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之盟,一场牵连了宋初三巨头的骗局

文┃倬琰


金匮之盟,一场牵连了宋初三巨头的骗局

兄传弟,再之弟,继之兄之子。这个奇葩的传位顺序在历史上实在绝无二处,其实北宋也没有真的做到。这个所谓"完美"的继承方式,就是宋初著名的"金匮之盟"的最初设想。这个让北宋打破了千年来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制的事件,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宋朝的走向。但这场将宋初三巨头赵匡胤、赵光义和赵普都牵连进去的"大戏",却是一场十足的骗局。



┃光义下定狠手

宋太宗赵光义的继位是一个意外,无论是夺位而帝还是本就该他,宋太祖赵匡胤知天命而死,都是一件极其突然的事情。无任何史料能证明,赵匡胤的死是有预兆的。

既然是突然死亡,暂且不讨论是正史的暴病而亡,还是野史的烛影斧声,总归突然死亡造成了一个最重要情况,那就是皇位继承人的悬而未决。


金匮之盟,一场牵连了宋初三巨头的骗局

【宋太宗赵光义】


按照司马光《涑水记闻》所说,宋皇后派出去的宦官王继恩没有按照指示去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那里,反而到赵光义的府上将其带到了宫中。就这样,事已至此的情况下,赵光义继承皇位。

甫一继位的赵光义摆出来的是一副仁义明君的形象,加封弟弟赵廷美为齐王,任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王而尹京,这是当年自己拥有的身份,也是所谓五代以来储君的"标配"头衔,一副要把皇位如同哥哥赵匡胤一样传给弟弟的样子。

同时继续保留两个侄子赵德昭和赵德芳的"皇子"称号,没有因为自己的继位而剥夺了兄长之子的皇室身份。甚至让人看起来赵光义会把皇位还给本应该继位的宋太祖之子,只可惜没有几年,他亲自向人们证明这只是宋太宗的一幕"秀"。

太平兴国四年,赵光义平定北汉,志得意满的宋太宗御驾亲征辽国,不料大败。有得有失,但赵光义归朝后只罚而未赏。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入宫进谏,不料却让叔叔赵光义大发雷霆,赵德昭惶恐不已,回到王府后竟随即自刎身亡。

史籍记载赵光义听说赵德昭自杀的消息后"悔且惊",但事实上作为最威胁到自己皇位稳固的人之一,赵德昭的死却是让赵光义胸口的石头放下了一块。本身虽然征辽失败,但灭掉北汉依然是巨大胜利,有功之人理应得到奖赏,而身份尊贵并且自认身份重要的赵德昭为功臣请赏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但可惜赵德昭的政治头脑实在不足,且不论赵光义当皇帝好坏,这叔叔着实是一个政治高手。而赵德昭却没有看明白自己是最不应该出来说话的人,赵光义则借题发挥狠狠地训斥了赵德昭。本就不够成熟的赵德昭另赵光义意料之外,却也如他所愿的死了。

对于另一个之子赵德芳,赵光义也并没有多少信任。仅仅两年后,赵德芳也突然死去,在睡梦中暴亡。虽然正史里没有任何记录,但人们都相信死时只有二十二岁的赵德芳不"仅仅"是暴病而已。

到了太平兴国七年,有官员向赵光义密奏其弟赵廷美意图谋反,赵光义当即罢免了赵廷美的开封尹之职。复任宰相不久的赵普随后再次指控赵廷美谋反。赵光义这次直接下诏审理,赵廷美被勒令归还私第。最终赵廷美被贬为涪陵县公,流放房州日夜监视,很快郁郁而终。

在当初兄友弟恭、叔慈侄孝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的时候,赵光义终究向三个对皇位最有威胁的人痛下狠手。


金匮之盟,一场牵连了宋初三巨头的骗局

【赵普】


虽然除掉弟弟和侄子之后,再也没有除自己儿子以外的人能够有资格染指皇位,但却带来了更大的问题。那就是从最开始就一直困扰着赵光义的继位合法性问题进一步成为了自己的困扰,人确实都已经没有了威胁,可流言蜚语却更加严重。

这时候,一个"老朋友",也是"老对头"赵普,给赵光义送来了礼物,可以说解决了赵光义的燃眉之急。



┃金匮却是伪造

赵普给赵光义送上的这份大礼,就是"金匮之盟"。这份因为装在金匮里而得名的金匮之盟,让赵光义继位已经六年后,竟"遂大感悟",并召赵普入宫对其说:"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尽知四十九年非矣!"

