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鸿门宴上,项羽杀掉刘邦?项羽会不会一统天下?

太白说历史


在主流的历史观点中,项羽被塑造成一个好谋无断,刚愎自用,偏偏又妇人之仁的人。司马迁对项羽非常同情,在叙述历史时对项羽注入了许多感情,这使得项羽这个人的悲情色彩变得很浓重,同时,他的政治才干,他的远见卓识却也被掩盖。

在司马迁笔下,鸿门宴上,项羽之所以没杀刘邦,仿佛都是张良游说,项伯劝阻,事实上,放走刘邦,不但不是妇人之仁,而应该是项羽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一个正确选择。

鸿门宴前,项羽靠着破釜沉舟一举击败秦军主力,获得诸侯联军盟主的地位。不过,诸侯联军对于项羽只是畏惧,并非真心臣服。他麾下所谓四十万大军,真正属于项羽的并没多少。

反倒是刘邦,他麾下的十万大军基本都是他一路辛苦所得。

项羽若与刘邦真正开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不过,刘邦确实是项羽平生第一劲敌,如果早早弄死了刘邦,项羽八爷必成。


项羽真正可杀刘邦的时候,是在他进军关中,成为西楚霸王的时候。那时候,他大封群臣,跟随刘邦的许多诸侯都去了封地,刘邦被封在贫瘠的汉中。那时候如果项羽要杀刘邦,其他诸侯因为没有利益冲突,又都畏惧项羽,几乎不可能跳出来帮助刘邦。如此一来,刘邦危咦!


叶之秋


就算是项羽在鸿门宴上面杀了刘邦,他也不一定能够统一天下。项羽有什么人格上的缺陷,为什么会失败。下面有小编娓娓道来!

第一:

项羽太自负,项羽是个比较自负的一个人,只要有人刺激一下他,他就会被利用,而且容易听信谗言,一旦听信了,就算是一直陪在身边的忠臣劝说他也听不进去,所以这样的一个人就算是没有刘邦作为对手,还是会有其他对手存在的,只是在当时,只有刘邦的势力能与之相抗衡,所以刘邦也成为了项羽统一天下最大的阻碍。

第二:

妇人之仁的性格,而且项羽是一个有妇人之仁的将领,就拿鸿门宴这个事情来说,当时项羽有四十万战士,刘邦只有十万,本来他可以和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的杀掉刘邦,但是却听了他叔父的话,没有下手,因为如果杀掉刘邦,他觉得是不仁也是不义的一个举措,他不能这么做。

所以当时在鸿门宴上,项庄挥剑起舞,多次想要借机会杀掉刘邦,但是项羽却维护刘邦,多次挡在了前面,所以项庄没有一点机会,也就是因为项羽的妇人之仁,所以刘邦借事逃跑离开了,这一跑也就意味着项羽不能统一天下,作为一个君王,怎么能这么容易心软呢?

第三:

项羽的个人品质造成了他的失败。首先项羽绝非智力低下,正相反,司马迁认为他才气过人。刘邦也认为在勇悍仁强方面自己非项羽可比,对此韩信亦有同感。但项羽这种过人才华并没有给他带来帮助,反而使他成为直继暴秦的统治者。项羽的本性是极度自负。陈平对其鉴定为“不能信人”、“意忌信谗”。在项羽眼里,他人均不足道,所以他事必躬亲,弄得自己很辛苦。这使人联想起秦始皇。侯生、卢生有言:“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以为自古莫及己……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项羽也是逢战必到,疲于奔命,最后又中了陈平的反间计,更加形单影只,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独夫。司马迁评秦始皇曰:“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评项羽曰:“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其次是苛察。苛察大概是项氏家风。其叔项梁起义后不久拒绝一门人求职时指责对方某时未办好某事,是为其证。

日后,殷王司马卬叛楚,项羽派陈平等击降之。不久,司马卬降汉,项羽就要追究上述军事行动的参与者,导致陈平归汉。相形之下,刘邦的部属中有许多人曾反对过他或投降过项羽,均未受追究。  所以,项羽虽常胜,人却越打越少;刘邦虽常败,人却越战越众。又其次,项羽继承了赵高的一套统治术。赵高曾献计于秦二世,说欲巩固其统治,唯有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


