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时总是为题材发愁,无从下笔该怎么办?

影影圈圈


作为一个绘画工作者,我觉得画画时总为题材发愁,不知道画什么,其实就是没有生活体验和绘画技艺,当然无从下笔了。

画画之人要有生活体验。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水山,靠水吃水,画家生活在某一地方,时间长了,对周边所处的环境很熟悉,一草一木皆有深刻的认知,这就是生活的体验。

画画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题材,天天所见,闭上眼睛都能勾勒出形象,我在南方山林里生活了几十年,开门见山,开窗见树,满脑子是南方的山林,一下笔就是深邃的丘壑。


画画之人要有精湛的技艺。心中有题材,还不一定能充分表达,这就需要练就高超精湛的绘画技艺,心手相应,才能完美表现题材。

画画没有题材,是缺少生活,无从下笔,是缺少绘画技艺,两者俱全,下笔如有神!您认为呢?


陈庄水墨画家


世上任何人做任何事情时,都有状态好的时候和状态差的时候。当一个人遇到状态差的时候,哪怕他耗费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见得能做好事情。

绘画创作时其实也一样,状态不好的时候,脑子有想法,但画笔不听使唤,总会出现不知道怎么下笔的情况,常常让自己犹豫不决,即使勉强画下去,到头来极有可能画成废品。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不要强自己所难,最好的做法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调节自己的心态,等到自己有感觉、有想法了再画。

如何转移注意力和调节心态?可以读读书,听听音乐,或者走出户外散散步,或者约上几个好友喝喝茶、聊聊天,目的是为了放松自己的心情。只有放松心情时,才有可能获得灵感的青睐。

当然,也可以静下心来思考,思考自己为什么要画这幅画,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画出它能给自己的艺术水平带来什么样的提高?又能给欣赏者带来哪些审美享受?

如果搞懂了以上疑问,那么,心中就会逐渐明朗起来,再酝酿一段时间,完全可以进入创作状态。

绘画的题材实际上很多很多,生活中看到的,自己想象到的,别人口中听到的,这些都可以用画笔加工成艺术形象,前提是你自己有没有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和感悟。

如果是一名有心的画家,他出门在外,随身都会带上速写本,遇到漂亮的景色,如,花草树木,相貌别致、气质独特的人,他都会抽空用速写的方式,把这些眼睛所见记录下来,在以后创作中,这些是很好的素材。

另外,品读别人的画作,尤其是名家的作品,同样能带来一些灵感。因为在绘画创作前,酝酿和构思时,是一种抽象思维的过程,每个人由于艺术视野、思维习惯、思想深度都不相同,有时别人想到的,你可能没有想到,当你领悟到别人的思想结晶时,肯定会受到触动,就能获得创作的灵感。


鸿鹄迎罡


绘画艺术的魅力,三言两语道不完,世人无人不知,以至于从三岁孩童开始到古稀之年的老人,都喜欢绘画,不同年龄的人画的画自然有所不一样,毕竟见识阅历不一样,问题来了:绘画时总是为题材发愁,无从下笔该怎么办呢?

绘画时总是为题材发愁,无从下笔

开篇已经说了,不同年龄的人画的画是有所不一样的,毕竟见识阅历不一样,没阅历的小孩子只画自己认为好看的画,稍有阅历的人,画别人认为好看的画,这是一种常态,但不论出于何种绘画目的,都是希望自己所画的画赢得更多人的认可,

那怎样的画才能赢得更多的人的认可呢?毫无疑问,题材新颖这是首要的关键条件,为什么说题材新颖是关键条件呢?原因很简单,题材新颖可以避免千篇一律,这样才有亮点,才能吸引观者的眼球;

当绘画时,总为题材发愁,那是见识阅历太少了,导致想象力也缺乏,自然也就无从下笔,

经过上段的简单分析,我们就知道绘画时总为题材发愁,无从下笔之后该怎么做了,丰富自己的见识与阅历,对生活中的物象细心观察,增强想象力,作为艺术爱好者,早已经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了,不去体验生活的话,看事物总是停留在表面之上,



所以当对物象的观察只停留在表面上时,也就没有了想象力了,要知道,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把同一个事物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描绘出来,这也叫“举一反三”,然而,也只有丰富的见识阅历,这样的作品才更具有情感,毕竟情感才是作品的“命脉”,综上所述的一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绘画时总会题材发愁、无从下笔,就要勤于写生、用心写生。



诗夜城主


古代有个很牛叉的诗人叫王维!他是第一流的诗人和画家,后人对其的评价有许多,但影响力最大的并且受到所有人认同的便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以,不论题主学的是国画还是西洋画,如果没有题材,直接将古诗词画出来就好!

