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妙玉为什么要给贾宝玉用自己喝茶用的绿玉斗呢?

霓裳◆落花瓣◇


妙玉给宝玉用自己喝茶用的绿玉斗是因为她喜欢宝玉。

我们知道妙玉是一个有洁癖的人,因为刘姥姥用了她待客的杯子,她就不要那个杯子了,嫌脏!

宝玉说既然这个杯子她不想要了,就给刘姥姥吧,让刘姥姥换钱补贴家用。

她却说幸亏这个杯子是她没用过的,如果是用过的,就是砸了也不给刘姥姥!

刘姥姥进大观园作者写得非常热闹,因为贾母带着它逛大观园的目的就是取乐。而精明的刘姥姥也深知其意,所以也竭力配合演出,获得了观众们一阵阵热烈欢呼。

其实贾母是不应该带着刘姥姥去栊翠庵的,因为她们才喝酒吃肉,对菩萨不敬。可是偏偏又去了,也许作者就是为了写妙玉才这样安排吧。

她们在栊翠庵就是喝茶聊天。对于这伙人的到来,妙玉是不欢迎的,所以她只是奉茶后就躲开了。

拉着宝钗和黛玉喝梯己茶去了。宝玉的眼睛是一直盯着黛玉的,所以他也随后赶来。

在栊翠庵一回里,作者竭力描写的就是杯子,茶叶和泡茶的水。

先来看杯子。贾母用的是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然后四个人躲起来喝茶时,宝钗用的是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这两个杯子是很珍贵的古董,书中写到:

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䀉”。 妙玉斟了一䀉与黛玉。

给宝玉的是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

一个带发修行的,有洁癖的年轻女子,把自己平常喝茶杯子给一个年轻的时候公子哥用,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宝玉自然也是知道的,而偏偏黛玉也在眼前,所以他是不会用的。就开玩笑说自己的不如宝钗黛玉两个人的杯子好,自己的这个是俗器。

然后又怕妙玉生气,走赶紧拍马屁说“俗语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这金珠玉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妙玉也是绝顶聪明人,立刻猜出宝玉的意思,就顺坡下驴,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

茶喝完了,妙玉又恢复出家人常态,正色道:“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了。”

总之,这喝茶一段确实精彩,既让读者了解了茶文化,又写出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情感。

毫无疑问妙玉是喜欢宝玉的,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宝玉对妙玉没啥意思!


凡眼看红楼


绿玉这个概念不能孤立起来解读,因为它是相对红玉、白玉、黑(黛)玉而言的。

从狭义(具体意义)上讲,红玉指小红,绿玉指妙玉,黑玉指黛玉,白玉指贾家,但作者的真正用意是取其广义(抽象意义),是用它们各指代一个群体。绿玉指代终身不嫁和虽然出嫁但有名无实的所有女性,除妙玉外,还有智善、惜春、芳官、蕊官等一大批人。从“何曾闻得梵铃声"和“云空未必空"等文字可以看出,这些女性都是在严酷的社会环境下被迫出家的。

怡红院的景物设置都是有其指代意义的。山石暗示贾宝玉即甄宝玉,两只仙鹤指代湘云和麝月,葩吐丹砂指代黛玉,丝垂翠缕指代宝钗,而芭蕉则指代妙玉。但不要忘了院中的海棠叫女儿棠,棠者,堂也,女儿堂也就包括了大观园的所有女性。所以芭蕉并不是专指妙玉一人。为什么与宝钗有关的文字如滴翠亭、冷翠滴回廊、水荇牵风翠带长、丝垂翠缕等都用到一个翠字呢?就是因为宝钗属于绿玉这群体。秋千架上春衫薄,这个春衫就是绿色的衣裙,表示宝钗直到被绞死时还是女儿身。

为什么说妙玉等人出家是被迫的呢?因为“绿蜡春犹卷"是化用的古诗“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一点怯春寒",芭蕉叶子之所以卷成一根蜡烛的形状,是因为天太冷而不能展开,其比喻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妙玉等人就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冷酷而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绿玉斗的斗读上声意为斗室寺庙,读去声意为抗争,表示妙玉不向邪恶屈服的民族气节。

妙玉欣赏宝玉并不是出于儿女私情,而是因为宝玉些微有知识。这个知识指的是民族意识,按现在的话说是指两人价值取向相同。

那么,妙玉给宝玉倒茶为什么用自己用过的绿玉斗呢?如果表示暧昧为何要当着黛钗的面呢?不能用现代的观念去解读古人的行为。妙玉给贾母的茶是老君眉,这杯茶贾母和刘姥姥各吃半杯,为什么?眉者,媒也。两位老太太都是妙玉的媒人,可都没做成。刘姥姥给妙玉介绍的就是宝玉,贾母介绍的是秦钟,金魁星和大金麒麟就是妙玉和秦钟的定情信物。妙玉和智能都是张金哥的替身,智能给宝玉敬茶,妙玉给贾母、刘姥姥、宝玉敬茶都暗示一件事,那就是“都道是金玉良姻"的金,不只一个金锁,还有两个金麒麟。妙玉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就是贾宝玉原型,可惜有缘无分。

