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的親戚都這麼有實力?曹操剛起兵仁,洪,惇,淵就來了,還都帶了人馬?

小強扒歷史


首先從曹操的爺爺曹騰說起,曹騰是個宦官,是沒有子女的,但他找夏侯一族的人過繼了一個孩子作為自己的兒子,取名為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父親。然後曹騰還有個侄子曹熾,曹熾生了兩個兒子分別叫曹仁和曹純,還有一個侄子叫曹洪,所以從名義上講他們三個都是曹操的從弟,但是和曹操卻並沒有實際的血緣關係。而夏侯氏這邊,曹嵩的生父是夏侯惇和夏侯淵的祖父,所以夏侯兩兄弟是曹操血緣上的族弟。



曹操的祖父曹騰是當時皇帝身邊的第一紅人,在宦官中也算做到了最頂級的程度,而且他懂得取捨,並沒有過分的追求權勢,最後被封為費亭侯,善始善終。他過繼而來的兒子曹嵩襲爵費亭侯,官至太尉,位列三公,當然這其中少不了曹騰的暗中運作。有這樣的家世,就算接下來的子孫是頭“豬”,也能憑著關係在官場平步青雲,況且那時的朝野已經非常昏暗,除了激烈的外戚與宦官之爭外,大漢的官職也被明碼標價的進行售賣。到曹操的時候,如果不是身逢亂世,曹操的仕途也應該是順風順水,最終同樣位極人臣的。所以曹家的勢力在當時雖然比不上袁家這種四世三公,但也算是名門望族,家底豐厚。所以曹操和夏侯氏的關係是非常親近的,血緣上的關係,在當時混亂的政治背景下,有人起頭肯定會想一起幹,更何況這個人還是自己的親戚。古代比較注重家族勢力,只有一個家族的人,抱成一團,集合大家的力量,才可能幹成大事。如曾國藩利用自己的宗族及親朋好友關係,組成威震天下的湘軍,順利鎮壓太平天國。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這四位曹操的本家兄弟,就是曹操的宗族勢力,他們各自也有親朋好友,可以輕鬆聚集千人,一同投奔曹操,鎮壓黃巾軍,討伐董卓。




還有就是在任用人才方面,曹公是在是遠遠超出了同時代的其他諸侯。袁紹吸引人才靠的是自己的實力和響亮的名聲。劉備吸引人才靠的是自己的假仁假義和逢場作戲,而曹公吸引人才,則是從對方的心理層面入手,弄清楚那個時候的人才心中真正所渴求的東西,並且將這些東西表現在自己的身上,這樣一來,自然有非常多的人才歸順於自己。

比如說,曹洪善於防守,於是曹操就讓他去鎮守合肥:許諸有勇無謀,因此曹操就讓他做自己的貼身保鏢:毛玠為人清廉,因此被任命去選拔官吏。這些例子都表明曹操是一個善於在看清屬下的特點之後再進行任命的主公。郭嘉在當初還沒有投奔曹操之前,是袁紹效命的。但是我們知道袁紹這個人表面上看是一個禮賢下士,渴求人才的主公,但實際上這個人非常的小心眼,他非常嫉妒那些才華在他之上的人,但是郭嘉在袁紹的帳中就因為袁紹的嫉妒因此沒有得到多少重用,自己給主公提的建議也沒有多少被採納的。因此,郭嘉離開了袁紹,後又聽說曹操在家鄉召集人馬,於是他又去了曹操那裡。結果,在他和曹操的一番長談之後,認定了眼前的這個人就是自己一直在追尋的主公。由此看來,曹操在面對人才的時候確實表現出了自己知人善用的一面。包括後來的關羽,都是曹操真心實意的去禮賢下士,希望能為己用。所以曹操在這方面做的是非常到位,引來了不少能征善戰的大將。


大老二爺


簡單來說,曹家、夏侯家都是地方豪族,動輒可以聚眾上千人,若是要具體分析,就要參考史料以及一些考古研究成果。

一、曹家、夏侯家都不是普通家庭,而是沛國譙縣的大豪族,其家族在漢末的影響力或許比不過四世三公的袁家(袁紹、袁術等)、楊家(楊彪、楊修等),但絕對也是當時的一流家族

