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蘇中山


1、徐錫麟,字伯蓀,號光漢子,浙江紹興府山陰東浦鎮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1901年任紹興府學堂教師,後升副監督。1903年應鄉試,名列副榜。同年以參觀大阪博覽會名義赴日本,於東京結識陶成章、龔寶銓,積極參加營救因反清入獄的章炳麟的活動。回國後先在紹興創設書局,傳播新譯書報,宣傳反清革命。

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復會。1905年在紹興創立體育會,後又創立大通學堂,規定入校學生均為光復會會員,參加兵操訓練。同年冬赴日本學軍,因患眼疾未能如願。1906年歸國,赴安徽任武備學堂副總辦、安徽巡警學堂會辦。

2、秋瑾,女,初名閨瑾,乳名玉姑,字璇卿,號旦吾,東渡後改名瑾,字競雄,自號“鑑湖女俠”,筆名鞦韆,曾用筆名白萍 ,祖籍浙江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生於福建閩縣(今福建省福州市),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第一批為推翻滿清政權和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 ,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倡女權女學 ,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

3、宋教仁(1882——1913),字鈍初,號漁父,湖南省常德市桃源人,中國“憲政之父”。1902年考入武昌普通中款學堂,常議論時政,萌生了“實行革命,推翻帝制”的思想,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1904年2月華興會在長沙成立,黃興任會長,宋教仁任副會長。

1904年因長沙起義失敗,前往日本,入日本東京法政大學學習西方政治。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任司法部檢事長。1911年10月11日湖北軍政府在武昌成立,宋教仁致力於建設民主共和政權,大力宣傳革命宗旨。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宋教仁被任命為法制院院長。1912年8月中國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宋教仁希望在將來的國會選舉中國民黨能爭取多數席位,在安徽、上海、浙江、江蘇等地到處演說。

1913年2月國會選舉接近尾聲,國民黨取得重大勝利。1913年3月袁世凱惶恐不安,策劃構陷宋教仁,未果之下,指使洪述祖派刺客在上海火車站將宋教仁暗殺。

4、孫中山,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孫中山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反清事業,自詡“洪秀全第二”。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5、黃興,漢族,原名軫,後改名興,字克強,一字廑午,號慶午、競武,曾用名李有慶、張守正、岡本、今村長藏。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高塘鄉(今長沙縣黃興鎮涼塘)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中華民國的創建者之一,孫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黃興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先驅和領袖,以字克強聞名當時,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

孫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孫文,字載之,號逸仙。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將陵墓永久遷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號容庵,漢族,河南項城人,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傳統上認為他的本質是反動、落後的,並且是圖謀復辟的竊國大盜,也有人認為他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曾是北洋軍閥的領導人,在辛亥革命後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在位期間積極發展實業,統一幣制,維持了中國對蒙古和西藏的主權。建立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陸軍(新軍),創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開始主張建強國、創建強大的中央政府等,但後來在楊度等立憲人士的鼓惑下復辟稱帝,最終以失敗收場。


風吹臉膀


辛亥革命主要人物:孫中山、黃興、廖仲愷、蔡鍔、蔡元培、朱執信、汪精衛、宋教仁、張謇、陳其美、秋瑾、徐錫麟、胡漢民、章士釗、章太炎、鄒容、梁啟超、楊度、黎元洪、陶成章、孫武、焦達峰、蔣翊武、劉復基 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