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婚,催生,催二胎……中國式家長為什麼總在催?

仇乾


老一輩裡面還是傳統觀念很重,同時也是出於對子女的愛護之心。到了剩男剩女的年齡後,作為父母的就是想讓自己子女有個好歸宿,也就是老有所依。

結婚後催生,很多人骨子裡面還是有香火的觀念,同時也想到養兒防老的問題。

催二胎的,其實不是每個父母都有這個。父輩生多個孩子的,才會催二胎。獨生子女的反而不會。

其實總的來說就是出於愛,希望子女老年能老有所依。


陳喬琛


我的前半生,到了要結婚的年齡,因為父母的催婚及親朋的一見面的好意嘮叨,有認識沒多久的人閃婚,結婚有孩子之後,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到處借錢有200多萬,為了生活,我不得不把幾歲的孩子丟到孃家,自己打工掙孩子和我的生活費,我媽做夢都想抱二胎,我一個人養孩子已經養不起了,那敢想二胎。我沒有能力本事承擔這些債務,可能大家不相信,這些債務並沒用我和娃身上一分錢,我現在不想提這個人。我前半生最後悔的事就是認識這個人,在不瞭解他家和他人品好壞的情況下就結婚,把我害了無所謂,最主要的是孩子,連個正經上學的地方都沒有,最內疚虧欠的事就是愧對孩子,沒陪伴他,連一個一般的教育都給不了孩子。還有我爸媽,在他們應該安享晚年的時候,我什麼都給你了,還那麼辛苦。我的要求一直都不高,平平淡淡的生活,心情無法平復,痛恨這個帶給我毀滅性的混蛋


龍鑫鑫336


沒看到家長催生啊,反正我在北京沒看到家長催生,現在北京的家長對孩子的生活很少干涉,她們高興就好,應該說,如果等孩子大了再管也沒什麼用。在她小的時候就應該告訴她將來要找什麼樣的人,如果找不到不找也不能將就,如果結婚,可以不生,如果生最多一個,堅決不能生二胎。這就是我對孩子的要求,她也同意我的想法。


水萍s


原本結婚生子是好事,為何父母和子女之間卻有如此大的分歧?有心理專家分析,這類現象出現,其實是兩代人對婚姻和家庭觀念理解不同造成的,老人們認為“成家立業”,就是要“先成家,再立業”。而對於現在的80後、90後來說,“我的人生我做主”,何時結婚生子不應被別人的眼光干擾。

顯而易見,“催”與“被催”之間的矛盾,早已不是兩代人之間的“家長裡短”,儼然成為一種普遍的心理焦慮。

父母的心情是焦慮的,“催婚”之後得“催生”,“催生”之後又得“催二胎”。在這種“催”裡,我們看到了可憐天下父母心。但多位受訪的“被催一族”說,“為你好”三個字不是萬能的“雞湯”,父母們的這一份擔心也給他們帶去了很多壓力和煩惱。

而子女們的焦慮多來自不安全感。有時候,他們會因為工作而沒有時間找對象;有時候,飆升的房價、不斷上漲的物價也在影響著新婚夫婦對何時要孩子的選擇……

誠然,這不是一個誰對誰錯的問題,子女的逃避和父母的強硬只會帶來兩敗俱傷。作為子女應該多和父母進行溝通,說明自己的情況,讓父母吃顆“定心丸”,溝通和理解才是良藥。莫讓催婚、催生真的“催”出兩代隔閡。



一隻孤立弧形的貓


總感覺,咱們周圍的人,都活得特別匆忙和焦慮,非得讓大家都快馬加鞭地生活著,他們才會感覺到舒服。

所有人,從小到大,都是被焦慮感充斥著的。

就拿學習來說吧

從小到大,都是被催著學習的,被社會大環境和各種培訓班加班加點地催促著,抓緊時間學前教育,抓緊時間學英語,好像從來沒有淡定過,靜下心來,欣賞欣賞路邊風景一樣。

上了學,各種競賽和各種培訓的催促,讓學習更加慌張。

對了,就是這個詞,慌慌張張的。

大家全都是拼命在往前跑,總怕被落下了。

同樣,長大後,催促的事情就變成了“還不結婚”、“還不生孩子生二胎”等等。就是這種事情。你如果慢一點,就會被催得連滾帶爬的,好像被落下了太多一樣。

而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裡,不管你事業做得多大,不結婚就成了一個惡習,不生娃更是不讓人理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趕緊 生出孩子來是正經,生一個本來是夠的,但是麼,大家都生二胎,所以還是再抓緊時間生個二胎出來吧!

讓他們看起來,一切都是為你好,其實想開了,聽了就過去就得了唄!


Longsuixinyuan


我想認為中國式家長愛催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中國家長之所以愛催子女,不過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中國父母永遠都做不到孩子成年後就對其放任不管。在父母的眼裡,孩子永遠都是孩子,無論孩子長到幾歲,父母永遠都會擔心孩子的成長之路。

第二點、中國式家長之所以愛催子女,無法是害怕自己衰老的速度,遠遠快於子女成家立業的速度。為了讓子女的人生過得不要那麼艱辛,他們必須在他們還有能力,還未完全衰老無用的時候,幫助子女完成成家立業。

中國式家長是焦慮不安的家長,他們的焦慮源自於未來生活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他們必須在有限的生命時間和精力裡,給他們的孩子更多的幫助和愛。

中國式家長是沒有自我的家長,他們願意用自己的人生,來成全孩子更加精彩的人生,他們催婚,是怕子女生活孤獨無伴,他們催生,是怕自己老得太快,子女生娃太晚,怕自己既不能幫子女減負看娃,還無端給子女帶去很多負擔。

