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时,斯大林为什么敢于坚守莫斯科?

碎在扬花里的文字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莫斯科保卫战?想当年小个子希特勒摸着鼻梁骨下边的那指甲盖大的小胡子,发了疯似的在欧洲的土地上祸祸人。

你还别说他发明的那套闪电战还真好使,一家伙就干翻了号称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国,把个法国佬掐着脖子,按在地上的抽,顺道还把搅屎棍英国佬的势力彻底赶出了欧洲大陆。

要不是那条狭长的英吉利海峡,小个子希特勒还真有可能,一家伙就冲到英国佬那破岛子上,找丘吉尔算算账。

耐不住寂寞的希特勒,这还不算完,那对蓝色的大眼珠子瞅着蹲在西伯利亚边上的抽着烟斗的斯大林,就控制不住自己个冲到,悄摸兮的就去撩老毛子。

话说开头的时候,老毛子确实不熟悉希特勒的那闪电战,眼花缭乱的整不明白,老毛子吃了不少的亏。

就这么一个巴巴罗萨计划,就把个老毛子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吞到了肚子里,这包括了最有价值的三分之二的工业和将近一半的人口。

这要是一般的国家,这一家伙早打瘸了,吹口气的功夫就能把对方吹个四脚朝天。

可老毛子是谁啊?这阵仗也不是没有见过,当年法国那小个子拿破仑不也来溜达了一圈,撞铁板上,一步俩哆嗦的回去了吗?

所以啊,这小个子希特勒开着德国这辆战车,直接就怼到了莫斯科城下,成了希特勒生命的转折点——撞铁板上了。

因为老毛子还真不含糊,在莫斯科那红场上直接来了一场历史上最牛掰的大阅兵,他的出口就是战场。

一帮子老毛子唱着一首激昂的喀秋莎,义无反顾的冲向了战场,用血与火教训了来犯的小个子希特勒。

话说这场大决战打1941年九月份的最后一天,一直干到了第二年一月七号。这直接让希特勒开的那辆德国出产的战车耗干了最后一滴石油,哭着承认了失败。

这一仗的结果直接扭转了盟军一直以来的颓势。

所以大家伙都知道这场战斗的结果,不管你咋说他都是理。

可这还没有开战的时候,斯大林就有把握守住莫斯科吗?

说实话开头的时候,他还真没有。当年德国佬实行的那台风计划,搁老远就能瞅见莫斯科那红顶子的克里姆林宫了。

而斯大林在莫斯科的火车站的站台上来来回回的溜达了差不多俩个小时,一脸的焦虑,为嘛呢?

这不用俺说大家伙也应该明白就是为了一个问题——该不该留下来?

当然咱都知道最终的结果,斯大林还是留了下来。为嘛呢?

不能退了,莫斯科是老毛子的心脏,这地要是被攻陷了,这也就意味着全完蛋,而他斯大林是这个心脏最强有力的起搏器。

他要是撤了,这心脏能跳动多久?但只要他在这里,这心脏就会一直跳动下去,因为所有的老毛子都瞅着呢?

按照斯大林的说法:“同志们,俺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了,俺们已经无路可退了!”

话说俺不喜欢斯大林这个人,但他无疑是二战中的伟人,二战的中流砥柱,这没得说。

说道这里估计有要说了:“这说的,老毛子就算是守不住莫斯科,往那西伯利亚一撤,在西伯利亚上和小胡子希特勒再怼也没啥问题!”

如果您真这么认为,你这可就没有见识了。

咱说老毛子自打和小个子希特勒开战,就一直被动挨打,老毛子的士气和军心已经受到了影响。

您这莫斯科一丢,这意味这嘛呀?老毛子这国家就算是灭了,到了那会希特勒一准整个傀儡政府和你玩阴的。

这将不断的分化老毛子的势力,蹲在西伯利亚你能拖多久?那时候面对的将不是单一的德国人,或许一帮子老毛子就会挤到眼跟前了。老毛子打老毛子,这将是史无前例的大消耗啊!

