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为何项羽不杀刘邦?

鱼150478261


本来项羽对刘邦率先入关是极为恼怒的,准备集结军队直接把刘邦给灭了!鸿门宴是刘邦是通过项伯争取过来的,刘邦通过鸿门宴给项羽说不是那么回事,以求得项羽谅解,而范增是想趁机做掉刘邦,这种错综复杂的精彩大戏就这么开始了!



项伯在鸿门宴整个过程中起到关键先生的作用!项伯早年犯事,被张良所救,心存感激!两军大战在即,而恩人张良却在敌营中,这如何是好?项伯悄悄的溜入敌军大营,约出张良,把一切都袒露给他,让他赶紧跟自己走!张良说不能这样一走了之,要给刘邦告别下,项伯只好等在外面他。一会儿功夫,刘邦跑出来了,邀请项伯进入坐坐,项伯那心里郁闷啊,埋怨张良怎么能把机密告诉刘邦呢?这可是两军大战在即,项伯他这种卖主泄密的行为是要砍头的。待项伯进入大帐,刘邦赶紧热乎的对项伯说,自己把咸阳城整的好好的,现在已驻军霸上,丝毫被动任何邪念,就是等着项将军来接收咸阳。张良也赶紧说刘邦的好,既然是场误会,希望不要伤了和气。项伯脑袋一热就同意,并说会回去给项羽求情下,让他通融下,让刘邦第二天亲自请罪。刘邦表示很感激,,顿时说项伯儿子多大,自己有小女待字闺中,可结为儿女亲家。项伯则大喜!

第二天,刘邦带领张良、樊哙特意到项羽大营以消除所谓误会。刘邦一见到项羽,赶紧向项羽表忠心,紧接着对项羽灌了一通迷魂汤,项羽怪不好意思的,顿时脸红脖子粗,赶紧说是刘邦收下曹无伤告密的,自己还是很信任刘邦的。既然说开了,皆大欢喜!(主要是项羽、项伯真的打心里高兴),大家就一起吃个饭吧!宴席中,范增一而再的向项羽示意动手,项羽犹豫不决,总觉得这样做不厚道,范增心里着急啊!悄悄的出来告诉项庄,来舞剑助兴,趁机杀掉刘邦,在项庄伺机而动时,项伯出马了,暗中保护刘邦。张良赶紧出来告诉樊哙形势危急,樊哙跑到大帐怒目对着项羽,项羽就问是谁,在刘邦介绍后,樊哙大骂项羽听信小人之言,刘邦怎么对项羽忠心的话,又是一通迷魂药,项羽又一次脸红心跳个不停,让樊哙就坐吃生肘子,樊哙拔出佩剑一边拨一边生吃,项羽都看傻了,赶紧赐酒。随后,在张良的示意下,刘邦说要小解,趁机在樊哙的护卫下溜回大本营。张良估摸着项羽军队已追不上时就去给项羽、范增告别。项羽茫然,范增则大骂个不停!

鸿门宴一环扣一环,不是项羽不想杀刘邦,就是在他犹豫不决之时,刘邦比泥鳅溜的还快,就范增一个明白人,却掌控不了整个局势。项伯这个糊涂蛋心里乐着呢,却不知刘邦才是最终的大赢家!

我是历史小玩家,在手机上码字不容易,如果觉得好就随手点个赞鼓励下呗!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速删。谢谢!


历史小玩家


“鸿门宴”上项羽没有对刘邦下手,可不代表他是个心慈手软的人,他能屠杀攻破城池内的百姓,也能坑杀投降后的二十万秦军,还能怒杀楚怀王和宋义,而且项羽有好多次杀刘邦的机会,那他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宿命大敌提前消灭呢?