项氏在分封时正是这样干的。他将原来的齐燕之王分别贬为胶东王、辽东王,而将齐燕之将分别封为齐王、燕王。正是这种统治术,迅即酿成了不安定因素,并最终断送了项氏统治。经历过暴秦统治的广大人民是绝不能忍受项氏统治的。天份反成事业之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一切都是项羽自己造成的,如果他没有妇人之仁,如果他当时杀死了刘邦,那么还是有可能成为天下的霸主的,但是坐不坐的稳也是另外一说了,毕竟项羽自负又会择取忠臣的劝说,这也是他最大的缺点。


老刘侃三国


汉元年十月,汉高祖刘邦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长安近郊的灞上,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正式宣告灭亡。刘邦进入咸阳后,听从他人的建议,想将关中之地据为己有。项羽得到消息后大怒,派手下大将黥布攻下函谷关,项羽的大军也很快到达咸阳城东的戏亭。

当时项羽有兵力四十万,而且都是百战之士,江东精锐。刘邦当时只有十万兵力,而且很多都是一路收容的降卒和陈胜的散兵,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刘邦只能主动撤军咸阳,亲自到鸿门向项羽道歉,这才有了鸿门宴。

如果当时,项羽按照手下谋士范增的建议,趁机杀了刘邦,从当时的天下形势来看,刘邦一死,就只有项羽一家独大,短期内没有人可以撼动项羽的统治地位。但从长期来看,项羽仍然不会成功一统天下,登基称帝。这是由项羽本人的因素决定的,与杀不杀刘邦并没有本质上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项羽没有一统天下的志向

项羽的大军进入咸阳,秦朝灭亡,天下无主,以当时的实力,项羽完全有机会和能力一统天下,登基称帝。但项羽却选择放弃战略要地关中,一把大火将秦王朝的宫室烧毁,之后分封诸侯,将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分封给了各路诸侯统治。他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楚两地九个郡,在老家彭城建都。

从这一系列的做法可以看出,项羽并没有一统天下的远大志向。他最初起兵反秦,不过是想替原来的楚国报仇,为原来楚国的民众报仇,为他自己的祖辈原来楚国的大将项燕报仇。如经大仇已报,大功告成,自然要衣锦还乡。所以他选择回到家乡,安享天下太平。后来的形势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他自己最初灭秦复仇的志向,项羽成为了天下最有实力的人物。超出预期后的大好形势下,项羽也不过是选择做个诸侯之王,取名为西楚霸王,尽此而已!

项羽没有一统天下的品德

得民心者得天下,安民心者才能安天下,古今皆然。而他项羽最缺的,就是能得民心安民心的仁义和道德。项羽在进攻秦朝一路向西的作战中,不断屠城杀降,动不动就屠城,不管是军士还是平民,都全部杀光,制造无人区,城池化为灰烬,天下民众对其失望之极,只有恐惧害怕,没有归顺依附的心。

在新安城,项羽又将秦朝大将章邯手下已经归降了的二十余万人将士,全部坑杀活埋。项羽带兵进入秦朝的都城咸阳之后,又在咸阳屠城杀戮,还杀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点一把大火烧了秦朝的宫室。之后不久,又派手下,明目张胆地杀害了天下诸侯共同推举的义帝熊心。这一系列的举措,让项羽完全失去了天下民众的心、天下诸侯的心、原秦朝子民的心,人心尽失的项羽,又怎么可能一统天下!