而就算是拖下去,胜利了,其结果就和高卢雄鸡法国佬一样了,搁国际上还有啥话语权,拉倒吧,洗洗睡去吧!

所以斯大林搁火车站想了两个小时,他明白他自己个就是老毛子心里的一杆旗,只要他杵在莫斯科,军心和民心将凝聚在一起,这两颗心凝聚在一起就能用,就能和小个子希特勒死磕。

而他一旦离开莫斯科,那么这两颗心还在不在这将是个未知数,一溃千里这将是一定的。

而后果,他斯大林承担不起,或许他就成为了罪人,这事不能干的。

而且莫斯科他也不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未必没有和小个子希特勒一战的可能性。

首先他最信赖的朱可夫已经接手了莫斯科的防御,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就干的不错,把德国佬给挡住了,而且之前的所有判定,事后证明朱可夫是对的。有这么一个帅才这搁着,斯大林齐码能放心一半。

再有小个子希特勒拿下斯摩棱斯克在这嘎达停留了足足两个月,莫斯科西边这块长达七百五十公里的正面,入深三百公里的长度,就有三道防线,九个防御带。

怕你啊?而且还新组建了五个机枪营,十个反坦克炮兵团外加五个坦克旅。

更加重要的是,所有的市民都能够被动员起来,三天,就三天二十五个工人营,十二万的民兵师,一百六十九个巷战小组这就组建起来了。

其中挖掘防御工事的有六十万人,而这当中有四分之三是妇女,民心是凝聚在一起的。就是这帮人挖掘出了三百多万立方米的泥土,三千八百个啥临时,啥固定的火力点。

就这局势,比任何时候都要好,凭啥要走?

这拳头够大了,完全可以和小个子希特勒玩死磕,所以斯大林不走也是有底气的。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冬天要来了!

事后咱们都知道,这个冬天扯淡的冷,都零下四十多度了,老天爷都不站在小个子希特勒的身边,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当德军逼近莫斯科的时候,斯大林也曾打算离开莫斯科,当时他在莫斯科火车站台上来回走了2个多小时,以考虑去留的问题,但最终斯大林还是选择留了下来。我个人认为,斯大林之所以选择留下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当然明白如果自己被俘,对苏联意味着什么,但他更明白如果轻易地放弃莫斯科会给苏联带来什么后果。

莫斯科战略地位

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它是指挥苏联军民作战的中心,如果德国占领莫斯科,那也就意味着德国再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另外,从苏德开战至今,苏军一直处于溃败的状态,如果首都再被德军攻占,苏军的士气、信心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讲,一国首都陷落,就已经意味着这个国家已经灭国。如果德国再扶持一个傀儡政府(苏联内不满斯大林的官员和民众大有人在),那么这将极大的分化、削弱苏联的势力。很有可能会如同中国的汪伪政府一样,一大批人会倒向傀儡政府。更有甚者,苏联会步法国的后尘。

斯大林清楚的明白,如果他留在莫斯科,那么他就是一杆旗帜,不仅可以起到稳定军心和民心的作用,还可以激励鼓舞士气

。对于斯大林而言,退却极大可能意味着一溃千里,所以他已经无路可退。

莫斯科是一座精心布防的城市

当然斯大林选择留下来也是有一定底气的,在德国进攻之前,莫斯科已经做好了精密的布防。苏军利用德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域停留2个多月的时间,在莫斯科以西宽达750 公里正面、300余公里的纵深内,构筑3道防线和9道防御地带,

形成了大纵深多层次的防御体系"。

另外,莫斯科城内也建立了59个秘密军火库,并组建了20支契卡战斗小组负责守卫克里姆林宫等重要目标。而且,为了保卫莫斯科苏军在这一地区集结了125万人,拥有坦克 990 辆,火炮 7600门,飞机677架可以说,苏军势力并不弱,完全有一战的实力。这些也是斯大林的底气所在。

莫斯科之战,可以说是希特勒与斯大林的决战,不管哪一方取胜,都将会对战争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坚守莫斯科才是最佳的选择,尽管这要冒很大的风险!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欢历史和军事史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