原因只有一个:至少在广武对决之前项羽从来没有把刘邦当作自己的对手,或者说在项羽看来天下没有能与自己相匹配的对手。项羽确实有自傲的本钱,不论是他个人的武力还是在当时看来拥有的一支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预定地点的快速反应骑兵部队,而且每战必胜。刘邦一介布衣,项羽从来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也从来没有对他真正动过杀心。包括鸿门宴也只是给刘邦一个下马威罢了。这些不杀刘邦的原因其根本是项羽的目光短浅和他的自大,入关后的项羽居然放弃了千万人向往的重要战略要地咸阳,锦衣夜行更是让后人感到无语,而且他总不听范增的建议,明知道范增的说法是对的,但他却怄气反其道而行;项羽从小接受项梁灌输的贵族式教育,尤其在对待刘邦的时候总要显露一下他虚伪的绅士气度,说过的话就一定会做到,大家回想一下,项羽这种杀伐果断的性格是不是唯独在刘邦面前才会出现妇人之仁呢?


鸿门宴中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是刘邦占了三个优势,而这三个优势要是在项羽面前挑明了,以项羽高傲的姿态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举起屠刀的:首先当初双方在楚怀王面前承诺过先入关中者为王(就算你项羽不封王,也不会再好意思屠杀功臣);其次刘邦入关后,废除秦律,约法三章,受到人们爱戴,有了这些前提,爱面子的项羽也要考虑一下社会舆论不是;再次刘邦诚心诚意的到鸿门向项羽认错,再三表明他绝对是拥护项羽的,而这样的误会是受到了小人的挑衅才发生的。


因此鸿门之宴刘邦有惊无险的安全度过!


历史沉淀中的新奇


鸿门宴这个词对我们太熟悉了,我们也经常说到,其意思就是不怀好意的宴会。

鸿门宴这个词是那也是有来历的,具体故事的经过咱就不做赘述了,想看经过的可以搜索一下多的是。

-

那么鸿门宴上为何项羽不杀刘邦呢?

一开始项羽听了曹无伤说刘邦有称王的野心,他很生气想立马杀死刘邦的,还有吃了他的心,看看咋说的: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时项羽有四十万大军,而刘邦呢只有区区的十万,自然项羽有这个底气,说让士兵们好好吃饭睡一觉,第二天去杀死刘邦。

结果偏偏当天晚上出来了个项伯,项伯为了报答当年张良救命之恩,快马加鞭把事情告诉了张良,张良是刘邦的人自然把这事情告诉了刘邦,刘邦当时很害怕的。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引进项伯来见刘邦,刘邦是个回来事之人,马上以礼相待,尽说些好话。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刘邦是个见机行事的人,直接跟项伯做亲家,你看亲家有事,你项伯这忙帮还是不帮。项伯也是个大实在人,两军大战来临还噶户什么亲家啊,哎。。。。。。

亲家这忙得帮啊,于是乎项伯回到营帐对项羽说: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这项羽本来就是个软耳朵经过项伯这么一说,气就消了一大半。

第二天刘邦亲自带了些许礼物来主动谢罪,也给项羽摆事实讲道理:

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羽也是个耿直BOY直接把曹无伤给供出来了,哎,只能说曹无伤该当命薄,死期已到。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这个时候项羽已经没有杀刘备的心了。

那就一起喝酒吧,来了都来了,兄弟们在一起都是干事业的人一起豪饮吧,刘备哪里有这个心啊。

范增一看这个项羽不想杀刘备了,于是找来项庄耍个剑吧,助助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哪里是舞剑分明是想要刘邦的小命。

张良找来樊哙镇镇场子,关键时候粗人发挥了作用,句句在理说得项羽无言以对。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

樊哙一顿神说把项羽干沉默了,这个时候刘邦趁这点时间以肚子痛上册说为理由溜走了。

从此项羽和刘备开始了楚汉之争。

不难看出成就一番事业性格很重要,项羽有点拖泥带水,犹犹豫豫,该下狠手的时候不下,不听范增的话。

刘邦呢大计+小计,各种方式方法都用上,只要能保住性命就可以,能很好的听从手下的建议。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项羽和刘备的身上一点都不为过。


