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中國的文化就是"醬缸"文化

我們在提起中國文化時,多是感到自豪。畢竟我們歷史悠久,文化多元,多少外國人因為沉醉中國文化而來到這片土地進行研究學習。但是柏楊先生在自己的《醜陋的中國人》中提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概念:中國文化是"醬缸"文化。

對於"醬缸文化"柏楊先生是這樣說的:中國人在醬缸醬太久了,沒有一點應變能力,且僵得刺蝟一樣。國人沒有一種應變的能力,中國人有一種恐怕感,所以事情一發生之後,只會呆在那兒。在遇到有小孩摔倒但是家長不方便扶起的時候,很多中國人會選擇呆呆的看著。

醬缸文化的形成基礎是什麼?

柏楊:中國的文化就是

"幾千年來,整個中國文化沉澱了不少東西,善的、惡的都保留下來,當然,有些是應該保留的,但有些是不能保留的,我們也保留了。

這是很奇怪的現象,有太多沒有經過淘汰,有太多沒揚棄掉。這種現象可以從《資治通鑑》看出來,幾千年以前政治的鬥爭,人性的醜陋,和現在沒有什麼分別。"柏楊先生如此說道。

這種文化氛圍通過沉澱,時間久了就發臭、腐爛發出一股沼氣,把善的也通通腐蝕了,一塊鮮肉掉到這個醬缸裡,不久就也變成了臭的。

當然有好的東西,但是好的非常少,所以才形成今天這種很嚴重的局面。正因為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一樣有這麼深遠的文化,所以也沒有哪個民族像我們一樣,要面臨這麼多需要篩除的東西。

柏楊:中國的文化就是

這種文化最能夠得到體現的就在中國的官場之中,科舉制度形成之後,讀書人一旦進入官場,就與民間成為對立狀態而與統治階級一派。

那個制度之下的讀書人,唯一的追求目的,就是做官,所謂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可以做官,自己就飛黃騰達,事業就蒸蒸日上了。

封建社會一切都以做官的人的利益為前提。

柏楊:中國的文化就是

封建社會控制中國這麼久,發生這麼大的影響和力量,雖然經濟上的變化比較小,但是在政治上卻使我們長期處在醬缸文化之中,特徵之一就是以官的標準為標準,以官的利益為利益,使我們的醬缸文化更加深、更加濃。

因此在柏楊先生看來,所謂的醬缸文化大概是指中國文化中,傳統的、與現代社會不相適應的文化。因為歲月的流失,在歷史中這種就"醬缸"文化仍然有殘留。

所以我們應當警惕這種文化殘留,以免汙染我們的優良傳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