战情解码


苏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十分丰富。反之,德国人少地少,资源不很多。这才有苏联抗击德国入侵的实身,能力。德军闪电战重创苏军,一下子让苏军损失好几百万军队。这对苏联说,是灾难性的。不过,苏军在大撤退中,以空间换取时间,苏军得以在莫斯科大量集结,并做好大纵深防御准备工作,准备充分,积极,努力,实其攻防一体化,进可攻,退可守,攻防兼备,进退自如,出神入化。苏军强大号召力,动员力,战斗力,动员大量新兵参战。新兵经过简短,简单军事训练后,马上上战场,进行实战。苏联军工体糸在大撤退中没有及时,马上恢复到战前水平。这时,英美强有力的外援和大力支持,帮助,真是雪中送炭,解了苏军燃眉之急。苏军在英美帮助下,彻底改变有人无枪的历史,这让苏军兵强马壮,如虎添翼,信心百倍,越战越勇,勇挫强敌,争取到了战争最后最为伟大胜利。德军远离本土作战,后勤远远跟不上,导致德军饿着肚子打仗,在弹尽粮绝中走向失败,耻辱,灭亡。德军越走近,靠近莫斯科,越失败。苏军越走近,靠近莫斯科,越胜利。斯大林作为军事家,统帅,对坚守莫斯科有很大信心,决心,能力,他能和莫斯科共存亡,不怕流尽最后一滴血,誓死保卫伟大的莫斯科。斯大林坚守莫斯科,稳定了军心,给苏军信心,决心,能力,苏军以一当十,团结奋进,奋勇还击,以巨大无畏牺牲,决心,勇气战胜了德军,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中国美62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战争惨烈程度已经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世纪战争。作为二战的发动者德国法西斯,在短短的时间内横扫欧洲,当时的世界陆军第一强国法国,很容易的别德国打败。但是德国在对苏联的进攻中,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德国采用闪电战,迅速的占领了苏联欧洲部分的大部分领土,但是却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导致德国在苏联的进攻彻底失败。这个一方面有天气的原因,德军没有计算好时间,导致战争卷入了苏联的冬季,苏联的冬季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50度,一直在欧洲生活的德国人很难适应。

为什么苏联当时的领导人斯大林要命令部队死守莫斯科呢,这个是有原因的。莫斯科是苏联当时的首都。莫斯科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假如莫斯科被攻破,可以认为苏联已经亡国了。一个国家的首都都被占领了的话,它的军队和人民士气全无,会对以后的抵抗造成很大的影响。

还有就是苏联剩下不多的工业基地在莫斯科地区,苏联主要的石油产区,一旦苏联失去了莫斯科,意味着苏联将失去石油的工业基础,没有了工业基地苏联军队需要的武器弹药坦克大炮石油都将完全失去,苏联军队将失去战斗力,那时候苏联就真真的亡国了。以德国伤亡工业水平,一旦德国占领莫斯科,补给线长的问题立马就解决了,德国最需要的石油可以就地得到,德军可以从后勤线上释放出不少的军队,用于支援前线战斗。最重要的是但是苏联的冬季已经到来,为苏联军队作战带来了不少的便利条件。苏联占据了地利和天时,再加上苏联第227号命令,不许后退一步的命令,斯大林才命令部队死守莫斯科。


环球网


到了1941年12月,纳粹德国百万大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不足30公里,德军先头部队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尖顶了,莫斯科城内的国防工厂、科研单位、学校、政府各机构均已迁到了1000公里以外的萨马拉州,但是斯大林带领的统帅部就是敢于坚守莫斯科,哪里来的勇气?

