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让你的孩子每天坚持阅读打卡吗?你是怎么做的?

桂创百香果


每天坚持阅读打卡是当然是要做的,一来可以培养坚持阅读的习惯,二来也是因为阅读是最基本的吸收知识的重要方式。我家6岁多孩子是这样的,中文阅读是妈妈来弄,我来负责她的英文,所以英文阅读也是我来弄。所以根据英文阅读情况我来说说怎么做吧。


1. 坚持每天陪读绘本和分级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每天至少读2本,让孩子出声朗读,有不对的地方需要告诉孩子,因为不是所有单词都认识,所以会告诉孩子怎么读,有的词读音不对,也需要纠正,同时通过阅读材料告诉孩子一些拼读规则,后面遇到类似的词孩子可以自己读出来。如果感觉读得还不错,那么明天就换两本。 如果读得不是特别好,那明天还是继续读这两本,一般后面读的会比前面的好,不断这样循环。

2. 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来练习阅读。有买过小学英语阅读材料(一二年级级别的),一本书有100篇阅读材料,文章都比较简短,差不多4-5句话,每篇有3个选择题。 我通常每天选择2-3篇让孩子先通过大声朗读短文,也是监督孩子的发音,语调,断句等等这些基本的东西,读完之后让孩子自己去完成选择题,看孩子是否通过阅读理解里材料内容。现在基本除了非常粗心会写错答案,基本还是可以完成好,这就是通过阅读来提升理解水平,同时也是练习题来检测阅读质量。

3.做好阅读记录

。我单独用一个本子记录孩子阅读书籍的情况,包括列出阅读日期,书名,作者,数量等等基本信息。计划等孩子大一些,比如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会加入记录孩子在阅读之后的读后感内容,这样让孩子练习通过阅读之后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其实阅读是一定要坚持的事情,不可以因为平时学习忙不去做,贵在坚持,半年一年之后肯定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我是Johnny老师,请关注我,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学习英语。


Johnny英语


我的孩子今年三年级,从二年级开始我就要求他每天坚持阅读打卡,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一年多。

刚开始,我要求他每天固定时间段在平台打卡,但打卡效果不是很好。我若不提醒强制他打卡,他根本不会主动去完成。我想毕竟孩子小,自我约束力还不是很好。

我想到了激励的办法,儿子最喜欢乐高玩具,我许诺他只要坚持每天打卡下个月初就奖励一套乐高玩具。还别说,这个办法确实有效果,小家伙慢慢地不用我提醒竟然主动打卡了。当孩子做到时,家长的许诺也要兑现。当他用自己的坚持拿到乐高玩具时,兴奋地跟我说,以后他要每天坚持下去。

人们常常说,养成一个习惯只需21天。确实是这样,每天只要到了固定打卡时间,儿子不用提醒就主动打卡,因为这已经成了他身上的一个习惯,就像每天刷牙洗脸一样。

通过阅读打卡儿子渐渐喜欢上了阅读,到目前为止已经看了上百本图书,而且还每天坚持写他的小小说。他的作文在班级里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本读,还参加了市里举办的作文比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对于孩子来说,养成阅读习惯是一生的财富,阅读是终身的。

孩子通过阅读打卡培养了坚持的毅力,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激发了写作的兴趣,还提高了写作能力。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作文不用我辅导了,此处容老母亲我放松地大笑一声。


喵言喵语


坚持阅读打卡,让孩子在养成阅读习惯的同时,更养成坚持到底做一件事情的习惯。

下面分享下我和孩子坚持阅读打卡的心理转变过程:

让孩子自己选择,开始选择不打卡

去年9月份孩子小学一年级入学后,开学不久,班主任语文老师在“晓黑板”作业app里,发了让学生自愿选择每天阅读打卡的作业。

当时我就想,孩子每天都会阅读,本来刚开始小学入学很多都要适应,所以我本人就不倾向于这样每天打卡。然后我就征求孩子的意见,问孩子要不要参加打卡,她说她不想参加,所以我们第一轮打卡没有参与。

一轮打卡后,孩子主动要求参加打卡

一般一轮打卡是21天,21天之后,孩子班级坚持打卡次数多的孩子得到了“晓黑板”奖状。从孩子心理角度,他们都想得到各种奖状,所以,那天孩子放学回来后,她给我说:“妈妈,我们也打卡吧,我也想得到这个晓奖状!”,我问她要每天都坚持打卡,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中途放弃,能不能做到,孩子考虑后说她能坚持。

