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终极是生普还是熟普?

用户105207663615


一泡茯砖喝到无,

天光云影已近午。

吃罢午饭赏玉壶,

再把黑茶银壶煮。

快意哉…人生![得意]






久悟未空


喝茶的终极还真不是普洱。黑茶普洱等砖茶类,就是清肠子的,要说以前真没人喝,后来经过炒作搞的飞起,但本质还是难喝。过去与现在,十大名茶里哪有它们的存在?要喝还是龙井瓜片祁红毛峰碧螺春毛尖等,这些好茶是真正口碑喝出来的。茶好不好是对人胃的,舒服就好,所谓茶有茶缘,适口为佳。那么冬天,本人喜欢煮武夷岩茶喝,比较暖胃。回答完毕



颐正泰平


我福建人,做收藏的,不卖茶!以前潮汕时兴铁观音,现在主打大红袍!我经济实力一般,啥茶都喝过,各有长处各有卖点!我推荐,如果经济允许,十年以上07后昆明干仓木香正品古树生普是最佳选择,我喝不起!现在只能喝杂牌老树生普,两百多,没生意,马上就断米了!


盛世清风


首先回答下你的问题:茶无好坏适口为珍,没有绝对的终极喝什么,每个人不同时期的口感“审美”不一样,或许今天你觉得最好喝的是生普,明天就觉得是熟普,后天就觉得武夷岩茶最好喝。

各有千秋,实在难以一较高低。


普洱是什么

在云南茶叶历史悠久,热带气候的云南植被众多,而当地的黑茶则选用的是乔木型的树种,乔木型茶树可以长到几米甚至十几米高采摘茶青则成为了一项繁琐又危险的工作。

当地勤劳的人民自幼练习了这一身采茶本领,因此在当地也有谚语“老太太上树比猴快”

而这一危险的工作却给我们带来了杯中的一席好茶——普洱茶


普洱茶是用云南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加工压制而成的生茶散茶和紧压茶,也有经过渥堆发酵后压制而成的熟茶散茶和紧压茶。

两款茶虽然使用同样的底料,但是加工工艺和工序的不同也使得他们两兄弟所产生的风味各有千秋。


普洱生茶

普洱生茶是由云南大叶种鲜叶采摘晾晒后经杀青、揉捻、干燥后自然陈化未经过渥堆的茶品,而自然存放的普洱茶在前3年基本没有转化,刺激感强、茶饼色泽墨绿、香气高扬、汤色清亮透明、叶底黄绿。

普洱生茶在存放一定时间后其审评感官会向普洱熟茶靠拢,使得其外观色泽变的褐红,汤色变得红浓明亮拥有强烈的陈香和药香,汤水滋味也由刺激清爽变得醇厚。

普洱生茶香气高扬,刺激感强深受众多追求刺激口感的茶友喜欢。


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材料经过特殊的渥堆工艺形成的茶品。

其渥堆工艺是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以使得普洱茶快速陈化。

使其汤色达到色泽褐红,汤水滋味变得醇厚,具有独特的药香和陈香。

使得普洱茶不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陈化就可以达到温和刺激的口感

因其特殊的工艺使得普洱熟茶颇受茶友们喜爱,无需再经过长时间等待就能喝到一杯醇厚的老茶。


每款茶品各有千秋,而喜欢的朋友也更有千秋。

有人钟爱生茶的刺激和特有的香气,有人钟爱熟茶的醇厚和陈香。

这样双面性的普洱还是值得茶友们各取所爱。

希望爱茶的你经过茶人陈馨的文章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茶。

也欢迎大家到武夷山来找茶人陈馨喝茶。感谢阅读!


茶人陈馨


不是生普,不是熟普。

喝普洱,真要讲究,就是喝这个由生到熟的过程。

普洱的秘密与魅力,就在于陈放带来的变化,这还不应该说是时间,应该说是碎月给予它的变化:单存的时间还不够,还要看仓储条件,温度,湿度,还有每一年喝茶人自身的变化与脾性,所处的环境(空间与心理)与茶的契合度。



这是茶与人互相交融对过程,这也是中国茶道文化锁追求的和合,也是一种天人合一。这才可以算是“终极追求吧”。

单存的生茶,如同少女,新鲜稚嫩,香气十足,但青涩;单纯的熟茶,如同徐娘,虽然满满的熟透的女人味儿,但是已经半捞,活力不足。单存的说只品味哪一种,未免单调枯燥。



茶如红颜知己,碰到一款好茶,陪她成长,陪她褪去青涩,陪她成熟,陪她历经岁月,品味沧桑变化,一个完整的过程,岂不美哉?

