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遠離醜陋的酒桌文化(醒悟!)

請遠離醜陋的酒桌文化(醒悟!)

現在,所謂的酒文化簡直是對文化兩個字的侮辱,曾經是文人行酒令飲酒作詩,而現在只是低俗之至情義綁架的流氓行徑。

醜陋的中國酒桌文化

前有魯迅,後有柏楊,一直在批中國人的劣根性與醜陋,於我而言,感觸最深的就是在酒桌上,那有可能是中國人這個族群表現得最醜陋的場合,也是感覺最滑稽最荒唐最不可思議的場合。因為大家都能感受得到,中國酒桌文化有以下特點:

第一,勸酒

到了酒桌上,酒不是你自願在喝,而是別人在強迫你喝。這個來敬酒,一看是領導,那個來敬酒一看是什麼什麼。你都很難拒絕。不是不能拒絕,而是拒絕可能會傷人情,所以你最終難下決定。

這樣,酒桌的氣氛就很不好,給人造成一種身不由己的感覺。

你不勸酒不喝勸酒就是不懂事,你是帶著任務來走人情的!你可能放開心情暢飲嗎?

第二,以多為榮

中國人喝酒往死裡喝,說什麼“喝死咋也比槍斃強”。

我沒感受過槍斃,但創造這句俗話的神人恐怕深有體會,要不怎麼會把喝酒喝槍斃聯繫到一塊。喝完一杯又一杯,喝少了就該擠兌你了,“你不行啊。。。你看誰誰誰多能喝,多夠意思”。言下之意你不多喝,不往死裡喝酒是不夠意思,人家不會考慮你的酒量,不會考慮的你的身體健康。他把你擠兌的喝了酒完成任務(他未必就很爽),你身體難不難受就不是他要考慮的問題了。

請遠離醜陋的酒桌文化(醒悟!)

中國人的身體素質普遍不如歐美,我覺得與酒桌文化是有關係的。男人們一個個挺著比孕婦還大的肚子,看著就讓人反胃。

第三,勢利

在酒桌上進行敬酒,給領導敬酒是重中之重。

你應該看準時機,要善於給領導擋酒,等等等等,把與領導喝酒當成是博取他好感的機會,我想問你這麼為領導考慮,真的是為了他好嗎?如果你是領導,恐怕又該等著人來敬你了,在下屬諂媚的祝福中獲取一份優越感。

所有這些,都是中國人深入骨髓的奴性與等級觀念的體現,這些,沒有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消失,反而靠著酒桌文化大有加強之勢。

第四,虛偽

我之所以稱之為酒桌文化而不是酒文化,因為我認為中國現在根本沒有酒文化。酒桌上的那一套不配稱為酒文化。

中國人喝酒從來不關注酒,只關注喝酒人。

他們把絕大部分的精力花在喝酒人身上,最多考慮這個酒的味道好不好,恐怕從沒有人在酒桌上探討過關於這個酒的口感、工藝、廠家、產地以及包裝等等,可能你會說:有病吧?誰會想這些?如果有這樣的人,我會感到很欣慰,因為中國酒文化有了復興的機會。

請遠離醜陋的酒桌文化(醒悟!)

第五,浪費資源

喝了那麼多酒,你還吃得下菜?上了滿滿一桌子菜,恐怕到最後動不了幾筷子。飯店不心疼,反正交錢了,還能剩一大堆泔水。可這實際上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我們有多少 GDP是由餐飲創造的?有多少是由酒桌帶動的?這種浪費比奢侈更無意義,因為奢侈好歹能讓人得到滿足,我從來沒在喝酒上得到一絲快感,喝少了覺得是一種味道一般的飲料,喝多了酒感覺難受。這些資源放到更有意義的用途上恐怕更好吧?

第六,動機複雜

很多飯局是為了進行不正當交易而開設的,飯局之中摻雜大量假惡醜的東西,酒桌之上權錢色交易不絕,最後可能一筷子不動。有人說,喝酒真能辦成事啊!?

如果對方真愛喝酒,你們幹喝好不好?還能給你省錢。如果你覺得人喝多了容易鬆懈,想要趁機拿下,我告訴你,沒用的!對方並不傻,你的意圖他很清楚,因此他會有準備的,萬一你真的在他酒醉的時候成功了,他酒醒後一定懊悔,從而對你懷恨在心,你們以後的關係就很難說了。不如在清醒的時候說開,讓對方做出理性的選擇。

請遠離醜陋的酒桌文化(醒悟!)

所有種種,都是酒桌文化醜陋的表現。

以前李白斗酒詩百篇,你看看現在的酒桌上出的了李白嗎?紅樓夢中還行個酒令,比比文化,現在的酒桌上即使有酒令,有文化嗎?

酒桌文化是對其他文化的破壞,是對人身心的傷害,在我有生之年,應該是看不到 這種噁心巴拉的文化消失,但至少我能看出這種東西是好是壞,希望大家儘早醒悟。

這就是我半夜肚子疼醒後睡不著,感覺必須不吐不快的東西,可能不能改變什麼,但至少讓我心情好一點,也希望有同感的朋友多多共鳴,多多轉載,造一造勢,在酒桌文化上撕開一道裂痕。

年底了,各種聚會很多。當你不知道去一個聚會能收穫什麼,趁早推掉它吧。

別一群人狂歡過後,深夜回到冷清的家,心沒滿足,胃也沒滿足。只有空虛。

6人以上為無效聚會,沒必要的應酬能省則省。

這句話讓我一下子找到了認同感,我一直不太喜歡參加各種聚會。

請遠離醜陋的酒桌文化(醒悟!)

多參加聚會≠人脈廣

尤其只是“沒事聚一聚”“有時間聚一聚”的那種聚會。

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新認識的朋友……組織者很難拒絕參加者帶人來,所以你也很難知道都會有什麼人參加,最後難保會見到些不認識的,甚至不喜歡的人。

當然有人說了,去參加各種聚會就是為了多認識些人。

以前時不時參加一些聚會,人是認識了不少,但也不過是點頭之交,即使一起吃過好幾次飯,唱過好幾次歌。一旦脫離吃飯唱歌的環境,該不熟悉還是不熟悉。

請遠離醜陋的酒桌文化(醒悟!)

平時有事情需要幫忙,還是找關係好的朋友,哪裡會好意思厚著臉皮麻煩這些“飯友”。

最終那些人也就成了通訊錄裡一個個被遺忘的名字,所以,聚會認識的人,大多也不過只是“認識”罷了。想借聚會增加自己的人脈基本是不切實際的。

有天一個朋友在群裡潑冷水說:安靜做自己,人脈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想認識你。

話雖然功利了一些,但是不無道理。

與其忙著參加各種飯局,交流會,趕著結交各路人,不如把時間和精力沉下來,放在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上。到那個時候,都不需要參加聚會,想聯繫上你的人會很多,想結交的人也更容易搭上話,該來的人脈自然會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