于是,我们从那个时候开始了打卡,如今孩子从小学入学到现在,除了刚开始几轮还有偶尔忘记的,因为刚开始还没有养成惯性,周末玩的太晚了会忘记。不过孩子小学入学后,我养成了睡前我都会回想下一天的事情,回看下孩子作业完成情况的习惯。

记得有一次,那轮打卡就差一天,晚上睡前我突然想起来忘了打卡,我考虑再三后,还是到孩子房间,把孩子从睡梦中喊醒,问她这次打卡还要不要继续,如果放弃了,这轮打卡就没有奖状了,她揉揉眼睛说,要坚持,然后我把书给她拿过去,她提起精神读了一篇小故事。


从那之后,就连春节,语文和数学那轮都是51天的打卡,我们家孩子坚持一天不落地打完了。春节期间,他们班47人,51天全部坚持打卡的只有4人。

我就发现,能坚持打卡的孩子,各方面表现也都是不错的孩子。

孩子熟练打卡操作后,自己独立完成打卡

现在每天的打卡,孩子都是在晚上完成当天的作业后,独立完成打卡,语文阅读和数学口算打卡一直都在坚持。

孩子打卡习惯后,每天都会惯性地来做这件事了。

所以,孩子在刚开始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习惯还没养成,大人一定要给孩子鼓励,鼓励孩子坚持,然后刚开始每天晚上陪孩子打卡,如果孩子忘记了,及时提醒孩子打卡。

只有家长重视了,孩子才会重视。

最后,争取养成孩子独立完成打卡的习惯。

通过半年多的阅读和数学口算打卡,孩子已经喜欢上了打卡,喜欢上了每一轮打卡后通过自己努力拿到的晓奖状。

阅读打卡,可以让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本来就喜欢阅读的孩子,重读自己读过的书。


艾米儿育儿


不建议让孩子“每天坚持阅读打卡”。


阅读习惯靠培养,而培养习惯的最佳方法是兴趣,而非“打卡”,尤其是在孩子还未“爱上阅读”之前,强行的打卡,只会让孩子越发抵触阅读这件事。


和女儿亲子共读五年,曾经走过弯路,要求孩子“必须每天阅读打卡”,差点导致孩子失去阅读兴趣,后来,再未要求孩子打过卡。分享我的经历,希望能有参考作用。


在怀孕时,我就立志要给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

一是因为,我自己很喜欢读书,并在阅读中收获宁静和知识,希望孩子在阅读中也能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

二是工作经历,让我越发深刻的认识到,爱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孩子,是有很多差距的,这种差距,即有素养和兴趣的,也有生活习惯上的。

《朗读手册》作者吉姆·崔利斯曾说“对于父母来说,最有价值的把投资,莫过于培养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

女儿半岁时,我开始用绘本培养和建议她的阅读习惯,效果也显著的,比如一岁时,她已经有了喜欢并反复阅读的绘本,四岁时,能明确告诉我,她喜欢什么样情节的绘本、四岁半时,能独立看懂绘本。


同时,理解力和词汇量,也比同年龄人高出一截,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出色,5岁时,每看完一本喜欢的绘本,喜欢把自己假定为主角,重新编出一个故事。

实话的说,我很喜悦,也很虚荣,当我们开始阅读桥梁书和全文书时,我得瑟的在朋友圈晒读书照片打卡图,有一阵子还专门把照片做成海报图放在朋友圈,每次都能收获很多“点赞”。

那段时间,特别的自我感动,觉得,我真厉害,把亲子阅读这件事坚持了这么多年,我真是个好妈妈啊。看到那么多赞,觉得也增加了把亲子阅读坚持下去的动力,还把点赞给女儿看,告诉她,有多少叔叔阿姨夸奖她。

有几次,亲子阅读结束了,我却忘记拍读书图片了,于是要求孩子停下手里的玩具,拿起书补拍,甚至,她已经上床睡觉了,又被我从被窝里拉出来补拍。


孩子五岁后,自主意识非常强烈了,在又一次被我打断要求补拍图片时,小人儿发飙了:妈妈,我很讨厌你这样!我们读自己的书,为什么非要让别人知道?我们到底在为谁读书?”

她说“我到哪都有人问我,昨天读的书讲的啥故事?能把你的书借给我看看吗……我讨厌别人问我,也讨厌别人问我借书,我讨厌读书!

