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不但有音有字且有出處的


粵語不但有音有字且有出處的

粵語不但有音有字且有出處的

有人覺得粵語許多是有音無字的。其實不是有音無字,而是有的字你不認識,不會寫而等。粵語許多俗語有根源,有出處。

比如:責備人莫名其妙、不可理喻,會講:“嘿,你都神神地嘅”。

形容人神經有點不正常、傻裡傻氣、笨頭笨腦半顛戇者,粵語叫做"腎腎地"、又寫作"神神地"、或"脤脤地"。這裡的腎、神、脤都是隻表音不表義,

其正字為"侲",粵語:zan3,意思是在迷信活動中用以驅疫逐鬼的兒童。

侲侲地原出自於張衡《西京賦》,“侲僮程材,上下翩翻”。

"侲仔"的"侲"讀若腎。侲子(zhèn zǐ ),又叫侲僮,即童男童女,半顛半戇為侲仔。

《漢書禮儀志》先臘一日大儺。選十二歲子弟為侲子。執大鼗以逐疫。方相氏黃金四目。執戈揚盾。以索室毆疫。粵呼半顛戇者為侲子本此。

由此看來,侲仔不但有字,且還有出處呢!(聶巨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