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被罵被誇,然而與魯迅自己何干?

魯迅先生的文章,我其實讀得不多,除了上學時在課本里學過的那些之外,好像也就是故事新編之類的小說讀過一點。我曾買過一本《魯迅全集》,但連一遍都沒看完。魯迅先生的文章本身不好懂,所以,即使看過的,都不敢說看明白了。

前兩天,在天涯看到一篇批魯迅的帖子。大意是說魯迅的思想為什麼在文革中大紅大紫?發帖的總結的原因有四:1、懷疑一切、否定一切,魯迅把中國文明的記錄看成是人吃人的社會,而文革提倡破四舊;2、文革搞殘酷鬥爭,提倡鬥爭哲學,魯迅主張痛打落水狗。一個也不寬恕,與同胞鬥,與同族鬥,與文化同人鬥,最終結果是窩裡鬥;3、文革要改造思想,鬥私批修,提倡自省,解剖自己嚴於解剖別人。魯迅主張國民劣根性的改造。因此作者認為魯迅提倡抹殺人的天性。4、冷血片面偏執偏激。以上是魯迅的四宗罪。後面跟帖的也有說魯迅不好的,比如魯迅只罵老百姓,不罵統治者,魯迅也不罵日本人。

魯迅被罵被誇,然而與魯迅自己何干?

魯迅的文集沒看完,我自己不敢說懂魯迅,不過上面的部分罪名實在是有些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意思。魯迅在他所處的時代,只是說了一些話,寫了一些文章,看到了民族的麻木,他認為有義務去喚醒民眾,僅此而已。至於後來魯迅被視作什麼旗手、革命家之類的,是後人的溢美之詞也罷,借魯迅之名也好,跟魯迅自己是毫不相干的。就像我們把柳下惠架到君子的位置,卻沒問柳下惠願不願意。前幾天聽到尤瓦爾赫拉利在《今日簡史》裡提到,有猶太人認為瑜伽是猶太人發明的,還一本正經的從《聖經》尋找證據,赫拉利這章就叫“不要妄稱神的名”。在這裡,神只是民族主義者意淫自嗨的藉口而已,而不管神自身到底願意與否。魯迅被稱加那麼多封號,他的話被拿來排除異己也罷,打擊同族也好,不過是後來者根據自己意圖強加於魯迅的,魯迅只不過是被利用的角色而已,魯迅的悲劇僅僅是寫的文章剛好滿足了某些人的需要,僅此而已。何況1936年就去世的魯迅,怎麼可能預見三十年後的中國會發生什麼?我們要教育孩子謙讓,可以用孔融讓梨舉例,然又怎麼管過孔融當時是怎麼想的?

魯迅被罵被誇,然而與魯迅自己何干?

至於魯迅罵中國人,批判傳統文化這話,不管有無惡意,我覺得是針對民族性、劣根性、奴性的批判,屬於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範疇,罵是表面,愛才是背後真意。柏楊在《醜陋的中國人》裡,也批判過中國人應該丟棄傳統文化。我想真正的傳統文化是不可能丟掉的,而需要丟掉的,絕對算不上傳統文化,僅僅是傳統文化的糟粕。儒家思想兩千來,總有些跟不上時代的東西,批判一下未嘗不是好事。至於魯迅有沒有罵過統治者,我真不知道,不過我想,沒有了奴性劣根性的老百姓,又何來強權的統治者,這本身就是作用與反作用的關係。關於魯迅不說日本人,不管魯迅有留學日本的背景也好,親近日本人也罷,總是人家的自由。民國之所以被人稱道,就是有自由,才催生了比肩先秦的文化局面。知識分子最大的價值,我覺得就在於不被意識形態左右的自由,也有保持自己性格的自由,魯迅偏激也罷,偏執也好,往小了說,僅僅是自己性格的問題。拿著尊重天性的藉口指責魯迅,卻恰恰是自己不尊重天性。

魯迅被罵被誇,然而與魯迅自己何干?

罵魯迅最狠也最有名的,還有個臺灣的女作家蘇雪林。魯迅先生在世時,蘇雪林在魯迅面前謙稱學生。1934年,蘇雪林也曾在報上對魯迅的《阿Q正傳》給予過很高評價。蘇雪林轉變態度是在1936年魯迅去世後不到一個月,在報上大罵魯迅“ 褊狹陰險,多疑善妒”,“色厲內荏,無廉無恥”,“玷辱士林之衣冠敗類,二十四史儒林傳所無之奸惡小人”,這已經算不得批判了,就是赤裸裸的人身攻擊。人剛過世,屍骨未寒,就馬上翻臉,蘇雪林做人估計也不怎麼樣。據說蘇雪林罵魯跟現在女明星露肉炒作其實是差不多的,就是為了搏出位,不過對逝者破口大罵的作為,比露肉更下作,這也得算作國民的劣根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