做为反抗,有那么几天,她拒绝和我一起读书,看我举起手机对准她,她就不情愿的给我一个后背,直到我向她保证不再发“读书打卡照”,她才又恢复和我一起读书。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却让我反省:孩子如果因此失去阅读兴趣,前面几年的功夫白瞎不说,我还真是罪过呢。


陪伴孩子成长,亲子共读,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本应是家长基本内在的成长需求而作出的自发性的努力,家长“打卡”的出发点,无论是自我记录和激励,还是用他人点赞来满足虚荣心,只要孩子不情愿、不舒服,就这种阅读就是虚假的、盲目的,说到底,就是浮躁的表现。

正如孩子所说,我们读自己的书,为什么非要让别人知道?

做为成人,当我和别人讨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一部电视剧时,如果被人问“那你写了读(观)后感没有?”、“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我想,我的快乐肯定会立刻减半,又何况是孩子?


如今,我和孩子的亲子阅读依然每天进行,但“打卡”方式却改变了。

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了“阅读存折”,每天读了什么书,读了多少,都记录在存折里,每记满一本,我就会用一趟小小的旅行来奖励(通常是坐火车或者班车到周边乡镇)

而我自己读书时,则要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由孩子来检查确认,我是认认真真读完了一本书,孩子也会给我奖励,有时是一副她的涂鸦,有时是她的一个吻,有时是她用零花钱给我买个糖果……

(女儿给我的奖励画)


这种“线下”打卡的方式,低调而充实,亲子阅读,是我们母子间共同的“爱”的经历,我相信,也是我们母子间最难忘的回忆。


【绘本讲师妖妈:国家认证绘本讲师,学习型宝妈,欢迎关注我,与我交流】


绘本讲师妖妈


我会让我的孩子每天坚持阅读,但不会打卡发在社交网上之类的地方。

每天坚持阅读打卡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达到阅读的目的,而如果将重心放在打卡上面,那就事与愿违了。

1.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做家长的要起到榜样的作用。

我儿子今年5周岁,每天最爱的是看书,从没有字的绘本、图画,到现在故事性的书,都爱看,从他1岁开始,妈妈就买了各种绘本、不织布书,不清楚看不看懂,就每天固定一段时间,全家爸爸妈妈都是要看书的,慢慢的这个习惯就自然而然养成了。

2.培养阅读习惯,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没有任何一件事能够一触即发,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要求阅读打卡,有21天、42天的,都是为了坚持下来,因此家长在忙也要陪孩子坚持下来,每天坚持一段时间,会有很大的惊喜。

3.兴趣是最大的老师。

可以多带还在到绘本馆、图书馆之类的地方,让他自己挑自己喜欢的书本看,多念多学多看,这样慢慢的孩子就会涉猎广泛,对各种书籍都爱,我儿子刚开始特别喜欢工程车,因此将图书馆的各种关于工程车的绘本都借来了,故事型的、内部讲解车的而后延伸到其他交通运输的发展史,汽车内部结构,小小年纪一说到车头头是道,让人刮目相看。


二妈陪娃


我家孩子每天坚持阅读,只是没有阅读打卡;但是最近在坚持英语绘本的阅读打卡。
从两方面说一下我家的情况,以及为什么打(不打卡)。

一、坚持阅读,不打卡。

我家孩子从会举头(三四个月左右)开始,每次吃完奶后我就会抱着读下书。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不知道他有没有看进去、听不听得懂。看他没有排斥,我也就坚持下来了。
等他八九个月大的时候,就看出对书、纸感兴趣了,走在路上如果有人发广告,他也要接过来认真看一下。
后来,阅读就水到渠成了。他自己喜欢,不用我再催促什么。家里人都没空理他时,他就随手拿本书翻看起来。睡前阅读已经是必须节目,有时玩了一整天我都觉得累,但他一定要让我念书才肯睡。
既然阅读习惯已经养成了,对阅读打卡我就觉得没有必要了。一是徒增我的工作量;二是我不想让孩子感觉,读书好像是任务。

发自内心的喜欢,自然能坚持了。

(下图是我家孩子这几个月的阅读情况,今年开始我用APP记录的)



二、坚持英语阅读打卡

从他一岁多开始,就开始读英文绘本。他对英文不排斥,只是,一直以来都是只要我念,他不肯开口。
我有点担心,本身没什么英文环境,自己不愿开口的话,这不学的“哑巴”英语么?
刚好看到朋友家孩子在用一款英语绘本APP,于是给孩子试着读了一下,他愿意跟着读。
这款app有一年坚持打卡多少天返学费,我一想,还能返学费,太划算了。于是我就充了会员卡。(后来发现市面上很多这样打卡返学费的APP,但我就没有再买了,用好一个就值了吧)