这个让赵光义大松一口气,甚至如释重负的"金匮之盟"并不是多么陌生。但却是一个至今充满争议,并难辨真假的东西。


金匮之盟,一场牵连了宋初三巨头的骗局

【金匮之盟】


当初赵匡胤称帝不久,其母杜太后就重病在床。弥留之际,她将宰相赵普召入宫中,并对床前的赵匡胤发出提问,让他说说为什么赵家能够得到天下。

赵匡胤并没想好好答,只是为了安慰母亲,便说是托父亲和母亲的福。但杜太后却认真地说,"你能得到天下,全都是因为后周皇帝年幼,柴氏孤儿寡母无力控制局面。所以日后你要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避免重蹈后周的覆辙。"

赵匡胤不敢不从,而旁边的赵普则成了这件事的见证人。这场对话被赵普记下后,放于金匮之中,便有了金匮之盟。

后面的历史却也真的像杜太后希望的那样,二儿子赵光义最终继位,国家有了一个年长的国君。但打破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制让自己的弟弟继位,让自己弟弟继位,并非是赵匡胤自愿看到的事情。

尽管因为其暴毙,而永远无法知道正常情况下赵匡胤会怎样选择,猝然而逝的赵匡胤也没有留下任何实质的记载证明他会遵从母亲的遗愿真的把皇位传给弟弟。所以"金匮之盟"虽然是记载在正史里,但真相却没有那么简单。

"金匮之盟"被拿出来的时间是太平兴国六年,即赵光义继位六年以后。当时,因为多次反对立赵光义为继承人,且与赵光义的心腹卢多逊不睦。所以尽管赵普是宋朝开国功臣,是赵匡胤最重要的心腹,起初也是赵光义的好友,但在赵光义继位后却受到排挤。

尽管在赵匡胤开创帝业和稳定政权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但在赵光义即位后立刻被罢相,只给了赵普一个太子太保的虚衔。随后的几年中,赵普一直郁郁不得志,而且不断遭到宰相卢多逊的排挤和打压。

太平兴国六年九月,朝中有人密奏赵廷美图谋不轨。赵普意识到这是他东山再起的机会,于是在朝会上自告奋勇地提出:"愿备枢轴,以察奸变!"

但是已经被疏远了近十年,且因皇位继承问题和赵光义交情散尽的赵普,拿什么取得赵光义的信任。他的见面礼便是让赵光义都没有想到的"金匮之盟",这就引发了上面讲到的,赵光义立即将与赵普的不和抛到了九霄云外,甚至愧疚道歉。


金匮之盟,一场牵连了宋初三巨头的骗局

【宋太祖赵匡胤】


正史虽然记载"金匮之盟"明确了赵光义继承人的地位,但是金匮之盟出现的时间却值得玩味。它没有在赵光义登基之初出现,而是在太平兴国六年已经做了六年皇帝的时候才面世。

《宋史》记载"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开封,德昭实称皇子。"《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这说明金匮之盟并非完全捏造,或者说,可能没有一个正式的叫做"金匮之盟"的名称,但是金匮之盟的主体思想却是存在的,那便是赵匡胤传位赵光义,赵光义传位赵廷美,赵廷美传赵德昭。这是金匮之盟的一种说法所谓"三传约",皇位仍回太祖一系,既保证了国有长君,又能让赵匡胤荫及子孙。

但同时,正史同样记载了杜太后只说:"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而没有后半段继续传下去的内容。《续资治通鉴长编》曾写:"司马光记闻称太后欲传位二弟,其意谓太宗及秦王廷美也。今从正史及新录,而旧录盖无是事。"