妙玉对宝玉爱,不用说也有男女之爱,但是在古代订婚等于结婚,从名份上妙玉己经是秦钟的人了,那就等于是宝玉的准嬸母,从伦理上两人谁都不敢越雷池一步。


gaotzy


一片春心何处寄?香茗烟里可传情。用自己喝茶的绿玉斗请宝玉喝茶,高洁出尘的妙玉暗恋露出形迹了。



妙玉曾自称槛外人,清高自尊,她入住贾府,还是王夫人三请四请,做足了姿态,似乎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浮云,实际上她的内心却住着一个“槛内人”。



妙玉暗恋宝玉,却难接近宝玉,贾母带众人到访,正是机遇,她虽入空门,也深解红尘人心,自然知道若是单请宝玉喝茶,宝玉必不能够,但若请宝钗黛玉喝茶,宝玉必不请自来。事实不出她所意料: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来。

吃茶时,妙玉所用茶具也有意思,给黛玉宝钗所用是新取出的古玩珍品,给宝玉却是自己常用的绿玉斗。这种做法若是其他不讲究的人也许没什么,但对妙玉而言,便是大有深意的。一个连别人用一下茶杯就要把茶杯扔了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暗搓搓的把自己常用杯子注入香茗,捧于他人受用?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在这次喝体己茶时,虽然妙玉明确表示: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会给你吃了。事实上,宝钗与黛玉却是托宝玉的福。并且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因此,在芦雪庭争联即景诗时,宝玉逊了一筹,李纨罚他去栊翠庵折梅,当李纨要派人跟着时,黛玉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



妙玉身入空门,其实六根未净,尘心未去,也难怪她的判词中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句子了。不过,也好理解,妙玉虽已出家,毕竟是因健康所迫,她也是青春少女,怎会尘心尽去。


萍风竹雨123


《红楼》中对妙玉角色的诠释是很到位的,她是一个孤独的少女,由孤独又骄傲。从小就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所以对人情世故的理解非常幼稚。



但是,她又是正当青春期的少女,渴望朋友,没有朋友的时候,就会安慰自己,因为我不喜欢这个世界啊,这个世界太污浊了,我要把自己和世界隔开。越这样就越显得清高,越与世隔绝。

在正怀春的时节,不可免俗地,她喜欢气质出尘的公子贾宝玉(这也是贾府中她唯一可能喜欢的人了)。她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这一段描写简直太细腻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贾母率众人带刘姥姥逛至栊翠庵,妙玉悄悄带黛玉和宝钗吃体己茶。给贾母的水是所谓“无根水”,旧年存的雨水,而给小伙伴的水却是“梅花上的雪”。

宝玉果然随着黛玉进了妙玉的房间,妙玉的表现更加欲盖弥彰,她把两只珍贵的文玩杯子拿给黛玉宝钗(尽管可能是假的),却把自己的绿玉斗给了宝玉。这个时候,宝玉一定是察觉了,于是他找了“俗器”这个借口,巧妙地没用这个杯子,和妙玉插科打诨,调笑吃茶多是“饮驴”。气氛融洽极了。

吃完了茶,妙玉又做了一件非常欲盖弥彰的事,她正告宝玉,能吃茶是托了黛玉和宝钗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明明做了这么多事就为了引宝玉前来,却偏偏说“不为你来”,这小小的嘴硬实在可爱的很。

所以,这几次三番,聪明如宝钗黛玉,还不能闻弦歌知雅意吗?在大家团座吃酒的时刻,李纨罚宝玉去妙玉那里讨梅花,想找人跟着宝玉,黛玉却阻拦了,“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纨点头称是。

像是青春期的小心思,你以为掩饰的很好,其实,全世界都知道了啊。暗恋和咳嗽一样,都是无法掩盖的。


大先生的故纸堆


妙玉是十二钗中唯一一个出家之人,从小在玄墓蟠香寺修行,后来贾府修建大观园的时候把她请进来,住在栊翠庵。要说妙玉尘心未净,甚至对宝玉有男女之间的暧昧之情,似乎有些唐突这位出家人,但她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的啊。

