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應該追求“陽春白雪”,還是應該追求“下里巴人”?你怎麼看?

飯哆


藝術作品所特有的氣韻神采及意境,稱之為藝術風格,風格的形成,與藝術家自身的個性、氣質、膽識、藝術素養、審美情趣、立意,以至人品等各方面均有密切關係,問題來了:藝術應該追求“陽春白雪”,還是應該追求“下里巴人”?



藝術的“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

藝術中的術語很多,比如,陽春白雪、下里巴人,所謂“下里巴人”指的是通俗易懂,“陽春白雪”指的是高雅深奧的意思,對於藝術來說,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都是藝術風格的體現,客觀地說,陽春白雪的藝術與下里巴人的藝術,都有各自的意義價值,


我個人認為,藝術應該追求“陽春白雪”,也就是高雅風格的藝術,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陽春白雪,高雅深奧的藝術可以引發欣賞者的思考,具有教育啟迪的作用,同時也賞心悅目,有感染力、征服力、震撼力,而且“陽春白雪”也顯示出藝術家真正的藝術素養,

相比較而言,下里巴人的藝術,雖然通俗易懂,但是缺乏藝術內涵,欣賞起來就好比“走馬觀花”,無形之中,也缺少趣味性,在眾多藝術風格中,

抽象藝術就如同“下里巴人”,它沒有描繪、沒有深度、沒有信念,幾乎沒什麼欣賞價值,這是不用經過任何思考就可以讀懂的藝術:塗鴉而已,

總而言之,作為欣賞者也好,創作者也罷,都希望通過藝術來提升自己的文化藝術素養,唯有高雅藝術(陽春白雪)才和傳統文化有緊密關係,這樣的藝術,內容大於形式,講究章法,優秀的藝術家也會讓高雅藝術表現的讓人可以欣賞理解,

藝術本就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走向藝術巔峰是每一個藝術家的願望;通俗易懂的藝術(下里巴人),充其量只是用作娛樂而已。


詩夜城主


藝術的起源來自人類的生活。遠古時代,人們在勞動中產生了藝術,有繪畫,有舞蹈,有原始的部落音樂,人們用藝術抒發個人的內心情感,用藝術反映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便是這道理。

藝術講究獨具一格,藝術需要精湛,需要曲高和寡,它才有鮮明的個性和生命力,這就是“陽春白雪”的體現。陽春白雪是高冷,是指對藝術形式和觀念的執著,但創造藝術,還得有廣大的欣賞者,讓人喜歡,感染人,打動人,藝術才能產生意義。

“下里巴人”雖然老土,但接地氣,藝術要具有下里巴人般的親切感,便有了無盡的生命力。藝術本身有自娛自樂的功效,如果要敞開給大眾欣賞,還是自娛自樂的話,觀眾恐怕沒幾個接受,要“互動”,藝術裡的互動靠作品,是不是反映大家所喜聞樂見的人和事,是不是表達普通觀眾常見的喜怒哀樂,具有這些因素,也便貼近了生活,貼近了觀眾。

作為藝術創作者,在藝術技藝的追求上,我崇尚獨具魅力的精湛,這是陽春白雪;在藝術題材內容的取捨上,我力求反映現實中樸素的生活,這就是下里巴人。


陳莊水墨畫家


陽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罷,只不過是針對不同的欣賞群體所表現的不同藝術形式和藝術風格,無所謂好壞,也不能因此簡單界定藝術水準的高低。

一般情況下,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總是被看作一對反義詞。從資料中可以瞭解到“陽春白雪”的來歷:原指戰國時楚國一種較高級的歌曲,大概是這種曲子一般人聽不太懂的緣故,後來“陽春白雪”就用來比喻那些高深的、高雅的、不太通俗的藝術;“下里巴人”大概就是比喻那些通俗的、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

我國古代那些被稱為君子的人,多崇尚高雅的藝術,當然也不排除有很多人其實是故作清高,他們總是對那些被視為陽春白雪、可登大雅之堂的高雅藝術尤為青睞;流傳甚廣的民間藝術,因為更為貼近百姓生活,藝術形式大多通俗易懂,被稱為“下里巴人”,其實也創造出有著深遠影響的、燦爛輝煌的藝術成就。

在很多時候,其實“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很難界定清楚的。比如文藝復興之前的油畫藝術,基本都是為皇室貴族所專享的,老百姓難得一見,這樣的藝術自然是“陽春白雪”。不過在印象派繪畫出現後,油畫得到廣泛傳播,塞尚、高更、梵高等藝術大師的作品雖然當時不受人待見,後來卻流傳甚廣,其藝術可被視為“下里巴人”。

這樣就出現了令人困惑的問題,既然梵高他們被公認為繪畫大師,他們的作品自然是藝術價值非同一般的,也是高雅的。不可能因為這些藝術精品是出自哪些窮困潦倒的藝術家之手,就被視為“下里巴人”。到底該如何界定“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可能真的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界定標準。

