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己總是想不開心的事?

別看了小姐


我們都希望生活是和諧幸福的,但是生活卻事與願違,總會讓我們遇到一些讓我們感覺到痛苦和煩心的事情。

而人生能夠最好的智慧,是能夠隨時忘記這些不開心的事情,讓自己經常的幻想一些美好,這樣的人生是快樂而且是有意義的。


但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卻發現這樣一個狀況,自己的思想總是不受自己的控制,總會想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比如說和其他人發生矛盾的事情,比如說被別人欺負的事情等等,自己也不想去想,但是總是控制不住,思緒總是飄在這些地方。

那麼這樣的一種現象,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的呢?

其實這樣的人大多都是性格中缺乏關愛,缺乏安全感所造成的。

一個人如果朋友眾多,家人親人關係良好,這樣的人大多不會出現這個問題,只有那些在家庭環境中缺乏關愛,或者說在一些感情上面受到了打擊,才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

應該避免什麼情況?

這樣的人一定是在某一些方面受到挫折,或者說感情方面受到缺失等等,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避免什麼樣的情況呢?就是避免這一個心理的問題加重,不要讓它往不好的方向去發展。

比如說有的人最初輕微的心理障礙,後來發展的是很嚴重的問題,焦躁,抑鬱,等等。

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避免一些情況,就是不要自我否定,很多人遇到一些問題總是在自我否定,想一些不開心的事,然後覺得自己特別沒用等等,我們要避免這樣一些情況。

我們如何改善?

我曾經就有類似的一個情況,整天想一些不開心的事情,那種感覺簡直就是相當的抑鬱。

後來我諮詢了心理醫生之後,有了這樣一個總結,他告訴我說,是因為內心缺乏安全感造成的,而他給我介紹的一個解決方式就是讓自己身邊充滿愛。

比如說你的感情,確實是由於某一個親人的離開或者說關愛的缺失造成的等等,這個時候不妨把自己身邊一些親近的人,接到自己身邊居住,讓自己的生活多一些人聊天,多一些自己的人共處,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愛,充滿歡樂,就能很輕易的解決這個問題。

後來我把自己的家人接到自己身邊,儘量的多陪陪他們,陪陪他們聊天,而且生活也充實了很多,沒有時間去想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而且覺得心裡面的負擔也小了很多,這樣會就會慢慢的的改善這個問題。

總的來說,就是讓自己快樂一些,充實一些,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想太多,讓自己忙起來,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正能量。時間久了,這一些問題只能迎刃而解,在這裡,也祝願你早點解決這個問題。


墨書之道


這可能與你從小形成的性格有關,敏感性心理,平時說錯的話做錯的事包括所說的所做的都會在腦子裡過幾遍,不斷地審視自己。特別是容易放大自己的錯誤,心理學上講自己做錯的事說錯的話,往往很少有人一直記起,反而是自己放大了這個錯誤。

給你幾個建議,幫你分散注意力,忘記不開心的事:

1、

學一個新的技能。技能的難度和受傷害的程度正相關,把刻骨銘心的傷心變成對技能的深刻記憶,這樣以後想起來這些傷心事的時候,就立刻想起得到的技能,不好的事情得到了好的結果。

2、

運動,瘋狂運動。跑步跑到力竭,擼鐵擼到流血,當你累的跟條狗一樣喘的時候是不會想那麼多的。

3、

哭。一個人痛痛快快地哭,想怎麼哭就怎麼哭。重點是,一個人,自己在一個小角落,傷心的時候不需要其他人陪著,傷心不是給別人看的。因為不是你,誰都不能理解你的難過

4、

忙起來。目的就是轉移注意力,最高把自己折騰的精疲力盡,這樣就會忘了煩惱。

5、

和人群呆在一起。和閨蜜一起逛逛街,一起唱唱歌,一起看看電影。一個人待著,負面情緒就會極劇的增長,會被孤獨的負能量,慢慢的發酵,還不如一起和人群待著驅散這樣的陰霾。

6、

給家人朋友打電話關心一下他們,真真正正的去關心一下那些愛你的人。

7、

如果你是女生,那就逛街買買買去吧,買到自己喜歡的、打折的、覺得自己撿漏了的好東西,一天的心情都會明亮起來。

8、

如果條件允許養個寵物,傷心的時候很少有人懂你的憤怒失望,很少有人能安慰到你的心坎上,但是當你抱著毛絨絨又軟又熱的一個小東西,偶爾看你一眼,偶爾舔你一下,等到傷心過了,又是一條好漢,寵物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是最忠誠可靠的後盾。