图为德军正在使用潜望镜观察阵地。

莫斯科保卫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1941年9月到1941年12月,这是苏联防御阶段,德军集中了180万部队、1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1.5万门火炮将部队向苏联境内推进了1000多公里,直抵莫斯科城下;1941年12月到1942年4月是苏联反攻阶段,苏军借着入冬恶劣的天气,源源不断的补给和兵员展开了反攻,将德军推到了原点,粉碎了纳粹德国的战略企图,苏联胜利。斯大林敢于坚守莫斯科主要有2个原因。

图为苏联重型榴弹炮。

一,在纳粹德国在欧洲酣战之际,1941年4月13日苏联已经同日本秘密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保持友好中立,如果有第三方侵略,双方应继续保持中立。这个条约意味着日本压根不会北上出兵苏联,而希特勒所想的东西夹击苏联的战略根本不会实现,日本出卖了盟友德国,所以斯大林心里明亮的不担心后院起火,不但在莫斯科地区集中了大批兵力,还把在远东防御日本的兵力源源不断的调往莫斯科战场。

图为苏德战场上的炮火与焦土。

这也是为什么希特勒低估了苏军兵力的原因,因为在战时莫斯科的5条铁路运输线和空中运输线畅通无阻,兵力兵器物资从莫斯科后方运来。反观德军的情况十分严峻,入侵苏联时德军的预备部队只有40万,莫斯科战争绞肉机让德军伤亡严重,到12月5日伤亡人数已到80万,而已天气恶劣,补给中断,油料炮弹消耗殆尽,粮食只能就地取食,战斗力被严重剥削,正如此斯大林才立刻决定反攻。

图为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火箭车首次投入战场。

二,成功发起全苏联人民号召,苏联人民热烈响应保卫首都莫斯科的行动中来,全民总动员想尽一切办法把兵员、弹药、粮食等从全国各地运到莫斯科。首先斯大林没有离开莫斯科一步,一直坚持着领导战斗,极大的鼓舞了苏军的战斗力和士气;其次在苏军战斗严重失利的情况下,在1941年11月6日在莫斯科举行了十月革命24周年庆祝大会,11月7日红场大阅兵,斯大林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在莫斯科生存存亡危急时刻,鼓舞了苏联人民民族热情,民众积极参与到会战中。

图为参加战斗的苏联游击队。

于是莫斯科迅速成立了民兵师,约20兵部队投入战斗;莫斯科周边市民组织了游击队担任后勤和保障任务;有超过50万百姓参与修筑防御工事的行动中,共设置了800公里防坦克战壕、1500公里铁丝网障碍物、500公里防坦克崖、构建了4万个防守火力点、各种地雷、陷进不计其数,军民协作,对莫斯科保卫战起了积极的作用。

图为冬季的苏德战争中,德军攻势受阻。

战争进行到5个月以后,斯大林也转变了思想战略,吸取了战争初期的教训,集中指挥、统一战斗,而德军这边却因为战略打击目标有了严重的分歧,在指挥上犹豫不决,延误了很多战机,从1941年12月起,纳粹德国国内各大报纸纷纷为拿下莫斯科留下版面时,传来的却是德军宣告破产的消息。


图文绘历史


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的时候,斯大林也曾经考虑过撤退。


但是在当时的局势下,斯大林一旦撤离莫斯科,莫斯科必然会失守,莫斯科一旦失守,苏联就有可能输掉战争。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的将领就认识到了苏联和德国的战争潜力的差距,因此德国军队在开战后一直穷追猛打,希望能够在冬天到来之前结束对苏联的作战。


德军想要在冬天到来前结束作战,就必须要攻占莫斯科。莫斯科是苏联的政治中心,一旦莫斯科被攻克,苏联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

苏德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苏德双方的人数和装备势均力敌,然而苏军却被德军轻易地击溃,德军一路高歌一直攻击到了莫斯科城下。


在莫斯科保卫战爆发前,苏联损失了280多万军队,士气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德国军队的战斗士气非常高昂,很多德国士兵都认为苏军不堪一击。当德军装甲部队兵临莫斯科城下的时候,莫斯科城内出现了严重的骚乱,一些高官纷纷变卖家产逃跑。

在德军的主力部队到达莫斯科附近后,苏联的防御部队士气十分的低落。


在莫斯科保卫战初期,德军的人数是苏军的1.4倍,炮火是苏联军队的1.8倍,坦克是苏联军队的1.7倍,飞机是苏联军队的2倍,很多苏军士兵都没有战胜德国的信心。


斯大林在了解到苏联军队和德国军队的实力差距后,也曾经想过撤退到后方。

毕竟莫斯科保卫战苏联取胜的概率非常小,如果斯大林不选择撤退,在城内被德国军队俘虏的话,苏联将会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如果斯大林能够逃到后方,还可以继续领导苏联人作战。