曹家自稱曹參之後,夏侯家自稱夏侯嬰之後,曹參、夏侯嬰都是西漢開國的第一等大功臣,劉邦封侯時,曹參僅僅次於蕭何,位列功臣第二,夏侯嬰絕對也是前二十的大功臣。只是西漢初年到東漢末年已經過四百年,其中的真相很難說得清。聽說現代DNA技術證明曹操家族和曹參沒有直接血緣關係,然而譙縣和豐沛不遠,當時豪族之間的過繼關係也頗為複雜,很難說曹家、夏侯家的說法就完全是編造的。甚至有這種可能(以下為星火辰猜測),曹操家族不管原來是否姓曹,因為和曹參家族有某種親密關係,被認為同宗,於是以曹參為祖。這並非是毫無理由的猜測,看西漢的灌夫就是如此,其父因為身為灌嬰(灌嬰是與曹參、夏侯嬰地位完全相等的西漢開國功臣)家臣,被賜姓為灌,於是灌夫就自認為灌家子侄。

不管怎麼說,曹家、夏侯家都是當地一流豪族,有自己的莊園,莊園裡甚至養有看家護院的私兵,能拉起一支數千人的隊伍不足為怪。當然,曹家、夏侯家與具有全國影響的袁家、楊家相比還是有差距的,因為袁家、楊家不但世代當東漢中央朝廷的高官,而且是儒學世家,門生故吏滿天下,而曹家、夏侯家卻需要往西漢去找祖先以振門楣,更何況曹家的曹騰(曹操的祖父)是個大宦官,被當時的清流所瞧不上。

二、曹家、夏侯家裡面,是否每個人都可以拉起一支隊伍來?這些人為何要以曹操為首領?

其實不管什麼家族,裡面都有混得好的,和混得不好的。曹家、夏侯家即便身為地方豪族,也不是他的每個成員都有很強勢力,彼此能力也大有差異。我們在史書上看到的諸曹、諸夏侯,那都是這兩個家族裡混得風生水起的人,其實還有更多諸曹、諸夏侯,成為了淹沒在荒煙蔓草間的無名之人。即便是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四人之間,也明顯可以看出他們初起兵時勢力的差異,從中可以看出夏侯家似乎比曹家要衰落。

從《三國志》裡面四個人的傳記來看,曹洪似乎是最富有的,起兵就有上千人,到揚州找個刺史朋友,又能拉起數千人。而曹仁也很有勢力,更有膽氣,因此自己在江淮間來起一支上千人的隊伍來,再投的曹操。相比起來,夏侯惇、夏侯淵都沒有見到這種描述,顯然,他們初投曹操時肯定是沒有上千人,甚至只是單身來投都有可能(倘若有很多人來投,三國志一般是會記載的)。為什麼夏侯惇、夏侯淵即便單身來投,曹操依舊很看重他們,倒不是因為曹操有可能原姓夏侯,而是曹操在早年已經與這兩人意氣相投,深相結納,而且夏侯家和曹家之間的確是血濃於水的關係(又有DNA研究說曹操和夏侯沒關係,但夏侯和曹之間,不管通過姻親,還是曹參、夏侯嬰早年的相約之類的,肯定是有脫不開的關係的)。

這些人都很厲害,為什麼偏偏以曹操為首?這一方面是曹操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曹操一系在曹家內的宗族地位、在朝廷上的社會地位帶來的。曹操的能力不用多說。曹操家的社會地位呢?曹操的祖父曹騰雖然只是宦官,卻是曾經擁立皇帝的大宦官,做到了宦官最高的大長秋,被封侯。而曹操的老爹曹嵩雖然買的官,但買的是太尉,在官位上除了太傅之外,也不能再高了。正因為如此,曹騰雖然在曹家兄弟裡排行老小,卻實際成了宗族的代言人,曹操一系自然成為了宗族的族長。而且,曹操在仁、洪、惇、淵裡年齡也是最大的,自然是這幾個人的兄長。

三、通常來說,一個能力稍強的人,拉起身邊五個人一起做事兒不算難事兒,那麼按照曹仁、曹洪的身份,我們可以簡單算算

三國志明確記載,曹仁、曹洪初起兵時,都已經有上千人了。按照一個普通人能拉起五個人算,讓這五個人再分別去拉五個人,就是五五二十五,然後是125、625、3125。也就是說不過轉五次,就能拉出個三千人的隊伍。實際以曹洪、曹仁田莊本就有數百人來算,不過轉四次。

而曹仁、曹洪的祖、父輩都是些什麼人?都是郡守級別的人,按照當時的階層等級,奴婢最低,然後是平民,基層三老、亭長等,到縣一級,再到郡一級,然後是中央官員。也就是說以第五級的高階層,要拉起只用四轉的千人隊伍來,豈不是很簡單的事兒嗎?