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也不應該有貴賤之分。當然,高雅藝術和通俗藝術總是存在的,他們都可以為不同的群體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便有了藝術的價值。不管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還是周杰倫的《雙節棍》,同樣可以在不同的群體中成為難得的視聽盛宴。至於說誰是陽春白雪,誰是下里巴人,其實根本就沒那麼重要。


有人描繪出人生的三重境界。其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其三: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雖然有點玄乎,也並不難理解。其實人生的最高境界和最低境界,其外在形式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它們的內在卻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和昇華。很多被視為下里巴人的人,被視為下里巴人的藝術,或許比一些公認的陽春白雪還要高雅的多。

如果是真實的、能引發共鳴的藝術形式,哪怕是那些通俗的被視為下里巴人的藝術,總比那些故弄玄虛的、曲高和寡的所謂陽春白雪的藝術要更有價值。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人們習慣於把那些或深奧難懂或藝術性太強受眾不廣的藝術作品稱作是“陽春白雪”,而把那些通俗易懂在社會上流行甚廣的藝術作品稱作是“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是高雅的代稱,同時又常常和“曲高和寡”一詞並列在一起。“下里巴人”是通俗的代稱,同時又常常和通俗、大眾化、接地氣等詞並列在一起。

其實,從古至今,從中到外,藝術作品究竟什麼算是“陽春白雪”,什麼算是“下里巴人”,從來都沒有明確的標準和界定。而且“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轉化的。

比如西方古典主義油畫,開始只是創作給教廷和貴族階層欣賞的,人們稱它是“陽春白雪”,後來隨著社會發展,這些古典油畫為大眾所欣賞所喜愛,這時就成了“下里巴人”。孔雀舞原來是雲南傣族廣泛流行的民間舞蹈,可以稱作是“下里巴人”,後來經過舞蹈藝術家的提煉昇華,將孔雀舞搬上舞臺,大放光彩,被人們稱作是舞蹈中的精品和“陽春白雪”。

冼星海的《黃河大河唱》雄渾豪邁奔放,是經典的交響樂曲,應該是音樂藝術中的“陽春白雪”了吧,但從抗戰時期到如今,這組交響樂傳播這麼多年,為廣大民眾耳熟能詳,早已成了很通俗的“下里巴人”。阿炳創作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在民間廣泛流傳,沒有人認為它是“陽春白雪”,但是直到今天,誰能否認它的曲調旋律優美悠揚優雅動聽呢?

那麼,藝術應該追求“陽春白雪”呢還是應該追求“下里巴人”呢?要我說,二者都要。藝術既要追求高雅的“陽春白雪”,因為這樣不斷提升藝術的品位和層次,才能使藝術有突破有創新,不斷向前發展。同時藝術也要追求通俗的“下里巴人”,因為藝術的功用和價值不只是體現在藝術的“高、精、尖”,藝術還擔負著豐富娛樂社會廣大民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使命。如同飲食中不能都是雞鴨魚肉還要有蔬菜水果,不能只吃精食細糧還要吃粗麵雜糧一樣,將高雅的“陽春白雪”和通俗的“下里巴人”有機的靈活的創造性的結合起來,相向而行,協調發展,應該是藝術追求的方向和目標。


燈影書畫


我以為 藝術要追求什麼這個問題涉及兩方靣問題要弄明白。一是到底什麼是優秀的藝術作品?二是藝術工作者對自已定位的服務對象是那些人?

什麼是優秀的藝術作品?這往往是內行向外行進行啟蒙的說教內容,其實並不完全如此。其一,藝術作品的價值在於它首先具有欣賞價值,沒人願意欣賞藝術作品就沒有價值。在商品社會,藝術也在走進市場,它也應該具有其他商品一樣的屬性。比如一幅字畫,不管畫家書法家毫費了多大精力和時間去完成,也不管你有多大權勢地位和名聲,作品卻無人問津或根本不喜歡,那麼,這作品就是無價值的幾張廢紙。其二,被扭曲的價值觀。縱觀當今我們的書畫市場,有種種奇怪的現象。諸如,在社會其它領域有建樹的公眾人物、知名人士本不長於藝術,或者學藝尚未入門也敢於舞筆弄墨,竟賺得缽滿盆滿。而眾多自幼投師學藝,十年寒窗,歷練一生的藝術家即使有水平很高的作品也少人問津。這種現象說明對藝術商品的評價已嚴重地背離了真實價值,或者說藝術品已經沒有了優劣高低之分。時下社會上必然出現了不重視提高作品質量,為了成為名人而不擇手段,弄成了魚目混珠,"藝術家″滿天飛的局靣,藝術就這樣被利慾薰心向"名人″綁架了。如今,文藝作品的優劣誰說了算?是"專家″、是"名人″、是"媒體″,而絕不是老百姓。

毛澤東同志早就說過"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時至今日這句話並不過時。因為需要藝術的絕大大多數依然是下里巴人的老百姓。當今社會他們才是欣賞消費藝術作品最大的市埸。儘管專家們永遠推崇的是"文人畫″、"西洋藝術″、"抽象藝朮″等等。但這些陽春白雪的高級藝術普通老百姓並不喜歡,他們需要的是

