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项羽,会在鸿门宴上杀刘邦吗?

马成林18


很多人把历史事件简单化,总认为项羽不杀刘邦,是一大错误。

错误是一定的,问题只在于:只要项羽不是政治家,他就无法下定杀刘邦的决心。

换句话说,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换了你,在项羽那个位置上,也不会杀刘邦。

不杀刘邦,是人之常情;

杀刘邦,是政治常情。

从这个角度来讲,极力主张杀刘邦的范增,倒算是半个政治家;

可惜他情商太低,受挫之后竟怒斥主子项羽“竖子不足与谋”,实在没有政治家风范,所以只能算半个。

为什么说只要是个普通人,在鸿门宴上就不会杀刘邦呢?

因为,刘邦在这次宴席上,已经治愈了项羽的所有心病,让他没有任何理由再杀刘邦。

这些心病,都是“过去时”;

而杀刘邦的理由,属于“未来时”,是一种预判、一种推断,还没有成为事实,需要远见。

不杀刘邦的理由,属于“既成事实”,已经发生,一清二楚;

杀刘邦的理由,只是“他未来会成为你最大的敌人”——只要项羽没长天眼,就很难下定这个决心。

项羽的心病,有三个。

第一,先入关中为王,这是楚怀王当初的约定,结果刘邦先入关了。

第二,刘邦占了关中,关中和咸阳,是你做主还是我做主。

实力上我项羽明显占优,问题是你是否会明确表态臣服于我,把关中地区交给我。

第三,你为什么封了函谷关,不让我的军队进来?

刘邦为了不和项羽正面冲突(敌强我弱,等于自取灭亡),主动让出了两个巨大的蛋糕:

首先,什么先入关中为王,老子只是给你打先锋,根本不会在关中称王!

这也是政治站队,表示和楚怀王决裂,站在项羽这一边。

楚怀王只是名义上的首领,无实权,但当初有了这一约定。

而楚怀王为了夺权,有意压制项羽、提拔刘邦,让刘邦西进攻秦,目的是培植他对抗项羽。

因为刘邦先入关,项羽派人去问楚怀王原来的约定还算不算,目的是希望楚怀王退一步,按军功封王。

没想到楚怀王还很犟,说“如约”——按原来的规定办。

这让项羽对楚怀王十分不满,继而迁怒于刘邦。

刘邦此举,等于是背叛楚怀王,顺从项羽,从而让项羽失去了杀他的最重要理由。

其次,是把关中地区全部交由项羽处置。

虽然关中是我打进来的、咸阳是向我投降的,但全部听凭项羽处置,等于是功劳全归项羽。

这两个大蛋糕,足以让项羽打消杀刘邦的理由了。

仅剩的一个心病,即刘邦为什么封函谷关。这很好办,就说是误会,撒个谎、一泡尿的工夫就解决了。

毕竟兵荒马乱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很多,误会也常见。

刘邦堂而皇之地以“抗拒盗贼”为借口,项羽也就没有深究。

核心问题是,当时刘邦只是命令封关,也就是关门紧闭,但没有和项羽军队发生战斗。

项羽军用木柴把城门烧毁,进了关;如果城上放箭、攻击,士兵是很难迅速接近城门、烧掉城门的。

顶多算个小的军事摩擦,算不上战斗。

所以说,鸿门宴之所以项羽不杀刘邦,是因为刘邦已经付出了巨大代价,项羽的收获也足够大了,他的确没有充足的理由再杀刘邦,无论是法理上 还是情理上。

杀刘邦,唯一的出发点,只能是从政治上考虑。

可项羽不是政治家。

所以,换了你,只要你没有政治家皮厚心黑的基本素质,也不会下定决心,杀掉刘邦的。

事实上,刘邦后来为了逃离关中(范增不让走,企图把他困在关中,找机会杀死),还付出了两个巨大代价:

第一,一路杀奔关中壮大起来的10万人马,项羽只准他带走两三万左右的沛县子弟兵;

第二,张良是个杰出谋士,项羽很清楚,不准他跟着刘邦。

张良可比百万雄师,自己的部队又被砍掉三分之二,如此之大的代价,才换来刘邦活着离开了关中。




明日该何去何从


范增在刘邦使计逃跑之后,说了一句,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由此可见,至少在范增的眼中,这是杀掉刘邦的最好机会,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便不会再有了,而历史也恰恰证明了范增的言论,所以说,如果鸿门宴是除掉刘邦的最好机会,那么项羽确实应该这么做,原因如下:

首先,进入关中之后,项羽和刘邦二人的不同做法

当时,刘邦驻军灞上,而项羽驻军新丰鸿门。刘邦在崤山以东的时候,贪恋美色和金银财宝,进入关中之后,摒弃以前一切的贪欲,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让关中之地安定下来。

反观项羽,进入咸阳之后,杀害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烧毁秦朝宫室。并且更令世人所震惊的是项羽巨鹿之战战胜章邯之后,章邯率众投降,结果项羽却一夜之间杀掉了秦降兵二十万人,这也是项羽在关中之地无法立足的原因之一,项羽的这一做法令秦人群起而攻之。

项羽和刘邦二人的做法,或许也反应了二人在政治上的大局观和究竟能在争霸的道路上走多远。


项羽的妇人之仁和优柔寡断的性格也决定了他错失了除掉刘邦的绝佳机会。

在鸿门宴上,项羽有多次机会除掉刘邦,亚父范增也多次示意项羽可以开始行动,但项羽犹豫不决,最终被刘邦逃走。

韩信曾评价项羽有妇人之仁,有生病的人将自己的食物分给他,并且还为他流泪,但在分封诸侯,给功臣加官进爵的时候,却总是舍不得,在鸿门之宴上,项羽的妇人之仁也是充分的显露了出来。相反,在这一点上,刘邦比项羽要做的好。