星火辰


夏侯家與曹家還是有差別的。兩家人加入曹操陣營的身份和情況也不同。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在過繼之前曹嵩就是夏侯家的人,所以說從血緣關係上講,夏侯惇和曹操那算是堂兄弟了,夏侯淵是夏侯惇的族第,也可以說是曹操的族弟了。

曹仁和曹操的關係是也堂兄弟,但是由於曹操的父親是養子,所以曹操和曹仁沒有血緣關係,只是法理上堂兄弟,曹洪與曹操也是這種關係。

為什麼要說清楚曹操與他們的關係呢?因為曹家和夏侯家的在當時的地位完全不一樣,拋開曹操,曹仁和夏侯惇沒有任何關係。曹家在當時是大戶人家,有錢、有權、有勢,而夏侯家雖然也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但是比起曹家還有差距,這種差距就決定了他們加入曹營的方式不同。

根據《三國志》記載,夏侯惇與夏侯淵並非是帶著人馬加入曹操的陣營中,他們兩都是在曹操起兵之後,隻身加入,被曹操任命為官員。夏侯惇是“太祖(曹操)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夏侯淵是“太祖(曹操)起兵,以(淵)別部司馬、騎都尉從,遷陳留、潁川太守。”,所以說曹操騎兵的時候,夏侯惇與夏侯淵並麼有帶兵前來。

曹洪和曹仁則完全不同,曹仁是“

後豪傑並起,仁陰結少年,得千餘人,周旋淮、泗之間,遂從太祖為別部司馬。”,曹洪則是“洪將家兵千餘人,······與太祖會與龍亢。”。所以所曹仁、曹洪都是帶兵加入曹操的陣營中,並且曹洪家有錢,他的“家兵”就有千餘人。

曹家與夏侯家的相比,更加有錢。這也得益於曹家在近三代都有人在朝廷做高官,他們都是大戶人家,在亂世的時候,這些大戶人家就會招募兵丁,這些兵丁就是他們能帶領加入曹操陣營的人員。

總體而言,曹操的親戚中,曹仁、曹洪因為家族有錢,帶領部隊加入曹操;夏侯惇、夏侯淵則是隻身入股,並沒帶部隊加入,這也是因為他們家族沒有很多的錢。


帝國烽火


眾所周知曹操的基本盤就是他這幫宗親,按現在說法來說是帶有股份的。

在這幫宗親裡最有名的夏侯二兄弟,元讓,妙才史料沒有記載有多富裕。他們是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的後人。

倒是前期了兩件事,夏侯惇十四歲殺了人,原因是這個人侮辱了夏侯惇的老師。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

而夏侯淵在饑荒時沒有糧食只能放棄了自己的兒子,為了救活自己的侄女。

時兗、豫大亂,淵以飢乏,棄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

這個孤女有可能是張飛的夫人。


其餘的宗親有很多出身豪強頗有財力。

比如曹天人,曹仁就是個官n代,跟隨曹操前,曹仁就有了千餘人的隊伍。

曹仁字子孝,太祖從弟也。魏書曰:仁祖褒,潁川太守。父熾,侍中、長水校尉。少好弓馬弋獵。後豪傑並起,仁亦陰結少年,得千餘人,周旋淮、泗之間。



曹仁的弟弟就是虎豹騎統領曹純是個富二代。

純字子和。年十四而喪父,與同產兄仁別居。承父業,富於財,僮僕人客以百數。

曹洪也不差,伯父是尚書令!東漢制度都知道尚書檯是東漢的權利中樞,曹洪的伯父作為尚書檯的長官,可見其背景。跟隨曹操前曹洪已經是個縣長了。

曹洪字子廉,太祖從弟也。魏書曰:洪伯父鼎為尚書令,任洪為蘄春長。



不僅背景強大,曹洪還很有錢,曹丕曾經向其借錢,但曹洪有個毛病:摳門!由此小心眼的曹丕當然記恨曹洪。

始,洪家富而性吝嗇,文帝少時假求不稱,常恨之。

曹操起兵,父親曾是高官太尉,這幫宗親是高官後代,要麼就是家財萬貫的地方豪強。雖然比不上袁紹袁術這二位四世三公的家世但也足以甩開一大票人。

如上所述“白手起家”這個詞真的和曹操挨不上!