项羽没有一统天下的胸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想一统天下,宽广的胸怀是必然条件。而项羽却偏偏心胸狭隘,刚愎自用,睚眦必报,根本没有天下帝皇的胸襟。刘邦手下的谋士陈平,用了一个并不高明的离间之计,项羽就怀疑自己最核心谋士范增的忠诚,导致范增负气出走,成为他开创王业的最大损失;后来又因毫无根据的流言,不信任手下最能打仗的大将钟离昧,导致手下大将离心离德。

项羽进入秦宫咸阳时,有个人劝说他,让他定都咸阳,占据关中,以图王业。项羽以“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有谁知之!”为由,拒绝了此人的正确建议。此人生气,随口一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居然盛怒,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地抓到此人,将其下油锅烹了。项羽手下最勇猛的大将九江王黥布,因为没有亲自带队跟随他出战,项羽便多次派出使者责难,导致黥布转投到刘邦阵营,直接加速了项羽的灭亡。

项羽没有一统天下的用人之道

开创大事,最终拼的是人才,是人才的竞争。但,项羽在发现人才、激励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方面,都不在行,或者说都有显著的缺陷。汉初三杰的张良,与项羽多有交集,但项羽高高在上,没有及时发现张良的大才,也没有主动礼贤下士去留住张良;汉初三杰的韩信,早年就投在项羽帐下,项羽任命他做个郎中,一个军事天才,让他做个卫士摆设,这是无识人之明。韩信多次向项羽出谋献计,项羽不问计谋的质量,仅仅因为韩信的地位低下,就不予重视信任。刘邦手下最有智谋的陈平,最开始也是投靠项羽,虽然任命他为都尉,但只是将他当成普通的官员对待,没有给予特别的关照,导致陈平封印投奔刘邦去了。

别的人才就不多说了,如果项羽有识人之明,或者有留人之策,能留下这三人在自己的身边,并充分信任,让他们完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那项羽一定会夺取天下。只可惜,历史没有假设,项羽注定与天下无缘,这与在鸿门宴时杀不杀刘邦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晨风晓月趣历史


鸿门宴之所以被后世引申为一场不怀好意或者施行阴谋诡计的宴会,根本原因就在于发生在公元前206年项羽与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城外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因为这次宴会太过出名,影响了中国自大一统的秦朝灭亡后的历史走向,而发生在宴会上一系列的生死故事,则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谈资。

鸿门宴发生的背景在秦朝刚刚灭亡的时刻,当项羽在巨鹿之战,以弱势兵力灭亡曾经极盛一时的大秦帝国主力秦军时,刘邦已经从武关攻进秦国腹地关中,在击败秦朝最后一支中央军后,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王的投降预示着秦朝的政治灭亡,而巨鹿之战秦军主力的覆没则预示着秦朝彻底失去了最后的抵抗。

当秦朝灭亡后,很自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秦朝的天下应该如何划分,谁来填补秦朝灭亡后留下的政治权力真空,能在秦朝灭亡后马上想到这个问题的人在当时并不多,但这其中肯定有刘邦,同时也有项羽,还包括他们的谋士张良和范增等等。

项羽在巨鹿灭亡秦国最后的主力王离的长城军团和章邯的囚徒军团后,下一步自然是挺进秦朝的政治中心咸阳,这个时候的项羽因为击败秦军主力的巨大功劳,以及战无不胜的勇武之力傲视天下时,所有的反秦义军基本上没有人敢正视项羽,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项羽这个时候不过是一个26岁的年轻人。

26岁,击败了秦军主力,成为反秦义军首领,靠的就是战绩和勇猛,这种伟大的成就放在任何一个年轻人身上,都会极度的骄傲和目空一切,这就是人性,项羽也是如此,这个时候项羽基本上以天下首领自居,这个时期的项羽没有将任何人放在眼中,包括楚怀王和先进入关中的刘邦。

当雄心勃勃的项羽率领着天下反秦义军浩浩荡荡挺进咸阳时,没有想到居然有人敢在进入咸阳的必经之路函谷关阻挡自己,项羽当然非常生气,想也没有想,就派出英布攻打函谷关,并成功击败守军进入关中。

同时,项羽得到了来自刘邦阵营中的左司马曹无伤的密告,说是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并任用原秦王子婴为相,这无疑激怒了项羽,项羽觉得这个时候天下所有的大事都要经过自己的同意才能办,这个时期的项羽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天下共主。