和她做过十年邻居,“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的邢岫烟,就对她有过“放诞诡僻”“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评语。虽然出家多年,但是妙玉性子里的孤傲高洁使她更像一个愤世嫉俗之人。未进府时借由林之孝家的介绍,王夫人已经知道妙玉比较骄傲。在贾府修行期间,妙玉的不合于群更是声名在外,李纨就曾经直言不喜欢妙玉为人。

就连同样高傲“小性”的黛玉,在妙玉口中也是“俗人”一个。然而最懂妙玉的也正好是和她一样孤高自傲也一样直言不讳的黛玉,被妙玉抢白是“大俗人”之后,黛玉并没有说什么,因为“知他天性怪僻”。在李纨指派宝玉去栊翠庵问妙玉要一枝梅花的时候,黛玉还提醒李纨不要派其他人跟着,因为“有了人反不得了”。

妙玉对黛玉尚且不客气,对真正的“俗人”更是无法容忍。贾母带着刘姥姥来到栊翠庵,妙玉出于礼节奉茶,用的杯子自然是上品,“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过后妙玉却命令道婆把这个贵重的杯子扔掉,原因只是因为贾母把后半杯茶让刘姥姥喝了。

然而这样一位对俗人俗物零容忍的修行之人,偏偏对俗世富家公子贾宝玉青眼有加:

栊翠庵梅花开了,别人去要可能会吃闭门羹加白眼,但是宝玉上门,不但顺利要到一枝人人称赏的红梅,第二次再去的时候,妙玉干脆给大观园的女孩子们每人送一枝梅花,这可是宝玉出马才有的面子啊。

宝玉生日,妙玉也来凑热闹,写一张“槛外人”的拜帖给宝玉恭贺生辰,要知道她可是出家人,而且即使在宝玉口中,她也是“为人孤癖,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的形象。“万人不入他目”,唯独对宝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在妙玉眼中是多么特别的存在!

最明显的莫过于栊翠庵喝茶那一段。对刘姥姥用过的杯子“嫌脏”厌恶到不愿意再看一眼、对分辨不出“旧年雨水”和“梅花雪水”的黛玉冷笑着贴上“大俗人”标签的妙玉,竟然用自己平时喝茶用的绿玉斗斟茶给宝玉。这个举动,使得妙玉对宝玉的好感几乎呼之欲出了。妙玉如此讲究,刘姥姥用过的杯子是她自己没用过的,她都这么嫌弃,而自己日常用的杯子却毫不避嫌地递给宝玉,完全是可以和宝玉共用一只杯子的节奏,妙玉心中和宝玉的亲近感,不言而喻。

妙玉为什么对宝玉如此厚待呢?从表面看,妙玉出身官宦之家,骨子里有着家族遗传的贵气和精致,而且她再怎么修行,也是一位年轻姑娘,何况出家本来也不是她自己的意愿,是小时候体弱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不得已才亲自入了空门。可以说研究佛理未必是妙玉兴趣所在,和宝玉这样出身相近、年龄相仿的贵族公子更容易有共同语言,也不奇怪。

往深层次看呢,我认为妙玉其实是黛玉的一个分身。仔细比较妙玉和黛玉的祖籍出身、幼年经历、性格特点,会发现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具体可以看我之前回答过的《十二金钗中为何只有一人与四大家族没有一点联系?》,这里就不重复了。

《红楼梦》里有很多人身上都有黛玉的影子,晴雯、龄官、妙玉,大概可以看成作者偏爱黛玉这个人物,给她设置了不同“平行空间”的人生轨迹。黛玉自己说过,三岁的时候有一个癞头和尚要化她出家。那么,妙玉或者就可以看成是黛玉出家的可能性。出家人妙玉和宝玉的莫名亲近,大概也就可以理解为,不管黛玉是否听从了年幼时这个和尚的建议,她的人生轨迹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无法避免的,那就是和宝玉心灵相印的关系,以及最终不得圆满的解决。

其实从宝玉和妙玉的互动就可以看出来,并非妙玉单方面对宝玉有好感,宝玉也非常重视妙玉,而且和妙玉有特殊的默契。比如妙玉不让道婆收那个成窑杯子,宝玉马上就知道她是因为嫌脏,后来还主动说让几个小幺儿打水到栊翠庵来洗地。生日时收到拜帖,那个反应紧张得让大家都说他大惊小怪。甚至,当妙玉冷笑着说黛玉是“大俗人”的时候,平时对黛玉维护备至的宝玉也没有任何表示。

这些都能说明,宝玉其实很懂妙玉,所以妙玉对他有天然的亲切感。这种情形,跟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形很相似,如果把妙玉看成是黛玉的另一种形态,就很容易理解了。

参见之前的相关问答:

《十二金钗中为何只有一人与四大家族没有一点联系?》

《“旧年雨水”和“梅花上雪水”,为何黛玉喝不出来?》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因为妙玉春心萌动,而且宝玉是他的情感的幻想对象,甚至是性幻想的对象。

妙玉对宝玉的情感,历来是许多读者抨击妙玉的原因,因为大观园里所有人都知道,宝玉和黛玉才是情侣,妙玉也知道,偏偏把自己用过的杯子给宝玉,按现代的理解,叫“间接亲吻”,试想一下,一个女人给你她用过的杯子,是什么意思?