不过斯大林在经过慎重考虑后,最终决定坚守莫斯科。斯大林留下莫斯科后,多次公开没有离开的消息,大大振奋了苏联士兵的士气。在二战时期的苏联,斯大林在苏联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斯大林不离开莫斯科,莫斯科附近军队的士气立刻提升起来,纷纷准备和德军一决死战。

斯大林不退出莫斯科,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头作用,原本想要逃跑的莫斯科市民,纷纷拿起武器帮助军队抵御德国人,原本士气低落的士兵,纷纷在战场上勇猛杀敌。


在11月7日举行的苏联成立24周年大阅兵仪式上,斯大林在红场发表了一段振奋人心的讲话,很多参战部队的官兵都亲眼看到了斯大林。


这次阅兵结束后,德军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突击,但都被苏联士兵顽强的击退了。在冬季到来后,苏联军队发动反击,将德军赶出了莫斯科附近,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斯大林留守莫斯科之后,苏联军队在莫斯科城下抵挡住德军数月,莫斯科保卫战从1941年的9月一直打到第二年的1月份,为苏联恢复军事实力赢得了很多时间。


假如斯大林选择逃跑,苏联士兵的士气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苏联不仅会输掉莫斯科保卫战,整个苏德战争的结局很可能也会发生改变。


历史总探长


斯大林之所以敢于坚守莫斯科,主要是基于对战局和自身实力的准确研判上。让斯大林作出决策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德军已经略显疲态,二是远东兵力的调遣。斯大林不仅决定留下,还进行了一场决定胜负的阅兵。

1941年6月,德军闪击苏联,使得毫无准备的苏军一泻千里。德军的三路装甲大军长驱直入,其中的中央集团军群剑指莫斯科。随着斯摩棱斯克的失陷,莫斯科完全暴露在德军的视野之中,古德里安率先兵临城下。

在莫斯科城下晃了一下的古德里安奉元首之命,前去支援攻击基辅的隆德施泰特。之后的两个月对莫斯科至关重要,古德里安的离去让苏军迅速重构防线,有了喘息之机。到了九月份,德军才完成对莫斯科的包围。

当时莫斯科城下的德军兵力已超过百万,而负责防守的苏军仅有几十个步兵师,勉强能保持防线的完整。十月份,苏军西方面军的六十多万兵力被德军消灭,使得莫斯科的正面防御变得空虚起来,城内出现了恐慌。

面对局势的突变,斯大林下令让政府机关与各国使馆开始向古比雪夫撤退。莫斯科至高尔基铁路的一个岔道口上备用着两辆专列,其中一列就是为斯大林撤离准备的。来到车站的斯大林在徘徊了两小时后又返回城中。

在这期间,斯大林与朱可夫通了电话,朱可夫请求斯大林坚守莫斯科。他认为德军因天气原因已无法组织大的进攻,再有就是斯大林若离开莫斯科,这会让外围防守的将士们无心再战,势必会导致莫斯科的失守。

莫斯科对苏联及斯大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到万不得已的形势下,绝不能轻易放弃莫斯科。斯大林经过两小时的权衡,最终决定返回莫斯科。十月份的莫斯科,阴雨连绵,泥泞的道路障碍了德军坦克的行进。

随着天气的恶化和苏军的强力阻击,让原本打算仅用五个月时间就拿下莫斯科的希特勒变得焦躁不安。随着冬季的到来,德军根本没有准备过冬的棉衣,官兵出现冻伤,士气极为低落,只能用发的礼服来抵御寒冷。

朱可夫正是基于此原因,才坚持让斯大林留守莫斯科的。事后证明,这一战略决策是极为正确且富有冒险性的。促使斯大林守城并举行阅兵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能抽调出十万兵力支援莫斯科。