所以项羽在范增的蛊惑下,准备在第二天一大早发兵攻打刘邦,一举消灭刘邦,居然有人敢不向自己报告擅自做主,这种事在项羽看来是不能容忍的,项羽在定下第二天的战役计划后,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项羽的叔父项伯因为张良救过他一命,得知张良此时在刘邦军中,而项羽第二天要攻打刘邦,那自己的救命恩人张良不是也要死在项羽手上了,项伯可是义气之人,当天晚上就快马加鞭亲自告诉张良这个消息,结果张良又将这个消息告诉刘邦,就这样,项羽军中的高级军事机密,就这样轻易地被泄露给对手刘邦,而这个事又促成了鸿门宴。

刘邦极力拉拢项伯,表示要第二天亲自向项羽解释,并表示整件事都是误会,请项伯代为向项羽传达,很难想像当项羽听到项伯传来刘邦的口信,却丝毫没有怀疑或者处罚自己的叔父项伯,如果这种泄露军事机密的大事,都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的话,那项羽的治军能力可想而知了。

于是鸿门宴就发生了,刘邦在第二天清早就带着樊哙、张良以及百余随从来到项羽驻扎在鸿门的军营,亲自向项羽解释,刘邦低声下气地示弱,不卑不吭地诉说,以一个50岁老者的身份,向一个26岁的年轻人低声下气地示弱,这本身对项羽来说就是巨大的虚荣心。

项羽为什么不杀了刘邦,那就没有人和他争天下了吗?

如果你从上帝视角,知道后来的历史,说出这样的话不奇怪,可是项羽怎么知道当时的刘邦敢和他争天下,要知道巨鹿之战后的天下所有诸侯都是不敢正眼看项羽,都对项羽是非常恭敬的,让项羽很自然地认为没有人敢他作对,包括刘邦这个曾经的战友。

项羽并不了解刘邦,只是在之前的反秦战争中处于同一阵营,刘邦曾数次向项羽的叔父项梁借兵攻打沛县,几次都打不下来,估计项羽就觉得刘邦没啥大能耐,再加上项羽认为是自己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才能进入关中,否则刘邦根本进不来。

鸿门宴中的项羽与刘邦见面,在项羽看来,刘邦就是来请罪的,项羽出自楚国贵族,身上有着非常浓郁的战国遗风,君子之气,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上,项羽也是人,还是个年轻人,面对50岁的刘邦低声下气的请求,项羽心中难免心软。

虽然项羽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鸿门宴不是战场,更像是政治谈判,从后来的经历就会知道,项羽在政治上的成就非常低,政治能力也不高,项羽没有意识到刘邦会在将军成为自己争霸天下的强大对手,项羽没有认识到刘邦低声下气的原因就是为了保存实力。

当时的天下形势虽然是项羽一个人说了算,包括后来的分封天下诸侯都是项羽自作主张分封的,就连楚怀王也被孤立为傀儡,但项羽真正的实力只有自己手下最嫡系的5万楚军,虽然项羽名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那帮反秦义军只不过是有奶便是娘、随时会反叛的乌合之众。

项羽的分封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手段,稳定天下人心,毕竟分封深入人心上千年,而反秦的这些军队基本上全是原来六国的子民,六国恨秦,项羽也恨,当秦朝灭亡后,天下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反秦义军与秦朝之间的矛盾转化为反秦义军之间争夺天下的矛盾。

但项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只不过把刘邦当成反秦义军中的一路诸侯,认为天下没有人能与自己争夺,项羽并不认为刘邦是威胁,既然没有威胁,项羽也就没有必要杀刘邦,项羽没有把刘邦当成对手,这也是项羽不杀刘邦的主要原因。

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那么天下会如何呢?

毫无疑问,当然是项羽统一天下,因为没有其他人能与项羽争夺天下,也没有其他人能像刘邦一样,聚集了一批有能力的文臣武将,利用各种手段击败项羽。

回顾一下就会知道,如果项羽杀了刘邦,那么势力较大的诸侯有: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藏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简单分析一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是秦朝的三个降将,被项羽封在关中,这三个秦朝降将投降了项羽,导致关中子弟20万人被项羽坑杀,关中百姓对三秦王恨之入骨,他们能对抗项羽吗?根本不可能,既没实力,也没能力。