阿金大哥,一个爱好文史的颜值大叔。


阿金大哥


一场鸿门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这场大戏可以说完美展示出了古代谋士之争,政治军事之争,主角的斗智斗勇,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有这几位事件的主角人物出场决定了刘邦当时是生或是死,是放或是杀。

首先我们看鸿门宴第一位主角刘邦,刘季是何许人也?沛县一亭之长,打小与市井无赖一起摸爬滚打,练就一身识人辨认用人的本领,贪财好色虽是他的缺点,但是重情义会用人善伪装是他成功的关键。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义军攻入函谷关,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入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并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进关。试问过惯了穷日子谁不想过富有的日子,谁不想入主关中称王一统天下。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刘邦的野心与贪婪,以及收买民心的手段。也正是他的这份想争天下的野心,为自己酝酿了一场生死大戏——鸿门宴!

再看第二位主角项羽,项羽是楚国名项燕的孙子,在军事上有勇有谋,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他最经典战役破釜沉舟,巨鹿之战了吧。古人对他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这个评价足以证明项羽的军事能力是相当的强悍。公元前209年项羽斩殷通随项梁反秦,经过几年斗争大战,项家集团实力大增,项羽的名声更是响彻中原。少年成名,造就了他的勇,霸,傲,自负的性格不把天下人当看在眼里,如果他能及早看清自己的性格,那么鸿门宴上就不会失去除掉刘邦的机会。这一点在几百年后的关羽关二爷身上也发生了遗憾,不然怎么大意失荆州呢。

第三位主角张良,古代谋士当中,张良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谋士大家,是汉初三杰之一,他祖先五代为韩国丞相,可以说是名门大家之后,师承黄石公习得《太公兵法》出谋化策帮助刘邦打下汉王朝的江山,使大汉王朝得已存在四百多年之久。当然,在鸿门宴上更是发挥出了他过人的胆略及谋略。

第四位主角项伯,他是项羽的叔叔,项梁的弟弟,为楚军左尹。早年因为犯下杀人罪,被张良所救,所以张良对他有恩,私交甚好。鸿门宴前夕,项伯知道张良此时也在刘邦军中,故半夜来到汉营,告知张良,项羽准备在鸿门宴请刘邦借机除掉,让张良早早离去以免祸及鱼池。张良是何等的重情义,怎肯眼看刘邦送死有不帮之理,于是立马在引荐给刘邦,在中间牵线搭桥寻求解救之法。刘邦听从张良建议,在与项伯面前伪装自己攻入咸阳完全是受小人劝说,自己本意是想等项王一起入关的,各种委屈误会说与项伯听,并且还与他结个儿女亲家拉拉关系。正是这些举动打动了项伯在鸿门宴上帮刘邦解围,让他有机会逃脱。

自古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都是胜利者的一方来书写的,鸿门宴这场大戏上,到底是不是如历史上所写或者还有我们未得知的惊险,已无法考证,但有一点项羽并非是不想除掉刘邦,只是他傲啊,觉得天下人在他眼里不过蝼蚁,刘邦这贪生怕死,喜财好色之辈,比将比兵没他多,比财力也没他多,他能拿什么跟我争天下,所以没必要现在杀他。


戯子畵秋


项羽鸿门宴真正沒有杀了刘邦,我认为第一:刘邦太会伪装自己,他在项羽跟前装出软弱乞求的样子,百般地讨好项羽。第二:项羽做位一个武将有刚强的性格,刚强的人吃软不吃硬,如果你要顺着他,他可以命都给你,刘邦就是摸准了项羽的性格了。第三:项羽太要面子,认为什么事情都摆在桌面解决,而不是在背后使用阴谋解决问题,他认为刘邦既然躬手向他曲服,再杀了他让天下英雄耻笑,他要证明给天下诸侯们看,他是真正的汉子,而不是搞阴谋的小人,让天下人宾服他。


