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家醜不可外揚"非中國的特產,是醜也要揚,切勿作踐自己


柏楊:


記者曾問柏楊先生:"不知道中國人的'家醜不可外揚主義'是不是來自'形式主義'、'面子主義'?"

柏楊先生答:"'家醜不可外揚'不是中國的特產,而是每個人,每個民族的共通性格。沒有一個人會故意把他身上的瘡口露出來,沒有一個家庭願意全世界都知道他家有個孩子是小偷,昨天剛被失主湊了一頓。"

"家醜不可外揚"作為一種處事方式或者處事態度,是人之常情。從個人的角度看說,不揚家醜是出於維護自身尊嚴的考慮。比如自己有這樣或那樣的小癖好見不得光,但只要不違背倫理,更不會傷及他人,沒有必要讓人知道,讓人知道了反而自己臉面上過不去。

從家庭的角度來說,不揚家醜,可能是對自家隱私權的維護。如果醜事只出在私生活的範圍內,社會根本沒有必要知道。

任何人都有權擁有自己的私密空間,任何家庭都有權維護自己的隱私不被他人傷害,所以在談及這個問題時,柏楊先生認為,"家醜不可外揚"在本質上,在一個人或以"家"為單位的時候,在保護自己,保護親人利益、名譽的大前提下,這種反應可以理解的。

"形式主義"和"面子主義"是絕對的貶抑說法,要想把"家醜不可外揚主義"和它們撇清關係,只靠上面的論據還不夠說服力。問題在於,保護者對醜的認識程度如何。如果不敢面對家醜,甚至還要對外美化家醜,那就是"形式主義"或"面子主義"在作祟。

柏楊:


柏楊先生說的"是醜也要揚,切勿作踐自己",就意指這點。明知道是醜,還要硬把它美化成天仙美貌,別人問起死不承認,就連晚上睡覺都擔心事蹟敗露,豈不是作踐自己?

這樣的作踐不會像刀子劃過皮膚一樣,會留下鮮血淋漓的傷口,但它留下的疼痛卻是很難消匿的。柏楊先生在此說過一部由同名小說《王巷城》改編的電影,電影中,外表溫柔敦厚的醫生卻心含隱秘,終日惴惴不安。原來當初他為了阻止女兒嫁給一個窮光蛋,便趁男子受傷時,借醫師之便,鋸斷了男子本不該鋸斷的一條腿。

柏楊:

作為醫生,犯下這般違背職業道德的錯誤,雖然沒有傳揚到他人的耳中,但他自己內心無時無刻不在承受著恐懼和羞愧。他在男子身體上留下的傷口,雖然疼痛,但是時間長了,傷口癒合不過一道傷疤,但醫生良心上的缺口卻不曾因時間的療愈而停止滲血,這就是自我作踐的寫照。

柏楊先生以此作比說:"發現自己的病情,迅速治療,才是健康的心理,如果發現自己"髒"、"亂"、"吵",竟喪失自尊,連改正的能力都沒有,這種病態心理的人,只是進步的阻礙,世界上越少越好。"家醜的發生有時不可避忌,不可隱遁,這時及時發現即時挽救,宣揚出去也會得到"大義凜然"的讚歎。

任何一個被硫酸燒傷的患者,雖然對硫酸認識淺,甚至根本不認識,但是對它給自己帶來的疼痛卻刻骨銘心,他要把這種痛表達出來,哪怕是家醜他也要大叫大號,聲震屋瓦,為的就是避免更多人遭受硫酸燒傷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