自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在远东一直布有重兵来防止日本关东军的进攻。即使在西线完全崩溃的形势下,斯大林也没有动用远东兵力。就在莫斯科生死存亡之际,情报人员佐尔格向斯大林详细的回报了日军动态。

佐尔格得到准确情报,日军大本营在年内不会向苏联宣战,而且在随后可能会对美国开战。得到消息的斯大林,迅速从远东秘密调回34个师支援莫斯科。后来红场阅兵的部队就是来自战斗力极为强悍的远东地区。

斯大林随即决定举行十月革命庆祝大会并于次日阅兵,朱可夫仅参加了庆祝大会,便返回指挥所,随时准备抵挡德军的进攻。斯大林在阅兵式上发表了讲话,号召人民要坚守莫斯科,这个讲话鼓舞了整个苏联军民。

阅兵过程中的装甲部队在受阅完成后,立即返回前线参与防守。这虽然只是一次传统的阅兵,但它却展现了苏联人民对纳粹的蔑视,同时给希特勒和德军的心理带来打击。这次阅兵的电波传向世界各地,包括柏林。

德军在损失了十几架轰炸机后,放弃了对红场阅兵的干扰。在接下去的几周里,莫斯科城外的苏军兵力已过百万,与德军势均力敌。此时的莫斯科已经白雪皑皑,德军装甲部队已瘫痪,最致命的是补给物资的缺乏。

苏军经过浴血奋战,截止到次年二月,已将德军赶到莫斯科两百公里以外的地区。面对战役的失利,希特勒愤怒的将包括布劳希奇、博克、古德里安在内的30多名高级将领撤职,斯大林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完胜。

综上,斯大林坚守莫斯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莫斯科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德军的疲态尽显及远东兵力的增援是斯大林坚守的主因。当然天气的因素也不能忽略,它是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关键,25分钟的阅兵同样重要。


野史也是史


一、首先,莫斯科的位置因素,自从小胡子希特勒带领他的550万小弟背后偷袭毛熊开始,已经有4个多月。由于毛熊没有备战准备,德军长驱直入,打的毛熊节节败退,在欧洲国土大部分沦陷,毛熊虽然国土广袤,但是毛熊自己都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欧洲国家,国家家底,人口多数都集中在欧洲国土,莫斯科作为毛熊首都,如果被小胡子带领德军给占领了,政治影响远远大于军事上,毛熊可能面临亡国奴危险,所以,守住莫斯科,就等于守住了自己的家园。此时,毛熊家底已经完成在西伯利亚搬迁,毛熊土地上的人民举国上下完成总动员。后面才有莫斯科大阅兵那一幕,阅兵完毕直接开赴前线战场。作为毛熊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必须坐镇中央,尤如顶梁柱一样,要屹立不倒。



二、其次,莫斯科的天气,实力的坑了小胡子希特勒一把。估计小胡子希特勒是忘记了百年前欧洲另一位狂人拿破仑也惨败莫斯科城下。也许是小胡子这个家伙对于自己实力太过于高看了,认为可以在于莫斯科冬季为来临之前可以一举拿下毛熊。小胡子在此之前可是拳打波兰,脚踹法国佬,最后把大胖子丘吉尔给气的鼻子都歪了。可是,小胡子没有意识到北极熊各方面的优势。也许是上帝也在保佑毛熊,当年莫斯科冬天提前到来,11月的莫斯科已经零下40度,到了人体承受的低温极限。小胡子希特勒的小弟们大量给冻死了,活着的不是冻伤,就是剩下半条命苟延残喘。毛熊由于常年适应自己国家天气,准备充足,尤如猎杀兔子一样猎杀小胡子小弟们。




三、再次,就是小胡子希特勒的后勤保障太差,跟他混的那么多小弟,被他活活的给坑死了。当初,小胡子给他的小弟们保证,在冬季来临之前可以拿下莫斯科,占领毛熊,没有给他的小弟们准备过冬的棉衣外套,结果,几百万小弟们全都穿着夏季衣服在莫斯科郊外持续的作战。由于战线拉的过长,加上毛熊国土道路泥泞不堪,毛熊游击队不断骚扰,小胡子兄弟们所需要棉衣,面包,炮弹,油料都满足不了。