所以范增多次暗示项羽,项羽一直狠不下心来。从这里看出项羽是位重情重义之人,这也是他的软肋,才让刘邦和手下谋臣用计谋打败他。


七星印月



赛麦大弘


个人观点是:

当时的楚汉相争,虽然项羽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如果杀掉刘邦势必会遭到刘邦军队的报复,同是还会让全天下共讨之伐之。

因为项羽的巨鹿之战和刘邦的咸阳之战双方都打的疲惫不堪了,没有精力在组织大的战役了。在项羽看来刘邦的兵力不会对他构成什么威胁了,只是想待休整一下再灭掉刘邦的军队是迟早的事情。

鸿门宴也是在有意识的炫耀自己的实力是绝对可以轻易的灭掉刘邦的军队,同时也是在向刘邦展示自己的霸气王者荣耀。

如果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很简单),项羽不想让外人看到自己心胸狭窄以大欺小。另外在当时的秦国灭掉六国后,其后裔族群也在暗中培养实力,摩拳擦掌等待时机东山再起,还有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的残余势力等等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我们单单看鸿门宴不杀刘邦是项羽的败笔,使而造就后来汉朝的开国帝刘邦的话,就没有这些让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了。

反观说:鸿门宴因而造就了项羽“力拔天兮气盖世”了。

不能说项羽有勇无谋,和刘邦相对比较起来,项羽后来之所以乌江自刎只能说他不甘不愿而已。

刘邦固然是最后赢家,开创汉朝几百年的历史,但后人也为项羽的所谓刚愎自用的结局感到的不是惋惜而是骄傲。(以后的朝代及民间也很推荐项羽,比如:史记中间接的用霸王别姬荡气回肠来颂扬项羽,足见项羽的形象了,因为在当朝评论赞扬前朝的人是绝对不可能的)。

最后以个人观点评论:项羽不是不杀刘邦,或许项羽想用自己的实力与气势,迫使刘邦知难而退乖乖就范俯首称臣。只是刘邦最后忍辱负重成了赢家。


易美吴毅


设计圈套去杀别人的事情正人君子干不出来。

杀结拜大哥的事情正人君子干不出来。

这是项羽自身的问题,自大,自满,妇人之仁,他不认为刘邦会与他为敌,他自己没有下定决心杀刘邦这是主要原因。

还有次要原因,就是项梁这个猪队友,不知道是不是遗传,够义气够朋友,妇人之仁。一来,为了救恩人张良提前去通风报信,让刘邦有所准备。二来,鸿门宴上项羽犹豫,在范增打算借项庄舞剑杀刘邦的时候,项梁这个猪队友又出来挡剑。

反之刘邦这人,为了成功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脸可以不要,儿子可以不要,成大事者不在乎那些细节。


做自己的粉丝


课本上的鸿门宴是司马迁后来写的,我认为里面的细节上做了很多艺术加工,尤其是开头说,刘邦有天子气,结尾,范增断言灭项羽必刘邦,纯属艺术加工,吹捧刘邦,司马迁写史记还是希望能流传下来,写的太过,惹怒汉武帝,一把火烧了就白费了。最后武帝看过,还是觉得对高祖颇有微词,此乃后话。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那是根本就看不起,项羽何许人,楚国贵族,楚国覆灭前,四大家族之首,灭秦后,杀了降王子婴,搜刮了咸阳的财富,一把火烧了咸阳城,导致秦国搜集的列国文史典籍付诸一炬,焚书的真正罪魁祸首,弃战略要地不顾,只谈衣锦还乡,用后世的普遍评价,目光短浅,毫无政治经验。