一开始孩子的积极性挺高的,尤其是还可以听到自己和别人的配音。也出现过不想读的情况。除了他生病或某天实在是累,一般情况我们都会每天读。久而久之,他都不用我陪了,自己主动找我要打卡。

附张孩子阅读打卡的图:



对比我家两种情况,我觉得:不论哪种打卡,最终还是帮孩子养成习惯。如果孩子已经有习惯了,打卡并不是必需的。习惯还没养成时,可以用打卡来激励孩子,让孩子看得到自己的进步,鼓励自己坚持下来,有利于习惯的培养。


知了成长育儿


孩子习惯养成的初期是要靠强制的,所以打卡是必要的,走上轨道以后,打卡成为了一种对个人的挑战,而不是约束了。举我家孩子的例子,我和他近几年一直坚持做几件事,一直在打卡,也成为了良性循环。

1书法学习。他兴趣一般,喜动不喜静,有点强迫学习的意思,每天饺子不主动。学了一年半后,我们约定坚持练字100天,然后我送他喜欢已久的乐高。他决定试试,30天后他自己惊讶居然坚持了一个月,50天后感慨更多,告诉我不用买乐高了,那不重要了。等写完100天,字提升了好几个层次,同时再也不需要我督促练字了,自己就去了。

2朗读英语。通过朗读英语,能建立起语感,所以朗读非常重要。从他二年级开始,每天在听的基础上朗读分级教程,坚持到现在五年级,单词量,发音和朗读能力在同年级很厉害了。没有捷径,每天听,每天读,到时间他自觉就去做了。

3体育运动。我家孩子一直保持每周10小时体育运动。游泳,篮球,乒乓球,网球……一个学期一般两项,每项都是长期坚持,认真学习,所以比很多同学学的要精一些。

凡事开头难,需要扶上马,送一程,跑开了就自然而然了。扶上马需要家长有耐力,不要急躁,任何计划都得按年来,别坚持几天没效果就放弃。

我家娃借助小打卡来记录自己的坚持。



邢巍13


我女儿今年6岁了,每天都在坚持阅读。在女儿3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每天完成给她读绘本,是边点着字边读,等到5岁左右的时候,女儿就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便每天开始自己读绘本和儿童书籍了。

如何让孩子坚持阅读?

1、3~6岁的孩子。

在孩子3~6岁的时候要开始给孩子读绘本,我就是这样做的。这个时候的孩子正处于智力发育的开始期,同时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这时候家长主动给孩子读绘本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在读完绘本后可以与孩子互动“你认为白雪公主长什么样?”“你觉得小明做的对吗?”,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还可以引起孩子对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养成习惯的必然条件。只有孩子对读书有了兴趣,渴望从读书中得到知识,他才会坚持读书。

2、已经上学的孩子。

  • 要教会孩子合理分配阅读和写作业的时间。

在写作业前可以,可以让孩子先阅读一会,给大脑来一个预热。这样就留给孩子一个缓冲期,毕竟上来就写作业,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厌烦,产生厌学的情绪,适当的阅读既可以舒缓心情,又能让孩子慢慢从休息状态向学习状态转变。

较长时间的写作业,孩子的大脑处于持续高速运转,这会使孩子感到疲惫,不利于孩子很好的完成作业。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穿插一点阅读时间,可以让高速运转的大脑得到休息,这样更有利于孩子高效的完成作业。

  • 培养孩子学会利用琐碎时间的能力。

父母要主动的培养孩子利用琐碎时间去阅读的能力。早上在他起床后可以让他阅读一会,吃饭前也可以读一会书。

学会利用琐碎时间,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增加阅读时间,还可以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高效的完成工作。

结束语

培养孩子坚持阅读不但能够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和见识,还能让孩子养成坚持不懈的精神吗,这对孩子以后的成功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是@异族人,致力于儿童教育研究,欢迎点赞!

