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經濟》--林毅夫

1)中國的經濟發展必須找到適合國情的發展戰略,走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雙軌並行、漸進的方式發展道路,逐步擴大和開放市場。而不能一味的按照西方發達國家建議的“休克療法”方式進行純粹的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體制。凡是以現有的經濟學理論為指導進行改革的國家都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而在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中,關鍵點是國有企業改制問題,從“利潤留成”和“承包制”到明晰產權。對於中小型的國有企業實行民營化、私有化;對於大型企業,則引進現代企業制度,在企業裡成立董事會代表所有者,成立監事會來監督董事會的決策和廠長經理的運營。


2)最近我們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升級。實際上,產業結構、技術結構和產品結構的最優化水平內生於一個國家的要素稟賦結構。要想真正提高這個國家的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就必須從改變這個國家的要素稟賦結構入手,也就是改變資本與勞動力的相對豐裕程度,提高每個勞動者平均佔有的資本。如果從這個角度入手,那麼資本就會變得越來越便宜,而勞動力就會變得越來越貴。企業面對競爭的市場,想要提高競爭力,就必須主動地改變要素投入結構,使用更多的資本去替代勞動,資本的密集度就會上升,技術的密集度也會隨之上升,勞動力的邊際生產力逐步提高,工資水平和收入水平也就相應提升。(要素稟賦結構一般指資本、勞動力、土地和各種自然資源的相對擁有量。一般來說,土地和各種自然資源是給定的,而勞動力的增長一般不超過2%-3%,差距不大,真正大的差距來自資本的積累)。


《解讀中國經濟》--林毅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