自慢君讀書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質不簡單。

1. 因為總想不開心的事情,那麼情緒肯定是低落的,建議你到醫院請心理科醫生看看病,如果沒有病更好,如果有病也不用怕,要相信醫生是有辦法的。

2. 如果你頭腦總是想些不開心的事情,到醫院檢查也沒有得抑鬱症疾病,那麼就是你看問題的角度出了偏差,因為你看到的都是問題的陰暗面,所以導致你的心情總是不愉快的。如果你採取換一個角度看問題,能看到問題陽光的一面,你當然就會開心快樂了。舉個例子吧,比如在工作中出了小差錯,大家都被領導分別悄悄找去談了話之後,有的人會認為領導小題大做和自己過不去、找自己麻煩;有的人會認為領導給自己敲個警鐘,提醒自己、是對自己的厚愛。前一種想法會令人不愉悅,後一種想法會讓人很開心。兩個人看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不同,對待問題的處理態度也不同,同樣的一件事兒,張三遇到會鬱悶,李四遇到會開心,因為張三和李四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建議你以後看問題能換一個角度,要看到問題陽光面多一些,你的心情自然就愉快了。

3. 如果以上兩點你都沒有問題,那麼是不是你周圍的環境有持續對你產生壓力的因素存在,這種壓力讓你無法放手擺脫,又無力來改變現有的不良狀況。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告訴自己盡到最大努力就好,相信困惑是暫時的,每一個人都有遇到挫折的經歷,困難總是會過去的。

4.建議你多和朋友聊聊天,有時間到外邊適當的運動運動,多做做家務活,沒有事情的時候,給家人研究炒幾個菜,也是一種樂趣,快樂幸福是一種感覺。

5. 祝你開心快樂,早日找到生活的幸福所在!



春暖櫻花紅


如果我說,想不開心的事情,跟吸毒一樣是成癮性的,你可能會不相信。但是,請你仔細回想一下,是不是腦子一空下來,就不自覺的認為應該想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了?如果是,那很抱歉,你有毒癮需要戒掉。

你可能會覺得我危言聳聽了,但是,想不開心的事情,會讓你的大腦產生多種內源性阿片肽,特別是強啡肽,是有高成癮性的。我換個說法,你可能就好理解了,嗎啡是外源性阿片肽。

如果你曾經鄙視過戒不掉毒癮的人,那就嘗試著自己戒掉“想不開心的事”這種毒癮,你會發現這有多難。不過,戒掉了之後有多輕鬆,你也可以努力去嘗試一下。

祝你成功!


七姐


人不可能永遠處在好情緒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煩惱,就會有消極的情緒。一個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沒有消極情緒的人,而是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的人。處理情緒的辦法有很多,保持觀照是最重要也最關鍵。大部份人的困惑和痛苦都是沒有覺知,看不清自己,摸不透別人,所以迷亂不安。但觀照自己也是最難做到的,因為自我比天大,你難於放下,變得謙虛。也因為我們不懂收心養性,尋找能靜下來的方法負面情緒的源頭可以是負面經驗,同樣也可以說是負面的慣性,勾起你負面經驗的事端只是借來的催化劑而已。若情緒超越了自己能控制的範圍,最好的方法不是釋放或是壓抑,而是無為而為,學習先定心,因為,負面能量太大時,胡亂釋放出來的話可能連自己也承受不起,也容易影響別人。壓抑是萬萬不能,因為問題的源頭正是壓抑所致。心亂須先定心,看護情緒,不認同,不判斷,讓它出現,把感覺放在心的位置,管它眼還有淚,呼吸還很亂。心是最大的情緒控制中心,要穩定情緒必須從心開始,學習定心的方法。至於方法,每個人得靠自己尋找。法門有很多很多,關鍵不在法,而在你的用心,和意願。相信自己有能力豁出去,海闊天空。我們要做回情緒的主人,拒絕受控。情緒並不等同事件。是情緒動了和壞了,並不是事件的本身。我們就是搞不清楚,認同了我就是那個情緒狀態的全部,自討苦吃,討好情緒和衝動,卻失去了自己。  我們可以透過自制的方法平靜情緒,保持清醒和自主,這才是成熟的心靈管理。自制並不等同壓抑,因為前者是省覺後的行動,後者是迷失的反應。所謂懂得自制,就是學習一套適合自己的情緒處理方法,一旦看到被情緒襲擊時,得馬上自我保護,提醒自己它只不過是借軟弱打倒理性的純粹思維慣性而已,找適當的方法打散負面情緒的集中點,如運動、靜心、瑜伽、看電影、做義工、搞創作,找知己傾訴,做個spa,扮靚靚等等,把正面能量全都掏出來。幫助自己是需要決心和毅力的,並且必須是獨自一人走和完成的路,也是成長的責任。自療永遠是最實用最實在的自保方法,誰都不能依賴