這樣子的中國式家長,一生都在為子女謀劃,為子女長遠打算,可以說是未雨綢繆啊!這份心情是好的,是真誠的,但是就是忘記考慮子女的感受,因此,中國式家長常常是好心辦壞事。

假如中國式家長能夠多從子女角度看問題,或許會不那麼愛催。

假如中國式家長的子女,能多次真誠相待的跟父母聊天,拉近兩代人的心和距離,或許家長們就不會那麼焦慮。

我們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沒有一個是不希望自己子女好的,希望家有中國式家長的子女,能體會到愛催父母滿滿的愛,多點溝通,多點理解,或許中國式家長就不會那麼愛催了。


莫愁前路君


催婚:因為農村到了年齡不結婚會讓鄰居親戚說三倒四,感覺家庭困難,人緣不行,或孩子不爭氣或父母看別人家的孩子都結婚了(嫉妒)

催生:一旦孩子結了婚就想著早點抱孫子孫女,這是一種常態。因為作為父母,感覺襯著自己年輕,能給看看孩子,看著別人家的自己眼饞,還有就是現在回遷戶很多,多一口人就多分房子少花錢,最要命的是現在也有的人確實不願生,不催不行。

催二胎:現在是個經濟社會,這兩年剛結婚的我想深有體會,房貸,車貸,婚貸壓的喘不過氣來,一個孩子都快養不起了,還要二胎,催是因為父母感覺二胎放開了,一個二個一樣看,襯年輕,有的封建思想,一胎是女孩,想再要個孫子,有的一胎是兒子,想再要個孫女,感覺一個孩子單,多個人大了有人幫助,人嗎?沒有滿足的時候。

有的時侯父母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啊!


逆時針成長


分析一下。

長輩催婚、催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而是貫穿於整個文化的現象。就是說對你催婚、催生的長輩自己年輕時也曾經歷過,不同的是過去是父母幫兒女包辦,現在是父母催你結婚生子。

我們可以推演一下,等現在這些被催婚的年輕人成了長輩後,她們會不會催促自己的孩子也早點結婚生子?我的答案是,那是一定的。

今天的社會已經不是老年人掌握更多技能的時代了,在新事物不斷湧現的當代,通常看到的都是年輕人教長輩、老年人使用電子產品。這種生態與舊時代各類行業‘’老把式‘’都是中老年人的生態完全不同。中老年人也因此失去了社會中流砥柱的地位。然而在人生經驗上,年輕人總體是超越不了長輩的,因為很多事只有經歷後才能體會,只有豐富閱歷才能解讀。年輕人若有一個老年人朋友,他會從他那裡獲得很多寶貴的人生經驗,防止自己走了彎路和做了後悔終身的事。

當你變成過來人,尤其是在養育孩子問題上有過體會和總結,自然就明白早結婚早生孩子對自己是有極大好處的。這就是為何舊時代包辦婚姻不復存在後,這些成長於‘’共和國‘’的中老年人會這麼解讀人生的原因。而且越是老年,越是希望孩子孫子趕緊生孩子。你可以說這是基因驅動的思維,也可以說這是人生經驗。總之,你是人,尤其你只是普通人,你只能如此這麼按部就班。

所謂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其實就是做符合年齡、符合自然生理的事才是最大的“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孩童時就是喜歡玩耍、喜歡體驗,少年時就是喜歡出格和冒險,青春期了就是喜歡叛逆、更出格和獨立意志,接近成年了就會關注戀愛求偶結婚。你以為這是社會影響你的?錯了,這是自然規律在人體基因上體現。到了時候就該做對應的事,這才會身心一致,有滿足感和幸福感。

有一種成長是通過體驗提高的,你拉過女孩的手、擁抱過女孩與沒有接觸過女孩肌膚的人就會不同。你出門遊歷、行走天下所增長的見識是你從書本上學不來的。一個蹦極過的人都會在短時間內感覺到捨我其誰的體驗。一個徒步中國的人,你看他很辛苦,卻不知道他內心裡獲得的力量和那份自豪感。這些體驗就會促進一個人成長。有一種體驗是生理性的,就是升級當父母。羅振宇就說,女性成長最迅速的就是當了媽媽之後,那種驚人的成長和成熟速度是你難以想象的。他是觀察了他老婆之後得出的結論,實際上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說,你沒有那個經歷,你可能一輩子都成熟不了。讓你的孩子早點成熟獨立,就是讓他升級做父母,孩子與孫子一同成長。當然長輩們是不懂得這個理論的,但他們知道的是早點結婚生子對你未來的人生道路會有很大好處。他們操勞了一輩子,這是對人生在這個側面最好的總結。否則不會這麼無一例外地都催婚都催生。


國病


如果結婚後孩子不用老人帶,將來老人有病需要照顧,又能抽時間來照顧老人,可以不催。我國的國情是,大部分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看孫輩,60歲帶和70歲帶能一樣嗎?等70歲以後老人需要照顧時,孩子基本10多歲小學中學,作為兒女40多歲可以有時間和精力照顧一下老人。


幸運彩虹東兒


一,中國的社會是愚民型的社會,必然會出精神文化嚴重匱乏。二,絕大部分人都是窮人,沒錢消費沒錢享受。三,社會給老年人提供的力所能及的體現價值的機會太少。所以,精力都放在了兒女身上,首先便是催婚,再就是催生,頭胎大了不跟他們玩了,於是再催二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