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嘴铁心肠金刚腿 咸安区南昌路社区防控有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会君通讯员胡剑芳

“严禁外来车辆人员进入”的告示贴在了门口。男子猫了猫身子,趁门卫不注意,钻进了怡景小区。

门卫发现,一路小跑追赶,一边赶紧通知社区。

接到电话,社区党总支书记黄辉抓起体温计、消毒液等,飞一般跑了过去,了解进入者情况。

这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咸宁市咸安区温泉办事处南昌路社区“严防死守”的一幕。

“婆婆嘴”:兜里备着口罩嘴上不厌其烦

“有必要吗?小题大做!”

83岁的周建国甩下一句话就走了。

这是几天前的事了。现在,路遇社区工作人员,不等对方开口,他赶紧喊话:“别说了、别说了……我都懂了,会戴口罩、会勤洗手的……”说罢,从口袋里拿出口罩。

改变生活习惯总是比较难的,尤其在南昌路社区,年龄大的老同志偏多。起初,一些居民不以为然,甚至认为社区多事。

“我们都要有一张婆婆嘴。”黄辉鼓励同事:“要不厌其烦地唠叨!”

见面说、上门说;和颜悦色地说,敲锣打鼓地说……

社区工作人员到小区转悠,口袋里也备一些口罩,遇到没戴口罩的居民,主动发一个。

努力总有成效。“口罩文明”渐成居民自觉行动。

“铁心肠”:关注重点人群原则问题绝不退让

1月26日,胡姓居民开心地搓着麻将。门铃响了。

“不要聚在一起打牌,您还是快点回去吧。”社区工作人员劝说。

几天前,该社区成立了防控专班,发挥社区干部、网格员、楼栋长作用,全面排查了解到共80名返乡人员。社区对重点人群分片包保,每天两次监测体温,上门监测、电话询问交替进行。胡家就是其中之一。

“没事的,我们都是亲戚!”他们玩得正尽兴,也认为犯不着如此严格。

“过了观察期,大家都好,这期间,一定支持理解下,也是为大家健康……”社区工作人员软磨硬泡,坚决“拆散”了他们的牌班子。

“防控这件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得有铁心肠。”黄辉说,原则问题绝不能让步!

“金刚腿”:每天行万步以上外来车辆不放过

“嗨——不要开车出去,出去就不能回来啦……”1月27日下午4时,南昌路社区财保小区门口,67岁的老党员张声炳不停挥手,司机听到呼喊,掉转车头返回了。

张声炳是在小区门口站岗的志愿者。翻开岗亭记录本,何人何时因何事离开小区、何时返回,一目了然。

该社区下辖26个小区,但社区工作人员只有12名,其中10名为女同志。

“必须发动群众来自我管理。”黄辉说:“我们在社区群里招募志愿者,20多人响应。”

力量充足,行动有力,大家每天分两组巡逻,把各个小区全部走一遍,查看是否有外来车辆,打听是否有外来人员。

正月初二,黄辉和同事在颐景小区发现4台外来车,大家里里外外找了好几圈,通过喊话、询问,逐一找到车主,量体温并登记,然后劝返,呼吁大家“不串门、不聚会、不聚餐、不拜年”。

这几天,该社区工作人员,平均每人每天步数记录都在万步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