所以,妙玉春心大动,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玩一玩暖昧,这是我个人最倾向的解释。

想一想,也只有宝玉有资格让妙玉春心争发了,颜值高,有才气,还知道哄人,性子温存,善解人意,而且也比较儒雅,家世还好。这个男人别说在大观园,就算是在现在,也是可以秒杀一切男神的存在。

很多细节表明,妙玉在别人面前或许要装出一幅清心寡欲的形象,但在宝玉面前,还是本性流露的,言语间没有那么多禁忌,甚至说一些不符合身份的话。

凭心而论,她并不想夺人所爱,她也知道以自己的身份,不可能和宝玉发生什么。但这并不妨碍来一场精神上的交融或勾引。


亦有所思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招待刘姥姥,贾母带领众人各处闲逛,到了栊翠庵向妙玉讨一杯茶吃。

这是妙玉第一次隆重出场。曹公给足了妙玉曝光率,连招待众人喝茶的茶具都给清清楚楚写明了“清一色官窑脱胎盖碗”。给贾母的是“五彩成窑钟子”,茶叶是“老君眉”,烹茶的水是“旧年雨水”。

这些细节描写,足以看出妙玉的讲究一点都不亚于钟鸣鼎食之家的贾府的。

妙玉是有洁癖的人,连“五彩成窑钟子”这样名贵稀罕的物件儿,只因为刘姥姥用过,她都嫌脏不要了。

那么妙玉这样有洁癖的人,为什么甘愿把自己家常用的绿玉斗拿出来给宝玉呢?这里面是隐藏了妙玉难言的少女情愫的。

宝玉是个豪门公子,又生得英俊温雅,连妙玉这样日日与青灯黄卷相伴的人,都忍不住芳心荫动。

一只绿玉斗,一盏梅花雪,一片少女心,引出一段惊世骇俗的暗恋。






春江水月倾落星河


妙玉有洁癖,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她嫌腌臜,便想扔掉。当宝玉说要给刘姥姥时,妙玉说,幸好我没用过,否则就是砸了,也不给她。 如今宝玉来喝茶,妙玉把她平时喝茶用的绿玉斗给宝玉斟茶。难道妙玉不嫌弃宝玉这个臭男人吗?


润杨阆苑


毫无疑问,妙玉这个清高、有洁癖的人,唯独对宝玉愿意亲近。那么,原因和解释,一、或者是妙玉的修行还不够,凡心依然在,她还不够“高”,还不够“洁”,二、可能作者想说,妙玉所谓的、或者所追求“高洁”,实际上不存在,很多这样的修行,犹如缘木求鱼、终究不可得什么结果;三、或者,也可能作者借此暗示宝玉的身份特殊。


TeaC


妙玉为人孤洁,连给刘姥姥喝茶用的杯子,自己并不用,因为刘姥姥喝过而要扔。却让宝玉用自己的杯子,确实有点与其平时行为不符。造成妙玉这么做的原因,妙玉对宝玉有好感。对宝玉看法特殊的好。这从宝玉过生日,她一个庙庵居住清心之人竟然知道宝玉生日,给他下帖想来对宝玉早已暗中关注 ,芳心暗许。宝玉为回帖询问岫烟,从岫烟因为妙玉写给宝玉之帖,对其写帖方式批评,宝玉维护她。岫烟笑并且说闻名不如见面,对宝玉通过其它方式早已了解。而妙玉师父死前不让妙玉回故乡,说有归宿,就是对宝玉的期望,而妙玉也是了解的。不嫌弃宝玉。

然而二人共用一个杯子,二人之后的人生悲剧大体相同,有才华而孤高并不被容于世。妙玉早早入庙庵,宝玉也会在挫折后遁入空门。绿玉斗,玉有斗大,其品质高洁,不流于俗,不向世俗低头,不为五斗米折腰。重品胜于重利禄。这是二人悲剧根本。如果宝玉有为众生之心,利禄配得上所为,为社会发展做了贡献。利禄之人也无可厚非。然而宝玉走上了陶渊明自性光明,不惹尘恼之路。个人思想有社会局限性。个人打不破又走不出来。

而妙玉可解为庙玉,庙遇。都是玉质人物,也是高洁男人的形象。在庙中相遇的人物,一类人。甄士隐,柳湘莲,贾宝玉,一类思想高洁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