四、斯大林可以抽调精锐之师,自然敢坚守莫斯科。毛熊当时西线面临小胡子希特勒,东面面临百万的小鬼子也虎视眈眈,担心倭奴随时从背后偷袭,和希特勒来个前后夹击。因此,在远东地区留守了几十万精锐,当年诺门坎一战,毛熊吊打小鬼子,小鬼子再也不敢北进,改为南下,毛熊可以抽调至少不下于二十万精锐参与莫斯科战役。



我们不得不说,一切都是实力讲话,斯大林可以敢于坚守莫斯科,来源自己强悍实力。


小姐姐讲史


莫斯科保卫战是二战史上很惨烈的战争,交战双方都损失巨大。

从1147年开始,莫斯科就是俄国的首都,1712年时迁都圣彼得堡,到1918年时又迁回去,从那时至今一直是俄国的心脏所在,是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不只是具有战略意义,更具有政治意义!

只要莫斯科没有被占领,那么哪怕大部分国土沦陷了,苏联民众心中还有希望;如果莫斯科被占领了,对于苏联士气的打击是无可估量的,民心散了,苏联就真无可挽救了。

所以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最想拿下的就是莫斯科,而斯大林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会放弃莫斯科!

选择坚守,不是因为有把握守得住,是不能不守!

莫斯科保卫战的背景

德国入侵苏联的计划代号是“巴巴罗萨”,1940年12月该计划成形,希特勒立刻批准,预定的进攻时间是1941年5月15日。

二战史上令人难以置信的一件事情是:德国虽然对“巴巴罗萨计划”高度保密,但潜伏在德国的间谍理查德·佐尔格想方设法搞到了情报,将德国准确的进攻发起日期传回了苏联,然而斯大林不信。。。。。。

为了发起进攻,德国事先做了很多准备,不断调集大兵到德苏边境,储备大量战备物资,还多次派遣飞机到苏联境内侦查。到1941年2月,德苏边界已有德军320万零6千人,和苏联接壤的罗马尼亚此时支持的是轴心国,希特勒在此也驻军68万。

这么大的动作苏联不可能不知道,情报部门多次发出德国既将发动侵略大战的警告,可斯大林他还是不信啊!

斯大林认为德国在拿下英国之前不会开辟新的战场,他还脑洞很大的认为这是英国的计谋,目的在于逼苏联主动攻打德国以减轻英国的压力——丘吉尔表示很冤枉,他可能这么想过,但还没来得及做。

其实倒也不怪斯大林,智商正常的人都会这么想,正在和一个大国打得不可开交胜负未分,德国怎么敢再和另一个超级大国开战?胃口这么大也不怕牙崩了!

但纳粹德国就是这么疯狂,并且因为这事儿实在太出乎意料,竟然还差点成功了!

为啥没成功呢?这就得表扬二战中德国的著名猪队友:意大利!

1941年4月,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派意军侵略位于巴尔干半岛的阿尔巴尼亚,打半天打不下来。。。。。。这并不奇怪,二战中意大利能打得赢哪个国家哦。

要知道墨索里尼可是希特勒的老师,也是法西斯坚定的支持者,眼看他受阻,希特勒决定发挥风格施以援手,发兵巴尔干半岛,虽然各小国很快就被占领了,但打得再快也要时间啊!

还记得吗?进攻苏联的时间原定1941年5月15日,等希特勒打完巴尔干半岛,进攻时间被拖延到了6月22日。

大家别小看这5个星期,这为苏联赢得了富贵的时间!苏联的夏季很短暂,5个星期一过,秋季很快来临,大雨造成沼泽使得道路陷入瘫痪,重型车辆无法通过,德军受到了很大阻碍。

此时希特勒又犯了另一个战略错误。进攻苏联是他和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的一致目标,只是怎么打还存在分歧,最高统帅部的主张是先打下莫斯科,其它地方可以慢慢来;希特勒的主张是先消灭俄军有生力量,莫斯科并不重要。