賽客傾訴:煩惱來源於慾望,無慾無求了就沒有煩惱了。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欲求是不可能的。儘量降低自己對人和事物的期望值,要用平常心來對待。在生命的過程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是很正常的,沒有一個人會一生都如意美滿,重要的是不要使那不如意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主導,而應該讓其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動力,以坎坷來增長我們的智慧,我們就能獲得生命真正快樂的源泉了。一個幸福的人不是由於他擁有的多,而是由於他計較的少,懂得發現和尋找,幸福是一種感覺,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眼前、就在時空的分秒間 ....


賽客傾訴丶


這個問題,就關乎你的人生態度了。如果你的人生態度是積極的,那麼你想的事也是快樂的;但不快樂遠遠大於快樂,情緒就是這麼奇怪,消極的情緒總是能夠快速的搶佔你的大腦,這需要你長時間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並好好的提醒自己要積極了。從小事開始一點一滴的培養吧。


振遊有話說


所有人都體會過不開心。而那些長時間都不開心的人,或許是由他們的消極思維所造成的。


我們如何掌控這種消極思維,影響著我們是自信還是恐懼,是充滿希望還是滿心絕望,是擁有自主還是感覺受制,甚至,還會影響著我們能否獲得成功。


很多研究都證實了持續性的負性思維會降低健康和幸福感,以下列舉8種常見的負性思維,提起警覺咯:


一、 自我打擊

有些時候,我們會對自己說一些不好的話,這些話會降低我們的自信,低估自己的潛能,讓我們表現得更差。這樣的話,通常是這樣開始的:


“我做不到...”

“我還不夠好…”

“我不太確信…”

“我還不具備…”

“我要失敗了…”

試想一下,如果你有個這樣的朋友,每天對你說“你還不夠好”、“你做這個還不行”、“你不會成功的”,你還會覺得這個人是為你好的真朋友嗎?


如果不是,那你又怎麼能夠忍受每天對自己說這些話呢?!每天對自己進行這樣的自我攻擊,就像是有一個不真心的朋友,並且放任這位朋友整天詆譭自己。久而久之,自己都變成了自己的最討厭的敵對者。


二、 消極設想


消極思考的一種常見形式是這樣的:把現下的狀況拿來評估,並假定為一種消極的狀態。


對很多人而言,經典的對“半瓶水”的看法,久之會形成一種習慣性的和自動化的態度模式。擁有這樣習慣思維的人,會將擁擠的公交車和下雨天這樣的事情,都自動加工成一種消極的感受。

我們都知道,交通和天氣,都不是天生就具有積極或消極屬性的。而當你把這些有選擇性地與經歷的境況聯繫起來時,這些事物就具備了積極或消極的色彩了。


同樣一件事情,有些人會有積極的體驗,有些人則不是。就像擁擠的交通,有些人會將此看做是聽歌放空的難得機會;會把下雨天看做是窩在家裡看書喝茶的好時機。這些都在於你如何評估和假設這些情境。


三、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這是一種最最簡單和最最常見的讓自己感覺不好的方法:讓自己覺得不如別人。


尤其是,我們還經常去和那些擁有更多的人進行比較,那些更有魅力的人、更能賺錢的人、甚至是朋友圈有更多點讚的人。

當你感覺到你特別想擁有別人擁有的那些,或者是自己感覺到嫉妒、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時候,這說明你可能正在經歷一種負向的社會比較。


儘管有些時候,這些比較的結果是很客觀公正的,但這對於你的幸福感和生活事業的成功並沒有什麼幫助。不僅如此,很多研究還證實,這種習慣性的負向比較,會讓人體驗到更多的壓力、焦慮、絕望,以及做出更多自我否定(self-defeating)的決定。


四、 總回想過去不好的事情| 消極反芻(Rumination)