金匮之盟,一场牵连了宋初三巨头的骗局

【太祖太宗生母杜太后】


金匮之盟的重要记载来源《太祖实录》经赵光义多次修改,已非原貌,赵光义和赵普所公布的"金匮之盟",便是被称为"独传约"的版本,即由赵匡胤传位赵光义,一传而止。

赵匡胤生前并未立太子,一个原因是赵匡胤武将出身、且年富力强,并未想到自己会早死,但同时杜太后让赵匡胤将皇位依次传给两个弟弟,然后再传回儿子的事情同样有可能存在,只是可能并没有正式变成"金匮之盟"而已。



┃其实各怀鬼心

"金匮之盟"的真假如今其实依然难以分辨,但无论是完全捏造、还是遭到篡改,历史上留下来的这份金匮之盟都是一个假的"盟约"、假的"遗诏",只不过"假"的程度各不相同罢了。

但无论如何,它是"假的"这件事依然毫无疑问,那么这份假冒伪劣产品,被赵普堂而皇之的拿到赵光义面前,被赵光义堂而皇之的告知天下,并最终堂而皇之的进入了正史,这都是因为赵光义和赵普二人的鬼心,虽然各有心思但却不谋而合。


金匮之盟,一场牵连了宋初三巨头的骗局

【宋太祖雪夜访普图】


赵普知道,赵光义自始至终一直在意的,便是自己继位合法性的问题。即使已经继位六年,即使有继位资格的两个侄子都"恰好"死去,但赵光义一直都没有拿出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作为弟弟继承皇位是正当的。

因而当赵光义为了稳固皇位和不停地"解决"威胁的时候,赵普就知道赵光义已经走投无路了。即使把弟弟和侄子都杀掉,实体上的问题虽然没了,但名义上的这个坎不但过不去甚至更加难以跨越了。

于是,赵普拿出了手中这张藏了几十年的王牌。前面说到,对于"金匮之盟"是有争议的,完全伪造或者从中篡改各有各的道理,但实际存在但遭到篡改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如前所述,金匮之盟有一个"三传约",但如果在赵光义登基之初就拿出来,它的最好结果也是遭到修改,剔除后半部分,只留下历史留下来的"独传约"。而且彼时赵廷美、赵德昭等人俱在,难免走漏风声。

而当赵德昭兄弟已死,赵廷美被污谋反,金匮之盟的真实情况即使泄露出去也不会掀起什么风浪,这就是赵普的鬼心。太平兴国六年才拿出,哪怕真的完全捏造的,也是对赵光义最好的时机,更是对赵普自己最好的时机。

而对于赵光义来说,"金匮之盟"的出现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但是母亲曾经的遗愿却是希望皇位在三个儿子之间依次传递完成之后,再还给长孙,这是赵光义所不能接受的。就像可以想象赵匡胤不会自愿把皇位交给赵光义一样,赵光义同样希望皇位能够给自己的儿子。

而为了重得相位、取得赵光义的信任,且自始至终都坚持父死子继的继承原则的赵普,在这时候反而与赵光义达成了一致。当赵光义询问赵普自己如何传位的时候,赵普毫不犹豫的回答:"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金匮之盟,一场牵连了宋初三巨头的骗局

【宋朝】


各怀鬼胎的二人此时却一拍即合,赵光义终于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位"认证书",尽管来的时间晚了一些。而赵普则因为此事再次拜相,重新成为执掌宋朝大权的人。

原本是一个历经动荡的老母亲对儿子的劝导,却最终成为影响了整个宋朝的事件。一个被伪造的"金匮之盟",让仅仅传承至第二个皇帝的宋朝彻底改变。"金匮之盟"可以说是宋朝最大的骗局。



"金匮之盟"虽然漏洞很多,但却在当时给赵光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直到几百年后的清朝才有人对于这个"盟约"产生了质疑。这个宋初"烛影斧声"之外最大的事件,将宋初三巨头全都牵连了进去,仅仅一纸"约定",就改变了一个王朝的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