,三国后期昙花一现的人物。要说三国后期文鸯武力值第一,那么第二就要属这位了。他之所以能排第二,是因为他在正常情况下打败邓忠和师篡联手。而邓忠曾经和姜维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而他打败邓忠和师篡两个人,足以见得他的厉害。

徐质

姜维和司马昭对峙在铁笼山的对手。一人快速击败廖化和张翼,让一般先锋不行,主将会亲自上的姜维决定用计除掉他,虽然不知道姜维和徐质孰高孰低,但是徐质让姜维犯怵倒是真的。

李严

字正方。他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但是武力值不容小觑。首次出场和黄忠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要知道黄忠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虽然年老,但是战斗力惊人。能和黄忠打平手,并且让诸葛亮评价“只能智取”。来看四五十回合绝对不是李严对黄忠的极限。只是他在诸葛亮北伐时长期镇守后方,所以表现机会不多。

关平

大家都知道关羽的义子。关羽有属于自己的一支军队。里面有关平,周仓,廖化等组合。这支队伍除了关羽以外,关羽手下第一大将其实是关平。没有点实力关羽不会让他做大将,另外,关平的武艺肯定有关羽指点。最能证明关平武艺的是当时庞德抬棺材决死战的时候,是先和关平交手的,关平和庞德打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负。虽然只打了三十回合,但是从后面的表现来看,三十回合完全不是关平对庞德的极限。所以,关平也是一个高手,只是经常被我们忽视。

邓忠

邓艾的长子。一出场就和姜维交上手,以至于姜维认为是邓艾而全力以赴。两人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最后逼的姜维诈败用箭,被邓忠躲过,然后邓忠用枪刺姜维被姜维夹住枪,最后邓忠弃枪而走,这场单挑告终。贡献了三国后期最精彩的单挑,也是三国最后一场精彩单挑。能和三国后期武力担当的姜维平手的人,都是有能耐的。

凌统

字公绩。孙权最器重的年轻将领之一。和甘宁有仇。虽然武艺展示不多,但是展示了几次还是武功很不错的。在甘宁百骑劫魏营之后,张辽挑战,凌统去大战张辽,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后来又和乐进大战也是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张辽可是水平不弱的人物。凌统能和他平手,实力自然也不差。

陈武

字子烈。东吴战将。前期是孙策手下猛将,后来随着江东人才不断涌进。导致他出镜率很少。但是罗贯中没有忘记他,前期在东吴那一波将领中像潘璋,徐盛,丁奉等人中,也就只有陈武有一个外貌描写。既然罗贯中给了他一个外貌描写,肯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果然,他人生的最后一战,罗贯中给他选的对手是庞德,够看得起他。和庞德兵对兵,将对将的混战很久,庞德竟然没把陈武怎么样。要不是袖子被树枝缠住,庞德恐怕奈何不了陈武。所以陈武能和庞德大战良久,也是武功不错的。

华雄

最后一位要提华雄。虽然他被关羽斩杀。不得不说华雄实力还是很强的,只是遇到实力更强的关羽。两天之内连斩鲍忠,祖茂,俞涉,潘凤,这斩将速度还是很快的。和吕布抢功劳吕布没说什么,也可以看出吕布对华雄实力的认可。关羽能温酒斩华雄,可能并不是华雄实力不行,而是华雄两天斩四将,有点飘了,有点轻敌了。另外通过罗贯中给华雄的外貌描写,狼,虎,豹等猛将标配字眼都给华雄按上。这样的待遇也只有马超,张飞等人才享有的描写,华雄全有。要说华雄不厉害还真没人信。能把这样的华雄斩杀,说明关羽更厉害。

以上就是不在传统意义上的二十四名将中,但是武艺也很厉害的人物。这里只列举十个。相信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