更何况,你可以同时拥有很多的”红颜知己”?



曾经碰到过一共朋友,每年做出来的茶,自己喜欢的那几款,都会拿出那么几饼茶来放在茶桌旁的茶柜里:乐扣对独立包装对盒子日常密封存放(本地偏超热)。

有幸去他那盒几次茶,好写都是这样日常存放的中期茶,每年都会挨个喝过去,尝尝每一年的变化,看着都是不完整的茶饼,蛋它不就是为人服务的吗?

后来着老兄定居大理,断了联系。甚是怀念。


欢喜菩萨No1


我于2007年入的普洱的坑,正是普洱价高的时候,曾喝过散熟普10000元左右一斤。生普、熟普都有喝,那个时候还不讲究山头茶。个人觉得熟普更适合。




不系之舟pan


如果你真的爱茶、品茶、研究茶,便不会如此思考,更不会这么提出问题了。先谈一个观念:喝茶根本没有所谓的“终极”之说。之后我们再娓娓道来为好。

一、茶既是寻常百姓日常品酌、招待亲友的一个必备品类,又可以是一个寄托某种情感、品味某种意境的载体。无高低贵贱、好坏优劣之差别

请不要因为自己懂点儿茶道、了解一些茶文化、喝过几个种类的茶业,就开始对于只知道喝,没有任何讲究、没关注过所谓文化、意境、品茶鉴茶之法的人有任何的不屑。不要认为自己在这个领域超过了别人。这本身与茶之精神不符的。

二、茶文化四大功能中的“包容”要求我们应该做到:你可以喜欢你的茶,我可以喜欢我的茶!

第一届世界禅茶大会上,净慧大和尚曾经谈到了中国茶文化四大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单单拿“包容”而言,便是让我们爱茶、喜茶之人不应有分别之心,不应该强制定某个标准,或者非要得出某个结论,非要说喝哪种茶才算是所谓的“终极”!

绿、白、黄、青、红、黑,每类茶叶都有其独特之处。龙井、碧落、白毫银针、贡眉、寿眉、铁观音、大红袍、正山小种、金骏眉、普洱、六堡、茯砖.....又各有其韵味。

单单一个铁观音,又有清香、浓香、沉香......

一样的普洱,又有生、熟悉之分,更有岁月长短之别。

你爱喝什么、我爱喝什么,都没有错,只要喜欢便好。包容、尊重他人的喜好、偏好才是真谛。为什么非要将其聚焦到普洱呢?为什么要去区分生熟呢?

一两年的生普,你喝喝试试!还不如弄一块上等的熟普喝起来更顺口、滋味更舒服呢!

一样的生普,一两年、两三年、十年、二十年,又会有天壤之别的差异!

笼统的说什么生熟?好像有些太......

昨日喝了一壶五十年的普洱,不知如何形容喽。

三、别说什么终极!因为,品质差异忒大了!难道弄了一块生普或者熟普,就算终极了?茶叶品质无极限,谁敢去下结论呢?

同样一个七子饼,都是357克,有生熟之分,也有一两百到一两万之间巨大的价格差异。品质的差异更是难以形容了。

对比:

1、200元的一个生饼与800元的熟饼;

2、18年的3000元一块的生饼,与300元的熟饼。

请问这两组对比看完后,你有什么感觉?你还会简单的以生熟来判定吗?!

四、别把自己搞的太累、太纠结!喜欢、舒服方为真谛!

你说茅台、五粮液好喝,可我就爱喝二锅头!咋地!不行啊!我就好这一口!

中华再好,我就是抽不惯!我觉着二十来块的利群最合口味,咋地,不行啊!

饮茶亦是如此。不要以为非得如何如何才是有品位!——这与茶文化的精神是相悖的。

五、都听说过“茶道”这个概念。道即自然,故莫强求,顺其自然才是道

爱茶、喜茶、研究茶,当然很好。但不可将这些东西当成了自己的某种标签,或者有意无意的将其视为自己炫耀的东西。也更别指望找到了所谓的“终极”而强行去喝、品某种茶,以显示自己好像站在了品茶的最高端。这些都是虚无的玩意儿而已。

喜欢便好,有志同道合者便好。即使身边没有志同道合者,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自己喝自己喜欢的茶嘛!出门在外,朋友有啥茶,咱就喝哪种茶,随缘挺好。

千万别再外面搞特殊,非得表现出自己认为哪种茶最优文化、哪种茶意境最高、哪种茶才是品茶之人的顶峰......累不累啊,烦不烦啊。

六、知茶甚浅,往往容易陷入比较、执着。因此奉劝爱茶的朋友们沉下心深研为好,您越是接触的多、学习的多、研究的深,越能够“近于茶道”