西魏王魏豹处于四战之地,况且这个魏豹能力不行不说,还是个典型的墙头草;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这些诸侯实力太弱,能力也不强;九江王黥布本就是项羽的手下,勇猛善战,但智谋不足;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藏荼地处偏远,只想着割据一方;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根本就是项羽立在齐地的三个傀儡而已。

至于张良,肯定投靠韩王韩成了,没有刘邦,张良根本发挥不出作用,至于韩信,则更惨了,根本没人用他,项羽不用,其他人也不会用,所以如果项羽杀了刘邦,最终的结果就是项羽统一天下。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个人觉得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有放过刘邦,那么他会得天下,但得到并不代表可以守着它。如果是项羽称王,那么这个时代将会迎来第二个秦始皇,在某些方面项羽的性格和秦始皇一样充满着野心。可是比起秦始皇来项羽却又少了一个特质,那就是秦始皇统一是为了百姓们着想,而项羽称霸却只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项羽不比秦始皇差项羽和秦始皇的第一次接触应该是秦始皇出游渡江,刚好项羽站在岸边看到了他,项羽认为秦始皇不过如此,这世间也并非只有他一个,也不代表秦国可以长久。这个时候项羽就表现出了他的野心,可见他的内心想要称霸并不只是来自于秦始皇的暴政压迫,而是野心勃勃,终于等到机会项羽出头的时候刘邦没有名气,他待在沛县里当一个小官,刘邦是在秦始皇的压迫下才产生反抗的心思,可他更希望自己出人头地,这天下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不同的起点,抱着各自的信念,两个人最终成为了秦末最大的两方势力。对比起项羽,刘邦得到了很多百姓们的支持。项羽称王的时候刘邦还只是寄居人下,项羽还将土地分给了诸侯,其中一个就是刘邦,可见项羽并没有危机意识,可刘邦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危机感,他早就猜到项羽有一天会容不下他。比起心机深的刘邦,项羽自然是斗不过他的,但即使没有刘邦,项羽的政权总有一天会被推翻,历史依然不会改变。


我叫陈小刀我怕谁


在笔者看来,项羽会统一天下。

第一,天下再无项羽敌手!

看到这里你就会问了,不是还有那个号称带兵多多益善的韩信么?可是咱也要把情况搞清楚,韩信有机会再拜将么?好吧,你要是认为只要是有能力的人都会有出头之日的,那也是需要时间的对吧?而天下局势瞬息万变,只要当时项羽击败田荣军团,再率领军队与韩信作战,韩信还有机会么?

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件事当年垓下之战,项羽只有10万军队,而韩信是60万,最终打出了个1比3到1比4的数据来,那你说如果韩信没有数倍大军,他还是项羽对手么?

垓下之战示意图

《高祖本纪》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第二,手下能人荟萃

刘邦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可问题是我们假设的是刘邦鸿门宴被杀了,这也就代表着他手下大将必将各奔东西,投靠谁?以当时市场看,最合适的君主就是项羽,项羽公司不仅大,还强,属于垄断型企业,这下子就会聚集一帮人来投靠项羽。

而且此时的项羽手底下那也是能臣无数,韩信还未判逃,陈平依旧在,范增,龙且等人更是倍受重用,人才储备不可谓不强。

第三,天下无英雄,唯项王尔

以当年局势看,天下还真就除项羽,刘邦再无一英雄,首先三秦王,固步自封尚且不足,更遑论称霸天下,所以只要敢起兵,必将不是一合之众,接着魏豹之流更无须多提,至于英布,他恐怕在称王后已经没有当年勇气了吧,更别提他将面对的是项羽,威压便足以让他动弹不得了。至于陈余、田荣,虽说有着誓死反抗项羽决心,但是奈何也需要这个实力,

我们来看,当年田荣与项羽交战情况看,只要给予项羽足够时间,拿下田荣只是时间问题,而陈余么,他还有死对头张耳,就更不足论拉。

所以综上所述,在笔者看来,项羽只要是在没有刘邦情况下,绝对是统一天下的唯一人选


道尽风流事


即使项羽听从范增的建议杀死了刘邦,也不见得能一统天下。其原因如下:

1.军事才能有余而政治才能不足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的名将,霸王项羽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项羽乃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式”(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名将项燕之后,拥有天生神力,可力举巨鼎,凭一人可当千军。




在军事上,项羽有两大经典战役。其一为巨鹿之战,在此战中,项羽率五万楚军以破釜沉舟之志,抱不胜则死之决心,力战四十万秦军。楚军将士个个皆以一当十,越打越猛。经过九次激烈战斗之后打退章邯,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终解巨鹿之围。此战最后,项羽为防后患,下令坑杀二十万秦军。

其二为楚汉战争中的彭城之战。此战中,楚军人数仅为三万,而汉军人数达到五十六万之多,楚军的人数还不到汉军零头。按理说,兵力相差如此之多,楚军想要取胜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项羽却不这么想,毕竟巨鹿之战还犹在眼前呢。

面对大敌当前,项羽制定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闪击战”。其亲率三万精骑疾驰南下,先破樊哙等军后闪击包围肖县。而后利用佛晓发起对汉军的进攻,仅花费半天时间便大破汉军。所谓兵贵神速,面对突然袭击的楚军,汉军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得节节败退,最终楚军于彭城近郊斩杀汉军十余万人。而后在追击刘邦的过程中,汉军几乎被楚军杀得全军覆没,刘邦的父亲及妻子皆被俘虏,而刘邦带着十余骑兵侥幸逃脱。

可以看到,项羽面对十几倍的敌军,非但没有退败,反而还主动出击,以其勇猛及军事谋略大破敌军,从而创造了两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由此,其军事才能是非常之高的,当真无愧于“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而在政治上,项羽的才能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如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下令坑杀二十万秦军必然会使其失去民心,且一定会遭到秦国民众的仇恨。其二便是大家都熟知的“鸿门宴”,当断不断,优柔寡断,没有看到刘邦对自己未来的威胁,说白了就是不够狠吧。其三便是舍弃易守难攻的咸阳,而将都城建立在无山川地利之险的彭城,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衣锦还乡的虚荣心,其战略眼光比之高祖,可谓是相差甚远。

2.项羽性格上有所缺陷

项羽的性格有着严重的缺陷,其志甚高却缺乏战略眼光。项羽在鸿门听到刘邦欲关中称王后,大怒而起兵四十万欲伐刘邦。刘邦知道后急忙向项羽称臣,高颂项王。项羽大喜,放弃了讨伐刘邦的想法,并听从项伯的意见善待刘邦。由此可见,项羽不仅爱慕虚荣甚至还有一些自满自足感。

除此之外,项羽在用人之道和听言纳谏上也并不高明。据古文记载,项羽攻占并烧毁咸阳之后,想要东归彭城。韩生听到后说:“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但项羽并不听劝,反而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韩生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烹韩生。韩生虽有作死之嫌,但也表明了项羽缺乏帝王胸怀,不能善用人才,忠言无法入其耳。

3.刘邦账下多猛将良辰,十八路诸侯皆有野心

即使“鸿门宴”中,项羽成功杀了刘邦,想要一统天下也并不简单。刘邦被杀,其麾下必然抗击项羽。刘邦麾下的将帅可不少,汉三杰韩信、张良、萧何,还有与张良齐名的谋士张平,汉朝第二人相国曹参,更有周勃、灌婴等大将。况且各诸侯对于项羽的分封并不怎么满意,项羽在分配封地是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而且项羽麾下的英布战功赫赫,为楚国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却没有得到最大的奖赏,因而心怀不满,封王之后便不怎么理会项羽了。

因而,即使刘邦死了,有刘邦部下的顽强抵抗加上怀有野心,妄想称帝的十八路诸侯,仅靠项羽一人想要一统天下的难度可想而知。


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有何见教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


猫从天上来


有很多人说,项羽如果在鸿门宴听从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项羽就能在短时间内运用军事手段统一天下成就霸业。但是世界没有后悔药,就算项羽穿越过去,杀掉刘邦也很难成为开国皇帝。



开历史的倒车“分封制”

公元207年,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数量悬殊的战斗,经过数天激战,最终项羽率领楚军以一当十击败秦军。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