我们上文提到,这是除掉刘邦的绝佳机会,他的可行性自然不必多说,所以说,如果鸿门之宴上刘邦需要除掉,那么就不能有项羽的优柔寡断和妇人之仁。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大家可以点个赞,并且关注一下@小宇聊文化,感谢各位。(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宇聊文化


又是穿越命题。

鸿门宴是千古流传的故事,很多人认为鸿门宴上项羽妇人之仁,没有杀掉刘邦的事情而耿耿于怀,但事实上鸿门宴上直接杀掉刘邦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

显然不是,毕竟酒宴之上诛杀有功之人,造成的政治负面影响太过于恶劣,而当时有太多的选择。

为何刘邦能够早于项羽先入关中呢?

项梁、项羽渡江北上进入中原之后,先是击杀了自立为楚王的秦嘉,而后立熊心为楚怀王,并收留了刘邦,此时项梁已经成为当时各路起义军的实际领袖,只不过楚怀王熊心作为招牌而已,此后项梁先是救援齐国,大败章邯。然而好景不长,项梁不久之后在定陶一战中被章邯击败身死,而楚怀王也方寸大乱,不过他也趁此机会,将各路楚军收缩回彭城附近,将楚国大权掌握在手中。

项梁战死,让很多情况发生了变化

而此时的章邯也认为楚军不会有什么大作为,没有继续进攻楚国,而是转头北上与王离一起进攻赵国,结果将赵王围困在巨鹿,赵国无奈之下只得向楚国求援。

而接到赵国求援的楚国,做出两个重大选择,一路有宋义为主帅,北上救援赵国,另外一路由刘邦带领,利用关中空虚,向西伐秦。


但是北路军的进军途中发生了变化,主帅宋义被项羽砍死夺走兵权,而之后项羽赢得巨鹿之战全歼秦军王离部,之后又在漳污之战迫降章邯,秦军主力全部覆没。而刘邦则趁着关中秦军主力空虚,以及赵高弑杀秦二世胡亥的内讧,进军关中灭亡了秦朝。

这样就造成了刘邦早于项羽进入关中的局面。

刘邦在项梁死后,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鸿门宴前后,项羽刘邦实力差距悬殊,项羽占据绝对主动权

刘邦虽然是直接灭亡秦朝之人,但是灭秦功劳者当数秦军,因为秦军主力的王离率领的长城军团和章邯所部共计数十万人都是被项羽击败的,而项羽也在巨鹿之战后,被东方各路诸侯公认为诸侯长。

项羽随后进入函谷关时,刘邦还想要闭关自守,阻止项羽入关,结果被项羽一战击破,随后项羽入关,屯军霸上,此时项羽有军队40万,且经受国大战的洗礼,而刘邦仅有军队10万,可谓两者相差悬殊。

所以项羽有着更多的选择。项羽曾经一度掌握主动权

他既可以直接以刘邦阻挠他入关,以诸侯长身份讨灭之,又可以在入关以后,分封刘邦之后,将其分封在关中,然后半路击杀之,

显然无论正面堂堂正正的攻杀,还是干净的刺杀,像他后来狙杀楚怀王熊心那样干净利落的话,都是没有问题的。都比在鸿门宴上杀掉,要高明得多。

但是项羽都没有这么做。

项羽放过刘邦的原因,既有妇人之仁,也确实轻视了刘邦

作为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项羽对于刘邦还是有一定感情的,项羽和刘邦曾经一起作战砍死了李斯的儿子秦朝三川郡郡守李由。

而鸿门宴之时,项羽刚刚26岁正是重感情的年龄,而刘邦已经50岁却已经成了精的老狐狸,项羽的内心就是想要放刘邦一马。

同时在两年多的反秦起义中,刘邦虽然灭亡的秦朝,但是真正出彩的地方不多,反而是项羽在巨鹿之战、漳污之战中的大放异彩,这也让项羽有些飘飘然,也更加轻视刘邦。

综合多种因素,项羽分封刘邦蜀中、汉中,但是却没有过分的压迫刘邦。


大东北的小豆包


首先申明一点,历史不能假设!非要假设一下,必然存在多样的“我”。如果我是一个堂堂正正之人,不会选择此时此地杀掉刘邦,以当时的情况,刘邦确实没有做出任何行为能够让项羽找到借口去杀掉他,我可以在以后的岁月真刀真枪凭实力去打败对手;如果我是一个刚愎自用之人,根本听不进别人言语,只想自己脸上好看,并相信自己随时随地有能力除掉对手,;如果我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一定担心如果真地发生火拼,万一对方拼命,说不定会伤及到自身,因此只能明天再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如果我是一个机智勇敢之人,一定不会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我会精心地策划,周密的安排,不给对手一点反击的机会,一举全歼对手。如果,如果,还是如果,看来历史还真不能假设!其实,政治斗争,你死我活,关键在于运筹帷幄。笔者突然想起粉碎“四人帮”之经过,堪称运筹帷幄之典范。


用户惜时如金


如果我是项羽,在鸿门宴时候会杀刘邦。不是因为说他以后会怎么样,而是他进城之后的“约法三章”,这种明显收买前朝人心的行为证明他是有更大的政治野心的作为一个合格的统帅是不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对于此类事件应该扼杀在萌芽里。


异客


如果是,肯定听亚父范增杀掉刘邦,最后证明,刘邦阻挡项羽的夺天下之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