当你越深入,内心会越谦卑,越淡然,越能体会各种茶之妙。当你抛开了分别之心在看茶,会发现不同的茶都有其可爱、可敬之处。你才能以平等、平常、敬畏、包容之心来对待茶。

当然了,可以先从研习“艺”入手,逐渐深入至茶道之研究,慢慢来。当你研究越深,品茶之时会越“舒服”的。


老鬼爱茶之人,随性而写,权当一乐。朋友们也不必执着其中的细枝末节。没有必要。


老鬼归来


普尔生熟真不好喝,本人喝了三十多年茶,基本上喝铁关音,红茶(多喝滇红),偶尔龙井日照绿。其实,茶喝到极致,就讲就茶器了!目前只用紫砂壶泡茶,且是三壶一茶。


池畔闲人家


喝茶还有“终极”这种事?哈哈!其实中国的茶品多不胜数,绿茶、红茶、白茶、黑茶、岩茶、普洱茶……无论生普熟普,那仅仅只是中国无数种茶品中的一种而已。

如今这个时代,总是不乏迷信的人。有些人喝几天普洱茶,就坚信只有普洱茶才是真正上档次的茶,而只有喝生普的,才是真正懂喝茶的人。事实上 这种一厢情愿的判断非常迷信可笑,可笑得近乎愚蠢。

就像前几年,许多人以为拿两个核桃、戴个串,就成了有文化的潮人一样。试想,拿两个核桃戴一胳膊的串就成了文化人,那谁还需要读书呢?哈哈,如今再看那些造型,就成了油腻男的典型招牌,那些核桃串串甚至白送都没人要,这实在是令人尴尬。

喝茶也是这样,其实许多人压根不怎么会喝茶,却偏偏要附庸风雅,动不动跟你谈“液底”、“回甘”……听得你一愣一愣的,说不定还直接用脏兮兮的手指从茶壶里拈出几张叶子,展示给你看,然后又把叶子塞回茶壶,继续倒茶给你喝,搞得你反胃不已。

凡事都有两面,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无缺多多益善的,当然也包括茶、包括钱。看问题冷静而理性,做事情适可而止,凡事过犹不及,这才是中华文化的底蕴所在。至于喝茶,各种茶都有其不同的风格口味,纯属随个人喜好,爱喝哪种就喝哪种即可。



江湖夜雨思归人


说茶,中国人最有资格;

先祖炎帝,尝百草解百纳、以身悬茶为苍生博命,营农耕济华夏荣氏族万古传颂。

至唐朝历史时代,茶圣茶神茶仙陆羽著【茶经】,于【子史经集子】典籍、凭添一部饮中国粹蔚成国风。

茶,弱碱性;人,偏酸性;茶与人仿佛天赐中和,与事要中庸异曲同工,两相成映;千百年来,国人与茶共禳人世几乎形影不离,中国之名因茶而享誉世界。

问者只执生普熟普、冠以终极,无论物喜人欢、性情而已!如同家中犬子、其实望子成龙,彼此彼此——

既爱茶,彼此同道;

论道及茶,便要超出性情之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己欢不以物非,清茶一盞、氤氲而岫;于万千气象中、寻芊芊经纬纲目;由杯中悦色间,叙娓娓天地人和。

说句很通俗的话:什么是茶道。

论道,自然要形而上学;

说道,当然要三重境界;

俗道,我们为什么喝茶;

问:好喝吗?

答:好喝;

问:蒿草水喝吗?

答:……

茶,跟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和性,自然界的植物都跟人没茶亲,就象人的血缘关系;茶为首选理所当然。

因此茶道之茶首必亲和;

茶入口,温馨润韵,齿脥留香;令人百感交集,有如万人丛中得觅属意,情思流转;

此为茶道之田田:属意;

由喉入胃,淋漓而下,食府缠绵;如鱼得水、如水生鱼,温柔以待,总不失柔情千转衷肠百结;

此为茶道之真情:不负初心;

茶至三泡,回甘醒脑,心旷神怡;或宁静致远谓之禅,或意气风发兴之生,或若有所思慧之然,或谛心愀念悟之迥;各生欢喜,尽释心念,再结情锺;

此为茶道之我心本然、然则我心;也就是起承转合之“山,还是那座山”——再上一层楼!

即使凡夫俗子、三教九流,人命关天之水、注以人间春色,也在芸芸。

遥遥地说一句:

此茶也,此道也,于天地同属、万流归宗?——人生只在草木间!

茶之论,不在生普熟普;

有人道,才有了茶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