巨鹿之战项羽一战成名,在众多反秦势力的共同推荐下,项羽被推举为“反秦盟主”。在鸿门宴后项羽倚仗自己拥有40万大军,自诩西楚霸王,却行西周分封制,将自己的亲信以及旧贵族分封为十八个王。



分封各路诸侯,支持旧贵族势力,虽然暂时得到了很多反秦势力的拥护,诸侯之间互相真斗,能削弱各大诸侯国的实力。但

长时间的混乱战争与百姓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不符,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推行分封制的项羽很明显得不到底层人民的支持。

性格的缺陷

细读史书就会发现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章邯率部归降。项羽不是对降兵善加督导,化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目光短见,爱慕虚荣:在鸿门宴时刘邦低声下气的赔罪时,项羽就故作大度的原谅了刘邦,还将告密者的信息说了出来。

多疑,自大:公元前204年初,楚军数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荥阳最后请和,项羽的使者来了,刘邦叫人准备丰盛筵席,捧着佳肴正要进献,细看使者,故意假装惊讶地说:“我们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却是项王的使者。”便更换佳肴,改以粗食供项羽的使者吃。使者回来报告项羽,项羽就怀疑范增与汉有私情,渐渐夺去范增权柄。




鸿门宴虽然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四年斗争的开端,但这场宴席却让很多人猜到了之后的结果。项羽在的失败不是因为在鸿门宴没杀刘邦,而是项羽的自身的的缺陷,就算没有刘邦还有李邦、张邦。


探索时光的痕迹


项羽和刘邦本是结义兄弟,当时项羽的军队比刘邦的军队壮大,但是他们都在挣关中之王。刘邦也有争王之心,项羽听了肯定不高兴,就想杀到关中和刘备决战,那个时候的刘邦兵力没有项羽的多,肯定打不过项羽。听从了项羽叔叔项伯的建议,去给项羽道歉,并且声明说自己没有称王之心。鸿门宴也就是项羽专门给刘邦设的,就是说宴无好宴,没啥好事。

刘邦其实是个心机男

刘邦的谋士张良和项羽的远方叔叔项伯关系比较好,张良把项伯介绍给刘邦,刘邦对待项伯特别的热情,而且还和项伯柏结成了儿女亲家。由此可见,刘邦这个特别的精明,一下子就把项羽的叔叔给拉了过来。本来项伯只是项羽的远方叔叔。刘邦为了拉拢项伯让自己的孩子和项伯的孩子结婚。这一下子就能把项伯的心拉了过来。在刘邦羽翼未丰满之前,这项伯肯定以后在项羽面前帮着刘邦说好话。

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如。

一定要说假如,假如在鸿门宴上,项羽杀了刘邦,会不会统一天下。

纵观历史上的项羽,重情义,心不够狠。当兄弟可以,但是当帝王如果心不够狠,是无法成就一代帝王。尤其是乱世之王。项羽其实有好几次的机会,能够杀掉刘邦,其中有一次还拿着刘邦的父亲当人质,刘邦,那个时候咋说他俩是结义兄弟,刘邦的父亲就是项羽的父亲,项羽一听那肯定不能杀了刘邦的爹了。

性格决定了项羽在乱世中会败掉

鸿门宴上没有能杀到刘邦,只能说明项羽自己本身的一个人不够心狠,城府不够深。项羽有勇有谋,但是刚复自用,很少能听进去别人的权。如果能听了谋士的劝,在鸿门宴上就能杀了刘邦了。

所以即使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也不一定能够一统天下。因为项羽本身性格在这里,乱世之王他不一定合适。虽然不能够称霸天下,但是估计应该可以活的更长一点,至少不会被刘备彼此在乌江边。


青史汇


导语:

真正的领袖,即便是遇到英雄,也奈何不了自己,是金子早晚会发光,如果只是自视清高而没有真本领,就算算计了一个对手,也难保不会出现其他的人,到那时,一切都完了。比如西汉更始帝杀了刘伯升,最后还是失败了,而且还不是死于刘秀之手。而刘秀尽管早期受挫,最终还是翦灭群雄,一统天下,中兴汉室,所以自傲的项羽即便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也不可能成功。