暴躁的皮卡丘


瞭解了“世家大族”,就瞭解了我國古代社會。古代的世家大族,不僅僅是自身繁衍了很多人口,擁有了很多錢財和土地,更重要的標誌是:擁有成千上萬的農奴的依附。

三國裡面,許褚是怎麼出場的?有賊兵侵犯褚壁(許褚家的村寨),許褚召集宗族數千家,保護村寨。還沒有做官的許褚,哪來這麼多人手?數千家人為啥聽他差遣?因為許褚家就是當地的豪強大族,當地的田莊都是許褚家族的,那“宗族數千家”除了少數許褚自家的家丁,更多的是依附於許褚家族的佃農(農奴)。

古代郡縣制,朝廷的統治只能到了縣一級,縣級以下的基層就是豪強地主的天下,那些數量龐大的佃農(農奴)就是豪強地主家的私產——這就是“宗法地主專制社會”。

我國古代,雖然也有自由身的自耕農農民,但佔主流的是依附在地主豪強家的佃農(農奴)。古代地主,可不是有幾畝地、僱幾個長工就算地主。豪強大族擁有幾千畝上萬畝田產,擁有好幾個村子的管理權很正常。

現在地名裡有“**莊”、“**邑”的,都是豪強大族的田莊、食邑發展出來的。現在還有些地方管農民叫“莊戶”,“莊戶”就是古代對農奴、佃農的稱呼。豪強大族對依附的農奴,基本上有生殺予奪的大權。

三國裡,夏侯惇家族就是沛國譙縣的豪強大族。祖上夏侯嬰跟著劉邦起家,發展幾百年到夏侯惇這一代,夏侯家的勢力已經成為譙縣一霸,手下的農奴何止上千戶。夏侯家族更有眾多武裝的家丁、護衛、私兵。

曹操起兵,表面上說的是曹仁、曹洪、夏侯淵兄弟來投,帶來的卻是眾多私兵和青壯農奴。當然啦,曹家也是譙縣的豪強大族,要不然曹操當初也不會被舉孝廉做官(洛陽北部尉)。在東漢,舉孝廉做官的都是豪強大族子弟——古代社會的套路:有一個人做了官,家族起家發達,廣置產業。大族子弟有了舉孝廉做官資格,回頭繼續壯大家族。只要不是改朝換代站錯隊,這個家族就會一直繁榮下去。

仔細看三國裡那些有名有姓的文臣武將,很多都是一方豪強大族的代言人(別以為劉、關、張三兄弟出生寒微,這只是跟那些特大豪族相比顯得寒酸而已,其實各自家族在地方上也是勢力不小)。真正的寒門子弟,出頭的機會很少。

曹操起家,靠的就是沛譙大族和潁川豪族。而曹魏統一北方後,希望用“九品中正制”多起用寒族,打壓老豪族,無形中又造就了一批魏晉南北朝豪族。


爾朱少帥


漢朝的皇權不下縣,縣令老爺就負責一縣之稅收、治安即可,鄉下的秩序,具體由鄉紳來維持。而鄉紳又分兩級,即地主和豪強。

地主的檔次比豪強低一級,只能控制鄉下一部分生產資料,他們左右不了朝野局勢,只能左右一鄉一村的秩序。

豪強是兼併了當時規模可觀的土地,成為比一般的地主更高級的大地主,他們的一舉一動有時候可以影響朝野。

對於地主,朝廷通常都是以安撫為主,畢竟地主實力弱,掀不起什麼風浪。而對於實力強勁的豪強,朝廷都是以打壓待之。因為當時的豪強有雄厚的財力,勢力極大,屬於地頭蛇,而且和黑社會有勾結(有的乾脆自己就是黑社會老大)。這種人往往是藉助手中的武力和錢財,挾持地方官吏,操縱地方事務,從事非法事業。