秦灭后项羽分封诸王,自封西楚霸王,项家本楚国贵族,项羽也只考虑到封王而不是称帝,由此可见,他很看重自己的贵族身份,眼界也受自己出身的局限。

刘邦号称地痞无赖出身,和项羽这样的贵族比,项羽应该压根就看不起他,你给说他将来能打败我,出身没我好,实力没我强,威望没我高,打败我?谁信啊,项羽应该骨子里就看不起刘邦。

而且刘邦当时表现很听话,直接把关中献给了项羽,项羽更没必要杀他。


1759682


鸿门宴上项羽饶了刘邦一条小命导致江山易手,后世读史者无不扼腕叹息,如果当时把刘邦宰了哪有后来那么多事,落得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悲惨下场,真是何其愚也。其实历史不能想当然,不能事后诸葛亮,得从当时实际情况设身处地考虑问题。项羽为啥不杀刘邦?三条。

第一,项羽没有认识到刘邦的危险性。项羽虽然和刘邦一起打天下,但是刘邦打的胜仗相当少,项羽对刘邦的军事能力知根知底,菜鸟一个。刘邦之所以能和他平起平坐,只是楚怀王为了平衡楚国内部力量搞的政治平衡,并非刘邦有和项羽拼一下的实力,刘邦当时连雍齿都打不过。刘邦能进咸阳,是因为项羽把秦国几乎所有的军事力量都吸引了,他是靠买通秦国守将入的关,不是靠打。所以项羽一直看不起刘邦,刘邦也没有让项羽看起来的能力。鸿门宴看上去危险,其实有惊无险。项羽出了名的杀人不眨眼,刚起家为了夺权一个人杀了会稽太守上百人,攻城必屠城,怎么会在意区区一个刘邦。如果他认识到刘邦有危险,早杀了,还用范增叨逼叨。刘邦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为韩信投靠了他。没有韩信,他一辈子就是个汉王,老死从汉中出不来,跟后世的诸葛亮一样。所以就刘邦那副熊样,根本不配项羽来杀。

第二,为了西楚霸业的统战大局。项羽的设想是建立霸业,而不是王业和帝业。霸业就是诸侯联邦性质,各诸侯国各自为政,但是承认项羽的老大地位,如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王爷就是楚国位在各诸侯国之上,各诸侯国对楚王俯首称臣,如西周周王。诸侯王每年上贡,汇报工作,但是各自为政。帝业就是皇帝为全国至高无上的主宰,各地没有诸侯国,全是郡县,帝国中央政府派遣官吏统治各地,各地官吏对皇帝绝对服从。基于这个战略规划,项羽对其他诸侯国都是相对宽容的。只要你承认我的老大地位,我就不打你。刘邦承认了,叫项羽大哥,给项羽做低伏小,项羽很高兴,就放了刘邦一马。后来项羽所攻击的诸侯国都是不服项羽霸王地位,挑战他霸王权威的国家。那些听话的诸侯国都没事。不像刘邦是要建立帝国,逮谁灭谁。

第三,项羽集团内部项氏家族和范增是有矛盾的。项羽靠项氏家族起家,他只是家族代言人而不是决裁者。韩信说他就任用项氏亲属不任用外人,其实项羽也是没办法,不是不想用外人,而是形势比人强。项氏家族的温和派项伯反对项羽杀刘邦,半夜跑去刘邦阵营通风报信,还跟刘邦结为儿女亲家。项伯和刘邦一起在项梁手下工作时处的比较好。史书说项伯不认识刘邦只认识张良,不大可能。所以项庄舞剑,项伯起身遮蔽,项羽一看项伯态度明确的反对杀刘邦,所以权衡利弊,放弃了杀刘邦的想法。范增说竖子不足为谋,其实是骂项伯。后来范增不被项羽信任,其实是他跟项伯的斗争中失败了,项羽为了大局只好把他放弃。杀刘邦是范增的意思,项伯偏不让他得逞。

因此鸿门宴刘邦能活下来并非项羽动了一念之仁,除非项羽疯了,否则他是不会杀刘邦的。

参考书目:《史记》《楚亡》《秦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