簡單的兩個字"好看″。如果把現在最著名的書畫家作品的題名換成一位一般書畫家的名子,我敢肯定有些作品不會貼在老百姓的廁所裡。

綜上所述,藝朮的價值首先是有欣賞的使用價值。藝術主要市場在人民大眾之中,藝術家的經營定位應該是絕大多數老百姓。藝術追求不是陽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






WLJ364877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對此問淺談一下個人看法。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對舉,一雅一俗,互相存在,不可分割。

從藝術欣賞方面看,陽春白雪屬於高深莫測,曲高和寡的文學藝術作品。由於艱澀難懂的原因,使之受眾面很小,知音難覓,只能引起極少數人(專家教授)的欣賞與共鳴。

普通老百姓還是喜歡富於鄉土氣息,接地氣,貼近生活的東西。這說明下里巴人的藝術作品的受眾面遠遠大於前者。他們喜歡通俗易懂的藝術。

在當今時代,我們的主流文化還是要面向大眾為好,雅俗共賞的藝術作品才是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我們的文學藝術只有一貫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才能使我們的文學藝術發展不斷進步!感謝“頭條”推薦[祈禱][祈禱]工作人員晚上好[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魔術師韋浩博


藝術拆開來就是“藝”和“術”,“藝”是藝術的終極美感來源,“術”是藝術的傳播延續手段。

只有藝沒有術,藝術就會中斷,甚至絕種;單有術,沒有藝,藝術將失去靈魂,也便沒了存在的意義。

有藝德,才能稱之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這種藝術才是百花園中的真正奇葩。但曲高和寡,無人罔替,那藝術就將失去其生命力。

陽春白雪,要有俗人樂於欣賞;下里巴人,也得有高人願意褒揚。

追求什麼,並不重要,那都是藝術的表象形式,而“藝”與“術”的結合才是讓藝術常開不敗的不二法門!

一家之言,聊以分享。


文字玩家文武公


人,大抵喜歡自己缺的東西,罵錢是王九蛋的大多是財主!《神鵰俠侶》裡楊過說的好:“得不到的最美好...”

現在都市裡的高雅藝術工作者,大都追求下里巴人。

看看張藝謀拍的《紅高粱》,陳忠實的《白鹿原》,陳丹青的《西藏組畫》等等,一個個黝黑髮亮土得掉渣。都市裡的畫家們出外採風寫生,也多喜歡畫鄉村破屋....

而芸芸草根下里巴人呢,卻大都追求陽春白雪,看看一般老百姓家中廳堂炕頭懸掛的貼畫掛曆,大多中意別墅香車、影視明星....

距離還是產生美,書生落難、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往往最動人。現實生活中,陽春白雪往往追求下里巴人,反之也多是這樣。

藝術,多不太會追求自己已看膩的...






畫家談畫畫兒


《文選.宋玉》中記載:“客有歌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這就是“曲高和寡”的由來。下里巴人是指通俗易懂、適合大眾口味的藝術作品,而陽春白雪是指高深莫測、艱澀難懂的藝術作品,比如草根文學和鄉土文化所反映的就是下里巴人之類的作品,而“交響樂”、“北京人在紐約”、“崑曲”等就屬於陽春白雪之類作品。在藝術鑑賞層面上講,贊同下里巴人作品的讀者和觀眾要多一些,因為這類作品通俗易懂很接地氣,這就是“屬而和者數千人”而不是區區只有數十人的原因。但是新時代我們提倡的是雅俗共賞,屬於陽春白雪類高雅藝術也逐漸滲透到民間,“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的界定也並不是那麼分明。然而,“曲高和寡”雖然已歷幾千年,依然是主宰人類藝術和生活的鐵定規律,比如在生活中男女搞對象就存在這種現象,一個人太過孤標自傲鶴立雞群,就難免孤芳自賞向隅而泣,特別是女孩子如果太過“高潔”,太過自恃“陽春白雪”,就難免給別人落下個“難得之婦不主家”的印象。所以說,和群、和勢、一般化、大眾化依然是主流文化。


旭陽1954


不可否認的說,純粹的藝術一定是陽春白雪,一定不是大眾化的,而是隻有一部分人能欣賞、發出共鳴的。比如畢加索的畫,他藏在畫布裡的思想內涵是大多數人無法欣賞的。再比如一些書法家的某些作品,字體古拙,可依尋常人的審美觀念,卻又覺得他寫的並不好看,這就是不能被井市閒人接受的藝術,這裡謂之“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就好比京劇與二人轉的關係。一個是正聲雅樂,一個是大眾藝術,難登大雅。如果是一個純粹去追求藝術的人,自然不畢管能否被世人理解,只要沉浸在一個人的狂歡裡創作,相信有被發覺的一天。如果迫切追求經濟效益,不仿去迎合一下大眾心理,創作一些近似下里巴人、能被大眾簡單理解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