換言之,這就是“以武犯禁”的典型。

兩漢四百年,豪強經常會組織家兵對抗郡縣的政府軍,並且還能偶爾打幾次勝仗。所以統治者對豪強基本上就是有機會就撲滅。否則一旦當豪強勢力做大,朝廷也拿他們沒轍的時候,那麼這個王朝離覆滅也不遠了。

地主之下就是農民了。農民分三級,有點家底的叫富農,有自己的地,自耕自作,相當於當時的小康之家;沒有家底的,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只能租種地主、豪強土地的叫佃農。這類農民交完租子,所剩無幾,一直掙扎在溫飽和貧困線上,基本上就是豪強和地主的附庸;生活最慘的叫流民,這類人沒有自己的土地,也租不起豪強地主的土地,只能靠流浪街頭,乞討衛生。

漢末黃巾起義,流民就是黃巾軍的主力。



搞清楚了漢朝的基層階級結果,再來說曹操和他的親戚們。

曹操的老爸,很多人都知道,叫曹嵩,在漢末做過三公,雖然是花錢買的,但這也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曹嵩很有錢。

曹嵩的養父,很多人也都知道,是東漢末年著名權閹,中常侍大長秋曹騰。這位的影響力在當時有多大,自不必多說。

曹操出身在這樣的家庭,而且他本身也擔任過濟南國相(相當於郡守),西園軍典軍校尉等職務,他的政治地位實際上已經很高的了。雖然說他在真正的豪門貴族眼中,比如袁紹、袁術的眼裡,他就是一個底層的暴發戶罷了。但是如果跟一般的鄉紳比起來,他可就厲害了。地位介於門閥士族與鄉紳豪強之間,在鄉下老家基本上就是說一不二的角色。

《三國志》中說曹操逃離洛陽,回到陳留老家後,“散家財,合義兵”,聚攏千餘人為他賣命,這並非是誇張,當時像他這種人,數不勝數。只不過很多豪強招攬部卒後,都是結兵自保,而曹操則是“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這個性質不一樣,所以很快他就得到了群起響應。

當時第一個響應他的是夏侯惇,不過夏侯惇手上沒多少資本,所以他的工作就是幫曹操在老家募兵。夏侯淵也一樣,他的家庭情況比夏侯惇更差一點,因而他的工作也是幫曹操募兵。



相比於兩個夏侯,曹氏的曹仁、曹純、曹洪就厲害了,屬於帶資入股。

曹仁的爺爺曹褒做過潁川太守。父親曹熾做過侍中和長水校尉。再加上曹仁從小就喜歡弓馬弋獵,善於結交豪傑。所以曹操起兵之後,曹仁立馬就帶著他在淮、泗招募的千餘人投奔了曹操。

曹仁字子孝,太祖從弟也。少好弓馬弋獵。後豪傑並起,仁亦陰結少年,得千餘人,周旋淮、泗之間。——《三國志·曹仁傳》

仁祖褒,潁川太守。父熾,侍中、長水校尉。——《魏書》

曹純是曹仁的弟弟,他繼承了父親曹熾的大部分家產,特別有錢,僅家裡的僕人、門客就有數百人。並且他很有學識,在鄉下頗有影響力,曹操起兵後,他也是帶資入股。

純字子和。年十四而喪父,與同產兄仁別居。承父業,富於財,僮僕人客以百數,純綱紀督御,不失其理,鄉里鹹以為能。好學問,敬愛學士,學士多歸焉,由是為遠近所稱。——《英雄記》



曹洪的伯父曹鼎擔任過尚書令,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有伯父的支持,曹洪因而曾經也擔任過蘄春縣長。曹操起兵後,曹洪帶著部隊投奔了曹操。

關東聯軍討董失利後,軍閥混戰開始,曹操兵力不夠,曹洪就仗著自己與揚州刺史陳溫關係比較好,帶著自己的家兵千餘人去到揚州招募士兵。在廬江和丹楊先後合計招募到了三四千人後,曹洪與曹操會合,加強了曹操的實力。