確實,我們需要向過去學習、以史為鑑,但是,我們不能被過去所困住。這是因為,有些時候,過往的生活困境和個人挫折,會讓我們看不清我們真正的潛力,看不到新的機遇。


那些已經發生的,我們無法改變。但那些還未發生的,我們完全可以去改變或施加影響。而去改變和影響的第一步,就是衝破“過去”的藩籬,並清晰地向自己宣稱:能掌控現在的人是現在的我,而不失過去的我。


歌德曾說,“沒有什麼比今天更重要”!不要寄居在過去,放眼當下,做更好的決定,然後,前進。


五、 總是覺得對手很難纏


我們一定會遇到一些難纏的人。當面對這些難纏的人時,人們也會下意識地把對方看做是“控制方”,而自己則站在了“受制者”的角色上。


這種認知,即便是客觀的,也會很大程度上削弱我們的自主性。

想要改變這種對面難纏對手的不自信的狀態,最關鍵的是要扭轉自己的認知,不管你是面對一個自戀狂,或是一個控制怪,還是會被動攻擊的老手,相信你都可以通過搜索資料,在網絡或書籍中找到對應的技巧,讓自己佔領在互動的制高點(或者,起碼是比較平等的位置)。


六、 總在責怪


責怪是什麼,在這裡,我們可以理解為“要求外物為我們的不幸所負責”。


很多人,會將自己的不幸福或不成功,歸咎於不作為的父母、消極的親密關係、或是不好的社會-經濟條件,或是健康狀況,或者是生活上的艱辛。


儘管生活多艱是不爭的事實,以及這種艱辛經常帶來痛苦也是不可否認的。但經常把他人或外物作為自己不幸福的原因,也投射出一種“受害者”角色的心理。


為什麼人們願意站在“受害者”這樣的角色裡呢?我大膽猜想,作為“受害者”,大概是有這樣一些虛幻的“好處”的:將矛頭對準外界,就能為自己的不如意找到便捷的藉口,而那些實際上應該為自己人生和幸福負責的努力和功課,則被巧妙地掩蓋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習慣性的指責會讓痛苦,怨恨,和無力感變得持久,作為“受害者”角色,也將遭受梭羅所謂的“靜止的絕望。”


比較殘酷和諷刺的是,那些你所責怪的外物,其實是對你的感受一無所知,或也不甚關心的。而你卻會因被自己痛苦和怨恨的俘虜而傷害自己。


你的感受或許是客觀正確的,但是它們並不能幫助你變得開心、健康和更成功。故事的最後,得到的只有那些埋怨和讓自己更絕望。


你該知道:當我們怨這怨那時,我們正交出自己的掌控權。


七、 不原諒自己


我們都會犯錯。當你回看過去,一定會有些讓你後悔的決定或行動,也可能很不幸地做過一些錯誤的判斷,也或者曾對自己或他人造成過傷害。


每每想起這些往事,可能會伴有一種責怪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對於那些無心的錯誤,或者是已造成的傷害,或者是錯過的機會。甚至,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是不好的人,並沉浸在內疚中。


此時,對自己有更多的同理心是非常重要。相信自己已經吃一塹長一智,現在能更好地避免那些錯誤,以及對自己和他人,能做出更加積極的事情。


八、 害怕失敗或犯錯


對失敗和犯錯的恐懼在一定程度上和完美主義有關係(這裡的完美主義,指的是在人生的某個領域裡的完美主義),有時候你可能會想,你在某些方面沒有足夠好,並給自己巨大的壓力要做到更好。

儘管高標準地要求自己能夠作為一個維持較高動機的工具,但是期待自己完美,卻會帶走人生中的許多樂趣,而且還可能會限制自己成功的潛質。許多研究已經證實了完美主義和不幸福感之間的聯繫。


我們都渴望被重視和讚賞,顯得完美是很誘人的,但這種“欺騙”的成本非常之高... … 尤其是,當你無法做到你所期待的那個樣子時,你該怎麼來愛自己呢?


以上,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啟發吧~一個小提醒,如果不開心的時間持續的過長,甚至已經干擾到你的正常生活,不妨找一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聊聊喲,祝好~



我們是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臺,擁有800+位海內外心理諮詢師,只有約10%的申請諮詢師能夠通過面試考核;目前為止簡單心理已為40萬+人次提供了高質量心理諮詢服務。


尋找屬於自己的心理諮詢師,歡迎來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臺體驗哦,私信 回覆“心理諮詢”即刻獲取更專業的心理援助吧~


簡單心理


因為人都生活在現實中。生活中的一切都佈滿開心和不開心,開心如春風拂面,不開心與人嚮往美好成逆向。所以不由自主地會想些不開心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