佳爸谈教育


没有打过卡,但现在基本每天都会阅读。

孩子的阅读对我来说,开始也是一件让我头疼的事,我总是很着急孩子上一年级了书看得少,看到同样是一年级的邻居家孩子一本书一个星期不用就能看完,而我家孩子一个月都看不完,然后就总是叨唠她多花点时间看书,还跟她说什么阅读对学习的好处和重要性,这样一来给她压力太大,对阅读就更没兴趣了。

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先从喜马拉雅听故事开始,然后让她坚持睡前哪怕只是十分钟时间的阅读,但一定要从她喜欢的书看起,慢慢也养成阅读的习惯了。

现在二年级,有明显的好转,每晚睡前阅读已经不用我提醒,有时中午回来吃饭也会带着她喜欢的书看看。妹妹在她的影响下,睡前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有时看时间晚了,我说不读了,姐妹俩都不答应,一定要看看书才肯睡。

虽然她阅读的速度还是比较慢,但看到她能自己主动看书,不用我在屁股后面追着她,我已经感到很欣慰了。



米俪米


关于阅读打卡这事,可以分享一些我和孩子的阅读打卡经历。

最初

我和孩子的亲子共读,开始于孩子两岁时。虽然一直都知道读书是好事情,但是真的不知从何下手,要知道绘本也就最近四五年才真正的开始盛行。不知道绘本时,给孩子的读物,我想到的就是童话故事,可是对于两岁左右的孩子,曲折的故事情节对她来说还是有些枯燥,根本没兴趣听。

我就开始在网上找各种书籍,后来买些过期的儿童杂志,说实话,她还是不大感冒,倒是里面赠送的玩具,能玩一阵子而已。这些都让我很挫败。

开蒙

偶然间参加了我们当地图书馆的故事会,我才知道还有绘本这样的图书,一旦发现便一发不可收拾。就好像布满乌云的天空,被太阳撕裂了一个口子,然后这个口子就不断不断的扩大,直到大大的太阳照射进来。

我开始寻找各种关于儿童阅读有关的东西。如何选书、如何给孩子读书,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但凡和阅读有关的信息,我都不放过。

  • 加入卖书的平台:让孩子爱上阅读,就是多为孩子提供可读的书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为孩子买了近千本绘本,价值近万元,小小的房间里到处都是孩子的书,只要有时间孩子都愿意随手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 带孩子听故事会:阅读是可以分享的,经常带孩子去参加由图书馆里组织的阅读故事会,孩子很兴奋,在故事会上听到的有时和在家里听妈妈讲的收获不同,小朋友们在一起,常常会有很多新鲜的想法,也促进了孩子的想象力。

  • 参加幼儿园的亲子经验分享:幼儿园也非常注重孩子的阅读,有幸参加了由幼儿园组织家长参加的分享会,那次真的让我自己很受益。当一个人默默钻研时,看到的就是自己,而当大家一起的思想碰撞,真的是火花四溅。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阅读技巧,值得学习和思考。

  • 听讲座:现在的大环境都在推崇亲子阅读,很多专家都会开设讲座,尽可能都听,多思考,有时专家的意见能够让人茅塞顿开,解开了很多困惑。

  • 买关于阅读的图书:不放弃自己的阅读,多读多想多思考。现在市面是关于亲子阅读的书籍非常多,只要想读。

养成习惯

打卡其实是在一种被动状态下开始的,在种种方法和努力下,两岁开始孩子每天都会阅读,绘本的确是适合孩子读的书籍,图多字少,很多情节常常逗得孩子哈哈大笑,有时她自己也会说:妈妈,我想哭了。这些丰富的感情就是读书带给她的。


因为自己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孩子班级的阅读活动由我带头引领大家一起选书、读书,一起阅读打卡。到现在我和孩子已经坚持了五百多天。从最初的我催孩子读,到现在是孩子每天催我读。习惯的养成,孩子的坚持度有时真的比大人高。

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对于亲子阅读,现在已经是每天的习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读书这件事不但要坚持,还要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让孩子逐渐过度到自主阅读。

广度:选书不再以绘本为主,但不反对孩子继续读绘本。很多时候家长会犯得错误就是为孩子选择,而不是让孩子自己选书,要分清谁才是读书的主体。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多给孩子提供更加的丰富的书籍选择,相信孩子懂得自己的点,会逐渐过渡的。、

深度:绘本是值得反复阅读,有些绘本的深度在两岁读和五岁读是完全不同。孔夫子说:温故而知新。经典的图书能够读出不一样的深度。孩子理解力的增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图书,对深度的要求也越高。让阅读增加孩子的见识,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如果说有遗憾是在孩子两岁前走了很多弯路,错过了很多阅读的黄金期,但是与其懊悔,也为自己庆幸,及时的走回亲子阅读的道路。在孩子幼时,家长多多的引导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多读书,让她的人生多些深度和厚度,未来相信她会自己的路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