洪伯父鼎為尚書令,任洪為蘄春長。——《魏書》

揚州刺史陳溫素與洪善,洪將家兵千餘人,就溫募兵,得廬江上甲二千人,東到丹楊復得數千人,與太祖會龍亢。——《三國志·曹洪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曹操起兵時,不止是親戚投奔他,當時不少外姓豪強也帶隊加入了隊伍。比如說,李典、樂進。



李典的從父李乾很有英雄氣概,在老家集合了好幾千食客。曹操首倡義兵後,李典就帶領眾人跟隨了曹操。

典從父乾,有雄氣,合賓客數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眾隨太祖。——《三國志·李典傳》

樂進起初是光桿司令,孤身一人以膽烈而跟隨曹操,擔任帳下吏。後來曹操因兵少,連他自己都要親自去揚州募兵,樂進也因而被遣回了老家陽平郡募兵。樂進在募得一千多人後,與曹操在河內會合。於是他也因為帶隊入股,升任為軍假司馬、陷陳都尉。

以膽烈從太祖,為帳下吏。遣還本郡募兵,得千餘人,還為軍假司馬、陷陳都尉。——《三國志·樂進傳》



綜上所述,曹氏一門的曹仁、曹純、曹洪這些人,都是典型的豪強。他們沒到門閥士族的檔次,但家裡普遍有錢,有勢,就算不跟著曹操起事,也是一股可觀力量。用咱們現在的話說就是,比較有實力的地頭蛇。

其實曹仁、曹洪、曹純不能叫投靠曹操,而應該是叫帶隊入股。曹操在這其中,只是充當了族長的角色。

當然,有一說一,曹操起兵之初,實力並不算很強。所以關東諸侯於酸棗會盟時,聯軍名單中,並沒有曹操的名字。曹操集團當時只是掛在陳留太守張邈名下的小勢力。後來發達了,那也是後來的事。曹操最終沒有統一全國,其實跟他的起點不怎麼高,也有一點點關係。


Mer86


你看他們都姓什麼還想不到嗎?曹,是曹參的後代,夏侯,是夏侯嬰的後代,都是從西漢初年就傳承下來的頂級大家族,實力底蘊十分深厚。

他們的父祖也都是朝廷官員,那年月,沒有家世背景你就別想當官,來來去去都是這些士族門閥家裡的人。

沒有千年的王朝,卻有千年的家族,就是指的這些人,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風雲,都是他們在臺前幕後攪動的。

您看著中國歷史挺複雜,其實特簡單,來回來去就是幾夥子人在裡面折騰。

從炎黃開始到秦朝,當家做主的基本都是炎帝,黃帝后裔,輪不到別人。也就出來了劉邦這麼一股子泥石流,帶火了沛縣一幫流氓。

然後就是這夥子流氓折騰,一直折騰到唐朝末年,黃巢敞開了砍,才算是徹底歇菜了。

如果沒有五胡亂華,我在想是不是咱們現在得學印度搞種姓制度呢。

五胡亂華,這夥子分成了兩撥,留下的成了山東士族,南下的成了南遷士族,加上呼和浩特起家的關隴集團這幫子身份可疑的世家後代,隋唐就看他們的了,到武則天時代才消停一點。

回到問題,他們自己本身400年家族底蘊,偏偏曹操本家夏侯,父親過繼曹家,一人託了兩家,祖父曹嵩是十常侍之一,曹操還是“西園八校尉”之一,家裡要錢有錢,要地有地,要人脈有人脈,要手下有手下。

人家起兵,就和王校長做買賣差不多,萬事俱備,幹就是了!

而且起兵之後,四方英雄雲集,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文官,代表著自己的家族加入了曹軍,要文有文,要武有武。

但是曹操這個人比較喜歡提拔基層人士,比如許褚,典韋什麼的,有點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脾氣,他死後曹丕就不行了,為了篡漢取得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支持陳群搞了九品中正制。

司馬代曹,其實也是這些大族在背後鼓搗出來的,總感覺他們這樣子倒有點像西方的“選帝候”,反正怎麼折騰,肉都得爛他們自己的鍋裡,別人別想!

您看劉備起兵,就一個賣棗的一個賣豬肉的跟著,這還是因為他有一個頗為可疑的漢室宗親的名頭,要不誰跟他混?