  • 下来讲讲项羽失败的五大原因
一、项羽的分封制度不公导致人心涣散 项羽自称霸王后,分封天下。 这时候的局面,实际上是群雄割据,项羽并没有解决诸侯间的矛盾,特别是以自己利益为核心的分封,激化了诸侯间的矛盾。
  • 结果: 项羽回到彭城,第一个反他的势力并非是刘邦。而是齐国的田横、赵国的陈馀,没有被分封的彭越。而且此时,项羽想调动原楚军主力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助战,英布却派遣老弱残兵应付了事,隔岸观火。更有像刘邦这样遭到打压的人,养精蓄锐准备反扑。

对于项羽来说,分封不但没有完成对诸侯势力的平衡,反而让局面完全失控。


二、项羽封王后,将原楚王逼退后又借机除掉惹众怒,导致天下义士揭竿而起,包括刘邦。 可以说这是项羽政治上最大的败笔。项羽是打着复辟楚国的旗号,自己是楚将。在伐秦的路上杀主将宋义夺取楚军兵权,又在破秦后自封为王,尊原楚王为义帝。却又迫不及待的将义帝赶出首都彭城,半路劫杀。在局势不稳,天下未定的局面,项羽做的太过急躁。 其实可以学学齐桓公的,把义帝养在彭城“尊王攘夷”。 结果:刘邦为义帝发丧,号召天下共同讨伐项羽,集合5路诸侯,56万联军杀向彭城。因为各诸侯服从项羽,只是因为灭秦时,楚军势大。杀义帝让项羽彻底成为了众矢之的,诸侯借题发挥,出师有名,刘邦不过是火上浇油。

三、定都彭城。 项羽在咸阳时,有人建议项羽定都关中。项羽看到咸阳宫室被自己烧成一片灰烬,决定“衣锦还乡”,带着抢来的财宝美女东去,定都彭城(现在的徐州)。后来那个提议建都关中的人也被煮了。定都利弊,历史讨论很多。其实没什么好争论的,彭城这个地方事实已经证明,仅仅用了一年的功夫,就被离它距离最远诸侯——刘邦,给攻破了。虽然在彭城之战,项羽天神一般的逆转了局面。但是在局面上明显已经失势。



四、项羽杀戮太重,导致百姓失望。从而不得民心。 前面说了,项羽不肯定都关中。一方面是咸阳宫室已经被他烧了,另外一方面他坑杀20万秦兵,关中这地方他住的也不安心。项羽的屠杀记录如下:

《项羽本纪》里面充斥着“屠”、“烹”、“烧”、“阬”、“残灭”。

可以说项羽杀人是花样百出,也不做什么粉饰。有人说,项羽坑杀20万秦军是因为对秦人的恨。那么齐国的军民跟项羽有什么血海深仇,也被项王“所过残灭”?只能说项羽杀戮心太重,而且是草芥人命,这一点让很多百姓看在眼里怕在心里!最后导致百姓失望,从而不得民心。

五、项羽是个战术天才,却是战略矮子,志大才疏!有将才却无帅才。 这句话用在项羽身上很贴切。项羽是战术天才是毫无疑问的,巨鹿之战、彭城之战 都是以少胜多,“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但你会发现,项羽正面战场节节胜利,在局势上却潜入多线作战,疲于奔命。西线正面战场被刘邦耗在荥阳、广武区域无法前进一步,东线被彭越骚扰粮道,南方英布反了,北方战场被韩信全端。最终被彻底包了饺子。项羽虽自持勇猛,但毫无战略眼光。刘邦在正面战场虽然屡屡失败,但汉集团充分的发挥政治、经济、外交优势,将项羽孤立。并在广武,背靠关中、汉中源源不断的资源。最终将项羽拖垮,击败。


结语:

由此可见,刘邦不是推翻项羽的唯一一股力量,他只是这股力量中最坚持的那个。就算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对于后面的局势,只是在诸侯讨3伐项羽的檄文上,多了一条罪名——杀功臣(刘邦是灭秦的第二大功臣)。

  • 以上全为个人拙见,欢迎大家多多交流!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