画诗,听起来都唯美爆表的名字。

从《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然后是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里的“涉江采芙蓉”,到唐诗,再转入宋词,你会发现,如果把诗画出来,你的题材多到用不完。

人物、景色、心情、事件,而且还要考虑到诗词的风格,背影,韵味,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当年宋徽宗曾设立过画院,也曾以“深山藏古寺”做为考题选拔人才,题主也可以试一下,看看是否可以压过那位得到第一名的才子所用的构思。

明朝有一个著名的“求画事件”,一个僧人写信给一个画家求画,这封信写成了诗

寄将一幅剡溪藤,(我所要的那幅画的主体是溪和藤)

江面青山画几层。(远景要有山,有水)

笔到断涯泉落处,(当你画到山泉的时候)

石边添个看云僧。(千万别忘了在泉水边的断崖附近画上我看天的画面)

不如题主也试试,国画应当不难,油画其实把和尚改成暗夜精灵也无妨的。

或者按古代的常用标准,你可以画风,是的,要把无形的“风”画出来,记得画得最好的的是以竹子入题,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有风吹来。

这仅仅是诗词入画,若是文章入画,小说入画,仅仅一个聊斋就相当于一个美女大全,当然,画张爱玲的小说也可以(画面感相当强烈)

太多了,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亦有所思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绘画总是为题材发愁,不知道画什么素材,无从下笔

其实很正常,就算是顶尖的大画家,都会遇见创作瓶颈期期,无从下笔的情况

所以首先放平心态

如同写作,同样会遇到无从下笔,不知道从何写起的状况

个人拙见,如果你把画画当成毕生的追求想要成为绘画大师的话,那么,没有灵感的时候,你也要坚持画画

如同作家不能灵感来临时再写作

如果你一直苦苦等待灵感,如果灵感一直不来的话,那你是不是一直都不会画画?

所以个人拙见,没灵感的时候,可以画一些基础,比如画画素描,或者速写随笔

也许亲会反驳,自己的绘画基础已经很扎实成熟了,为什么还要练习基础?

画无止境,学无止境,说不定你再练习基础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绘画基本功又前进了一大截,或者你可能又发现了创新的绘画技法



每一个顶尖的画家,都有自己一生都钟爱的绘画题材,并且用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绘画表现手法,表达自己最钟爱的题材

莫奈用不同变幻的大自然光线,表达丰富暧昧的色彩关系,表达生活中最平凡的草垛,睡莲,教堂,晚年居住的花园,还有一生最钟爱的妻子卡米尔

画家莫兰迪,一生钟情于画最平凡朴素的瓶瓶罐罐,用不同色调的高雅的高级灰色调表达

还有画家毕加索,一生只钟情于画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众多情人,用立体几何的艺术表现手法

中国美术史上,清代画家郑板桥,一生喜画竹,通过画竹,寄托自己孤高倔强,不落世俗的高洁情怀

个人拙见,其实不必过多纠结画什么题材,画你喜欢的,画你最熟悉的题材,画你最亲近的身边的素材即可

比如印象派画家莫奈, 从小生活中海边,经常在海边的悬崖嬉戏,所以莫奈从小对大自然的光线和色彩特别敏感,最终成就了一代印象派大师

生活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素材,只要用心一点,都会发现值得创作的题材

寻找绘画创作素材

1亲可以取材身边最亲近的人创作,比如父母,妻子,丈夫,孩子,或者自己的男女朋友

2亲可以取材于自己的生活感悟,经历过的事情,你的阅历,你的眼界,都是创作的素材

3亲的绘画创作,可以取材于自己读过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对自己感触很深的文学作品,创作成油画连环画

比如伤痕美术画派画家何多苓,把契诃夫的小说《带阁楼的房子》,作家保罗的文学作品《雪雁》,创作成油画连环画




如果亲实在不知道画什么,那就应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眼界,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寻找绘画创作素材,应该找准自己的兴趣点,然后针对性进行深耕

比如亲喜欢历史,那就深挖历史文献

比如亲喜欢表达生活中最平凡的场景,那就深入观察生活中最平凡的场景

比如亲喜欢表达农民工劳动题材,那就最好深入农民工生活中体验一把

个人拙见,相比于题材更重要的是,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造型语言风格,你画作的形式美感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条友们,你们有什么高见呢?


艺术狂人2


先分类,再涉猎。分类:要是画风俗的看一些乡俗民风,市井娱乐的影视,杂志资料,扩大视野。要体现诗韵的,读一些善本,诗画配图的文件,这些资料往往都是图文并茂,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益处彼多。习惯地把诗词之韵附在自然风景上,釆录写生,赋上别趣的命题一一这样不会找不到题材,而是画之不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