这两种主张我们很难判定哪一种更有效,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单纯实施一种,也许都能达到预期目标;如果两种同时进行,那可就出问题了。

希特勒将原计划进攻莫斯科的主力装甲部队改调往南方参与攻占乌克兰的基辅战役,虽说此战德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俘虏了六十五万多名苏联红军,但进一步延缓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

战役上胜利了,战略上失误了。

等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的时候,造成阻碍的不只是苏联的顽强抵抗,更是恶劣天气,沼泽没过完,冬季的严寒又到来。

莫斯科保卫战的经过

1941年6月22日早上,德军计划已久的巴巴罗萨计划终于得以实施,对苏联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苏联,有点呆了。德军打到眼前,边界部队才匆忙反攻。

斯大林简直有点头皮发麻了。东线,德国投入了320万地面部队,还有36万罗马尼亚军队、4万4千多的匈牙利军队、47万芬兰军队、6万零9百人意大利军队;北线,有芬兰大军进攻。

而苏联在西线只有290万红军人,头三天就被干掉了3922架飞机。

但苏军虽然仓促应战损失惨重,却极其英勇——都被侵略者打到家门口了,凡是有血性的人都能舍出一条命!

德军从一开始就没有达成计划,原定几小时就要拿下的要地,往往需要五、六天才能拿下。

12月份,德军非常艰难的打到了莫斯科郊外,此时他们缺少补给,又是远程来战,早已疲惫不堪。此时气温低到看不清瞄准镜,被冻死的德军数不胜数,大量坦克被冻住,失去了作战能力。

从士气来分析,莫斯科只是德军的一个战略目标,能打下来最好,但如果打不下来也并不是生死存亡的事;而在苏军眼里,莫斯科是自古以来的首都,是不容有失的地方,哪怕打到最后一刻也要保卫她!

德军的士气在此时不如苏军。

况且斯大林手上还有数十万从西伯利亚前来支援的部队,拥有良好的冬季装备和补给,还有大量可以武装的青壮,很快便将逼近莫斯科的德军打退,并进行反击,将战线推回到了冬季到来之前的地方。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了。

但对于整个苏联来说,还有很长时间的战要打。

【结语】

综合一下,莫斯科保卫战能胜利,我认为主要有这些原因:

1、希特勒推迟了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的时间;

2、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战争能力和反抗精神;

3、苏联红军拼死一博;

4、苏联严寒冬季的到来。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仅仅1年多的时间,德国采用闪电战术就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并在1941年6月22日对苏联发动大规模袭击,仅仅三个月就歼灭上百万苏联红军。面对势如破竹的德军,斯大林决定死守莫斯科,他是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的。

严密的布防

苏联在德军进攻莫斯科之前,斯大林就做好了莫斯科被攻破的准备,并做好了相应的布防。首先建立了20支战斗小组,保护莫斯科的重要目标。并在莫斯科全城设立了59个秘密军火库,成立了169个巷战小组,在城市里预埋了无数的地雷。斯大林打算在巷战中耗死德军。

强大的动员能力

德军进攻莫斯科前夕,斯大林在3天之内,就组织了25个工人战斗营,12万人的民兵部队,169个巷战小组,并组织60万人在莫斯科城周边构筑了三道防御工事,恐怖的是60万人中妇女儿童占了四分之三,可谓全民皆兵。

强大的工业能力

苏联的工业在精细化程度上不如德国,但在工业规模上对德国具有压倒性优势。就像今天的“中国制造”一样,全球无敌。二战时的苏联鼎峰时期,一个月可以生产出数十万支枪械,两千辆坦克。只要破解了德国的闪电战,

进入消耗战阶段,德军就必败无疑

强大的后援

除了上述的优势外,斯大林手中还有一张王牌,就是西伯利亚的远东军。远东军是一支装备精良,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部队,曾痛宰过日军,全集团军有144万人。为防止日军北上,莫斯科保卫战开始前,斯大林没有调动这支部队。后来在确定日军重心转向太平洋战场时,才抽调远东军增援莫斯科。

总之,面对德军的进攻,斯大林有足够的底气迎接希德勒的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