就算後來,也都是商人支持他的多,世家貴族有幾個支持他的?為啥中原屢戰屢敗?真不是劉備不能打,其實歷史上劉備自己就是蜀漢最出色的軍團指揮官,比什麼“五虎上將”這些小說家造出來的名將厲害多了。

後來建立蜀漢,首先得謝謝曹操,幫他落實了漢室宗親這個身份,其次是荊州士族,幫他解決了文官問題和根據地建設問題。

之所以順便說了劉備,是因為和曹操是鮮明的對比,差距在哪兒?世家門閥的支持!說的有點亂,這事兒挺複雜,幾句話說不明白。


閒翻古書笑談歷史


曹操,東漢末年首屈一指的人物,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當時的局勢,愣是憑藉著自身實力和機緣巧合走上了三國最強者的寶座,位極人臣的曹操,雖然經歷不少挫折,卻總能化險為夷,似乎從最開始就受到了上天的眷顧。劉備起事的過程艱苦坎坷,曹操起事卻猶如天助,他在陳留登高一呼,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名將就主動來投奔他,不僅如此,這幾位爺還都是帶“資”進組,沒人都帶了私兵人馬前來入夥,這樣的景象讓人不僅犯疑,這曹操究竟何德何能,擁有如此的凝聚力呢?難道真的是上天眷顧,自帶招募名將屬性嗎?

其實不然,自古以來,想要成功,縱有天助,也少不得自身努力,曹操也一樣,他能夠在“開局”贏得這麼好的局面,除了運氣,也有自己努力的原因。

曹操背後勢力不俗

曹操出身宦官世家,雖然不好聽,但是真的很強,他的祖上曹參是漢相,他的爺爺曹騰是有名的大太監。在我國,任何名稱前加一個“大”字就會顯得很了不起,太監也一樣,曹騰確實是一個有別於普通太監的“大太監”,因為他在宮中服侍了4任皇帝,歷任四屆而不倒,最終還被封為費亭侯,足可見曹操這位太監爺爺的權勢和影響有多大,能量很強,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憑藉著曹騰的影響力,又繼承了曹騰的爵位,仕途順風順水,官至太尉。

背靠大樹好乘涼,這句話形容曹嵩再適合不過了,到了曹操這一代,憑藉著自己的太尉老爹和家族的背景關係,只要不謀逆,成為大官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似乎他就是含著鑽石鑰匙出生,註定要富貴,不過世事無常,本該一帆風順的人生,卻恰巧逢了亂世,本該成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也因此走上了“亂世之英雄”的路。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三國志》

曹操能力突出

曹操雖然被後世評委奸雄,但是曹操的為官曆程其實可圈可點。從孝廉開始為官,成為了洛陽北部尉,這是一個有實權的官職,又是一個不好乾的官職,因為它的職能是維護洛陽穩定,但是洛陽為都城,鬧事兒都不是普通人,很容易得罪人。

曹操膽子很大,勵志要做一個好官,將五色棒懸掛在衙門口,聲稱誰犯法就處置誰,想以此在洛陽立威。結果有人非要觸他的黴頭,違反宵禁法令,被曹操直接按照律法用五色棍給打死了。這個人是誰呢?正是當紅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曹操收到了嚴打的效果,從此“京師斂跡,無敢犯者”,曹操的名號也因此響了,不過,隨之而來的就是得罪蹇碩的報復,被調離了京師,能保住命也是靠著父親的面子。

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到曹操的另一面,他剛正、執法嚴明、不畏權貴,不僅如此,曹操還曾是一位忠臣,他後來回京做官後,經常給漢靈帝進言,對閹黨也恨之入骨,不過漢靈帝不理他。再到後來,董卓入京後,曾經拉攏過曹操,給曹操升職,但是曹操認為董卓倒行逆施,下場一定不會好,最終選擇喬裝離開洛陽,如果曹操願意與董卓同流合汙,他一樣不缺少富貴。

