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家丑不可外扬"非中国的特产,是丑也要扬,切勿作践自己


柏杨:


记者曾问柏杨先生:"不知道中国人的'家丑不可外扬主义'是不是来自'形式主义'、'面子主义'?"

柏杨先生答:"'家丑不可外扬'不是中国的特产,而是每个人,每个民族的共通性格。没有一个人会故意把他身上的疮口露出来,没有一个家庭愿意全世界都知道他家有个孩子是小偷,昨天刚被失主凑了一顿。"

"家丑不可外扬"作为一种处事方式或者处事态度,是人之常情。从个人的角度看说,不扬家丑是出于维护自身尊严的考虑。比如自己有这样或那样的小癖好见不得光,但只要不违背伦理,更不会伤及他人,没有必要让人知道,让人知道了反而自己脸面上过不去。

从家庭的角度来说,不扬家丑,可能是对自家隐私权的维护。如果丑事只出在私生活的范围内,社会根本没有必要知道。

任何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任何家庭都有权维护自己的隐私不被他人伤害,所以在谈及这个问题时,柏杨先生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在本质上,在一个人或以"家"为单位的时候,在保护自己,保护亲人利益、名誉的大前提下,这种反应可以理解的。

"形式主义"和"面子主义"是绝对的贬抑说法,要想把"家丑不可外扬主义"和它们撇清关系,只靠上面的论据还不够说服力。问题在于,保护者对丑的认识程度如何。如果不敢面对家丑,甚至还要对外美化家丑,那就是"形式主义"或"面子主义"在作祟。

柏杨:


柏杨先生说的"是丑也要扬,切勿作践自己",就意指这点。明知道是丑,还要硬把它美化成天仙美貌,别人问起死不承认,就连晚上睡觉都担心事迹败露,岂不是作践自己?

这样的作践不会像刀子划过皮肤一样,会留下鲜血淋漓的伤口,但它留下的疼痛却是很难消匿的。柏杨先生在此说过一部由同名小说《王巷城》改编的电影,电影中,外表温柔敦厚的医生却心含隐秘,终日惴惴不安。原来当初他为了阻止女儿嫁给一个穷光蛋,便趁男子受伤时,借医师之便,锯断了男子本不该锯断的一条腿。

柏杨:

作为医生,犯下这般违背职业道德的错误,虽然没有传扬到他人的耳中,但他自己内心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恐惧和羞愧。他在男子身体上留下的伤口,虽然疼痛,但是时间长了,伤口愈合不过一道伤疤,但医生良心上的缺口却不曾因时间的疗愈而停止渗血,这就是自我作践的写照。

柏杨先生以此作比说:"发现自己的病情,迅速治疗,才是健康的心理,如果发现自己"脏"、"乱"、"吵",竟丧失自尊,连改正的能力都没有,这种病态心理的人,只是进步的阻碍,世界上越少越好。"家丑的发生有时不可避忌,不可隐遁,这时及时发现即时挽救,宣扬出去也会得到"大义凛然"的赞叹。

任何一个被硫酸烧伤的患者,虽然对硫酸认识浅,甚至根本不认识,但是对它给自己带来的疼痛却刻骨铭心,他要把这种痛表达出来,哪怕是家丑他也要大叫大号,声震屋瓦,为的就是避免更多人遭受硫酸烧伤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