家族利益

曹操離開洛陽以後,心中知道大漢氣數已盡,這腐爛破敗的政權根本無法匡扶,於是他潛回陳留,打算自己幹,“散家財,合義兵”,討伐董卓。

曹操本姓夏侯,過繼成為了曹姓,同時曹和夏侯兩家又都是譙縣大家族,而曹操是他們共同的“親人”,也是當時兩家中名望最高,最有本事的人。所以,在曹操準備起事的時候,兩個家族同時做出了一個決定,支持曹操,推舉曹操為兩家共同的利益代言人,查看曹操之前的作為和選擇,再觀察曹操個人的實力,加上一些名人對曹操的評價,曹家和夏侯家堅信,把寶押給曹操,一定沒有錯。

所以曹家和夏侯家的精英就被派去了曹操那裡,還帶著人馬,就不足為奇了。


野史日記


在東漢時期,選官的方式主要是兩種,一個是察舉,另外一個就是徵辟,很多人想要當官,就要巴結這些士大夫,同時這些官員,士大夫也靠著推薦自己的門生,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官僚士族組成的政治集團,他們世世代代位居高位,門生遍佈天下,影響力非常的大。其中大多數人都是大地主,是各州郡的實際統治者,這群人形成了一個特定的階層門閥士族。

這個階層對東漢末年地方割據勢力,群雄並立的局勢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曹操,袁紹等人都是靠著這些門閥士族的勢力,拉起了自己的隊伍。

因為特殊的選官制度,東漢末年能混到個一官半職的人,不一定有本事,但是身後家族的背景一般都不會太差,而各地大的士族之間,也是會互相聯姻,來增加自己的影響力。曹操的家族就屬於這樣的門閥士族,現在已經驗證了曹操和西漢開國名將曹參是沒有親緣關係的,他的家族在沛國譙縣非常有影響力,曹操的父親有可能是曹騰的族兄過繼給他的,曹騰在漢順帝時期,權勢已經非常大了,曹家在地方的勢力也有所提升。

曹操

而夏侯家也是在當地非常有影響力的士族,出自名門之後,據說他們的祖上是夏侯嬰,西漢的開國功臣,雖然從西漢到東漢末年,已經過了近四百年,他們的家族世系很難求證,但是家族在當地的影響力卻是實實在在的。夏侯惇和曹操還是連襟,在戰亂爆發後,兩個家族抱團取暖並不奇怪。

黃巾起義爆發後,東漢朝廷無力平叛,所以只能讓地方的門閥士族,自己組建私人軍隊平叛,起義軍主要的進攻對象就是官僚地主,所以這些有錢有勢的門閥士族,要麼團結在一起,要麼就是自己招兵買馬,也就形成了東漢末年地方擁兵自重的局面。

黃巾起義

曹家和夏侯家在地方也是大士族,以這些門閥士族的財力,招兵買馬,拉起一支隊伍來是很輕鬆的,而曹操天資聰明,閱歷豐富,對兵法也頗有研究,曾在洛陽為官,頗有膽識,討伐黃巾起義軍時,又立下了不少的戰功,也是他最先召集天下英雄討伐董卓,得到士族兄弟和夏侯家的響應,支持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曹操這些親戚們,代表的是他身後的門閥士族的勢力,他們是緊密相連的,可以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些人不但是有影響力,還有錢,自己自保也需要人馬,所以幫曹操擴充部隊也並不困難。

曹操陳留起兵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曹操家族本來就是豪富。不管夏侯家,還是曹家,都是郡級世家。

東漢末年,地主階級也是分階層的。

1、袁楊荀這樣的,是中央公卿世家。

2、州郡世家,比如江東的四大家族,荊州蒯蔡黃,徐州陳曹趙,益州張秦...

曹操本來是這個等級,因為出身太監家庭所以屬於這個階層的墊底者。可這只是說曹操的政治地位不足,比如曹操掌握兗州,邊讓等世家就不服。但不影響曹家與夏侯氏在本地的經濟軍事實力。

3、縣級世家

突出代表就是孫堅。張飛、許褚、李典、周瑜、魯肅這些,都是。

4、寒門

寒門不是貧窮,而是白身地主。

家中土地人口不多,祖先曾經做過小官,當前一般,比如劉備,郭嘉,呂蒙這些都是。

🍒所以,當曹操說動衛家支持自己,偽造三公書信號召起兵,曹家夏侯家就都來了,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嘛。這些都是大地主,帶領家人部曲佃戶眷屬一起來投靠,集中起來勢力就更加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